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为何爱写诗?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禄和墨索里尼都是诗歌的忠实粉丝为何诗歌总是充满魔力,让这些专制残暴的人着迷?我们来看看冷酷残忍与多愁善感之间微妙的联系吧

  诗歌是一种精炼文雅的艺术,是“精美”和“敏感”的代名词,但是我们不曾想过,诗歌也可以是一种打破规则的狂欢,且深受暴君喜爱。回顾古代经典到现代诗歌,总能发现独裁专制者写下的诗歌。他们在诗中寻找慰藉、亲密和荣光,描绘权力的本质,展现诗歌隽永的魅力,让我们知晓艺术阐释背后涌动的危险。
  暴君诗人的典型人物非罗马君主尼禄(公元37年—公元68年)莫属。尼禄爱好虚荣,喜欢表现自己,但有时又自怨自艾,其低劣的统治才能也昭示着他在艺术才能上的不足。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和苏埃托尼乌斯认为,尼禄的诗歌和统治都让罗马帝国备受折磨。这种嘲笑显然是一种大快人心的谴责,但也提出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如果暴君的艺术得到认可,是否能减轻他们犯下的罪行?我们在评价那些暴君的诗歌时,能够做到客观公平吗?
罗马君主尼禄是典型的暴君诗人

  乌尔里希·戈特教授在其最新出版的《写诗的暴君》一书中说道,与同为国王兼诗人的恺撒和奥古斯都相比,尼禄的统治显得不那么血腥。虽然尼禄缺乏军事扩张的野心,但他复仇的行径却很高调。在世人印象中,尼禄是一个身着悲剧戏服的可恶暴君,当熊熊大火吞噬罗马城之时,他高唱“特洛伊城陷落”的民谣。苏埃托尼乌斯指出,尼禄曾感叹“燃烧的烈火如此美丽,让人叹为观止”。
墨索里尼对诗歌的热爱掺杂着附庸风雅的嫌疑,他的诗歌显得造作而柔懦

  尼禄钟情于表演。他开创了罗马帝国首届希腊风文体节(Neronia)。在希腊游玩时,他参加了诗歌、歌唱、里拉琴演奏和战车比赛。在奥林匹亚,就算他从十马并驱的战车上摔下来了,还是戴上了桂冠。因为评委们非常忌惮他,只好用冠军之位来讨尼禄的欢心。尼禄还蛮横霸道地破坏往届冠军的雕像。最终,他揽获了1808项大奖返回罗马。
  尼禄被描绘成一个狂妄自大,用自己的幻想构建世界的诗人,这种描写启发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包括萨德侯爵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克·显克微支。历史上的尼禄甚至试着自编自导自己的最后一幕—他那拙劣的自杀。他一遍遍地排练,反复练习着生前最后一句话:“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竟随我而去!”
  两千年后,一群意大利诗人仿佛陷入尼禄式的狂欢,歌颂起毁灭的壮美,预示了法西斯后来的兴起。“即使世界毁灭,也让艺术生长吧”,这是当时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的口号。这群艺术家的带头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崇尚战争,认为“战争是治愈世界的唯一灵药”。马里内蒂主张用“具象诗”让语言工业化、军事化,这种诗歌需由一位侵略型创作者执笔,他将“从彻底颠覆句法开始”。未来主义者深受战士诗人加布里埃尔·邓南遮的影响。邓南遮在1919年建立了一段短暂的“歌剧式独裁政权”,由此启发了墨索里尼在三年后夺权。
  虽然墨索里尼声称对邓南遮提出的诗人与人民的“神秘结合”满怀热忱,但他自己的诗却显得造作而柔懦。他的文学抱负有附庸风雅之嫌。其传记作者理查德·博斯沃思提到,墨索里尼“在外国政要拜访时,有意地将一些杰出诗人的作品摊开放在办公桌上”。他晚期的诗歌折射出孤立之態,与其青年时期的理想主义截然相反。那时的墨索里尼追随社会主义,在哀叹雅各布主义衰落时,他写道“鲜红的斧头沾满了平民百姓的鲜血”;他呼唤革命性先知的出现,“他垂死眼睛里跳动着思想的火焰,那是数千年的愿景”。
  独裁者在艺术上的失意终将倾注到政治中。希特勒宣称推崇“演讲的魔力”而非“唯美文人们情感过剩的文字糖浆”,但他分明曾幻想过自己在维也纳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戈培尔把政治宣传艺术发挥到极致,但他曾写过一本表现主义风格的小说;而曾在巴黎求学的波尔布特,是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崇拜者。
其他文献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英语教学法之一。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完成任务目标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老师只起到监督指导作用,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设定的任务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方法,涉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概念、步骤、特征、原则及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最后强调任务型教学方法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吕叔湘是中国语言学家、语法家、词典编撰家,但鲜为人知,他翻译和编纂过多部英文作品。较之语言学著作,评论界对其文学翻译作品关注不够。而吕叔湘翻译思想及方法对于今后中国翻译领域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吕译《伊坦·弗洛美》堪称典范。鉴于此,笔者查阅研究前人吕叔湘翻译研究,特别是《伊坦·弗洛美》翻译研究。先前吕叔湘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如下:吕叔湘翻译实践整体研究(4篇);《吕叔湘译文三种》研究(3篇);吕叔湘汉
1.Intorduction  Ernst-August Gutt studies translation with relevance theory.He finds connection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relevance is dependent on the interplay of two factors: contextual e
掩盖一桩谋杀案是多么容易,这令埃米莉暗暗吃惊。  结婚30年了,没有一个人怀疑乔治是为了另一个女人而离开她。坦率地说,这种看法令她震惊甚至愤怒。  “可怜的埃米莉,”隔壁的丹尼斯说,“谁都知道乔治是个混蛋。”  “埃米莉——”查伦摇了摇头,“嗯,你知道她变得……太不注意外表。而他处在危险的年龄……可能在南方遇到了某个骚货。”  所以当埃米莉独自一人伤心地从墨西哥回来时,人们只是摇摇头。当她把房子出
面对英语复习单元的课堂教学,一些老师会感到茫然无措,缺乏有效的方法对策。尽管不少老师可能做过诸多尝试,甚或借鉴了一些国外经验做法,可依然收效甚微,复习单元的课堂教学还是表现出机械重复、枯燥、低效的特征。正因为此,笔者我不揣浅陋,结合自已长期课堂教学实践,贸然提出了复习单元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拟从复习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给大家一点参考建议。  一、“再现、梳理、归纳、精炼”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以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及中译本为语料,着重对其中指称衔接手段对比分析,以期帮助广大英语学习者了解语篇衔接手段,从而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关键词】就职演说 指称衔接 对比分析  一、引言  衔接是语篇生成的必要条件,是语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衔接手段分为指称(亦称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及词汇衔接。其中,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而
【摘要】本文以一堂公开课为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就在阅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本解读策略和技巧进行了实践探究,并取得了良好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文本解读 策略 技巧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度的挖掘,指导学生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解读文本的技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思维的火花,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笔
【摘要】目前一部分高校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希腊罗马神话出发来解释词汇的含义,并结合作者的经历与之对比来解读文章。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可以注意词汇、文章、作者等背景知识的介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举例解释如何把这几方面结合到一起。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俄狄蒲斯情结 劳伦斯  一、俄狄蒲斯情结  俄狄浦斯(Oedipus)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时机,技巧。  【关键词】提问时机 提问内容 提问方法 评价艺术  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构成了师生间语言交流、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该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能将这门语言学好。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文化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背景知识 地下铁路 废奴主义者 自由 乔赛亚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综合教程第三册一课——Freedom Givers,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