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扶贫开发的阶段,我国制定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設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的目标。
  河北省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谋划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6年是河北省集中力量攻坚的第一年,全省脱贫攻坚进展顺利。以省内一个省级贫困县内的村庄的实地调研的为例,通过分析反思,旨在发现问题,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H村是河北省的一个普通贫困村,全村共108户,324人,其中贫困户共18户4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户6人,低保贫困户15户34人,五保贫困户2户2人,全村以农业种植和周边工厂务工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该村从2014年起采集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拉开帷幕。2016年,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了该村在精准扶贫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精准扶贫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精准识别方面
  1.收入差距缩小,不易识别。H村已全部解决温饱问题,不存在绝对贫困的现象。在相对贫困中,生活困难的群体之间生活状况高度相仿,居住房屋、家中大件、生活消费水平都很相似,按照识别标准无法精准区分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收入高但是不改善生活条件的家庭,可能会因为居住房屋属危房而纳入贫困户。
  2.贫困识别标准有交叉。目前的贫困户认定的政策标准,可概括为“五看、五不录、六优先”。“五看”:看住房、看大件、看劳力、看产业、看负担;“五不录”:有机动车的不录、有新建住房的不录、有城镇商品房的不录、有公职人员的不录、有较大实体产业的不录;“六优先”: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H村内有一户家中有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同时有一辆机动车,这样的情况该不该录入贫困户呢?交叉的贫困识别标准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3.村干部干预贫困户识别。村内贫困户认定的程序一般是:村干部广播告知、村民自愿申请、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向乡镇提交贫困户预选名单、乡镇审核后到村公示贫困户初选名单、村贫困户名单确定。在多户村民贫困状况大体相当的情况下,村干部人为干预的因素在贫困户识别工作中的作用愈加凸显了。有些村干部不经村民自愿申请,直接指定贫困户,或者选择听话的村民作为代表参加民主评议会议,以形式民主确认村干部提出的名单。在贫困户识别工作中,村干部厚亲重友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精准帮扶方面
  1.精准帮扶存在困难。精准扶贫涉及到教育、医疗、人社、民政、金融、水利、城建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分别出台了针对贫困群体的帮扶政策。各帮扶部门和派驻的驻村工作组,根据帮扶村内贫困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精准帮扶。而现实中,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大多重合。如,H村18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有17户,占97.4%;发展动力不足的有15户,占83.3%。全村贫困户的扶贫资源需求集中到民政、医疗等少数部门,“一对一”、“一户一策”的政策初衷难以达到。
  2.产业帮扶难以真正实施。驻村工作组考察了周边县市发展产业的做法,到村内推广却遇到了瓶颈:一是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在H村,村内83.3%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贫困的生活状况局限了贫困户的发展思维,他们大多不愿冒险,对投资创业兴趣不高,而有些非贫困户有创业想法,却无法享受到与贫困户一样的政策扶持。二是政府主导的产业选择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精准扶贫的主导力量来源于政府的推进,产业扶贫方面,有些贫困区域本身有发展的独特优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的产业,而更多的是贫困村没有发展基础,也没有发展的特殊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产业的确立多出自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出现了光伏产业扶贫、蘑菇种植扶贫等大规模同质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当大规模同质化产品走上市场时,市场的规律决定了政府为贫困户预设的收益往往难以实现。
  3.村民参与度不高。
  (1)贫困户参与不足。在H村走访中,当问及建档立卡信息时,贫困户A说:“我知道我是贫困户,建档立卡的事情听说过,不清楚是怎么弄的。村干部和工作组的人让我签字我就签字,到底干什么用我不知道。”当问及扶贫政策时,贫困户B说:“你让我说具体的政策我说不上来,只知道每个月银行存折上能领到一笔钱,具体是什么补助叫不上名字来。”当问及发展规划时,贫困户C说:“我能有啥规划?!种好我家的地就行,发展规划什么的听政府的。”
  (2)村庄精英群体参与渠道受阻。村庄精英群体,以H村为例,有教师、医生、家族有威望的长辈、致富带头人等,他们对村庄情况最为熟悉,同时思想较为先进,有一定的发展理念,思维视野相对开阔,较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他们一般不是贫困户,难以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如果能吸收这些精英群体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让他们为家乡扶贫工作建言献策,出谋出力,无疑能确保扶贫项目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更能增加贫困村造血功能,有利于实现贫困村长期稳定脱贫。
  三、精准管理方面
  1.存在贫困户“难进难退”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如期完成脱贫目标,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已经很难再增加了。近来,针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村里很多人想申请成为贫困户,因此,由争抢贫困户资格而引发的上访隐患越来越多。成为贫困户的家庭不想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每次调查走访都会列举生活的难处,甚至会隐瞒实际收入,以达到继续享有贫困户政策扶持的目的。贫困户“难进难退”的状况,让驻村工作组和扶贫部门对贫困户精准动态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2.存在贫困信息孤岛现象。H村贫困户的信息之前由村干部上报乡镇,后来由驻村工作组收集、核实信息后上报乡镇,录入全国扶贫开发系统。目前,扶贫信息内容与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统计部门的农村普查信息、银行系统的存款信息等都没有联网,无法精准比对、核实家庭信息情况,出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信息与其他部门信息不符的状况。
  四、精准考核方面
