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脑溢血的治疗方式。 方法 根据120例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不同年龄层患者的发病因素以及临床表现来探讨。 结果 中青年患者临床病因研究发现,基本上都是高血压和脑血管畸形,因此临床症状一头疼和呕吐为主。老年患者病因以高血压为主,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 结论 脑溢血患者中年龄层的不同,其症状和病因不同,因此需要分别的采用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 脑溢血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52-01
脑溢血疾病非常危险,致残致死率相当高,因此患者一旦患病就很可能承受较差的生活品质,甚至失去生命。目前脑溢血的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者出现。55岁以下的患者贺55岁以上的患者发病因素和危险因素都不相同。本文根据2007年至2008年之间,我院的脑溢血患者120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到2008年我院共有120例脑溢血患者,他们根据年龄可以分为青年组合老年组,小于55岁的分配到中青年组,大于55岁的分配到老年组,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均显示为脑溢血。
1.2 发病诱因
中青年组过度疲劳者22例(51.2%),情绪紧张、遭遇应激性事件者l1例(25.6%),剧烈运动者4例(9.3%),无诱因者6例(13.9%)。老年组生活事件导致的情绪紧张、遭遇应激性事件者38例(49.4%),劳累13例(16.9%),用力排便者16例(20.7%)。无明显诱因者10例(13.0%)。
1.3 诊断与治疗
120例均经头颅CT证实,出血量7.5~87 ml,平均44.8 ml。出血部位CT显示,中青年组基底节区出血22例(51.2%),大脑溢血7例(16.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11.6%),脑室出血1例(2.3%),脑干出血6例(13.9%),小脑溢血2例(4.7%)。老年组基底节区出血46例(59.7%),丘脑溢血13例(16.9%),大脑溢血8例(10.4%),腦室出血7例(9.1%),脑干出血2例(2.6%),小脑溢血1例(1.3%)。120例均采用常规脱水、调整血压、神经营养剂、止血(部分病例)、防治并发症及支持治疗,46例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
1.2 方法
根据120例混着的治疗资料以及病因和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来进行研究探讨。
2 结果
120例脑溢血患者中病因明确者108例(90.0%),其中高血压88例(73.3%)。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脑溢血在病因和临床特点上均表现出不同。病因:中青年组高血压17例(39.5%),脑血管畸形15例(34.9%),其他内科疾病4例(9.3%),脑肿瘤3例(6.9%);病因不明者4例(9.4%)。老年组中,高血压55例(71.5%)。脑血管畸形5例(6.5%),其他内科疾病11例(14.3%),脑肿瘤2例(2.6%);病因不明者2例(2.6%)。临床表现:中青年组中出现剧烈持续的头痛、呕吐者22例(51.2%),有意识障碍12例(27.9%)。老年组中出现意识障碍者48例(62.3%),剧烈持续的头痛、呕吐者21例(27.3%), 以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眩晕症状起病各1例,有大小便失禁7例。
3 讨论
脑溢血患者病情非常危险,该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病快,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一旦患病,患者很可能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此次研究的患者均是我院的脑溢血患者,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其生活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种饮食的不规律,饮食结构的混乱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出现,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早早的就患上了脑溢血疾病。
脑溢血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就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一般患者会因为这两种疾病引发脑溢血,临床表现为昏迷。头疼等。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改变其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来进行控制,特别是三高患者,要尤其注意,平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三高防范意识,有助于该疾病的预防。
脑溢血曾经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疾病,可是随着临床诊断研究发现,很多的中青年患者患上了脑溢血,他们多是因为高血压、酗酒、抽烟所导致的[1]。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就变得很重要的,很多中青年患者由于情绪和劳累导致了发病,因此需要特别留意。
脑溢血在急性期的治疗有血压控制[2]、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治疗。使用钻孔清除血肿的方式来调整患者的颅内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有较大的创伤性损伤,因此临床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该类方式来进行急性期的处理,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保障。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的年龄和其病因和症状有着联系,且不同年龄层表现出的症状和病因都不同,因此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时需要由针对性根据当前年龄层的特点和病因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降低患者的发病几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巧云,耿德勤,唐显毕,等.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5):380-382.
