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把学校和企业实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整体,是我省对技工教育提升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进行探索,并提出适合现在技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努力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技校生。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技工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是办好一流技校培养一流技工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把学校和企业实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整体,学校与企业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且这种合作模式让技工教育更具鲜明的特色,也为技工教育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随着产业的调整到位,对人才需求就会更加迫切,2012年8月22日,据《新闻联播》报道,计算机技术人才急缺岗位近15万人,由此可见,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但是,经过对我校50名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5家用人单位的简单调查发现,中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2个月还能坚持做本专业的不足40%,这个数据是让人吃惊的。为什么会出现这问题呢?通过和用人单位了解,中技毕业的学生比上没有本科、专科学生的专业技术扎实;比下,通过短期培训的人员也能达到要求;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工作时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在校学的专业知识出来工作都过时了,怎样解决好这问题呢?技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近几年来,我省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制约着校企合作更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得问题,例如,当前的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等都已经相对落后,不合时宜,严重阻碍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给技工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学校要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逐渐跨越到能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快和市场需求变化快的新的课程体系。
二、技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如何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改革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专业学科制的传统教育设置专业主要依据的是学科,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什么职业技术人才紧缺,就设置什么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岗位性或职业性比较强,因而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也比较强。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发展日新夜异,经过和兄弟院校了解以及我校的情况,部分课程仍然采用的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教学计划,但五年到十年之间计算机技术早已更新换代了,远远滞后于当前的市场实际需求,如果专业课程不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更改,那么直接影响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问题。而专业课程一成不变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不愿接受新的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制作教案等;一方面是为了考取本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但考证的版本也没有与市场同步,导致顾此失彼的现状,还有就是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更改几门专业课就完成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因此,问题一直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当下,校企合作模式盛行,之前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改革,而校企合作模式更加突出技工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结合市场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为了重新开发出适应当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必须和相关企业进行互动,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哪些职业能力要求。这项工作也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一项前提条件和核心因素,它可以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市场所需人才的结构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深入到企业岗位中调研学习,明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的能力要求、行动领域的构成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素,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和行业内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当我们谈到校企合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学生。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有必要邀请一些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回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自身就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帮助的课程有哪些,为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调研的同时,还应和合作的企业召开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的交流会,明确整个课程设置的相关课程,并请本行业的专家给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建设性意见,然后再经过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探讨提取适合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最后通过“四化”课程改革,标准化——参照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学中练,练中学;全程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多元化——实施学校、行业和企业结合的课程开发办法。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以下是我校中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以上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专业课程鲜明,专业内容由浅入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较多,并且没有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根据本文前面介绍改革的思路入手,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课程设置的讨论,可以从一门专业课开启校企之间的合作,企业委派工程师到校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到企业进行本专业课程实习,既能完成本专业的知识,还能与市场接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一定能越来越合理、成熟,从点至面展开各专业的合作模式,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也就能越来越完善,为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总之,在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而课程体系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工程,我们技工院校务必和企业实行无缝接轨,不断根据企业技术的发展和需要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采用一体化教学,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东风,进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宁娟 《基于技校教学改革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广东省技工教育研究.2013.1.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改革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的创新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技工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是技工教育生存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是办好一流技校培养一流技工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把学校和企业实体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教育整体,学校与企业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且这种合作模式让技工教育更具鲜明的特色,也为技工教育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随着产业的调整到位,对人才需求就会更加迫切,2012年8月22日,据《新闻联播》报道,计算机技术人才急缺岗位近15万人,由此可见,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但是,经过对我校50名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5家用人单位的简单调查发现,中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2个月还能坚持做本专业的不足40%,这个数据是让人吃惊的。为什么会出现这问题呢?通过和用人单位了解,中技毕业的学生比上没有本科、专科学生的专业技术扎实;比下,通过短期培训的人员也能达到要求;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工作时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脱节现象,在校学的专业知识出来工作都过时了,怎样解决好这问题呢?技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近几年来,我省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校企合作模式在实际的运行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制约着校企合作更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得问题,例如,当前的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等都已经相对落后,不合时宜,严重阻碍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给技工学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学校要从传统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逐渐跨越到能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快和市场需求变化快的新的课程体系。
二、技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如何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改革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专业学科制的传统教育设置专业主要依据的是学科,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技术的岗位群,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什么职业技术人才紧缺,就设置什么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显著特征是:由于岗位性或职业性比较强,因而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也比较强。长期以来,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专业基础课安排过多,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发展日新夜异,经过和兄弟院校了解以及我校的情况,部分课程仍然采用的是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教学计划,但五年到十年之间计算机技术早已更新换代了,远远滞后于当前的市场实际需求,如果专业课程不结合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更改,那么直接影响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问题。而专业课程一成不变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不愿接受新的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制作教案等;一方面是为了考取本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但考证的版本也没有与市场同步,导致顾此失彼的现状,还有就是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更改几门专业课就完成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因此,问题一直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当下,校企合作模式盛行,之前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进行改革,而校企合作模式更加突出技工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结合市场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为了重新开发出适应当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学校必须和相关企业进行互动,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哪些职业能力要求。这项工作也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一项前提条件和核心因素,它可以使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市场所需人才的结构和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深入到企业岗位中调研学习,明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的能力要求、行动领域的构成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素,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和行业内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当我们谈到校企合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学生。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有必要邀请一些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回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自身就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以及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有帮助的课程有哪些,为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调研的同时,还应和合作的企业召开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的交流会,明确整个课程设置的相关课程,并请本行业的专家给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建设性意见,然后再经过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探讨提取适合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最后通过“四化”课程改革,标准化——参照职业标准建设课程标准;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学中练,练中学;全程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多元化——实施学校、行业和企业结合的课程开发办法。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以下是我校中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以上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专业课程鲜明,专业内容由浅入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较多,并且没有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根据本文前面介绍改革的思路入手,邀请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课程设置的讨论,可以从一门专业课开启校企之间的合作,企业委派工程师到校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到企业进行本专业课程实习,既能完成本专业的知识,还能与市场接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课程设置一定能越来越合理、成熟,从点至面展开各专业的合作模式,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也就能越来越完善,为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总之,在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而课程体系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工程,我们技工院校务必和企业实行无缝接轨,不断根据企业技术的发展和需要调整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采用一体化教学,重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利用校企合作的东风,进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宁娟 《基于技校教学改革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开发》.广东省技工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