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其他学科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言,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有独特的学科及能力要求。面对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培养质量的问题日益凸显,无法满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聚焦于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揭示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科研创新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高层次人才之间的竞争。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中高层次教育,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更是承担着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的使命,同时也兼顾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日益完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张。据统计,1998年,我国在校硕士研究生人数仅为15.3万人,而至201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共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98.1万人,应届毕业研究生56.4万人。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上涨,但是研究生质量并没有随规模的壮大一同提升。尽管我国现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硕士研究生的质量问题却一直成为社会及高校持续关注的话题,突出表现为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和无法满足现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我国高校及社会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造成硕士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和成果不及博士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及本科毕业生的尴尬局面,形成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质量成果不高和就业难的现状。
  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起源于学徒式,一直以来我国各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学术性”研究型培养模式,没有因学科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相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在逻辑能力、专业知识、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硕士,比如工科类、医学类,在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概念技能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更高要求。目前,绝大多数的管理学硕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就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现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注重培养其科研能力的同时,满足现代企事业对其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概念界定及培养模式概念界定
  学术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硕士相对应。相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言,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
  关于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有多种表述,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不同观点。1994年,原国家教委会全面启动和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首次提出“培养模式”,但并未对这一概念做出界定和解释。董泽芳把学者们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概括为:一是“人才培养规范说”,二是“人才培养系统说”,三是“教育过程总和说”,四是“培养活动样式说”,五是“教育运行方式说”,六是“目标实现方式说”,七是“人才培养结构说”,八是“教育活动程序说”,九是“整体教学方式说”,十是“人才培养方案说”。还有学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综合,它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估四个方面组成。
  对于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借鉴以上各种观点,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主体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时间规范和运行方式,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内容为依托,以培养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是作用于受教育者整个培养过程各要素的集合,是介于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之间的概念,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教育经验的抽象化,主要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育环境及教育评价等要素。
  三、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一)生源结构、读研动机复杂化
  生源结构复杂化主要包括:一是跨专业报考,有些研究生是工科类、医学类等跨考,缺乏管理理论。二是学生类别的问题,不少学生是往届生,或者是工作后重返高校,他们与应届生在学习心态和实践能力方面差距较大。三是高校自身特点,地方性高校、综合性大学、与财经类院校对学生的招收标准、培养情况也大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衡量学生质量。
  就目前学生的读研动机而言,除出于学术目的而读研的人外,有的是由于逃避就业,有的是为了获得文凭,有的是为了晋升。这造成学术型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少学术研究热情,只为了达到高校培养的最低要求,甚至会出现违背学术道德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单一、模糊
  国外大学对培养目标没有统一的表述形式,有的学科对培养目标是单列陈述,有的是在专业介绍中陈述,但都是比較具体化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化。例如,美国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性的人才,而我国目前关于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模糊,不可以量化。
  (三)导师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师资供求问题凸显。一是很多学硕导师迫于职称等压力,对学生培养缺乏重视。有些导师带的学生偏多,导师无法因材施教;有些年龄偏大,学术科研项目较少,指导能力不足。二是导师指导沟通的方式不得当或者态度强势,造成学生畏惧导师,师生间沟通联系缺乏,师生关系松散。三是部分硕士研究生认为参与导师的项目是在做苦力,并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对“工作任务”产生抵触心理。四是导师对学生缺少学术道德、精神鼓励及实际经验的指导。以上因素都会造成导师对管理类学硕实际指导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提升。   (四)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课堂学生参与度不够
  教学过程中,对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授课还是沿袭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以单向传授式为主,课堂缺乏互动,课后交流少。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实践不足,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使研究生学习仍停留在乏味、空洞的管理理论层面。教学内容固化,缺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交叉,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学术上的创新。
  就课程设置而言,一是缺乏相应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或者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学生在没有接触到相关问题的时候被动的接受,理解程度较低。二是专业课程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轨,课程设置缺乏逻辑性和层次性,部分理论课程深度不够,又缺乏相应的实务课程,造成学生对课程没有兴趣或兴趣较低。
  (五)学术交流较少,交流层次不高,科研创新氛围需改善