  精准考核是上级部门对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扶贫工作完成情况的考察,量化考核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及成效。实践中,精准扶贫的考核面临重文件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的难题。
  听驻村扶贫的干部说,扶贫工作涉及到各式各样的表格,有贫困户基础信息登记表、收入核算表、外出务工情况表、子女受教育情况表、入户调查表、帮扶明细表等,“5+2”、“白+黑”成为了扶贫工作的常态。多时一天能填上百份表格,本打算为村里做些实事的,实践中却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在纸质文件表格上,这样的考核办法容易滋生“文件扶贫、数字脱贫”的弊病。
  五、其他方面
  比如,老人赡养的问题。H村贫困户中有5户是独居老人,老人都有子女,只是子女单立门户,与老人分别居住。老人每月领取低保金和养老金,维持自己的生活。子女们知道老人每月可领取低保金166元,养老金80元,便切断了经济上对老人的供给,“理所应当”地将本应自己承担的赡养老人的义务推给了政府和社会。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持续性工程,同时也是新生的事物,因此,存在以上现实困境是在所难免的。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而我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
期刊
很多领域的发展都源于推陈出新,源于变革。我国中小学领域要向前发展,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当我们意识到了旧的教学模式携带的弊端,感受到了弊端带给师生的痛苦,改变的念头总会时时萌发;当我们见识到了优化了的教学模式、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变革的勇气就会油然而生;当我们在尝试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课堂效果,再回头已是不可能。积极变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指数、幸福指数,是我们每个为师者应该且必须做
期刊
“你上网了吗?”  当今社会,网络是流行的一个话题,人们经常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站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  回首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如果说,是铁器掘开了农业文明的沃土,是蒸汽机牵动了工业文明的列车,那么,今天,正是互联网的狂飙将我们推上了信息文明的潮头。  网络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的象征,像其他任何革命性的发明创造一样,它已成为一股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奇迹的巨大力量,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提高人的文学素养和培养思维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的诗歌教学却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必修与选修教材所选内容庞杂,老师在教学中,难以找到知识与能力的衔接點、清晰的整体课程构框架和准确的教学定位,使得一部分选修课教学整体低于必修课教学水平,忽视了实实在在的选修课教本和必修课本的诗词的整合
期刊
说到后进生,教师就会想到那些学习不认真、作业经常没有及时完成、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秩序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学习、表现较为落后,而且在性格、生活习惯上也都与众不同。对于某些错误,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们仍我行我素。让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教育这些后进生了,但又不可以撇下他们不管。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况且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转化他们。那么如
期刊
教学需要创新,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代在前进,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要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新方法寻求新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产生新设想的思维能力和产生新事物的实施能力的核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
期刊
坚守理想信念和宗旨是党章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讲党性的具体表现,也体现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尤其在当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严重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一些极端自由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盛行,西方的一些政治观、价值观也给社会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所有党员都面临着危险和考验。作为党员,有义务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锻炼,在政治上、思想上永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党的人,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党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
期刊
“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联系软件、支付宝、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智慧化城市、数字化地球、智慧校园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聞媒体的推波助澜,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实提高了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那么,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
期刊
办公室里来了刚毕业的新同事,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围着她,诉说青春里的小故事,我莫名感动,也不禁感伤,仿佛看到自己7年前的样子。7年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都说爱情和婚姻中存在七年之痒,那么工作呢?  这7年,我习惯了周周测、月月考、早晚自习连着跑的节奏;这7年,我懂得了教师不仅要教课带班提升成绩,还要发表论文,争取有获奖证书的荣誉,因为有一个词叫做“评优晋级”;这7年,我收获了一颗日渐强大的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要“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当下在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单拿作文来说,不但要写,还得写好。早在2007年教育部中学实验语文课本主编孙绍振上书教育部,极力建议语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虽然这一建议最终并没有采纳、实施,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