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欺小的角马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数量众多的角马。
  刚出生的小角马身体还很虚弱,但大角马舔去它身上的胎衣后,它就能够站起来,并能踉踉跄跄地走路。这时候,往往会发生大角马欺负小角马的奇怪一幕:只见有四五只大角马迅速向刚出生的小角马冲过来,用头上的角顶撞小角马,有的似乎还要把小角马踩在身下。受惊吓的小角马落荒而逃,随后还会有几只大角马夹着小角马一起奔逃。
  就这样,在大角马的“欺负”下,刚出生的小角马很快学会了奔跑,还学会了跟随角马群奔跑而不被踩在脚下。很显然,大角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会了小角马必要的生存技巧。
  角马的速度不是很快,头上的角也不很锋利,力量也不是很大,经常受到狮子、豹子、野狗的攻击。角马群一受到攻击,就会四散奔逃。如果不会奔跑,不会在奔跑的队伍中保护自己,刚出生的小角马不是被踩死就是成为掠食动物的口中餐。
  经验丰富的大角马意识到小角马面临的生存危机,就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了小角马奔跑,大大提高了小角马活下来的机会,角马群也得以维持一定的数量规模,广泛分布于草原的各个角落。
  其實人生也是这样,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不能在自足的意识中其乐陶陶,而要有一种危机感,并敏锐地看到后面所面临的变数,从而敦促自己完善一些该完善的应对策略。
  (离萧天摘自《潮州日报》 图/雨田)
其他文献
几天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山坡上、河岸上、田地里,都遮着一层薄薄的纱,如烟如雾,望不远,即使靠着栏杆,极目远眺,也仅仅能看到半里左右。至于远处的山,山上的人家,人家屋顶的炊烟,都不见了影子。  晚上睡着,檐前,也嘀嘀哆哆的,欲说还休,是秋雨的断肠倾诉。  人,坐在书房中,带着一段难以言说的心事,愁闷如网,结着千千结,怎么也解不开。人,也就成了一段无语的枯木。  十几天后,天,终于放晴了。  妻子说
她照例是5点起床,窗外晨光熹微。她照例进厨房忙碌起来,淘米,煮粥,动作和声音都很收敛,她怕惊醒儿子和孙子。她喜欢在煤气灶上先用中火催沸,然后再用文火炖,这样稻谷和阳光的香味就会出来。儿子提醒她,用电饭煲就可以了,全自动的,不需要人守着。她试过几次,总觉得煮出来的粥不够味。她告诉儿子,电饭煲哪有脑子,趁我还干得动,我让你们再吃几年我煮的粥饭。  有一天,老太照样上卫生间洗漱,一如从前拿起牙刷,却突然
此时此刻,你幸福吗?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你经常会觉得自己幸福吗?  越来越觉得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其实很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还是平常日子里的小事小情。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工作方面的。  长期伏案,加上近年来频繁使用手机,我也步入了“低头族”,入冬后肩周和颈椎疼痛愈发严重。有段时间穿衣服都感到困难,脖子也明显感到僵硬,隐隐的疼痛似乎蔓延到了头部。有天晚上,我站在淋浴下,
周六晚上,我们7个访问学者来到日本当地一个有名的饭店。终于完成了一周高强度的交流学习,大家都需要“放纵”下。一进门,来自巴基斯坦的老兄说:太好了,终于到了一个可以大声说话的地方了,我们这一周过得太“安静”了。因为位居使馆区,又提供传统日本菜,这个饭店90%的客人都是“老外”,天妇罗加啤酒,一片欢腾的气氛。  这样的气氛在东京并不多见,在酒店大堂、饭店、超市,所有这些“公共场所”都十分安静。马路上当
忘记了曾经在哪里读到这句话:包容父母,足以包容天下。这句话常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  我出生于农村,如今已步入中年人行列。每每回想起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所发生的几次改变,就会感慨不已。在孩童懵懂无知时代,父母给我的印象只有“严厉”两个字,为避免被父母责骂,只好在他们面前尽量争做一个乖孩子,从来不敢反驳。  长大后,背井离乡步入社会,刚开始时有种野马脱缰的轻松感,认为从此可以无拘无束了。但是,人生地不熟
李玉茹念白颠倒:“你可真把我气糊涂了”  一九四一年底,刚刚从中华戏曲学校毕业不久的李玉茹,参加马连良挑班的扶风社的演出。那一天演的是《苏武牧羊》,马连良演苏武,李玉茹演匈奴女子胡阿云。本来胡阿云这个角色穿旗袍,念京白,剧本赋予她天真烂漫的性格,很容易讨巧。不料,李玉茹在台上一紧张,把词念错了,竟把“你们南方人(指苏武)可真没有我们北方人大方”念成“你们北方人可真没有我们南方人大方”,完全倒过来了
郑板桥有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初初所说的“一言一行总关情”,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要善于抓住文中的一言一语和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仔细咀嚼,反复品味,不仅要读懂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还要读出其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秋天的怀念》中有这么一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用心品读,我们就能读出母亲言行中饱含的深情:“扑过来”表现出母亲因为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①,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③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④?”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⑥,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⑦,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⑧,不亦善乎?”余喜,如⑨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⑩者矣。  (节选自《浮生
人生的很多旅程,都与温暖相伴。旅行亦如此。  那年,我们准备远行扎尕那,就从网络上查询到一个当地的电话。他家在扎尕那开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青年旅社。看网络上的图片,站在他家的木屋里,就可以看得到群山、经幡和漂亮的寺庙。每每清晨,当山里的薄雾升起来时,坐在他家的木平台上,就可以看到如仙境般的场景。太阳缓缓初升,而薄雾如梦如纱般温柔地缠绕着群山。  我立即按照网上的提示,拨通了他的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终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那些出自少年儿童的巧对妙联,就如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赞赏不已。  宋代邱琼从小才学出众。一次,他与同窗为争座位而吵闹。塾师便出句让他俩对,谁能续了上联谁先入座。于是,塾师脱口吟道:“细雨肩头滴。”此时,邱琼不假思索率先续了下联:“青云足下生。”塾师听罢,赞不绝口,邱琼也因此赢得了座位,而那同窗也没话可说了。  南宋进士李焘幼年时就能与人吟诗对句,一次他的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