“名模”出尘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也不觉得昭君是个美女,可是等到了出塞的那一刻,都觉得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如果没有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的一番追索,娄永琪可能不会去关心那8个古建筑模型的"身世",因为早已是司空见惯。
  如今已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的娄永琪,依然记得1980年代进同济大学建筑系读书时,8个被摆在文远楼过道里的古建筑模型。在那个崇尚西方建筑文化的年代,这些模型称不上传奇,也谈不上"镇校之宝"。
  20余年在同济,娄永琪看着这些古建筑模型从文远楼搬到红楼,又从红楼搬到新落成的充满后现代气息的清楼。在他眼中,这些模型只是1950年代留下来的几个教具。2006年8月8日,张晴把其中4个模型---苏式厅堂翻修脚手架重檐歇山顶、苏式鸳鸯厅单檐歇山顶、苏州灵岩寺大殿(重檐歇山顶)和清北方宫式殿堂(重檐庑殿顶)---搬到2006上海双年展,却博得一片惊呼:同济大学还有如此"镇校之宝"。
  "这些模型不仅仅是老建筑的缩小版,更是包含了多种手工艺和人文观念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缩影。"娄永琪评价道。
  展现在眼前的4个古建筑模型,确实精致,不仅完全复原建筑本身,将南北古建筑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细节处表现得美妙绝伦:巴掌大的门窗上雕刻镂花,并且能灵活开启;屋檐下悬挂的小铃铛摆来摆去,檐壁彩绘美轮美奂。苏州三清殿那个模型,还附上了古代修葺建筑时搭建的脚手架---交错的架子,两边轱辘亦可转动,真实再现了古老技法。
  张晴的评价是:"这些积着半个世纪灰尘的绝唱,都没有人拂去尘埃,不仅凝结了工匠的技艺,更象征了中国历代艺匠心手合一的绝唱。"
  张晴不仅把它们请到上海双年展,而且布置在最显著的位置---上海美术馆底楼大厅中央。他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吴长福说:"中国有许多事,都和昭君出塞有关---平时,也不觉得昭君是个美女,一不小心,耽误了她的青春,可是等到了出塞的那一刻,都觉得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
  张晴把4件古建模型的参展比作了"昭君出塞"。"从某种意义上讲,张晴更像是这4件古建模型的作者。"娄永琪说,是张晴赋予这些古建模型新的生命和价值。
  "美是属于人类的,决不能长眠于冷宫。"张晴用这句话说服了吴长福,来来回回几个月,吴长福终在半推半就中同意"昭君出塞"。张晴说,他本来想亲自为4件古建模型拂去尘埃,但是没想到吴长福已经在媒体上放话:"建议工作人员保留模型上的灰尘",灰尘也是历史,张晴欣然同意吴长福的先见之明:"让参观上海双年展所有的观众,在看模型的时候也看到半个世纪的尘埃吧。何为历史?何为未来不能构建的历史?都在此刻。"
  曾几何时,中国建筑学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这些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建模型在同济大学不过是摆设而已,学生们纷纷选修现代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和传统建筑专业成为冷门,不再成为主流。娄永琪说,1980年代的时候,同济建筑系的学生往往听到"传统"两个字就觉得过时,"传统的建筑被人渐渐遗忘了。"
  今之时,当张晴重新轰轰烈烈地把这4件古建模型展示出来,此间所受到媒体的追捧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建筑教学理念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娄永琪说,这是一种回归,"把过去的东西拉回到现在",在空间上把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从虚拟的国际化、全球化中拉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在时间上把中国拉回到过去的记忆和民族特色中,"虽然现在传统建筑的复苏还是星星之火,但是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之势。"
  张晴把这些模型跻身于上海双年展理解为一种富有创意的"超设计",他说:"这些古建筑模型在我们如今的时代就是一件’超设计’的作品。虽然,现在有三维设计、机械加工,但是却几乎无人能如此栩栩如生地打造出古建筑模型,这些过去看似平常的手艺活今天已经失传。在上海双年展中,我们要看的不只是鲜亮的作品,而且还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根’。"
  在张晴公布的2006上海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总名单中,出现了两位特殊的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徐永甫、徐和生。他们正是同济大学古建模型的制作者!昨天的匠人今日已戴上了艺术家的头衔。娄永琪说,放在今天的话语系统,徐永甫和徐和生师徒俩就是"民工",他们是从苏州到上海打工的两位普通匠人。然而,名不见经传的师徒两人留下来的作品,就这样登堂入室,进入高雅的美术殿堂,等候八方来客观赏,诚如张晴所言,这是一种"超设计"。
  张晴这样评价师徒二人:"徐永甫和徐和生师徒是上世纪苏州香山帮匠人中的佼佼者,先后被陈从周先生请到同济大学,任职于建筑系木工模型室,专门制作各类模型。徐氏师徒技艺精湛,已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匠人’。师徒二人擅长心摩手追,更能过目不忘,有吴道子千里江陵悉收心底一日而就的才情,颇具苏轼作画胸有成竹的风范。徒弟徐和生曾去北京观摩雍和宫,区区半小时即记住该建筑,并制作了本次参展作品之’清北方宫式殿堂重檐庑殿顶’模型。"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找出作者,张晴颇费一番心血,他前后3次造访同济大学,在娄永琪的引见下拜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阮仪三教授和戴复东院士,几经周旋,终于解开古建模型的身世之谜。娄永琪幽默地说,这是一个现代画家"为民工问院士"的故事。
