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特点与挖潜对策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r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孤东油田二、六区经过多年的注水、注聚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局部集中,大部分呈零散状态。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高含水;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开发措施
  前 言
  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后,由于长期的强注强采,地下油水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采挖潜的对象不再是大片连通的剩余油,而是转向了剩余油高度分散而又局部相对富集的区域,因此后期的油藏开发管理工作极端重要。在目前严峻的经济条件下,从已发现的油田增加产量和提高最终采收率是当务之急。而搞清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是降低开采成本、增加产量、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关键。
  孤东油田在水驱时强注强采造成储层物性变化大、大孔道窜流严重、地层压力高且不均衡及注聚配注与注水配注相差大的恶劣条件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矿场实践,聚合物驱油效果不断得到改善,同时三次采油配套工艺和现场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形成了具有孤东特色的矿场管理模式,剩余油分布因素成为制约开发效果的关键。本文利用油田近几年来的新井测井资料、动态监测以及生产等各种动静态资料,对目前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油田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提供了挖潜方向。
  1、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
  1.1平面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
  ①内部低序级断层是控制平面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断层遮挡作用下,断层附近、断层夹角等水驱控制程度差的地区剩余油较富集。②地层倾角控制油藏平面剩余油分布。整装油藏储层较平缓倾角小,一般仅1-2 o,油藏地层倾角一般为5-15o,部分20o以上。地层倾角较大时,受重力作用,构造低部位形成水驱优势通道,水驱波及程度高,水淹程度高,构造高部位非优势通道区域水驱波及范围小,加之油气向上运移,构造高部位剩余油较富集。数模各小层剩余含油饱和度图显示各层构造高部位剩余油富集程度均高于构造腰部及低部位。③对于边底水能量较强的块状厚层,油藏平面剩余油主要受储层韵律性控制。正韵律厚层底部水窜严重,注入水形成无功循环,油层顶部无论是构造高部位还是低部位,剩余油均较富集,底部水淹严重。数值模拟显示正韵律油层顶部剩余油整体富集,密闭取心井资料显示顶部仍有38.3%的厚度驱油效率低于40%,进一步验证了正韵律层构造腰部及低部位油层顶部剩余油仍较富集。反韵律厚油层边缘注水时,水线推进均匀,边内注水时,水线舌进严重。构造高部位新钻井资料验证了该规律,在高部位停产井已高含水停产的情况下,高部位及高含水井间滞留区仍然有2-5米的油层存在,而此时构造腰部及低部位已高度水淹,密闭取心井显示水洗及强水洗。④对于边底水能量较弱的层状薄层,油藏平面剩余油主要受井网形式控制。注入水受井距、产液强度、平面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沿压降较大的优势通道水淹严重,非优势通道滞留区剩余油较富集。非注水主流线位置,测井曲线显示水淹严重,而低部位井位于注水非优势通道位置,测井解释为纯油层,补孔生产综合含水仅28.9%,说明构造相对低部位非优势通道区仍有剩余油富集,水井排非主流线的井间滞留区剩余油较富集。
  1.2纵向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
  油藏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平面断层发育,纵向上的差异大。①层间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控制层间剩余油分布的最根本因素仍然是地层系数kh值差异,高kh值层驱油效率高,剩余含油饱和度低,低kh层驱油效率低,剩余油较富集,但是由于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因此高含水阶段层间驱油效率相差倍数更大。统计含水级别在92%-95%的油藏密闭取心井资料,油藏驱油效率相差倍数在2.13-2.43之间,平均2.28,如整装油藏层间驱油效率相差倍数在1.14-1.54之间,平均1.33,油藏层间驱油效率相差倍数较整装油藏明显偏大。密闭取心井资料显示了同样规律,大部分储层为高渗厚层,kh值高,驱油效率高,微观剩余油呈珠状分布于粒间孔隙中,剩余含油饱和度低,一般在20-40%之间;大部分储层为低渗薄层,kh值低,驱油效率低,微观剩余油呈浸染状分布于泥质杂基中,剩余含油饱和度高,一般在40%以上。②层内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层内韵律性的控制,a、正韵律层下部物性好,渗透率高,注入水沿底部高渗条带水窜,油层底部水淹严重,顶部水淹相对较轻,剩余油较富集。b、反韵律层剩余油富集部位和富集程度受非均质性强弱的影响。非均质性较弱(级差较小)的反韵律油层,重力分异作用渗透率差异和重力分异产生作用相当时,驱替过程相对均匀,层内水淹较均匀。随着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强,重力分异作用弱于渗透率差异产生作用时,层内水淹方式转化为顶部水淹,剩余油转化为底部富集。c、复合韵律层,储层非均质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呈多段式,高渗层段水淹严重,层内水洗程度高。
  2 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由于注水开发油田油层严重非均质性和受注采井网、注水方式、开采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必然造成油层在平面上水淹程度及纵向上水淹状况的不同,剩余油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1)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通过改变液流方向在油层中造成新的压力场,引起油、水渗流方向改变,使注入水进入波及较差地区,从而使动用较差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原油推向井底而被采出,达到扩大注水面积和波及系数,改善注水驱油效果的目的。通过改变液流方向在油层中造成新的压力场,引起油、水渗流方向改变,使注入水进入波及较差地区,从而使动用较差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原油推向井底而被采出,达到扩大注水面积和波及系数,改善注水驱油效果的目的。对于基础井网长期停注层恢复注水,同时停注其周围相应注水井,使液流方向改变,扩大了注入水波及体积。(2)开展大面积周期注水。加大周期注水的力度,重点选择含水较高、油层性质较好的二、三类厚油层进行周期注水。对于平面上的剩余油,主要开展了周期注水和平面调整,对于顶部的剩余油,从补孔、压裂等优化措施入手。(3)在细分韵律层的基础上,建立韵律层井网,提高水驱动用状况,增加水驱控制程度。对于复杂油藏,在精细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考虑、上下兼顾的原则,采取滚动调整、跟踪研究的实施办法,提高钻遇成功率,取得较好调整效果。
  3 结 论
