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大孔吸附树脂用于苦参碱分离性质研究

来源 :特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单因素法优选吸附率和解析率均较高的适于工业分离纯化苦参碱的大孔树脂及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检测,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常用7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苦参提取液中苦参碱分离效果,优选最佳分离树脂及主要工艺参数.结果 显示,HPD722分离效果最好,动态吸附量为1.76 mg/mL树脂;最适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3 BV/h,上样溶液pH 9,70%乙醇洗脱流速3 BV/h、用量6BV.从而得知HPD722可优选作为工业分离苦参碱的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量大,解析率高.
其他文献
为研究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在岩性、土壤类型、坡位和居民点影响下的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花溪区高清影像图、高程图(DEM)、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利用ArcGIS 10.2平台,基于其空间叠加分析、数理统计等功能,对多因子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花溪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1.07%,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85%,是花溪区主要耕地类型;在各岩组上,坡耕地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石灰岩组>白云岩组>普通砂页岩组>紫
针对高原湖滨地区土地利用无序扩张等问题,构建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并选取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最为密集的通海县、华宁县及江川区为研究区,开展不同SSPs情景下的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 表明:(1) SSP1情景下建设用地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且大量其他用地被转化为生态用地,是高原湖滨地区最为理想的未来发展模式;(2) SSP2情景下研究区保持现有发展趋势,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发展;(3) SSP3情景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随时间变化逐步加强,是未来高原湖滨地区发
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的探索和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湖南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童山片区为研究区域,以ENVI,ArcGIS为软件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计算森林景观格局影响因子权重,对2005-2015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研究区以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景观基质;2005-2009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较为频繁,景观类型转移面积总量为4116.95 hm2,而转移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开展,2009-2015年动态变化强度减缓;(2)从影响因素上看,自然地理因素中的高程因子是影响区域整体景
库区是流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综合生态风险,对库区生态风险适应与缓解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忽视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库区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时空交互过程,对库区生态风险进行更为综合性和针对性的评价,弥补库区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研究空缺.基于此,以丹江口库区为例,综合考虑库区生态环境、景观结构及人类活动等要素,构建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框架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0-2018年7个年份的数据,对研究区
基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现况和学术研究前沿,采用文献梳理方法总结并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现状,结合国土空间治理的新时代背景,提出主体功能区治理理念下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进路径思考.研究表明: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主要聚焦评价体系、驱动因素和提升政策路径三大方面,已有研究仍然有待从方法上加强空间计量的有益应用,指标体系应特别注重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相符以确保其典型性与规范化,研究尺度应向县域和中心城市深入拓展,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改进应适应地区差别化管理要求并注重主体权益.同时,研究视角应与时代变革需求跟进.主体功能
农业生态效率研究对真实反映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并为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面板数据,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空间相关性,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 表明:(1) 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平均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呈现“降—升—降”的走势,湖南、江西省域与湖北省域差距较大,且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发展不平衡,区
鄂尔多斯高原湖泊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趋势研究,可为干旱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基于Landsat卫星系列影像及气候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1986-2019年的16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通过变化检测、叠加分析,获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定量描述了不同时段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转化特征.结果 显示:(1)研究期间裸地、低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是流域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占整个研究区的93%~99%,水体、建设用地及林地在总体面积中所占比例很少,分别为1
为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种子老化过程中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筛选提高种子抗老化能力外源药剂的适宜浓度,以不同浓度NAC和CsA预处理的种子为试材,进行人工老化3d处理后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性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初始种子,蒙古黄芪种子经人工老化3d后,其胚轴活性氧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下降32.7%和40.6%;而经10 mmol/L NAC和90 μmol/L CsA预处理的种子,
本研究筛选出人参中具有表皮损伤修复功效的组分,从细胞及动物水平明确其改善紫外线B(UVB)诱导表皮损伤作用.通过UVB照射24 h,照射剂量为40 mJ/cm2建立表皮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发现正丁醇层和水层组分能够使该模型中的表皮结构相关蛋白丝聚蛋白和水通道蛋白3表达水平上调;同时,这两个组分可显著降低UVB照射的BALB/c无毛小鼠皮肤经表皮水分流失值、红斑值和黑色素值,同时升高角质层含水量,并且能够上调表皮丝聚蛋白表达.本研究表明,人参中正丁醇层和水层组分可通过调控表皮结构相关蛋白及补水锁水因子的表达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两山论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绿水青山提质增效的理念也逐渐形成.结合目前两山论研究现状,从概念、内涵、辨析、案例4个方面着手,对绿水青山提质增效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丰富和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论,为我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研究表明: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本质仍是绿水青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但区别在于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是在原有绿水青山基础上的一种相对提升,绿水青山的提质增效因地而异,其潜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