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景相融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4468738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播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的特色和优势,其以即时便捷、身临其境、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等强大的生命力而成为当今听众最为喜欢的报道样式。它能有效凸显广播媒体报道快捷的优势,使报道更有现场感,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鲜活度,能够深度开掘新闻资源,丰富报道的内涵。强调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用现场进行时的报道方式,向听众传递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的新闻,广播现场报道将新闻报道的时效推向了极致。那么,作为广播记者,如何才能做好现场报道呢?笔者认为做好广播现场报道需要培养和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关键词:现场报道;典型音响;记者口述
  中图分类号:G21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117-02
  
  一、快捷准确判断新闻事实
  广播现场报道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发出,争抢的是时效,突出的是现场,追求的是与新闻事件的发展同步进行报道。因此,作为现场记者,就需要尽可能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快速对新闻事件作出判断。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判断事件、掌握新闻事实,那么报道就无从下手,将失去报道的首发优势。因此,广播现场报道考量的是现场记者的敏感性、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捕捉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到达新闻现场,永远是获取新闻事实、独家信源的基础。”广播现场报道,不仅要求记者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更要深入新闻现场。很多时候,现场报道没有做好,不是因为没有达到新闻现场,而是没有深入新闻现场。伟大的新闻摄影家罗伯特?卡帕说:“你拍得不够好,那就说明你靠得不够近。”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作为广播现场报道记者,就是要深入到现场中去,近些,近些,再近些,努力去捕捉现场中那些感人的事实和细节。
  快速准确判断新闻事实。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经常运用于重大的事件、重大活动及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事件纷繁复杂,采写的时间比较短,统筹素材时间很有限。在很多时候,现场记者在预先并不能获知事件的情况,有些时候就是预先获知了个大概,但是赶赴现场后,预先了解的情况也会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
  因此,现场记者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准确了解新闻事件的本质,掌握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事件的发展变化等新闻要素和事件背景,并及时与后方进行沟通联系,尽量掌握各方面的素材。要判断新闻性质、掌握新闻要素、了解新闻现场的环境、找准主要现场、掌握新闻背景、深度透视新闻本质。
  二、敏锐捕捉现场典型音响
  广播现场报道,以现场的音响和现场描述与解释为主,这就要求现场记者要有敏锐捕捉现场典型音响的能力。现场典型音响在广播现场报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响在现场报道中的大量运用,可以烘托现场气氛,增强报道的现场感,体现报道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达到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听其声的效果。音响越丰富、特色越鲜明,越能体现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和特色,越能增强报道的效果。
  新闻事件的现场,各种各样的音响可以说是纷繁复杂,可能很多音响与新闻事件无关,很多与新闻事件有关的音响可能又是与新闻报道主题无关,并不能很好的突出新闻事件,又不是我们报道所需要的现场音响。那么这就需要记者自己进行删选。把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新闻主题,而且现场感强的音响捕捉到。例如新闻现场的锣鼓声、鞭炮声、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声等等,这些典型音响的运用会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笔者曾采访过2008年奥运火炬在咸阳传递的盛况。当时启动仪式现场人们的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烈。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先出这些现场音响,随后伴随着这些富有特色的现场音响展开报道。听众听到后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喜庆热烈的火炬传递场面,由此可见,做好广播现场报道,需要现场记者迅速确定报道主题,根据主题准确判断现场最为典型的音响,特别是那些能承载主题的细节音响。
  三、准确简炼地描述现场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现场音响是整个报道的主体灵魂,而现场描述则是报道的血肉,具有穿针引线、拓展报道的作用。广播记者作为听众的“代表”去新闻现场,不仅要告诉听众发生了什么事,还要把现场所看到听到的场面以及具体的细节形象、生动地描述给听众。要让听众虽不在现场却能通过记者的报道感受到现场的气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记者在进入采访现场后,要迅速进入状态,注意仔细观察并且抓住现场的主要特点,首先要将事件告诉听众,然后将现场介绍给听众,让听众首先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告诉听众怎么样了。带着听众了解现场的位置环境,这是带着听众走“近”现场的第一步。然后将现场描述与新闻事实的交代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一步一步地深入报道新闻事件。作为广播现场报道,与电视现场报道有所区别的是,记者口述要更为具体,生动。口述语言要有画面感,立体感,现场感。同时与报纸现场报道有所区别的是记者口述语言要做到准确简练、通俗、口语化。让人一听就明白。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在现场报道过程中,除了现场音响要丰富典型,记者的口述声音同样要富于变化。在不同的报道中,记者要根据所报道的题材和现场气氛确定自己的语速和声音高低强弱。欢快喜庆的报道记者的口述要富有激情,活泼生动。题材严肃、场面宏大的报道,口述语气要庄重、严谨。在一篇报道中,口述也要随事件的发展调整节奏,语气上要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增加可听性和感染力,引起听众的共鸣。
  四、音响完美结合
  记者在处理解说和现场音响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尽量做到基调统一,交代一致,有主有次,有机结合。
  首先记者口述与现场音响要搞好衔接,使报道自然流畅。要掌握好分寸,顺应听众的心理特点去采录现场音响,使听众感到解说与现场音响完全统一和谐,相映生辉。在记者话筒的引导下听众通过美的听觉感受去产生联想,似乎到了现场,看到了当时的情景。如果语调、时机处理得不当,喧宾夺主,情感不真实,就会在不恰当的时间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破坏报道的整体效果,引起听众的反感。
  记者口述还要与现场音响做到形式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协调一致。切忌相互矛盾、互相脱节。尤其是在民生新闻的现场报道中,记者要注意仔细观察现场人物表情和感情状态。不能想当然地说某某人很激动,很高兴。结果被采访对象的语气却非常平静,这样听众一听就会觉得很假。整篇报道的真实性、可信度可能因此大大降低。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口述和现场音响不能重复,音响能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记者就没必要再进行多余的解说,要尽量用典型音响引导听众去听现场,感知现场,感知现象。音响模糊的地方,记者用口述补充说明。
  随着人们对新闻时效诉求的不断提高,现场报道在以声音作为惟一传播媒质的广播新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现场报道已经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因此,广播新闻报道只有大力开掘声音源,充分挖掘与运用新闻报道的种种声音,不断提高记者现场报道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激发和满足受众的收听兴奋,从而提高收听率。
  参考文献:
  [1] 贾中兴.如何搞好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J].青年记者,2004(9).