  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以及国际化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对提升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目前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数量偏少,交流形式和会议类型较单一,学生参与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机会较少,学生之间进行学术沟通频率较低。有些学生有较高的学术会议参与的意识,但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以及受一些学术会议的高门槛限制,使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的数量比较少。
  四、改进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和细化培养目标,建立人性化培养机制,构建立足“学术”的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模型
  管理类学硕培养必须改变目前培养类型单一的现状,要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目标要求,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意愿为基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对于有读博或有继续深造意愿的硕士研究生和选择去企事业单位的硕士研究生,要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系统完善的培养机制,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优秀科研岗位所需要的学术型人才,同时满足直接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尤其是满足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中高层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学术型硕士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无法进行量化,构建以“学术”为重点的管理学研究生素质培养模型有利于对学术型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素质培养和科研能力的训练。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结合各学科的特点逐步构建可操作性的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素质模型。
  (二)建立学术本科一硕士一博士培养对接体系,系统化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较少或者相对较晚地参与课题研究,或者从未参与相关科学研究。高校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没有做到“全面覆盖”,客观上不利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越早参与课题研究,越早锻炼科研能力,就会越早地做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对管理类学术型研究院校,要注重对于学生学术能力的连贯性培养。实行本科一硕士一博士的接力培养,在本科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提问的能力;硕士阶段重点为学生参与导师的专题或课题研究的指导;博士阶段着重对于高端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导师的责任意识,发挥导师组联合培养优势
  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结构,在导师研究方向、学历、实践经验、职称等方面合理构建。适当扩大导师队伍规模,实行导师组制,以一位导师负主责,两至三名导师辅助,实现不同导师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要明确导师职责,建立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成长成果日志,且跟踪考察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行研究生学术及综合满意度调查,以改进培养方式。
  (四)积极借鉴美国等国的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指的是,追求企业与大学的优势互补与联合,将大学的基础研究优势与企业的资金、设备和研究需求形成最佳结合。培养过程中,注重基础教学,科学与生产一般发生在教学之后或与教学同步进行,研究生科研要结合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进行,科研课题多由企业提出,或研究生深入企业调查后与导师共同商定;在导师设置方面,导师和教师分别来自大学和企业两个系统,共同安排研究生的修业计划与课程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且多样化。尽管管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是一个新的主题,但是如何落实培养模式,提升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既能满足科研任务和高校教学要求,又能为建设知识型国家输送复合型和高质量优秀管理人才一直是新时代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管理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通过对目前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有利于提升管理类学术型研究生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其他文献
一、基层体育建设的现状(一)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投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
从事电视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单位要求制作介绍他们单位某一方面工作或某一个项目的资料片。对制作者而言,让这类资料片好看是很不容易的。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也制作了不少类
一、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听证制度在我国是一个舶来品。可以说,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县公共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要让读者享受到广泛新颖的文献内容,期刊阅览室工作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其财务工作关系到组织的良性运转。近年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领域学者也研究得出了一些成果,但其内容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且略有不同。对此,以公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为关键词分析有关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研究者与实践者参考。  【关键词】公共部门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背景下,科学发展仍具有重大意义,需要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对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而有效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当前,我
[摘 要] 为了确保新形式下医院档案管理运作良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的要求,辅助医院生产实践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基于此,本文分析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继而探讨改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医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档案管理 医院 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社
[摘 要] 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绝大多数住在物业管理各异的小区内。小区物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必须要跟进人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要求,不然将直接影响到小区的档次和居民的满意程度。本研究介绍了物业的新旧两种管理模式。分析了物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专业性人才的缺失、缺乏完备的服务理念和制度以及建设与管理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了利用创新活动培养新老员工、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以及物业一体化管理的运用等策略。力求为物业管理
一、西北高校大学生危机事件预警工作的基本现状近年来,高校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及高校自身的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北各高校维护安全稳定预警工作的基本现
[摘 要]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传播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也成了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潜在和优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就企业整合营销传播中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一些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企业 整合营销传播 信息 探究分析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