其他文献
也许是交通协管员那柄小旗虚拟着延伸出去的"线条"已不起作用,他才手扯黄色带子,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标记,才能硬性地将行人挡住。上海火车站周边马路和公交车站的景象,在上海的其他地方似乎是见不着的。  火车站是出新闻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外来人口到沪打工。朦胧中记得,那时上海常住人口不到千万,流动人口也只几十万。世象先于设计,实践领先法则,就这个几十万人的返乡课题,猛然"涌"上了各家报纸的
地牢8年,媒体是她与外部世界仍然保持联结的唯一纽带。她懂得怎样利用媒体来产生“眼球效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奥地利少女娜塔莎10岁时被歹徒沃尔夫冈绑架,幽闭在地牢中长达8年之久。娜塔莎终于逃出之后,立即成为媒体头条新闻。她这8年是怎么过来的?作为普通读者或者观众很自然会对她的遭遇产生好奇。  可是,真相也许我们永远不得而知了。  为什么呢?歹徒沃尔夫冈在娜塔莎出逃后,已经畏罪卧轨自杀,娜塔莎这
也许是偶然,乌里·希克(Uli Sigg)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的副总裁,后来又做了4年(1995-1999)的瑞士驻华大使;可又似乎是必然,他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在中国的经历造就了乌里·希克的收藏之路,而乌里·希克成就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9月6日,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开幕,作为策展人之一的瑞士著名收藏家乌里·希克也来到现场。乌里·希克是中国
普京的态度,似乎已使即将到来的俄罗斯总统选举没有悬念可言。  在很多观察家看来,普京选择没有政治基础的梅德韦杰夫作为继任总统,是有一定私心的。他们认为,这说明普京有意在明年5月离开克里姆林宫后,仍然能够掌控俄罗斯统治大权。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合理的理由。  最近,普京在统一俄罗斯党大会上说:“如果俄罗斯人民对梅德韦杰夫有信心,并投选他为总统,我愿出任总理。”他称
苦茶啜后,再饮白水,水是甜的。  啖过苦瓜,再嚼素馍,馍也甘美如饴。  蜜水饮多了,不仅不再甜,相反,还生出涩味,类似盐分摄取过量之后,嗓子在齁那里。  热恋中人,过度的耳鬓厮磨,会生出隐约的厌烦;只有分离之后,才会重新找到对方的可爱。  酷寒之下,金属的表面结一层毛茸茸细霜,手摸在上面,会煞地缩回来,那感觉不是冻,而是烫。  困久了,反而失眠;睡久了,反而还困。  疾速的车辆,好像停在原地;河舟
人所重视的东西都不是大东西,是小东西。人常看、想看的东西也不是大东西,是小东西。钱,以百元钞票说,8厘米×16厘米,这是它的表面积。万元钞票绑扎一体,2厘米×8厘米×16厘米,是它的体积。金耳环、翡翠坠子更小,人更愿意看到,特别在自己身上看到。人的审美眼光越发趋向小,家里买个冰箱,算大东西,车算大东西,再大的东西没了。  古人心胸和眼界都大,看什么东西一看就看大的——山。现代人偶尔游山,脚下不停顿
从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径拾级而上,再向东拐五十步,有一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槐花树,老刘师傅的铁匠铺就坐落在槐花树的下面。年少无事,这里是我的天堂——春天可以采花,夏天能够捕蝉,秋天可以游戏,冬天能够取暖。尤其是在白雪皑皑的那一段时间,每天早晨我从家里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搓着小手直奔老刘师傅的铁匠铺,在那里一呆就是大半天,我喜欢听那铁锤与铁砧相碰的敲击声,喜欢看那锻件与井水相触的淬火图景。  其实老刘师
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期现联动,港股内地化后的A——H联动,可能使“政策市”风险无限放大。  2007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第三次跌破被称为“牛熊分界线”的半年线。市场的悲观情绪,体现在持续5个交易日放量下跌,基金重仓的牛市“双引擎”金融、地产,更是持续放巨量暴跌。空方大有一举击穿4778点,直取位于4000点的年线之势。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2007年的中国股市,最恰当的莫过于狄更斯的名言——“这是
灞涘望长安, 河阳视京县②。白日丽飞甍③, 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 杂英满芳甸④。  去矣方滞淫⑤, 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⑥不变?  (选自《谢宣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注释】  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②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州市西。京县:指西
从1982年正式发表作品到现在已经整整25年了,写作之于刘震云的意义很简单:“不孤单;治病,否则总拧巴容易得忧郁症;有话可以和作品说;它让我痴迷,是文章在写我。”  再过5个多月,刘震云就50岁了。  11月27日午后,京城北三环的一间写字楼里,刘震云接受笔者的采访,谈的是他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我叫刘跃进》——在过去25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这是他和出版界催产畅销书的“黄金搭档”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