  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形成主要与注采对应关系、大孔道、累积注入倍数、构造、储层、开发工程及油藏管理等因素有较大关系。平面上动态注采对应差、受井间渗流特征及大孔道等影响的滞留区、绕流区、起伏较大的微构造高部位。另外對油层的认识以及井网因素未发现的剩余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力。开发措施:(1)改变液流方向是扩大注水波及体积的有效途径。(2)挖掘油层内部剩余油是水驱稳产的保证。(3)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是提高措施方案符合率的关键。(4)应用各种剩余油挖潜技术和水动力学采油方法,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和提高中弱水洗部位的水驱程度,仍然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阳.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J].石油学报,2003,24(3)52~55
  2.戴启德 刘仁君等. 孤东油田储层研究与开发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8年9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育种技术也日新月异,观赏草形态美丽、色彩丰富、种类丰富,在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观赏草的基本特点及形态,针对观赏草单一种植和组合配置方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字:观赏草;形态;组合配置;园林绿化  一、观赏草的特点  观赏草有着美丽的形态、丰富的色彩和飘逸姿态的草本植物,以其茎秆、叶丛和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的禾本科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此外,经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一线城市虽然已进入高层建筑时代,但在我国的二三线城市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住宅搂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多层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楼地面的处理还较普遍存在着沿板缝方向贯穿性裂缝的现象。本文阐述了裂缝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危害、判定形态以及防治措施和弥补措施。  关键词: 楼地面;裂缝 ;预防;措施  1.引言  经过对楼地面沿板缝方向裂缝的产生分析研究,通过对楼房住户的调
期刊
摘要:农业机械化推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本文针对这种现实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资金保障,转变了农
期刊
摘 要:抽油机管理中通常用于判断平衡与否的一个标准是平衡率。抽油机平衡调整的终极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抽油机安全运行,二是节能。在游梁式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它的平衡直接影响到其效能。井下载荷随着生产的进行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杆管之间摩擦的改变,含水量改变,沉没度的升降等从而不断打破游梁式抽油机原有的平衡,找出日常生产管理中影响抽油机井平衡率的因素,总结提高平衡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抽油机;平衡原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H2S废气的处理工艺已经得到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H2S气体净化的工作效率,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早期使用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发展需求,无法达到快速处理H2S气体的目的。本文就生物法处理高浓度H2S废气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具体处理工艺等进行介绍,对生物法处理高浓度H2S废气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为高浓度H2S废气处理提供更多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法
期刊
摘要:利用飞灰对亚甲基蓝水溶液进行吸附效果的研究,结果得出飞灰对5mg/L的亚甲基蓝模拟处理的最适宜条件为:飞灰最适投加量为1.2g/L,温度为40℃,震荡速度为120rpm,垃圾焚烧飞灰对模拟水样中亚甲基蓝的的最大去除率为99.3%。  关键词:垃圾焚烧飞灰;性质;吸附剂;亚甲基蓝废水;  快速增长的生活垃圾,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焚烧法以其占地面积小,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好等
期刊
摘 要: GPS卫星技术应用表明,卫星定位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物探测量的要求, GPS测量技术被广泛用于物探测量中从控制网的布设到物理点测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本文重点通过对GPS-RTK的基本原理介绍, 分析了RTK技术物探测量的特点, 对RTK在物探测量中的作业流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提高RTK放样速度的方法。  关键词: RTK;参数转换;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土地撂荒的现象,大量的闲置土地的出现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已是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与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打工,导致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此外,耕作的方式不当,以及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撂荒现象的出现。对于农村土地的撂荒现象,本文重点分析并说明我国土地撂荒问
期刊
摘要:应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粒度等资料,结合单井相分析及剖面相对比,对孤西潜山上古生界的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孤西潜山上古生界本溪组发育滨浅海、滨岸沼泽沉积;太原组为滨岸沼泽相和滨海相的交替沉积;山西组发育滨海相及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下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奎山段上部及石千峰组为辫状河沉积。  关键词:孤西潜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尤其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高速增长对食物消费的巨大压力和为追求最大的农业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促使人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渔)类、食品(饲料)添加剂(包括各种生长激素),对畜、禽、水产实施非自然规律(如圈、笼和箱养)的集约化养殖等所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上开始广泛应用等,农业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一些自然生态特性。此外,国内外食品贸易的日渐发达,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