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浮萍植物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对模拟酸雨的敏感性

来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蒸馏水和不同pH值(5.5,4.5,3.5和2.5)的模拟酸雨培养浮萍(Lemn aminorL.)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ihiza(L.)Schleid)48h后,测定叶状体膜系统渗漏率,观察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酸雨pH的下降,两种浮萍叶状体的膜系统渗率增大,叶绿体超微结构受损。浮萍和紫萍对酸雨的敏感性和伤害时细胞与叶绿体形态变化显示一定的种间差别。浮萍的结构性损伤始于pH4.5,原生质体收缩,出现质壁分离,基粒结构混乱;pH3.5时叶绿体肿胀呈球状,片层结构破坏
其他文献
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蔷薇科植物欧洲李(PrunusdomesticaL.)种子中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东莨菪亭(2)、(-)-二氢脱氢二松柏醇(3)、(-)-榕醛(4)、(D-3,3’-
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特征。在孢原细胞时期的花药中几乎看不到Ca^2+沉淀,但花药维管束周围的细胞中有较多的Ca^
从陆地革菌(Thelephora terrestris)子实体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学分析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22E,2
笔者从事了三十多年物理教学工作,在近几年的多媒体应用中尝到了很大甜头,明显地感觉到利用物理CAI课件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方面的确能发挥较好的作
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的基础元器件,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有关电容器的实验甚少,不利于学生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和性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设计了电容
人教版&#183;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理科)教案>(2001年6月第1版)有关<多普勒效应>一节(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郎荣福、王维群)教案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成因中有一处错误:
笔者在教学中觉得目前中学物理教材中矢量符号的使用有些不妥。请看下面例题。
<正>分光计是测量棱镜角度,光线偏向角,折射率和光波波长的常用光学仪器。一般由三脚架座,读数系统,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平台五部分组成。 我校普物实验室使用JJY型
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区若干景观湖水体的微囊藻属(Microcystis)进行分类学研究。共观察到11种微囊藻,分别是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Kiltzing)、放射微囊藻(MbotrysTeilm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