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样的父亲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一类父亲
  我自认跟父亲不同,但其实我们何其相似。
  对儿子小柯,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周末带他去吃大餐,或者偶尔高兴时,无比敞亮地把他叫到跟前:“儿子,想要啥,爸爸给你买!”其余时间,则把他扔给妻子,不管不问。
  尽管如此,我自认已是一个好父亲——相比我的父亲。


  记得父亲年轻时,经常这样训斥我:“就你这副样子,老子才不指望你为我养老送终!”他从来不跟我亲密,哪怕是假装一下。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亦觉得我是他人生的败笔,于是经常骂我和我妈。上大学前,我的人生理想只有一个:逃离他。我总想着,等长大到无须他供养后,我便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18岁那年,我如愿考上南京一所重点大学——他却死乞白赖地要送我去报到。同一列火车上,我们父子第一次坐得如此之近。奇怪的是,我内心竟生出一种别扭的亲近感。他那时40多岁,虽仍虎背熊腰、身体强壮,脸上却有了黑褐色的老年斑,看我的眼神也生出一种谦卑感。
  一路上,我们几乎不言语。火车上的流动货摊经过时,他几近讨好地问我:“想吃啥?爸爸给你买。”他那样的语气,让我内心极其难受。原来,父爱也世态炎凉——他曾说不指望我给他养老送终,如今我考入名校,他却活活忘了自己之前是多么强势。
  到了南京,我去给他买回程票,让他在车站大门口等我。大概40分钟后,我买好票,回头却寻不见他,心里异常恼火。最后,见他站在一个商亭的台阶上,焦急地在人群里寻我。放在偌大熙攘的火车站,曾经也算高大的他,竟一下子小了那么多。
  不知为何,我心里蓦地一酸。他的渺小,多少稀释了我对他的怨及恨。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份不适一直在我的心里,尤其是他此后时常拿我吹牛时,心中那些熄灭的火就熊熊燃烧起来了。
  对他,我的抱怨大于怀念
  考上大学是逃离父亲的第一步,毕业后留在南京,在南京工作,结婚都自己做主,则是彻底“抛弃”他的意思——我是先领了证才告诉他已结婚;逢年过节,能不回去便尽量不回去;儿子小柯出生,只邀请老妈来照顾……
  直到有一天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看老妈如此心疼,我只好将他接到南京医治。那段时间,我忙前忙后,不是因为关心他,而是显摆多于关心,报复大于报恩——是谁说不指望我给他养老送终的!
  病床上的他,对我言听计从,就连每顿吃什么这种小事,也要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每每此时,我便暗自抱怨:我自小就希望有一天可以打倒他,可他没给我机会,他一瞬间就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不战而降。只是,他余威尚存,不肯直接表扬我,而是趁我不在时,在病友面前带着几分夸大地表达他的知足与骄傲。
  那段时间,他状态很好。这时,公司派我去美国出差。我去医院跟他告别,他高兴地说:“去吧去吧,我这样儿,三年五载都死不了。”只是,当我帮他安排好各项事议,跟他说“那我走了”时,他的手从被子里伸了出来。他伸得相当吃力,不是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俩之间从来没有这样的仪式。
  当我意识到他是想跟我握别时,我本能地侧过身去,不是不想接受,而是觉得尴尬。他似乎意识到了我的为难,于是,他的手在无限接近我的手时,突然上扬,变成了“再见”的手势。我向他挥挥手,迅速地离开,内心如释重负。
  出差的第九天,我接到了他离世的电话。当时是美国深夜一点,我的心情是平静的。我想,我尽力了。但是,接下来,当我打算再入睡时,他却如乌云般笼罩着我,关于他的点点滴滴被我一一忆起,心中突然难受得不是滋味。但我仍固执地认为,我对他的抱怨大于怀念。
  我没有爸了,你要疼我
  第二天回国,19个小时的飞行,我的眼泪没有断过,我急切地想看父亲最后一眼。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我还是爱他的。
  在坐出租车去殡仪馆的路上,我突然想起儿子小柯,我是那么想他,于是让司机掉头,去了他的学校。我从来不知道,放学时的校门口会有那么多人。明明孩子们还有五分钟才能出来,可是,所有的目光都直直地望向教室的方向——那应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虔诚的目光吧。
  小柯和同学说说笑笑地走出来,六年级了,他已无须接送。远远看到他的身影,我心里一愣——这是我的儿子吗?他什么时候长得这么高了?他笑起来右嘴角居然有个酒窝?他走起路来,那微微的内八字,不正是我的翻版吗?他对我来说,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等我站到他面前,他的眼里没有惊喜,只是惊讶地问我:“出什么事了?”
