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项富有艺术的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体现、渗透着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
关键词:朗读;语感;表达能力;情操
朗读,是一项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是中小学校园里最美的晨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体现、渗透着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我们要做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因此,只有利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那么,朗读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下面就谈一些我粗浅的看法。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它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要做到观文入情,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进行阅读教学,经过反复朗读,读出文章中的味道,这便是一个培养语感的过程。朗读对大脑所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它不只是把一个一个的文字读出来,而是“眼看—心想—口诵—耳听—心再想”这样一个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奇妙活动在瞬间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让学生反复诵读名家作品?这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反复朗读,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句式、搭配、语言气势以及格调已经十分熟悉,并不自觉地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良好的语感就在这样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了。
二、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口而诵,心而惟”,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强调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其深层含义。学习一篇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朗读则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朗读体验,披文入情,进入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情感共鸣的境界。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身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学生连文章都读不下来,就不可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不经意间便对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了深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积累优美的词句等语言素材,掌握各种搭配和句式,学会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
四、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读则通,通则悟,悟则明。朗读时,随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现语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缓急变化、语气的轻重,这就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这样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获得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文中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审美等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犹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蔡美香.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8(07).
[2]崔英萍.对低年段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方法[J].甘肃教育,2011(17).
[3]陈华娟.如何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J].广西教育,2011(28).
[4]鲁智明,陈炳慧.朗读训练中的“度”[J],教师之友.1996(05).
?誗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朗读;语感;表达能力;情操
朗读,是一项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从古到今,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现在,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则是中小学校园里最美的晨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体现、渗透着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我们要做到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因此,只有利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那么,朗读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下面就谈一些我粗浅的看法。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它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要做到观文入情,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进行阅读教学,经过反复朗读,读出文章中的味道,这便是一个培养语感的过程。朗读对大脑所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它不只是把一个一个的文字读出来,而是“眼看—心想—口诵—耳听—心再想”这样一个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奇妙活动在瞬间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让学生反复诵读名家作品?这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反复朗读,把文章读得朗朗上口,对文章里的词汇、句式、搭配、语言气势以及格调已经十分熟悉,并不自觉地把这些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良好的语感就在这样长期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了。
二、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口而诵,心而惟”,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强调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其深层含义。学习一篇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把握,才能从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灵魂,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朗读则是架设在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朗读体验,披文入情,进入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情感共鸣的境界。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身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学生连文章都读不下来,就不可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不经意间便对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了深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积累优美的词句等语言素材,掌握各种搭配和句式,学会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从而学会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情达意。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
四、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正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读则通,通则悟,悟则明。朗读时,随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出现语调的高低起伏、语速的缓急变化、语气的轻重,这就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这样一项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获得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文中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审美等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接受,犹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蔡美香.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J].小学语文教学,2008(07).
[2]崔英萍.对低年段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方法[J].甘肃教育,2011(17).
[3]陈华娟.如何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J].广西教育,2011(28).
[4]鲁智明,陈炳慧.朗读训练中的“度”[J],教师之友.1996(05).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