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适应了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转型路径上,需要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模式与资源建设等方面着手;行动方略上,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电大自身和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协同作为。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路径;行动方略
作者简介:陆永明,男,南通开放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梁鹏举,男,南通开放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0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大学”。《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亦明确要求:“推动开放大学系统建设,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由此,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均将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已列入学校近几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
(一)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相较而言,发达国家主要靠人力资本推动财富的增长。英国的生产资本只占1/10。在1990~2008年,德国人力资本投入增长了50%,但在这18年间,我国生产资本投入增长了540%。毋庸置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其关键是依靠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数量极其庞大,有7.69亿从业人员,包括已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1.5亿农村富余劳动者(其中80后约占到42%);每年新增就业劳动者达千万计;还有1.85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1]《纲要》特别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将由2009年的1.66亿增加到3.5亿人次。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系统将是完成如此繁重成人继续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全球排名第一,网络平台为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电大只有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凭借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及其他办学形式难以做到的灵活性、选择性,从“零点”到“套餐”,推出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继续教育课程,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开放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纲要》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确定为战略目标,这关系我国能否从人口大国进而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广泛深入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正是各级开放大学的神圣使命。
(三)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开放大学是终身学习思潮影响下的重要产物。终身学习思潮的蔓延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许多国家把推进终身学习作为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开放教育尊重人人终身学习的权利,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全面开放。它充分体现终身学习思潮关于公平、全纳的基本理念,以社会大众尤其是缺少高等教育和其他学习机会群体为关注对象,不仅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而且凭借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搭建起开放、灵活、突破时空的全新公共学习服务平台。
至2009年底,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在世界33个国家拥有21个学校,入学总人数达到250万人。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韩国、泰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等开放(公开)大学都开设了直至博士的学位教育。[1]因而,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二、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路径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全面修正,而且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需要各级电大摈弃原来业已形成的办学模式,按照新的办学类型和任务重新设计。
(一)办学理念转型
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思想上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紧缺,电大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成立并发展起来,发挥了“学历补偿”教育功能。但现在,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电大转型开放大学之后,其办学理念必须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学历补偿教育向教育整体开放转变,即“为所有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终身教育服务,助求学者成功”。
(二)办学定位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不是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扩张,而是旨在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全民学习提供支持,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因而,开放大学建设的办学定位可以概括为“大学”、“平台”、“体系”的三位一体,即开放性的大学实体、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开放大学既是创建一所新型的大学,也是构建一个服务的体系。具体来说,在办学主体上,从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在服务对象和内容上,要从只关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向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教育转变;在发展方式上,要从以偏重于规模扩张向突出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转变;在办学模式上,要从只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封闭办学向密切与当地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合作的开放办学转变。[2]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要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出发,走立足当地、依托当地社会经济和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之路,在教学、科研、服务的动态调整中更好适应地方的需求,开发“市本”专业,发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作用,切实增强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能力。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师资建设转型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其师资队伍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型。在师资队伍结构上,从立足自身向实行专兼结合转变,以专职教师队伍为骨干,博采众长,善于利用并聘请社会的优质智力资源担任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师资类型上,从学术型师资向“双师型”师资转变;在培训的内容上,从主要注重其专业发展向更多培养其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如微课制作、慕课开发等)转变。
(五)教学模式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必须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多种媒体资源为中心、以网络教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变为“导”,成为学生学习帮促者、信息导航员、团队协作者和课程开发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成为知识建构者、问题探究者、信息搜寻者和团队参与者。
(六)资源建设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资源建设是各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要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为主,合作开发紧缺资源为补充,形成资源完备、使用便捷的资源平台。在办学资源建设上,除加强系统性资源整合外,要利用行政力量,区域性整合本地区终身教育资源。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共享性整合普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各地政府统筹下,功能性整合自考机构、教育电视台等社会资源。“通过合作,使社会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服务;实现共赢,使相应的教育机构具有并提高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服务的积极性”。[3]
三、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行动方略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级电大及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指导推动,协同作为。
(一)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推进作用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首先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发展定位、资源统筹、合理分工等工作,指导开放大学建设。要将开放大学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开放大学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优势,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整合部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其它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和多功能办学建设开放大学。在经费投入方面,各级政府要确保开放大学建设和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保障开放大学经常性人员经费,对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经费支持,对准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与管理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基本建设的专项投入”。[4]
(二)发挥电大自身主动跟进作用
各级电大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体,要按照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主动作为,积极跟进。(1)做好转型发展顶层设计。针对电大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发展方向;(2)做好转型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网上教学与支持服务系统,形成集教学、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面向全民学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完善资源建设和应用规程,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更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建设;(3)做好转型发展职能发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和培训。面向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等各类人员,特别是企业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开展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择业与创业能力;面向职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开放性办学优势,以参与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城乡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三)发挥教师主动践行作用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必须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主动践行。(1)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引领作用。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1]3G、4G通讯技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云计算技术、数字化出版、动漫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在导致移动学习时代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形态、学习方式,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广大教师只有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才能紧跟时代,适应转型发展需要;(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倡导教师自觉实践,主动转型,成为电大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克明,季明明.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道路[EB/OL].[2012-7-31].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12-07/31/content_25522254.htm.
[2]余明红.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期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4.
[3]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思路——基于江苏省情的实施方案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1(3):10-16.
[4]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EB/OL].[2013-4-22].http://www.ec.js.edu.cn/art/2013/4/28/art_4267_118383.html.