  我伸出手,想摸摸他的头,可是,他很灵敏地避开了。问我:“你要干吗?”
  我尴尬地收回停在半空的右手,低沉地对他说:“爷爷走了。”此时搬出父亲,是为了以此示弱,缓和我和他的那份生疏。
  “嗯。我知道。”
  “陪我去看看他。”
  “行。”
  我叫来了一辆出租车,他去左后门,我跟了过去,想和他并排而坐,结果,他又敏捷地走到了副驾驶的位置。
  在太平间,我见到了冰冷的父亲。于无人处,我握了握他冰冷的手,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像缺了一角,一股巨大的空虚感从内心袭来。我知道,那份缺失,只有站在门外的那小子可以修补。所以,我必须“低三下四”地跟他搞好关系。
  母亲对我说:“你爸是含着笑走的。”父亲跟母亲说,有我这样的儿子,他很知足。唯一的遗憾,是我们父子在情感上始终热乎不起来,不能像病床对面的老李爷儿俩那样。李叔叔的儿子管爸爸叫老李,喜欢摸爸爸的头,有事没事,拿过老爸的脚边捏边聊天,那份浑然天成的亲热我羡慕,但做不出来。我知道那是人家父子从小累积起来的亲密,没法照搬。
  安葬了父亲,走出公墓,我故意将母亲和妻子落在身后,与儿子并肩而行。
  我说:“我没有爸了,你要疼我。”
  他说:“为什么呀?”
  我说:“因为你还有爸爸啊。”
  他说:“那,行吧。”
  他能如此回答,我已然悄悄庆幸。来日方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烧热一壶水同样需要很多柴火。更何况,我冰冷了那么多年。
  缺失的一角正在温柔地生长
  我开始有意花时间陪小柯。他爱踢足球,于是我陪他一起踢;只要时间允许,我会去接他放学;周末我会带他去郊游,路上跟他讲讲公司里的烦恼事儿……
  我们父子间的感情,正在缓缓升温。
  那日,我又要出差一周。他要去上学时,我正在收拾行李。他来跟我道别,站在我卧室的门口,向我挥手:“老爸,再见。”我放下手里的衣服,向他走过去,强行拥他入怀,为了遮掩尴尬,粗声粗气地对他说:“按照国际惯例,分别一周,道别时必须拥抱。”他挣扎了一下,遂放弃,拍了拍我的后背。
  一周后,我给他打电话:“我明天回去,行李有些多,你能来机场接我吗?”
  他说:“好吧。”
  我说:“是那种带拥抱地接。”
  他说:“爸,我已经14岁了,大庭广众之下,多难为情。”
  我妥协了:“那行吧。”
  那日,走出机场,远远看到他向我招手,等到他向我越走越近时,我张开了双臂。而他像被绑架一般,只好拥抱了我——一个个子已经抵达我眉头的儿子,把我拥在怀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幸福得不知天高地厚,百万订单什么的都瞬间浮云。
  此后的早晨,他去上学时,只要我在家,都会叫住他,趁着叮嘱几句时,借机抱他一下。刚开始,他抗拒,渐渐地,他习惯了。一次,他出门时,我恰好在卫生间里。我大声叫他等我一下。他冲到卫生间的门口,在磨砂玻璃门上印上一个手印,对我说:“要迟到了,你一会也在这儿按个手印,就当咱俩握手了。拜,老爸。”
  看着那个大大的手印,我突然觉得心里缺失的那一角,正在温柔地生长。
其他文献
任月丽,人称“西单女孩”,在2011年春晚上凭一曲《想家》唱红之后,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人们对她的关注不曾中断。几年后,当“西单女孩落魄回归地下通道卖唱《天使的翅膀》”的新闻被曝出后,立刻引起激烈讨论。  新闻最后被证实是假新闻,回地下通道卖唱只是为某个网站拍视频。可这也引出了更多的好奇:长相不出众,也不是音乐专业出身,这四年来,任月丽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16岁开始的通道人生 
期刊
纳塔利·沃佳诺娃,中国人对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她的脸,稍微了解时尚的人都会十分熟悉,商场灯箱上,电视广告里,各种秀场中,她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她为Calvin Klein拍摄的大片让品牌晋升潮牌前列。集各大品牌代言于一身的她,甚至有勇气拒绝Chanel。  全球时尚界偶像的背后,是她从不折不扣的穷二代到世界名牌趋之若鹜的超级名模的传奇经历:19岁嫁给贵族公子,生下3个孩子后遭遇婚变,带着3个拖油瓶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外公外婆老是打架。外公属龙,外婆属虎。外公高且瘦,听说很年轻就当上了本地某著名工厂的高层领导。外婆矮且胖,农村姑娘,从小在家里喂猪。后来,外公由于某些原因被陷害下台,就被曾外公强迫娶了外婆。外公老是嫌外婆没有文化,于是老吵架,甚至打架。他们住在河边,一打起来什么都往河里扔。外公扔过外婆的麻将和锅,外婆也不甘示弱地扔过外公的烟和酒。  外公生性好烟酒,特别是酒。以前,他老拿着1.5L的
