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部湾正风生水起,这是大潮将至的前奏曲!今年7月,我随全国党刊记者采访团到广西采访,在北部湾(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景象:在风景如画的港湾,一个个码头在兴建,那数十个万吨级的码头自不必说,单单是那深水航道、大型专用泊位就有防城港20万吨级码头、钦州港7万和10万吨级码头,等等。电力建设更是一马当先,总装机120万千瓦的北海火电厂和总装机240万千瓦的钦州火电厂均已建成投产,而这仅仅是一期工程。此外,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和总装机240万千瓦的防城港火电厂一期、北海哈纳利12万立方米铁山港LPG大型冷冻储存库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钦州千万吨级炼油项目、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项目、中石化年产300万吨LNG项目、总装机600万千瓦的防城港核电项目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直觉告诉我,在北部湾,一个经济发展高潮的兴起已经越来越近。
广西人是有远见的,我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是指区域的跨度。于地图上近观,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只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封闭海湾,偏于一隅,似不足道。但是广西人却不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北部湾与东盟各国一衣带水,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一个重要海湾。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不同而已。广西人正是有一个国际的视野,进而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2006年7月,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会议上,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M型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一轴即打通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通道,逐步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南宁至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在轴的东面,泛北部湾(实际上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7个国家充分发挥海上通道作用,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构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在轴的西面,则是由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一轴两翼”的构想密切了东盟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互利多赢,获得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回应。而广西的北部湾区域在地理上正处于“一轴两翼”的顶端,向南呈扇形发散状。正像一把扇子,扇柄一旦发力,自然会在泛北部湾地区掀起大浪潮。
广西的发展战略,前景广阔。2006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广西工作做出指示:“你们现在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用一句话来讲:前景广阔。”“广西沿海发展应该形成新的一极。”若这一极果能形成,中国经济将形成“两角(长三角、珠三角)两岸(海峡两岸)两湾(渤海湾、北部湾)”比翼齐飞的格局。北部湾能否进入角色,成为这个经济格局中的一员?
这个条件是具备的。这里且不论广西优越的自然条件。那长达160多公里的深水港口岸线是她的港口岸线资源,号称“中国第一滩”的北海银滩和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是她的旅游资源,中国著名的四大热带渔场之一和著名的“南珠”产地是她的海洋资源,充沛的阳光雨水带来的是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中草药等是优质生物资源,更有那海底蕴藏着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有待开发的潮汐能、波浪能等则是她的优质能源资源。我认为,广西的条件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区位优势。这里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带,也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区位优势从来都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大运河的开凿成就了扬州的繁荣,临江面海使上海从小渔村变为现代大都市。广西果真能聚大西南之力,借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之机,面向东南亚,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成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果真如胡总书记所希望的那样,“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起来”,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必将有北部湾经济圈。
目前,广西正在着手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在做经济大潮来临前促使“风生水起”的工作。在交通建设方面,正着手海陆空立体发展、全方位推进。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方向的陆路辐射状通道正抓紧构建,贯通南宁到新加坡的数千公里公路只差300余公里的工程;沿海港口资源正通过整合向三港一体化发展,现代化的大型沿海组合港口群及相应的集疏运系统正抓紧建设,港口总吞吐能力有望在今后二三年内达到1亿吨;与东盟各国主要港口的联系日益紧密,定期海上航线稳步增加。在工业方面,电力、石化、钢铁等一批重大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这为吸引下游工业项目的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林浆纸、铝加工、粮油食品、海产品加工、物流、电子、生物制药、旅游、会展和金融等一批产业正在兴起。在物流业方面,广西正积极申请设立北部湾经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南宁和防城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凭祥设立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更重要的是,将在沿海申请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在投资政策方面,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地区。……这一切充满着多么诱人的前景啊!
