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y65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未成年人杀人、抢劫等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时常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刑事责任年龄的是否应该降低这样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我国的《刑法》规定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刑点是十四周岁,这样的法律规定对于如今现实社会的未成年人起不到震慑作用,有些犯罪人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保护伞,所以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吁声也是越来越高。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低
  一、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控制和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当犯罪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时自然就不能对其抵罪处罚。由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因此其认标准很难获得一致。各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认定标准都是模糊不清的。但随着刑法理论以及其他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对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知更加深入,各国都采用了以年龄作为判断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如果未抵达法律规定的年龄,那么其行为在法律就不是犯罪,法律就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说,刑事责任年龄也通常被称为犯罪年龄。
  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方法是“三分法”,即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十四周岁、十六周岁和十八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其只对八种犯罪承担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则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显而易见,刑事责任年龄肯定是不能随意划分,而必须考虑到本国公民在一般情况下成长到多大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其他诸多的因素。比如:要考虑本国人民基本的生活条件、本国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未成年人的普遍身心发育情况,本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等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化条件空前繁荣,互联网普遍应用,各种信息爆炸,我国青少年近些年来也是普遍趋于早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呈现出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认知水平,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变得十分严峻,表现出很多新的特点: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人主观恶性强、犯罪手段复杂、暴力性犯罪增多、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增加等等。基于以上几种现象,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是否应该降低就成为了最近刑法学界争议颇大的焦点问题。
  二、国外有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一)英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代表国家,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根本没有把未成年作为免除减免刑事责任的法定事由,对未成年人也是可以判处死刑的。一直等到1324年,英国刑法才采取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规定,将未成年最为合法的辩护理由,才使得其成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1933年,《儿童和青少年法》把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提高到8岁,到了1963年继续提高到10岁。21世纪英国才逐渐意识到保护未成年人地重要性,开始既重视保障未成年人的护发权益,又要惩罚犯罪。可以看到英國的对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是十分严厉的,打击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也是很低的 ,但是英国也设有专门的少年法庭、未成年人的警察询问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的保释制度。
  (二)美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国家,以美国为例,其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制度发源于罗马法,而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没有统一的联邦刑法典,因此各个州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制度设计也是不尽相同。“比如俄克拉荷马州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为 7 岁,内达华、华盛顿特区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 8 岁、科罗拉多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南达科他州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 10 岁、俄勒冈州、阿肯色州规定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 12 岁,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新罕布什尔州、纽约州规定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 13 岁,明尼苏达州和新泽西州则为 14 岁,德克萨斯州为 15 岁”。“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各个州对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规定也是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也是美国法的一个特色即在区际冲突法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各区际法根据各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由此可以看得出来美国各个州对于未成年人的形式责任年龄的规定都是很低的,各州如此严厉的规定都是因为各州糟糕的治安状况以及犯罪的严重低龄化造成的。美国不断地加重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惩罚力度,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越来越严重的低龄化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与此同时反观国内,近些年来,我们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也是日益增多,越来越严峻,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制度安排再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去适当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三、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必要性
  (一)立法时的社会背景与当前状况相差大,如今的青少年在生理心理上的普遍早熟。
  与之前的97刑法制定年代相比较而言,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过早的接触和认知社会,因此在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方面也较之前有了改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华儿科学会发布的最新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女孩子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 9.2 岁,这个结果比 30 年前提高了 3.3 岁。据介绍,这项调查由中华儿科学会组织开展的,针对中国九个省会城市四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专项调查。”。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知识,青少年在生理智力发育进程尽快,并且接触社会更多、物质条件也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便会成熟更早,在更低的年龄段里表现出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网络已经渗透到未成年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未成年人获取的各种信息都是来自于网络。在获取知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这些信息也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影响甚大,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大的诱导因素。
  3.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
  现在的未成年人很多都有追星现象,但是有偶像、明星等却有着恶劣的违法、不道德行为,他们的这些行为对这些未成年人有着不良的引导作用。很多未成年人甚至会积极地模仿他们的行为,这都深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   (二)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传统教育改造方式的失灵导致刑法目的难以实现
  在我国的刑法的规定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所坚持的就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都是家长或监护人的进行管教,在有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即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矫正是由家庭教育和社区矫正组成的。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那么很明显这时候的家庭教育根本无法起到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矫正的作用,强行实施甚至会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而有关政府收容教育规定的“必要时候”的时间标准界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政府矫正也是很难办到。那么此时刑罚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刑法目的指的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刑罚所预想达到的理想效果。有关刑罚目的,西方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即有报应说和预防说。而我国的刑罚理论认为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适用刑罚去改造和教育犯罪分子,从而预防犯罪。笔者认为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刑罚目的的角度出发,现如今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没有很好实现此目的,消极作用比积极作用更多。
  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改造缺失,并没有起到特殊预防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特殊预防没有实现,对于那些可能犯罪的未成年人起不到震慑左右,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因此一般预防的作用也便无法实现。
  (三)损害平等原则,对受害者及其家庭不公平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最低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4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人犯罪不受刑事处罚,14岁到16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性行为能力人,只对于八种犯罪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判处死刑。由此可以看出《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予以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任何一部好的法律都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未成年人的利益应当得到保护,但是受害者的利益也是不能忽視的。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实例,受害者家庭因为犯罪人变得支离破碎,而未满14周岁的犯罪人却可以继续逍遥自在。这种情形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庭都是不公平的,难以接受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更好的平衡双方的权益,既可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利益,也能充分的维护受害者的合法利益,并且对于社会的稳定性也有着积极地影响。
  (四)可以更好的改造教育犯罪的未成年人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采取的是“教主惩辅”的原则,但是面对现如今的社会现状以及未成年人身心情况,一味地教育包容犯罪的未成年人不仅不利于他们反思改正自己的过错从而回归社会,反而可能使他们忽视自己的错误,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从而适得其反。在具体的社会实例当中,很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虽然实施了严重的犯罪行为,情节十分严重,社会影响也是十分恶劣,但是因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不需要受到应得的惩罚措施。这样的情形,不仅在感情方面使得受害者及其家庭、社会大众无法接受,而且在法律层面上也无法树立法律的权威、威信。
  (五)有利于法律的统一
  刚出台的《民法总则》将民事责任能力降低为八岁,因此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有利于实现各个法律之间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杨春洗.中国刑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陈艳.刑事责任年龄弹性规定之我见[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2期
  [3]李春雷.美国刑法学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4:101-105.
