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场 完善机制 促进就业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duji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巨大的压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就全国来看,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而北京地区的就业率或许高于去年。成绩来之不易,但存在的疑难问题仍然不少。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年增就业人口的总量仍然会超过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研讨就业工作,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使广大毕业生切实享受到科学发展的实惠。
  
  一、换个角度看问题
  
  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难逐步显现,我们研究毕业生就业基本上是从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应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建言献策,对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新的视角去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呢?
  (一)从上向下看问题,我们会发现,高校离市场远了些
  如果能够俯视校园内外,我们就会发现:现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本来就不完善、不规范,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而高校即使与这样的市场之间也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供需脱节、供需错位、供需错时、供需失衡。高校对市场需求信号或不够重视或反应迟缓,甚至有些人抱残守缺,对市场信号不屑一顾,自视清高。谓之曰:高校不应屈从于市场的压力。
  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结构单一,数量不足。普遍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就业市场缺乏深刻体验,市场分析和促销能力不强,难以做到知己知彼,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空白点,理论与实际脱节。
  不少高校教师虽然知识渊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也面临着教学、科研的巨大压力,但毕竟身上没有经济指标的负担,身处幽静的学府书斋,本身又是弱流动群体,学历高,能力强,求职易,因此也很难给毕业生以实实在在的就业经验与教训,无法传授求职之道、解惑就业之迷,一般也不会主动鼓励毕业生去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村就业。
  毕业生实习实践难,社会知识少。相当一部分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被动就业,消极等待。有些毕业生害怕市场竞争,存在畏难情绪,经常徘徊在就业市场大门之外。再加上一些家长观念依旧,非国有企业单位不去、非大城市不选,不是“海龟(归)”就当“京龟(归)”也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不甘心回家乡就业,不愿意去民营企业,不情愿到基层工作,以至于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更谈不上主动找事干、创业求发展。
  总而言之,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今天,如果我们不主动走近和走进市场,毕业生就不可能顺利和充分就业。
  (二)从下向上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就业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如果仰视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已历经数年,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已如雨后春笋,但在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域内,计划经济色彩仍未完全褪去,“分配、派遣、改派、身份”等名词仍如影随形,有的制度与规定和市场导向格格不入,已经成为束缚毕业生就业的桎梏。
  在现阶段,《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继续存在,对去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还有用,对去民营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实在是可有可无,而对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则是一个思想与行动上的障碍,制约着他们与市场的亲密接触和观念转变,限制着他们自主与自由择业。
  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限制了毕业生异地就业、职业流动,相对阻碍了毕业生去民营企业就业。有的人才交流中心外壳是市场经济,其内芯却是计划经济。毕业生转正定级的做法与劳动法相矛盾,强化了所谓干部身份和铁饭碗意识。要求高校出具《毕业生生育情况证明》则显得荒唐可笑。
  毕业生派遣与改派等的理念不仅没有淡化“干部身份”意识,反而与毕业生面向基层、先就业后择业等理念背道而驰,唤起了一些毕业生对“被派遣”的留恋,对国企的依赖。
  政府有些部门之间协调欠佳。招录公务员、选聘村官、招考社区工作者等政策的出台时机紊乱无序,以至于让毕业生等待过久,让高校无所适从,增大了毕业生就业决策难度,延缓了毕业生就业进度。
  现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指标体系未体现多内涵、多元化、多角度、多时段,没有使就业率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能更好地发挥供政府和市场参考、指导和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预期作用。
  
  二、换个思路去解决问题
  
  通过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看到了在已经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之外,我们还可以换个思路、换位思考,通过培育就业市场、走进市场、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 大步走进市场,破解就业难题,促进充分就业