  [2] 孙园园,王良.新闻广播应发挥出现场报道优势[J].记者摇 篮,2009(7).
  [3] 郭威.广播新闻现场报道中的音响运用[J].记者摇篮,2010(10).
其他文献
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了三周岁生日。  从2009年盛夏飘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界读者品读珍藏、高度重视,10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报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三年来,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坚强领导
期刊
摘 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广播电台和网络的结合是大势所趋,这需要技术准备,更需要广播工作者心理上的认同。  关键词:互联网;广播;机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83-02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广
期刊
摘 要:大型赛事电视直播主持解说方式惯以高亢抒情式的解说为主,这种方式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需要,本文以广州亚运会中白岩松的低调变身解说为例,从受众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等方面论述了解说方式的转变,对媒体竞争力的影响。  关键词:解说方式;转变;媒体竞争力;媒体环境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
期刊
摘 要:化妆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正朝着天然化、功能化、科技化的趋势发展。一直以来在欧美盛行的天然化妆品,正逐渐获得中国消费者的关注。对在国际和中国化妆品市场均占有相当份额的雅诗兰黛集团旗下“悦木之源”品牌的品牌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进入天然化妆品市场的本土化妆品公司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天然化妆品;品牌传播;悦木之源;雅诗兰黛集团  中图分类号:D206
期刊
摘 要:自从新媒体兴起以来,“新媒介事件”的传播的方式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媒体不再一家独大,新媒体则后来居上。于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使之进行良性互动,从而使新闻传播活动发挥其正功能[1],成为了当下媒体人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个议题,通过对“佛山小悦悦”事件传播过程的分析,试图探寻两类媒体在当下复杂的传播环境中进行联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
期刊
摘 要:iPad平板电脑的出现和风靡使陷入困境中的传统媒体找到了一个新的展示平台,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趁势在iPad上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全新概念的电子报纸《日报》(The Daily),期望iPad能扮演传统报业的救星角色,“颠覆传统游戏规则”,将报纸内容、iPad形态和付费阅读及新型商业模式融合于一体,完成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但缺乏精准定位、面临其它众多应用软件的竞争以及盈利模式实践难度大这些尚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地方电视台由于受到资金实力、技术装备、人才资源等条件的制约,纪录片创作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大手笔、大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电视台如何打破常规,大胆探索纪录片的创作之路,笔者认为要善于发现选题,充分利用政府及社会资源,引进外脑和借用外力,小台一样也能大制作,从而提高地方电视台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队伍素质,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纪录片;地方电视台;制作策略  中图
期刊
摘 要:真人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从曾经风靡一时的选秀到如今备受百姓追捧的竞技闯关类真人秀,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但是热度却一直保持不变。真人秀节目热播与其编排、内容等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各电视台的争相模仿常常导致观众对于此形式产生审美疲劳,因此电视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更新栏目模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关键词:真人秀;收视率;热播;竞技闯关  中图分类号:G222
期刊
摘 要:人在纪实类专题节目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成为节目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节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将对《看见》周末版的选题、叙事技巧、纪实手法等角度分析,探究节目如何看见新闻中的人,并向观众传达意义价值。  关键词:新闻;纪实专题栏目;《看见》周末版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9
期刊
摘 要:深圳卫视2011年5月改版,推出了全明星代际互动娱乐秀节目《年代秀》。该节目是引进自比利时的热播版权节目《Generation show》,并经过本土化创新改造而成的。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热议和好评,收视率也是突飞猛进,成为2011年度中国电视节目的一大亮点。本文从收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按照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识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成接触与吸引、分享与感动、追随与期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