  [4]韩玉风.从比较法角度浅谈主要国家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异同—兼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坚冰”当破[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报,2009增刊:84.
  [5]宣炳昭.香港刑法导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88.
  [6]高智勇,冯菲菲.浅谈现代社会中青少年的早熟现象[J].知识经济,2012(21):62.
其他文献
摘要:为帮助了解我国图书馆及其发展历程、图书馆人文精神及其核心价值,故對我国图书馆不同时期下的内涵与时代的联系作简要综述。通过文献法了解图书馆的发展起源及各个时期下的发展形势及职能转变。从古代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职能从只藏不用到公众可用,通过一代代图书馆人的努力,直到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成为当代社会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当代图书馆;图书馆精神
期刊
摘要: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源隐蔽、难以治愈的特点使很多人谈“艾”色变,这也使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被他人知道病情后被疏远以及在社会中处处碰壁的问题,而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相对城市较低,对艾滋病的恐惧程度也高于城市,使得农村艾滋病感染者面临更多问题。所以随着艾滋病感染者的逐年增多,艾滋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领域问题,也是心理学、社会学问题。本文从农村艾滋病感染者的心理困境、因素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路径三
期刊
摘要:市场环境使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研究和分析企业所处的環境,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发展趋势才能使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环境机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本文以拉萨某摄影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以及内部SWOT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发展,为摄影行业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藏装摄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SWOT;对策  一、宏观环境分析  由于外
期刊
摘要:在中印医学交往史上,中医与阿育吠陀有十分相似的预防疾病观念。尽管二者在本体论层面上存在分野,但中医与阿育吠陀均强调,顺应自然,节制自身不合理的欲望,即“灭人欲”,以达致“治未病”。  关键词:中医;阿育吠陀;治未病  中印两国在具体的医疗救治的实践层面进行的互通有无成为中印两国交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两国的预防疾病观十分相似,“治未病”是一个关键点,也内涵一种生活方式。  一 中医“治未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农产品电商精准对接农业、农村、农民,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0年进入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决胜年,农产品电子商务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关键内容,国家从政策层面不断加强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扶持力度,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  
期刊
摘要:当用户逐渐从主流社交媒体平移到二线社交场所,陌生人社交再次引发群体关注。然而,在如今“颜值横行”的时代,Soul却主打“灵魂社交”路线,将二线社交媒体带入新一轮的博弈。为此,笔者将以Soul为例,浅谈网络陌生人社交的逆势生长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青年;亚文化;陌生人社交;Soul  一、逆势生长的灵魂社交  陌生人社交,很多人会将它与“看脸社交”联系起来。因为陌生人社交往往缺乏更深度的连接
期刊
摘要:黑格尔和朱熹对于“理”的思想的探讨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性观点。黑格尔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一种“绝对精神”,认为这种精神是永恒的、不可更改的,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源头。朱熹的“理”学思想着重宣扬理先于天地万物,天地万物都是从“理”派生而来。黑格尔和朱熹关于“理”的思想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从本体论、世界观和伦理观三个维度来看,在本质上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关键词:黑格尔;朱熹;“理”的思想;
期刊
摘要:演播厅系统是影视艺术传媒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类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对训练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演播厅系统搭建、设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为高校影视技术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多功能演播厅; 实验教学;系统设计  一、引言  演播厅技术是一门集艺术、技术、电视意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技术,涉及方面较广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虽然演播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
期刊
摘要:在我国运动事业发展日益蓬勃的今天,人们应当加强对少儿运动员的关注,从而帮助运动事业能够被注入新鲜血液。跳水运动作为奥运会项目,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跳水教练应当明确加强基本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实现对少儿跳水运动员的培养,为跳水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本文将对少儿跳水运动员的基本训练与培养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少儿;跳水运动员;基本训练;培养  1 少儿跳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特点与心理素质特点 
期刊
摘要: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极大调动了农民对农机机械的购置、使用积极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已进入了关键发展时期,只有将农机农艺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在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取得新的突破。鉴于此,本文便探讨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概念,深入分析玉米产量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现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