  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牢固确定市场导向意识,高度重视市场信号的作用。领导要带头深入就业市场,开展调查研究。任何一所高校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实践中,都应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培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特色人才。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并不矛盾,高校应根据科学的办学定位拓展市场,通过市场需求信号调整办学方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资源,以特色求地位。要把握时代脉搏,重视市场信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当前,还要适应新情况、新形势,开展“软技能”培训,构建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特色人才,否则,市场不需要,学生不满意,家长不买账,政府不扶持。
  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改善就业工作队伍结构和提升人员素质。通过内引外联,加强校企合作,招聘既有理论素养,又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过的人员充实学校就业工作队伍,聘请有关人员做学校的就业工作顾问和教员等形式,走近和走进市场,以增强学校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拓展就业工作功能,让就业指导中心成为连接市场的桥梁,占据市场的网点,成为学生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要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建立若干教学实践基地,也可以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专任教师走进企业,以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便于教师把市场导向和就业意识渗透到课堂。
  认真开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其中包括请企业的有关人员为学生授课,鼓励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走进社会,走进人才市场,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了解市场行情,提早规划职业生涯,适应双向选择,实现顺利就业。初次就业,在任何一个岗位,哪怕是大材小用、高能低就,也要把小事干好,干出新标准,干出新境界。
  (二)继续推进改革,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充分就业
  破解就业难题,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特别是需要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修定和完善政策制度,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人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应当着手研究报到证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就业率统计方法等制度法规的改革与完善。
  1.创建全国人事档案存放与调转网络。毕业生就业不可能不考虑档案的存放。为了毕业生择业的便利、流动的便捷,有关方面应当考虑建立全国性人事档案存放与调转网络,简化手续,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认档不认人,改变户、档捆绑的传统做法,允许户、档分离,就近存放,档随人走,方便查阅。从而解除毕业生异地就业和到中小企业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做到双向选择面前机会均等并且方便毕业生考研、出国与暂不就业。
  2.由《派遣证》改为《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一种过渡,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成果。但《报到证》除具有就业介绍信和户口转接的“信用证明”外,并无其他作用且负面影响明显,计划经济痕迹尚存,以至于许多人仍习惯称之为《派遣证》,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毕业生自主择业和人为分割了全国就业市场。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查询系统的建立和就业协议书的使用,已可以代替报到证的学历、毕业时间证明和就业起始点的作用,许多毕业生也无迁移户口的需要,自然更不需要报到证。
  3.修订“就业率”统计方式和调整“就业率”发布方式,容忍毕业生“一时性失业”,在就业问题上明确责任主体并给学校减轻负担。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发布制度确有必要,也在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初次“就业率”的发布时间应当延后至应届毕业年度的年底,并可以在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内再次发布最终就业率,这样做更加符合就业工作实际。因为在校时就业与学业的矛盾、就业准备不够、就业能力不强、就业动力不足(暂不愿就业和出国、考研、异地就业犹豫等)、需求暂未出现等种种原因,国内外的大学毕业生寻找第一个工作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因此,政府和媒体要有耐心,不要催逼毕业生,不要强制学校,更不要形成不同地区、层次和类别的学校间就业率的不当竞争。我们必须面对以下两个现实:一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特别是大城市的毕业生并不急于在毕业离校前找工作、签协议,或并不满足于在少数就业单位之间作选择,呈现出政府干着急,媒体乱着急,学校瞎着急,家长穷着急,而毕业生本人不着急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的就业率低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是过早统计和公布就业率,并给就业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挂钩事项,已经使就业率的失真度变大,注水现象频现。现在呈现一种矛盾状况,在一些地区或学校,一边说毕业生就业难,一边又是就业率不断上升,居高不下,以至于人们难以判断毕业生就业到底难不难。将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统计和发布的时间适当延后至当年年底会使就业率的可信度提高,会使学校在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就业时从容不迫。
  在一届毕业生已毕业两年时,发布该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一是在时间上和现行毕业生就业可以暂存两年户口、档案相吻合,二是在两年的时间内,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校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和培养水平之比较显得比较客观真实,也能够体现就业率制度创立之本意。
