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策略的学与教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深入贯彻的大环境下,提问作为传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课改提出的首要任务,其中重要的目标之一,便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的接受学习,也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显而易见,作为改善课堂过程的提问环节,对于学生阅读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要完成这一目标,对提问的优化和完善势在必行。
  准确地说,提问是一种信号,一种能够获得双方语言和思维反应的信号。提问包括了三个不同方向的人体活动,即组织、激发和反应。如果把问题比喻成一座架在教师和学生思维上的桥梁,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工具,那么,提问则是在特定情形下,双方为了促进阅读深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而开展的抛出问题,并使另一方能够积极思考并解答的一类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阅读教学策略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阅读中发现问题产生质疑的教学策略,另一种是基于阅读感悟内容的教学策略。质疑偏于理性思维,强调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而感悟偏于感性思维,侧重内涵的领悟、想象、直觉和体验。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质疑,会为之后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内容夯实基础,而这一切就是基于提问策略展开的。
  一、阅读教学中提问策略的学与教
  1.明确提问策略的教学目标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体。首先,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并且根据学科的特点来发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发扬质疑精神,利用提问来培养问题意识。其次,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地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评价反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应该有針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问。
  教学一篇描写人物的小说,提问时可以从刻画出的不同人物性格、有深刻含义的情节处去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提出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作品产生思考,从而能够将自身置于问题所创造的情境当中,从而感受到文章所展示出的现实生活,体会人物所带有的情感,最终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和抒发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获得兴趣。
  对于一篇议论文的教学,提问就应该围绕着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见解或思想,让学生能够在分析论证中考虑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此类文本的学习中掌握对观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学会对论据进行认识、分析,学习对论证方法进行辨识、理解等。
  对于一篇说明文的教学,设计问题时应该关注到文章内容以及阐述方向两大点。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带领学生特别留意文字详尽处所强调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解答一系列问题把握住文章的基本观点,捕捉主要信息,注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自身发现的问题,领会文本材料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但是无论怎样的文章,作者都有其内在的写作思路,都会在文中设定一些线索,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文脉”,能把握住作品的“文脉”对于选择提问的切入点就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自主提问。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越来越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思维,教师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起初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积极地提出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分小组来探讨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从恐惧提出问题、羞于张口转变为能够积极提问,并且能够勇敢地质疑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这种模式可以锻炼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回答自己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方式,充分运用提问的技巧和艺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问策略单元的学与教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提问策略单元。提问策略单元怎么教,很多教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没底。这个单元围绕“提问”阅读策略,安排了《小田鼠弗雷德里克》《蝙蝠和雷达》《小电影院》《呼风唤雨的世纪》四篇体裁各异的文章,教学应与其他普通单元的教学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问题,学习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分析性问题),运用师生互助、小组合作、自我探究等多种形式,整理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个单元第一篇课文《小田鼠弗雷德里克》,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的目的是要学生提出问题后,通过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思考提问的三种不同角度: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可以针对课文写法提问,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提问。第三篇课文《小电影院》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旁批问题,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从而发现阅读中可以产生的问题有很多,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有的问题可以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思考,从而让学生学会在众多问题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第四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前三篇课文所学到的提问方法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把问题分类,最后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四篇课文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这才是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
  二、实例分析
  本文以《蝙蝠和雷达》为例,研究提问策略的学与教。《蝙蝠和雷达》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本身是一篇充满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科普知识类说明文。文章叙述思路清晰明了,逻辑性很强,利于学生思考,有很多地方可以让学生质疑发问。在实际提问策略运用中,教师可以以四大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自读提问。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主提出问题。如: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是什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蝙蝠和雷达它们究竟存在着什么联系呢?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却要写飞机?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板块二:小组讨论梳理问题,思考提问的三种不同角度。
  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是什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蝙蝠和雷达它们究竟存在着什么联系呢?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2.针对课文写法提问: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却要写飞机?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板块三:在教师引导下提问。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提出的问题是基本问题还是分析性问题,或者是评价性问题,试着在小组内部解决基本问题。
  板块四:拓展训练,从不同角度提问。
  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学生交流。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
  针对文段内容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文段写法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文章,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出示例问题,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发提问。借助着板块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举一反三,了解到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产生疑问,并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过程会不断强化其探索、理解文章的欲望,从而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实提问的角度有很多,光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就可以有关键词句提问、课文疑难处提问、课文矛盾处提问、课文结尾处提问、课文整体提问等。感悟表达方法的角度可以有群文对比、对比阅读提问、写作手法提问、表达方法提问。从积累、运用的角度可以有问自己、问伙伴、问作者。
  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借助《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笔者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思路,在课标的背景下,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学生的问题来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不断修正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蝙蝠和雷达》一文提问策略的学与教模式可以发现,现阶段语文课程提问策略的方式方法还有着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提问策略的充分运用是有效推进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不断思考,提出一个个有效的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获取程度,也能够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应把课标的理念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注重课堂提问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阅读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篇篇精美的课文,教师应意识到提问设计的重要性,并用自己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單位: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年来,广东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中职选手多次在全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斐然成绩。根据广东为促进本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奖励政策,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广东中职选手将免试进入省内各高职院校就读。(名单详见下表)    会议    认清职教新形势 推进职教更好更快发展    9月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沈阳市召开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建设技术交流会。全国各省(市)、省会城市
“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双零”模式)是广东省教育厅为解决本省农村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2009年,全省开展“双零”培养模式的试点学校迅速达到178所,招生2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4万人。  2009年,“双零”模式试点班首届学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等领导亲自为他们
4月9日,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2009年,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促进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措施,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资金420.2亿元,比上年增加168.12亿元,增长66.7%。另外,将实施五大措施促进就业,具体的措施有:一是实施促进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
【选文】  自选文章(适合五六年级学生)  【主题的选择】  好的故事往往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剖析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故事曲折离奇,扣人心弦。本節课的设计以“了解故事中的转折”为主题,带领学生感受故事语言的魅力,学习情节转折的写法。  【议题的确定】  故事的曲折转变包括很多方面,有人物性格的转变、环境的对比、情节的转折等等,本堂课设计以“故事情节中的一波三折”为议题
记事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小学作文最常见的文体。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一清二楚,可写出来的却是枯燥干瘪的三言两语。这与学生缺乏素材积累、写作方法等息息相关。那么,怎样把记事文写具体呢?  一、引进记事文的源头活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会写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学生每天都在快乐生活,教师要引
摘要: 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实施相当困难。本文以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探讨了中职学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和条件,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供其他中职学校借鉴。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学分制     从2002年开始,珠三角地区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开始尝试学分制管理。目前,学分制已基本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普及,但在欠发达地区仍有相当一部分省级以上的重点职校,由于条件不许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耐人寻味的散文,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重对具有散文特质的课文进行挖掘、发现与品味,使得这些散文与普通的阅读教学等同,致使课堂缺少了散文独有的味道。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教出散文的味道来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就散文表达的细腻之处仔细感悟品味,以使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散文味”。  一、品读用词之精妙  散文的用词巧妙,主要在于这些词语贴切地表现出了作者的人生经验,
作为人类语言文字的符号,汉字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种类繁多,运用广泛。汉字的特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加之识字学习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学生识字积极性不是很高。如何引导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掌握识字技巧和方法,进而主动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内容。  一、聆听中感知汉字读音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抛弃陈旧、腐朽、落后的观念,将阅读从娃娃抓起。学生的语文素养“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说,学生精神的丰盈、生命的丰润,都离不开丰厚的阅读。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积极探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相比较于传统的教材,统编本教材有着鲜明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77%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60.03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