[2] 梁炳年.尼群地平与开博通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保健杂志,2004,(02):93-94.
【关键词】 脑溢血 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52-01
脑溢血疾病非常危险,致残致死率相当高,因此患者一旦患病就很可能承受较差的生活品质,甚至失去生命。目前脑溢血的发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者出现。55岁以下的患者贺55岁以上的患者发病因素和危险因素都不相同。本文根据2007年至2008年之间,我院的脑溢血患者120例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到2008年我院共有120例脑溢血患者,他们根据年龄可以分为青年组合老年组,小于55岁的分配到中青年组,大于55岁的分配到老年组,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均显示为脑溢血。
1.2 发病诱因
中青年组过度疲劳者22例(51.2%),情绪紧张、遭遇应激性事件者l1例(25.6%),剧烈运动者4例(9.3%),无诱因者6例(13.9%)。老年组生活事件导致的情绪紧张、遭遇应激性事件者38例(49.4%),劳累13例(16.9%),用力排便者16例(20.7%)。无明显诱因者10例(13.0%)。
1.3 诊断与治疗
120例均经头颅CT证实,出血量7.5~87 ml,平均44.8 ml。出血部位CT显示,中青年组基底节区出血22例(51.2%),大脑溢血7例(16.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11.6%),脑室出血1例(2.3%),脑干出血6例(13.9%),小脑溢血2例(4.7%)。老年组基底节区出血46例(59.7%),丘脑溢血13例(16.9%),大脑溢血8例(10.4%),腦室出血7例(9.1%),脑干出血2例(2.6%),小脑溢血1例(1.3%)。120例均采用常规脱水、调整血压、神经营养剂、止血(部分病例)、防治并发症及支持治疗,46例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
1.2 方法
根据120例混着的治疗资料以及病因和临床症状对比分析来进行研究探讨。
2 结果
120例脑溢血患者中病因明确者108例(90.0%),其中高血压88例(73.3%)。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脑溢血在病因和临床特点上均表现出不同。病因:中青年组高血压17例(39.5%),脑血管畸形15例(34.9%),其他内科疾病4例(9.3%),脑肿瘤3例(6.9%);病因不明者4例(9.4%)。老年组中,高血压55例(71.5%)。脑血管畸形5例(6.5%),其他内科疾病11例(14.3%),脑肿瘤2例(2.6%);病因不明者2例(2.6%)。临床表现:中青年组中出现剧烈持续的头痛、呕吐者22例(51.2%),有意识障碍12例(27.9%)。老年组中出现意识障碍者48例(62.3%),剧烈持续的头痛、呕吐者21例(27.3%), 以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眩晕症状起病各1例,有大小便失禁7例。
3 讨论
脑溢血患者病情非常危险,该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病快,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一旦患病,患者很可能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此次研究的患者均是我院的脑溢血患者,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其生活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种饮食的不规律,饮食结构的混乱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出现,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早早的就患上了脑溢血疾病。
脑溢血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就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一般患者会因为这两种疾病引发脑溢血,临床表现为昏迷。头疼等。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改变其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来进行控制,特别是三高患者,要尤其注意,平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三高防范意识,有助于该疾病的预防。
脑溢血曾经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疾病,可是随着临床诊断研究发现,很多的中青年患者患上了脑溢血,他们多是因为高血压、酗酒、抽烟所导致的[1]。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就变得很重要的,很多中青年患者由于情绪和劳累导致了发病,因此需要特别留意。
脑溢血在急性期的治疗有血压控制[2]、止血、脱水剂和抗生素的应用、人工冬眠疗法等治疗。使用钻孔清除血肿的方式来调整患者的颅内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有较大的创伤性损伤,因此临床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该类方式来进行急性期的处理,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保障。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的年龄和其病因和症状有着联系,且不同年龄层表现出的症状和病因都不同,因此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时需要由针对性根据当前年龄层的特点和病因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降低患者的发病几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巧云,耿德勤,唐显毕,等.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5):380-382.
[2] 梁炳年.尼群地平与开博通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保健杂志,2004,(0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