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法的私法性看民法的本位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法是规范社会各类主体尤其是公民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本文从民法的私法性出发,阐述了民法本位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民法本位研究的基本现状,剖析了对社会本位的异议,进而推出民法的权利本位,为研究民法本位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民法;私法性;本位
  引言
  民法本位研究一直是法律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也是业界各类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民法本位关系着民法的立法根源,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明确一个社会认同、有助于保护公民权益的本位,有助于民法的有力执行。
  一、民法本位研究的现实意义
  民法本位问题是民法哲学的基础问题,涉及到民法的目的、范围、手段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法学者都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中国法律学者对民法本位的研究持续时间比较长,旧中国民法学者胡长清是较早研究民法本位问题的学者。他认为法律的中心观念或法律的立足点就是法律的本位,包括义务本位、权利本位、社会本位三个发展时期。到当代以后,中国民商法学家梁慧星对民法本位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民法的本位即民法的基本观念,也即民法的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或基本任务。民法的本位问题,是指民法以何者为中心。对民法本位的不同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学者不同的的民法本位观。根据各位学者对民法本位的研究来看,在理论上可以表述为,民法本位即民法的根本指归,或民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还可以简单理解为,民法本位是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指民法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当前的私法意识和权利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完善。明确民法本位,将从根本上清晰民法的最高价值向标, 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各项私权利,也将对修订完善民法产生重大影响,巩固民法的法律地位。
  二、民法本位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民法学者对民法本位的研究结果多种多样,民法坚持什么样的本位,没有统一的说法。李开国教授认为:“民法以权利为本位,可以处理好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李锡鹤认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发展过程来看,以前是个人本位,现在应是社会本位。”孙鹏则认为,“在中国坚持社会本位是民法本位的唯一选择。”还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当采取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两个本位。如胡长清认为,民法应该将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以权利本位为主、以社会本位为辅。与此相反,刘凯湘否认社会本位的说法。认为法律本位只能在权利本位、义务本位选择其一,特别是应选择权利本位。而社会本位的选择,就会使社会群体不再相信权利本位的权威,影响真正权利本位的确立,为国家统治阶层强调义务,在法律中推行义务本位,客观侵害公民的私有权利提供冠冕堂皇的依据。在中国,只有毫不动摇地把权利本位作为民法本位,才能从法律理念、原则等方面,真正体现保护公民私权利的特性。
  三、对社会本位的异议
  笔者认为:
  首先,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差异就是社会利益、个人权利,这也就可以解释有的学者提出的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差异,最终会使社会本位演变成国家本位,损害公民个人利益这一观点。而在权利和利益之间,权利的性质是伦理主义,坚持其正当性的演化与利益无关的道德原则,不看重功利或社会效果;而利益的性质是偏私的,是结果主义或是功利主义。权利向利益转化,就会意味着这种行为通常会是有利于国家行为和侵犯个人的行为。
  其次,社会本位难以作为一种立法标准和价值取向,它面对的是整个社会阶层,难以说明哪个阶层或者群体是利益承载主体。所以,虽然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来看,如经济法、行政法、刑法及处于公私法交叉带的法律,可以比较出我国的法律体系在大陆法系尤其是在原社会主义法系国家中比较完整,执行也是有力的。但是,应当明确为私法的法律不能公法化或社会化,不能以牺牲具有本源特色的市民私主体之本位,而代之以社会本位。
  第三,近、现代民法的区分主要是从可以《德国民法典》开始的,这部法律带有社会化倾向,但没有把法律本位定为社会本位。只是现代民法,倾向社会化。所以,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私主体个人本位。但因有权利本位及存在个人本位,不可能再有或称其为社会本位。而权利本位看重民事主体的权利,是以主体本位为前提的。权利本位实际上也就含有作为民事主体的人的本位。而社会本位则是从民事主体之外的社会角度确定的。由于权利和社会本位二者并不协调甚至是相悖的矛盾体,一些学者主张的中国兼采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是不成立的。
  四、根据民法的私法性确立民法的权利本位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与财产关系,其调整方法强调平等权利,其调整目的即精神旨归是重点保障个体私权而不是公权。中国民法应以私主体为本位来确定其价值取向,确定其基本原则。惟有如此,民法作为私法的主干才可与所谓的社会法、公法之社会、国家本位性视角相制约、相抗衡,达到整个法律体系的和谐平衡。否则,全部法律一边倒的以社会、国家为本位,则与市场经济、什么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公、私利益之别不想匹配,法律上层建筑则不符合市场经济基础。民法作为一部权利宣言书,以授予和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为己任,将“权利神圣”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在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上,权利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在义务的设置是为是实现权利服务的。在权利与义务的这个统一体中,是权利决定义务,而不是义务决定权利。
  因此,民法当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以尊重、保护市民的私人利益、自由意志,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力,维护其精神安宁为出发点。为此,民事法律必须以授权规范为主体,赋予所有市民以广泛的民事权利。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民法,适应其高度社会化生产的实际状况,开始出现权利本位社会化的倾向,制定了不少所谓的社会法和经济行政法性质的民事特别法。然而,这一趋势不应该成为我国现阶段民事立法本位的航标,我国私法中人的意识和权利意识处于富贵和初见阶段,倡导人之本位和权利本位,强化私权保护,是我国法学家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认为。在此,确立民法的私权利本位对于维护私域具有重大意义。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法律的社会本位倾向仍然比较明显。本文研究的民法本位,从现实意义、学界理论研究脉络分析到剖析社会本位的不成立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民法应当坚持个人和权利本位,这将有力促进法律从立法上就具备大的公平性,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更有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
