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必须明晰办学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案,建立体现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倡导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质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0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是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明晰办学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提供的是一种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是接受服务的对象,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首先要在“职业”二字上做文章。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素质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的技能性、针对性、适用性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其次在“就业”上下功夫。学校要有前瞻性,要紧盯市场,及时通过行业交流、企业走访、劳动市场调研等渠道,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了解所需人才的技能、素质特点,对于企业不需要的、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和专业素质应及时调整。
2 强化专业建设,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是高技能、高素质。围绕“双高”,学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素质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确定具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要求合理,教学目标清晰,要充分体现“三性”。第一,职业性。明确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体现职业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条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培养,将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技能性。把技能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些能力包括基本专业理论、基本专业技能、核心技能等。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第三,社会性。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要把学校的育人标准、育人过程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需要的技能有机融合和对接,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由社会评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 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体现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建立体现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首先,要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调整课程目标,制订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建设汁划。课程目标,一要紧紧围绕企業现实岗位需求的大方向,具有现实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二要进行职业分析,开展职业岗位、生产过程对人才规格要求的调查,设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其次,要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建设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在保持基本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最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理论知识为辅。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怎样做”,使学生在做中思考分析讨论,明白“为什么”,自觉地把个人的专业学习、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材选用中,要积极推行选用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编写的专业特色教材,包括专业基础教材、职业技能教材和生产性实训教材,使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与企业所需技能相适应。
4 提升学习效果,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主持人,而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标准答案的掌控者。要创造环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典型任务的完成,来启发、引领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把实验实训时间、内容、资源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自由想象、自由设计,做题目自拟、方案自选的“自助式”实验实训项目的训练。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高职院校只有下大力气,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才能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到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周一平.电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2] 杨金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和对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8 ,4(上).
[3] 陈兵.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4] 鲁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策略[J].职业时空,2009,6.
[5] 李焦明.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9,9.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高校毕业生跟踪控制模型和就业质量提高策略研究》(09SJB880031),主持人:王书营。
作者简介:(1)马宪亭(1961-),男,山东郓城人,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机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和就业质量;(2)王书营(1963—),男,山东荣成人,南京工业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质量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000-00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是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明晰办学思想,切实做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提供的是一种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是接受服务的对象,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围绕学生进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首先要在“职业”二字上做文章。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素质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的技能性、针对性、适用性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其次在“就业”上下功夫。学校要有前瞻性,要紧盯市场,及时通过行业交流、企业走访、劳动市场调研等渠道,了解相关行业的就业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了解所需人才的技能、素质特点,对于企业不需要的、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和专业素质应及时调整。
2 强化专业建设,制定体现职业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是高技能、高素质。围绕“双高”,学校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素质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确定具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课程设置科学,教学要求合理,教学目标清晰,要充分体现“三性”。第一,职业性。明确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体现职业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条件。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培养,将职业素质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二,技能性。把技能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些能力包括基本专业理论、基本专业技能、核心技能等。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第三,社会性。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要把学校的育人标准、育人过程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需要的技能有机融合和对接,明确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由社会评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 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体现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建立体现就业需要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首先,要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着眼点,调整课程目标,制订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建设汁划。课程目标,一要紧紧围绕企業现实岗位需求的大方向,具有现实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二要进行职业分析,开展职业岗位、生产过程对人才规格要求的调查,设计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其次,要依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建设体现职业性、技术性和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在保持基本课程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最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理论知识为辅。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怎样做”,使学生在做中思考分析讨论,明白“为什么”,自觉地把个人的专业学习、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教材选用中,要积极推行选用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编写的专业特色教材,包括专业基础教材、职业技能教材和生产性实训教材,使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与企业所需技能相适应。
4 提升学习效果,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主持人,而不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标准答案的掌控者。要创造环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典型任务的完成,来启发、引领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把实验实训时间、内容、资源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自由想象、自由设计,做题目自拟、方案自选的“自助式”实验实训项目的训练。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高职院校只有下大力气,积极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法才能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到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周一平.电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2] 杨金土.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和对策建议[J]职教论坛,2008 ,4(上).
[3] 陈兵.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建设教育,2008,12.
[4] 鲁伟.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策略[J].职业时空,2009,6.
[5] 李焦明.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09,9.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高校毕业生跟踪控制模型和就业质量提高策略研究》(09SJB880031),主持人:王书营。
作者简介:(1)马宪亭(1961-),男,山东郓城人,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机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和就业质量;(2)王书营(1963—),男,山东荣成人,南京工业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