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qv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纪各国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即是教育的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语文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轰轰烈烈的教材改革、新“大纲”的推行以及考试制度的调整,都为我们指示了方向。
  随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相应的对语文教师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呢?语文是工具学科,又是人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综合。因此,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既要符合教师的共同要求,又要反映语文教育的特殊性;在养成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将其放在千姿百态的人文环境里,放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
  一个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才能面临功利浮躁、金钱泛滥的纷纭世界而守住心灵的这一片净土,才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真正有所作为。作为中学语文老师,他们应该始终热爱语文学科,对所从事的教育充满激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好文章,教师的诵读、讲解、分析,如果满含情感(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就能创设与课文中情感相切合的最佳情景氛围,将作者、学生、教师的情融为一体。教师的情是书中情和学生情的中介,是枢纽,是关键。教师只有被书中情所打动、所激发,才能产生真情实意,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对真理追求的炽热感情,产生三情的和谐共振,发挥德育功能。
  此外,美育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的教学会成为受教育者的审美对象。所以,语文教师要有相应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激发自己的美感与冲动。
  二、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式,切合实际的理念才是最优的理念,能够实现课堂最佳效果的理念才是最优的理念。叶圣陶曾说过:“最紧要的是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因为科学的语文教育理念一旦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就必须对语文教学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首先,正确认识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他们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角色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学生的导师、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学研究者、学习者转变。
  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学习的促进者。可以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导他们养成高尚道德、完善人格、健康心理等等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品质。
  三、丰厚的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才能满足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无所不奇,无所不问的学生。
  首先,要有广而精的专业知识。我们做学生时都会身有感触:基础扎实,积累丰富的老师讲课条理清楚、思维活跃、思路灵活,对学生的各种疑问应付自如;而有些老师却常捉襟见肘、无言以对,颜面扫地事小,工作不保难料。语文知识就涉及: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阅读写作学、文艺学、文章修辞学等内容。所以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学好语言学,了解语言的产生、流变、性质、结构、规律,了解语言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及普通话,懂得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要了解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能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能运用美学、哲学知识指导学生去欣赏名篇佳作;还要对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名章名句有了解,这样才能旁征博引、手到擒来、真正把握教学主动权。
  中学语文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正值青春年少,热血沸腾而又不成熟的孩子。教师必须认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才能合理的组织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效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认识能力。教师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以便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说服力;才能左右逢源、融会贯通,扩大学生视野;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四、扎实的基本技能
  教师要把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除了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博的知识背景,教师还应具有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课前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并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大量阅读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深入了解学生;最后还要选择恰当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经过一番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工作,将最有价值的部分用文字形式抄錄出来。课上清晰地讲解,机智的引导。
  五、大胆的创新意识
  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大胆教改,在不断创新中取得步。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然有创新精神,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进行语文教育科研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从事教育科研过程中,教师总会接触中文专业最新知识,还需要有相关学科最新知识,这既促进了教师知识的全面更新,也加强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事科研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认识问题、验证假设、提炼经验的过程,势必会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科教育内在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倍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创造条件完善自己,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迫切需要,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提高全民素质尽应尽的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过程。预习也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  “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今世界教育科研所关注的课题。新的课改理念也要求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
期刊
摘 要:项目学习是一种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就是通过项目与课程的整合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探讨、实验,笔者认为可以在初中物理创造性地引入项目学习来进行物理教学,本文通过对项目学习活动进行研究,为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提供了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学习;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行为主导为主要方式的一种基于“项目”
期刊
在西藏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这几年来,我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新课改已经在西藏推行了几年了,但仅仅是教材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等基本没有转变。教师要么是没有领会新课改的内涵,要么是觉得学生基础较差,没有办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研究性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几乎都在沿用最久远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即由教师讲解知识,并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来达到教学目的。  讲授法的优点不容置疑,它知识容量大,教师能在短时间内传授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
期刊
摘 要:新农保作为一项农户自愿参加的公共政策,农民的真实参保意愿以及对制度的认可度关系着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新农保制度中“捆绑政策(即60岁以上老人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是其子女必须参保)”的考虑,我们选择年轻农民为研究对象,了解年轻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推进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制度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农保;年轻农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  一、新农保年轻农民参保意
期刊
摘 要: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边陲,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干燥而多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萨吾尔山区是吉木乃县的主要地形区,这里多风,一年内有50多天刮大风,特别是“诺海风”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的出行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的气候和缺水的地理条件使山区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山区的植被保护更加重要。针对山区植被的破坏,我们要重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爷和仆人哈桑以及他们父辈之间的情感迷恋与背叛,伤感与救赎的故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己爬上来。”主人公阿米尔在几十年之后,在一封信的触发下,内心尘封许久而又不愿承认的罪恶感不禁爬上了心头。包括少年时的风筝比赛,和哈桑一起追风筝的单纯时光,当然还有那个肮脏的,拼了命想要抹去的那个巷尾的故事……他曾以为所有的
期刊
语言文字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  一、经典诵读及经典教育的内涵  经典是作者思想、情感、精神、智慧的精华,任
期刊
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适合21世纪的全面性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已经将活动课程加入了新课程体系,并且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在英语教学中,开展了英语活动课教学程序,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处于一个“微时代”中,比如微信、微电影、微博等的出现,为了紧随时代的步伐,微课也成为了一种流行因素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效的
期刊
开卷有益。读书对于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从书籍中我们可以获得广博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多读书。  读书可以促人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只有清楚自己的不足,才能弥补不足,而读书是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