  參考文献:
  [1]刘凯湘.论民法的性质与理念[J].法学论坛,2000,(01)
  [2]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J].中外法学,1997,(02)
  [3]江平,张楚.民法的本质特征是私法[J].中国法学,1998,(0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当今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利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特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经济土地利用效果,和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土地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利用  前言:当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如何提高社会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利用有限资源为人们提供更
期刊
摘 要:索绪尔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绍兴方言比喻作为独具特色的语言修辞,自然也被深深打上绍兴的地域烙印,从中可以窥见绍兴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绍兴方言属吴语系太湖片临绍小片,在吴语系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其方言语音有一整套全浊声母,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也不儿化;韵尾有n、但无辨字作用;声调保留古四声,各分阴阳;凡此形成绍兴话
期刊
摘 要:公共政策执行是一定的机构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发布命令、拨付款项、订立契约、收集资料、传递信息、委派人员、创设机构等。在诸多活动形式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政策执行人员,向社会解释政策方案,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实现政策目标三项内容:公共政策执行又是一定的组织行为,即政策执行人员的行为都是按照明确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原则,依据一定的权力和职责分配关系,遵循系统的运行程序和方式
期刊
摘 要:想要实现刑法的功能,就必要发挥刑法修改和刑法解释的功能。但是在刑法修改与解释作为司法适用当中的两个渠道,二者是弥补刑法规范中漏洞中的都是来自不同主体,从而造成二者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对刑法修改和刑法解释冲突进行深度探究。  关键词:刑法修改;刑法解释;冲突;方法  刑法的修改与解释是完善刑法的重要渠道,我國刑法大小修改己经经历了30多次,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了300多个刑事司法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发展极为迅速,并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也摆脱不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国家的经济金融形式受到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分布的影响,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全球经济形势较差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基于上述情况,本位对但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做了介绍,并对相应的政策制度进行
期刊
摘 要:脯氨酸作为一种渗透调节物质,它的积累在植物响应与适应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Pro 含量显著增加,有利于减轻逆境对植物的伤害。Pro增加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本文综述了脯氨酸的特点及分布,合成与降解途径,参与脯氨酸合成与降解相关酶的基因。脯氨酸的功能以及脯氨酸的信号转导途径。  1.脯氨酸的特点及分布  脯氨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具有吸湿性。植物体在干旱、高温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导致育儿与工作压力倍增。伴随着双职工家庭比例的上升,以及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推进,使得小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使得在放学后这段家校监管空白时间已成家长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放学后儿童教育事业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学社融合”的视角下,为有效地探索我国放学后小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单位发展中党务政工工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引导群众思想意识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遵循实际的发展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新党务政工工作方式,如此才能有效推动单位的创新发展与进步。故此在本文中着重论述了以人为本理念在党务政工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旨在实现党务政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党务政工;以人为本;落实  毋庸置疑,在新时期开展党务政工工作需要坚
期刊
摘 要: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反腐败作为一项重要精神在全国上下被贯彻开来。随着2015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九)颁布以及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仅仅适用于贪污罪、受贿罪的“不得减刑、假释”制度成为学术与公众的关注焦点。虽然刑九与两高司法解释对该制度的适
期刊
摘 要:对一个宗教信仰者来说,宗教信仰是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宗教体验中的,宗教体验也是可以从反面来证明宗教信仰的。从伊斯兰教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伊斯兰教的宗教哲学主要体现于《古兰经》中,所以《古兰经》中的很多规定的信徒的宗教体验也是可以反映出这种体验对宗教信仰的证明的。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这种体验的认识论和感觉认识论都是可以证明这种观点的。  关键词:宗教体验;认识论;古兰经  威廉·奥斯顿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