  现行的就业率统计方式一方面存在着虚高,一方面又存在着统计不完全问题,其中有就业率的统计内容和结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就业率靠谁来统计以及如何使用就业率的问题。应该说,一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否顺利,就业质量高还是低,直接影响着一所高校的社会评价,影响着高校的招生质量、师资引进和财务状况。在这种前提下,高校本身也有关心学生就业的热情和帮助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并且愿意为此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次统计就业率和公布学生去向会成为学校自愿的选择。现在高校处于被动状态,且就业率的作用被过于强化,必然会引起高校的不情愿和就业率的攀比,导致就业率注水。那么,严重失真的就业率还能作为评价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吗?况且就业的主体是毕业生本人,学校无能力也不应当承担保证学生就业的责任,成为就业市场的主角。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应当将就业率看得过重。
  现行的就业率统计方式应当作出重大修订:一是除了学校自己统计外,还应当有民间组织的统计途径,以保证就业率尽可能真实;二是细化就业率,着重按学科专业进行统计,使对一所学校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也便于引导不同层次、类别的学校办出特色;三是淡化就业率,减少不必要的挂钩,给学校“减负”,让学校扎扎实实地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使毕业生心态平和地求职就业。总之,应当丰富就业率的内涵,体现不同层次、类别、学科高校的特点,反映社会市场行情、毕业生的期望,使其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晴雨表、信号灯。
  4.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控制人口而不控制人才。北京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解决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充分就业问题,特别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情况下,对北京生源毕业生就业采取适度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但作为首都又不能关闭城门,限制外地毕业生进京求职,何况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必须要有一些紧缺专业京外生源毕业生的补充。
  善待“漂”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漂”在北京者是北京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不但没有对北京生源毕业生就业造成冲击,反而填补了很多空缺,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应抓紧通过调查,摸清“漂”在北京的毕业生总量、分布情况及其生存情况和利益诉求,给予其非北京户籍的市民待遇。“漂”在北京已经是毕业生自主择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奋发成才的重要实践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堵不如疏。
  建构与环渤海经济圈相适应的环渤海人才圈。特别是利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有利条件,拉近与天津的距离,发挥半小时交通的同城效应,建设京津塘毕业生就业共同市场和人才走廊,和天津市、河北省毕业生市场调剂余缺,促进流动,共同建设,共享成果。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成]
其他文献
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做细,切实在学生的身心重塑和人格发展上发生良好效应,是每个教育者都需认真思考并悉心解决的问题。《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学科德育指导纲要》颁布之后,陈经纶中学深入研究其中的精神,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丰富主渠道育人内涵,拓宽主渠道育人途经,构筑起学校的主渠道育人模式。  丰富师德内涵,提升育人境界  主渠道育人模式的基础是师德内涵的丰富。有了良好师德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学科德育的愿景才能达
期刊
编者按: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目前,绘本教学引起了多个学科教学的关注,绘本的意义已超越了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层面,更多的是在阅读中感悟
在我的概念中,一直觉得绘本就是小朋友读的图画书,常常看到很多妈妈给孩子买,但是从未翻看过。今年3月,偶然一次机会,我参加了一位台湾老师办的“绘本读书会”,故事简单却发人深省,绘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温暖细腻,拿在手里就有一种爱不释手、想反复翻看的愿望。在参加读书会的过程中,我常常想,像这种在美好的故事和图画中交流与成长的形式应该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学校一直希望生涯教育能够有更多元的元素融入到生涯
“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师最关注的一个词语。学生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发现与点燃,我们深知读书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身为一年级教师,我们在一番思考后,决定借助绘本来激发学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亦受到冲击,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新增就业机会减少。而 “611万”这个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克服当前困难,走出危机,实现突围,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冷静观察、客观分析,充分了解目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大环境    1.全球经济大环境对外语类人才需
目的:探讨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补脾肾泻浊汤治疗32例,观察6个月及治疗终止时肾功能状况,平均疗程16.32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终
传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小组合作方式就是“拼桌子”讨论问题,让我们来分析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流于形式  这种将课桌摆在一起的合作方式,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分组的决定权基本掌握在教师手中。在分组过程中,组内成员彼此间是否存在个性品格、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差距都有待考察,而这恰恰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组内成员彼此缺乏互助性且存在学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