期刊
舟舟的身上,贴着南辕北辙的两个标签:先天愚型儿、天才指挥家。  19岁,舟舟穿着高级燕尾服赴美演出,聚光灯下,意气风发,他恣意指挥着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数百名顶尖乐手。台下座无虚席,一群媒体记者等待演出完毕便一拥而上。  如今的舟舟,37岁,中年发福。属于他的舞台,是街道小学昏暗的旧剧院,歌剧《卡门》的音乐声从后台音箱里传出。没有乐团,在一团空气中,他挥舞着指挥棒。  稀稀拉拉的观众中坐着舟舟的父亲胡
期刊
一个朋友的老公需要外派公干两年,为了前途,非去不可。所有人都在提醒她:喂,你这样放一个男人出去,实在太危险,女人没准可以熬,男人可是熬不住的。  朋友不置可否,最终坚定地加入虚拟性爱大军。到底怎么搞呢?大家都很好奇,难道真的像激情视频一样,脱给男人看吗?再说这类视频之所以受欢迎,靠的还是视频后女主角的神秘性。  朋友说很简单,她有心情的话,拍几张裸照发过去,平日洗澡时打开视频跟他对话。她是东方人,
期刊
被摆弄的活道具  地上溢满黑色淤泥,屋子旁堆放着木棍和酒罐。汽油味、烟味,弥漫在空气里。一个小孩静静地躺在单轮小推车上,眼角发青、嘴唇苍白。他耷拉着脑袋,双手摊开在身体两侧,像是死去的样子。小车被穿白大褂的日本士兵推着,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孩子像随时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这是抗日剧《我叫赵红花》剧组在横店拍摄外景的一幕。扮演被日军做活体实验致死尸体之一的,是一个名叫杨嘉旺的9岁孩子。从3岁起,他和
期刊
登上《我是大明星》的舞台前,颜雨林重重地拍了拍徒儿亚楠的肩膀,一字一顿地说:“你一定可以!”  他为亚楠编排的舞蹈是《红高粱》,年轻的女孩舞动着大红的绸缎,身体像一团升腾的火焰缭绕在舞台中心的钢管上,在无数次的蜷缩、伸展和爆裂中牢牢攫住所有人的眼睛。  音乐停,红绸落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颜雨林长舒一口气。  作为钢管舞国家队前队长、现教练,他已经走出了“男人跳舞是不务正业,男人跳钢管舞是不男
期刊
她几乎不了解我  火车进站已近凌晨,从行李架上拖箱子时,不期然晃了一个趔趄,幸亏同座男子帮忙,好歹总算挤下车。  站台上打开箱子一看,瞬间疯掉,里面居然是大大小小二十几个碗碟。突然想起离家前夜,客厅里那些叮叮当当的动静,想必是妈妈正往我箱子里装碗碟。第二天从家里出来直到上火车,行李箱一直拖在她手中,设若早点发现,免不了当时就与她大吵一架。  我又急又气地将碗碟丢出来,动作过大,一个碟子碎掉,尖利的
期刊
好感  时间已接近晚上十点,林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在电脑上修改文案。  今天因为一份不合格的文案,她被小好几岁的上司训了一顿。三十大几的人了,还是公司的老员工,真是难堪。其实林然一直是个认真的人,但这几天儿子病了,她公司家里两头忙,文案就做得粗糙了些。  上司勒令林然加班改文案,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她一人。直到董树生把一份打包好的面放在她面前:“饿了吧,吃点东西。”见林然面带吃惊地看着他,董树生
期刊
妻子成为了精神病人  第一次看到妻子在乔治敦大学校园漫步时,我像个小丑似地大喊:“美丽公主!”  她叫朱莉娅,是意大利人,光彩照人,我高攀不上,但我无所畏惧。我对她一见钟情,马上学了些意大利语来取悦她,不到一个月我们就成了一对。  毕业两年后,我们结婚了,去了旧金山生活,那时我们都才24岁。  朱莉娅有具体的生活计划:在时尚公司当上市场主管,35岁时要有3个孩子。我的志向则比较含糊:我想在旧金山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