[责任编辑 秦 涛]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路径;行动方略
作者简介:陆永明,男,南通开放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梁鹏举,男,南通开放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0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依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大学”。《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亦明确要求:“推动开放大学系统建设,研究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由此,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均将转型发展,建设开放大学已列入学校近几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现实需要
(一)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相较而言,发达国家主要靠人力资本推动财富的增长。英国的生产资本只占1/10。在1990~2008年,德国人力资本投入增长了50%,但在这18年间,我国生产资本投入增长了540%。毋庸置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其关键是依靠人才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我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数量极其庞大,有7.69亿从业人员,包括已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1.5亿农村富余劳动者(其中80后约占到42%);每年新增就业劳动者达千万计;还有1.85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1]《纲要》特别提出,到2020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将由2009年的1.66亿增加到3.5亿人次。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电大系统将是完成如此繁重成人继续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5亿,全球排名第一,网络平台为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大规模地开展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电大只有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凭借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及其他办学形式难以做到的灵活性、选择性,从“零点”到“套餐”,推出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个性化继续教育课程,才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开放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任务。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纲要》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确定为战略目标,这关系我国能否从人口大国进而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广泛深入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正是各级开放大学的神圣使命。
(三)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
开放大学是终身学习思潮影响下的重要产物。终身学习思潮的蔓延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许多国家把推进终身学习作为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国策。开放教育尊重人人终身学习的权利,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机会、教育资源、教育模式和教育过程的全面开放。它充分体现终身学习思潮关于公平、全纳的基本理念,以社会大众尤其是缺少高等教育和其他学习机会群体为关注对象,不仅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范式,而且凭借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搭建起开放、灵活、突破时空的全新公共学习服务平台。
至2009年底,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在世界33个国家拥有21个学校,入学总人数达到250万人。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韩国、泰国、日本、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等开放(公开)大学都开设了直至博士的学位教育。[1]因而,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二、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路径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对原有模式的全面修正,而且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需要各级电大摈弃原来业已形成的办学模式,按照新的办学类型和任务重新设计。
(一)办学理念转型
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在思想上明确“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紧缺,电大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成立并发展起来,发挥了“学历补偿”教育功能。但现在,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电大转型开放大学之后,其办学理念必须由精英教育向“平民”教育转变,由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学历补偿教育向教育整体开放转变,即“为所有有意愿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终身教育服务,助求学者成功”。
(二)办学定位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不是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扩张,而是旨在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全民学习提供支持,为终身教育提供服务。因而,开放大学建设的办学定位可以概括为“大学”、“平台”、“体系”的三位一体,即开放性的大学实体、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开放大学既是创建一所新型的大学,也是构建一个服务的体系。具体来说,在办学主体上,从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变;在服务对象和内容上,要从只关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向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教育转变;在发展方式上,要从以偏重于规模扩张向突出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转变;在办学模式上,要从只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封闭办学向密切与当地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合作的开放办学转变。[2]
(三)专业与课程建设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要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使命出发,走立足当地、依托当地社会经济和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之路,在教学、科研、服务的动态调整中更好适应地方的需求,开发“市本”专业,发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作用,切实增强服务当地社会经济的能力。要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师资建设转型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竞争力。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其师资队伍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型。在师资队伍结构上,从立足自身向实行专兼结合转变,以专职教师队伍为骨干,博采众长,善于利用并聘请社会的优质智力资源担任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师资类型上,从学术型师资向“双师型”师资转变;在培训的内容上,从主要注重其专业发展向更多培养其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如微课制作、慕课开发等)转变。
(五)教学模式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必须摒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多种媒体资源为中心、以网络教学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变为“导”,成为学生学习帮促者、信息导航员、团队协作者和课程开发者,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成为知识建构者、问题探究者、信息搜寻者和团队参与者。
(六)资源建设转型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资源建设是各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要以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为主,合作开发紧缺资源为补充,形成资源完备、使用便捷的资源平台。在办学资源建设上,除加强系统性资源整合外,要利用行政力量,区域性整合本地区终身教育资源。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共享性整合普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各地政府统筹下,功能性整合自考机构、教育电视台等社会资源。“通过合作,使社会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服务;实现共赢,使相应的教育机构具有并提高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服务的积极性”。[3]
三、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行动方略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各级电大及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指导推动,协同作为。
(一)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推进作用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首先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发展定位、资源统筹、合理分工等工作,指导开放大学建设。要将开放大学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的责任考核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开放大学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优势,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整合部分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资源以及其它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和多功能办学建设开放大学。在经费投入方面,各级政府要确保开放大学建设和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保障开放大学经常性人员经费,对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经费支持,对准公益性非学历教育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与管理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基本建设的专项投入”。[4]
(二)发挥电大自身主动跟进作用
各级电大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体,要按照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主动作为,积极跟进。(1)做好转型发展顶层设计。针对电大办学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发展方向;(2)做好转型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网上教学与支持服务系统,形成集教学、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面向全民学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完善资源建设和应用规程,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更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建设;(3)做好转型发展职能发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和培训。面向党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等各类人员,特别是企业职工开展岗位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待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开展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择业与创业能力;面向职业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开放性办学优势,以参与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城乡社区成员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
(三)发挥教师主动践行作用
电大转型开放大学,实现转型发展目标,必须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响应,主动践行。(1)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发挥教育技术引领作用。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1]3G、4G通讯技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云计算技术、数字化出版、动漫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正在导致移动学习时代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形态、学习方式,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广大教师只有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才能紧跟时代,适应转型发展需要;(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倡导教师自觉实践,主动转型,成为电大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郝克明,季明明.努力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道路[EB/OL].[2012-7-31].http://www.tj.xinhuanet.com/news/2012-07/31/content_25522254.htm.
[2]余明红.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期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14.
[3]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思路——基于江苏省情的实施方案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1(3):10-16.
[4]江苏开放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建设市、县(市、区)开放大学的指导意见[EB/OL].[2013-4-22].http://www.ec.js.edu.cn/art/2013/4/28/art_4267_118383.html.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