在广西的发展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不能不提到浙江人。最先嗅出广西区位优势中的巨大商机的是浙江商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浙商就来到广西,做起了边贸生意。越南需要的小五金和家用电器经浙商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境。崇左市根据税收资料统计的数据是,近年来这方面的贸易额每年为30多亿元。而在浙江,仅宁波市的统计就表明,该市每年通过崇左的边贸输出的商品达100多亿元。这之间的差额是因为在边贸中每次出境少于3000元以下的商品不计税,于是浙江人采取蚂蚁搬家的办法,多搬出去二三倍的贸易额。浙商在发展边贸的同时,为家乡宁波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浙商在东兴镇正投资1亿多元建一座边贸城,安营扎寨谋大发展。在北部湾地区,到处都有浙商活跃的身影。据广西的一位领导介绍,一位生产牛仔裤的浙商在玉林投资设厂,生产的牛仔裤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到欧美,不但绕过了欧美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壁垒,每件牛仔裤比在浙江多赚60-70元。浙商的精明于此可见一斑。
浙商的这种精明,给了我不小触动。就我采访所见,广西还少有苏商活动。其实,江苏与广西之间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例如,广西劳动力成本低,城市化率低,为我们不少产业实行梯度性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再如,我们的资源匮乏而广西有着丰富的宝藏,我省的宜兴是陶都,而北海具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埋藏浅,自然白度好,是理想的陶瓷原料,用我们的品牌、技术和资金去那里开发生产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选择。我们的商品要进入西南腹地、要进入东南亚、要转口去欧美,北部湾是理想的中转站……我认为,苏商走出去的步伐要加大,走出一步天地宽。长期依傍着长江,一排江涛涌来,卷起千堆雪,那景色固然美丽,但毕竟是一方绮丽,倘若江涛海潮连成一片,那才叫壮观!□
责任编辑:刘 忠
广西人是有远见的,我这里指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是指区域的跨度。于地图上近观,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只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封闭海湾,偏于一隅,似不足道。但是广西人却不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北部湾与东盟各国一衣带水,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一个重要海湾。当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视野不同而已。广西人正是有一个国际的视野,进而从中看到了发展的机遇。2006年7月,在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会议上,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提出了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M型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一轴即打通南宁到新加坡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通道,逐步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南宁至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在轴的东面,泛北部湾(实际上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7个国家充分发挥海上通道作用,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构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在轴的西面,则是由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一轴两翼”的构想密切了东盟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互利多赢,获得了东盟各国的积极回应。而广西的北部湾区域在地理上正处于“一轴两翼”的顶端,向南呈扇形发散状。正像一把扇子,扇柄一旦发力,自然会在泛北部湾地区掀起大浪潮。
广西的发展战略,前景广阔。2006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广西工作做出指示:“你们现在同泛北部湾合作结合起来,这篇文章会做得很大,用一句话来讲:前景广阔。”“广西沿海发展应该形成新的一极。”若这一极果能形成,中国经济将形成“两角(长三角、珠三角)两岸(海峡两岸)两湾(渤海湾、北部湾)”比翼齐飞的格局。北部湾能否进入角色,成为这个经济格局中的一员?
这个条件是具备的。这里且不论广西优越的自然条件。那长达160多公里的深水港口岸线是她的港口岸线资源,号称“中国第一滩”的北海银滩和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是她的旅游资源,中国著名的四大热带渔场之一和著名的“南珠”产地是她的海洋资源,充沛的阳光雨水带来的是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中草药等是优质生物资源,更有那海底蕴藏着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有待开发的潮汐能、波浪能等则是她的优质能源资源。我认为,广西的条件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区位优势。这里南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地带,也是我国大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中国通向东盟的陆路、水路要道。区位优势从来都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大运河的开凿成就了扬州的繁荣,临江面海使上海从小渔村变为现代大都市。广西果真能聚大西南之力,借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之机,面向东南亚,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打造成连接多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果真如胡总书记所希望的那样,“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起来”,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必将有北部湾经济圈。
目前,广西正在着手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在做经济大潮来临前促使“风生水起”的工作。在交通建设方面,正着手海陆空立体发展、全方位推进。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方向的陆路辐射状通道正抓紧构建,贯通南宁到新加坡的数千公里公路只差300余公里的工程;沿海港口资源正通过整合向三港一体化发展,现代化的大型沿海组合港口群及相应的集疏运系统正抓紧建设,港口总吞吐能力有望在今后二三年内达到1亿吨;与东盟各国主要港口的联系日益紧密,定期海上航线稳步增加。在工业方面,电力、石化、钢铁等一批重大工程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这为吸引下游工业项目的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林浆纸、铝加工、粮油食品、海产品加工、物流、电子、生物制药、旅游、会展和金融等一批产业正在兴起。在物流业方面,广西正积极申请设立北部湾经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南宁和防城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凭祥设立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更重要的是,将在沿海申请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在投资政策方面,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全国唯一同时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自治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和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地区。……这一切充满着多么诱人的前景啊!
在广西的发展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不能不提到浙江人。最先嗅出广西区位优势中的巨大商机的是浙江商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浙商就来到广西,做起了边贸生意。越南需要的小五金和家用电器经浙商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境。崇左市根据税收资料统计的数据是,近年来这方面的贸易额每年为30多亿元。而在浙江,仅宁波市的统计就表明,该市每年通过崇左的边贸输出的商品达100多亿元。这之间的差额是因为在边贸中每次出境少于3000元以下的商品不计税,于是浙江人采取蚂蚁搬家的办法,多搬出去二三倍的贸易额。浙商在发展边贸的同时,为家乡宁波的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浙商在东兴镇正投资1亿多元建一座边贸城,安营扎寨谋大发展。在北部湾地区,到处都有浙商活跃的身影。据广西的一位领导介绍,一位生产牛仔裤的浙商在玉林投资设厂,生产的牛仔裤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到欧美,不但绕过了欧美对我国纺织品的贸易壁垒,每件牛仔裤比在浙江多赚60-70元。浙商的精明于此可见一斑。
浙商的这种精明,给了我不小触动。就我采访所见,广西还少有苏商活动。其实,江苏与广西之间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例如,广西劳动力成本低,城市化率低,为我们不少产业实行梯度性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再如,我们的资源匮乏而广西有着丰富的宝藏,我省的宜兴是陶都,而北海具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埋藏浅,自然白度好,是理想的陶瓷原料,用我们的品牌、技术和资金去那里开发生产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选择。我们的商品要进入西南腹地、要进入东南亚、要转口去欧美,北部湾是理想的中转站……我认为,苏商走出去的步伐要加大,走出一步天地宽。长期依傍着长江,一排江涛涌来,卷起千堆雪,那景色固然美丽,但毕竟是一方绮丽,倘若江涛海潮连成一片,那才叫壮观!□
责任编辑:刘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