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至人口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小诺的学校来了一批美国学生参观交流,班主任布置了任务:周六每人领一个洋孩子回家“互学互助”,还要让对方了解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和习惯。
  小诺在饭桌上一边咬着筷子一边犯愁,嘀咕道:“做什么呢?书法?可我那字,也不能看啊!”话还没说完,嘴里咬的筷子“啪嗒”一声,掉桌子底下去了。
  爸爸笑眯眯地瞄了一眼钻桌底下捡筷子的小诺,慢条斯理地说:“不如你就给他讲讲筷子吧!”
  “筷子?”小诺撇撇嘴,非常不屑地看了一眼手中的筷子,“筷子有什么好讲的?”
  “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咱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用筷子了。最近热播的公益广告《筷子篇》,你注意过没?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筷子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与我们的生活、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的传说故事、古诗词和成语里,到处都能看见筷子的身影。”
  “爸爸,我可没学过关于筷子的成语,我只知道有一个谐音的成语——脍炙人口。”
  爸爸嘿嘿一笑,拍了拍小诺的脑袋:“你不知道就对了!因为筷子以前并不叫筷子,它叫‘箸’,上‘竹’下‘者’,在《韩非子》里,就有‘昔者纣为象箸’的记载,也就是说我国在商代就出现了象牙制的筷子。”
  “啊!我知道了!上次爷爷和隔壁张爷爷聊天,说到一个成语,叫什么‘张良借箸’,难道就是张良借筷子的意思吗?”
  爸爸扑哧一乐,摇摇头说:“这是一个历史故事。当年刘邦与楚霸王相持不下,有个儒生给刘邦出主意,让他仿效战国时期多国并存,分封而治。刘邦举棋不定,吃饭的时候询问张良。张良从刘邦的食案上抓过一把筷子,分析这种主张的危害,每说出一个理由,就摆出一根筷子。这就是‘张良借箸’典故的由来,后来这个成语就比喻出谋划策的意思。”
  小诺迷迷糊糊地点点头。
  爸爸接着说:“箸一直沿用了很久,因此在成语和古诗里,我们常常能见到‘箸’这个字,比如成语‘无下箸处’‘运筹借箸’‘闻雷失箸’。古时候,箸也常常写作‘筯’‘櫡’,直到明代,人们才普遍用‘筷子’代替了‘箸’。”
  “‘箸’用得好好的,为什么就被‘筷子’顶替了?”小诺不解地问。
  见小诺听得认真,爸爸也很高兴,认真解说道:“古代靠打鱼为生的渔民,长期生活在船上,一日三餐都要用到‘箸’,听着不吉利,因为‘箸’谐音‘住’和‘蛀’,‘住’就是船停了,不走了;‘蛀’就更可怕了,船被虫蛀了,那还不得沉了?因此他们就把‘箸’改叫‘快子’,图个口彩。后来流传开来,人们就把‘快’加个竹字头,就成了今天的‘筷子’了。”
  “我知道了!渔民们肯定还希望船开得快快的,能早点回家吃饭,所以叫筷子。”
  爸爸赞许地点点头:“我认同你的看法。其实,除了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一些国家也用筷子。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使用得最久,是我们‘餐桌文化’的一分子,使用筷子大有讲究。”
  “我知道我知道!”小诺忙抢过话头,“奶奶教过我,不能用筷子敲碗,不能嘬筷子发出响声,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在米饭里……”
  爸爸摆好面前的一双筷子,笑着说:“小子,记性真不赖。爸爸也给你布置个任务,你去做一份‘筷子’的研究报告,查查筷子的历史、习俗、使用禁忌,周六给你的美国小伙伴好好上一课。”
  小诺站起身,“啪”地敬了个军礼:“遵命!”
其他文献
“刘小毛,你听说了没?昨天放学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张头跟校长说,不想再教我们啦!”维路路一边舔着棒棒糖,一边慢条斯理地跨进校园。  “你咋知道的?”  “昨天放学路上,我忽然想起文具盒忘带回家了,就跑回教室去拿,亲耳听到老张头跟校长说的。”  “让我算算,一、二、三……十八个!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气走十八个老师啦。”刘小毛掰着指头算了一遍。  维路路也掰着指头算了一遍,真的是十八个。这个老张
期刊
亚云姐姐:  你好!我以前是个人缘很好的学生。可自从当班干部后,我感觉班上的同学好像不太喜欢我了。他们会悄悄说我是老师的小跟班,平时有什么游戏或悄悄话,都不带我玩,不跟我说。我很苦恼。  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 小语  基本资料:  小语是班干部,也是大队学习委,不仅学习成绩优异,爱好广泛,更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实践活动。在老师的眼中,她能干、优秀、阳光。  了解了小语的基本资料后,我与小语进行了交流。 
期刊
假日里出游,最好玩的当然要属动漫乐园了,惊险刺激又好玩。让我们一起去“欢乐谷”里玩一趟吧!  坐在去嬉戏谷的大巴车上,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眼睛如同机关枪一样,四处“扫射”窗外的景色。远处的山岚、河流、树木、房屋,就像被一股大力推着,向后倒退,看着真有趣。  眨眼间,大巴车带领我们三(8)班的同学到达了嬉戏谷的大门前,一只“囧囧狗”站在我眼前,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到嬉戏谷,祝你们旅途愉快。”随着
期刊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从地上捡起了一片树叶。这正是一年四季都守护在校园中的榆树的叶子。  这片叶子很小,叶脉还那么细,叶片上还有一些浅绿色小点儿。这片叶子的样子虽不是很可爱,却让我看到了树叶即将入土化为树木养料的现实。  于是,我加快了脚步,来到了校园的榆树旁边,看见那树枝上叶子正在顽强地向上伸着脑袋。伸出手触摸它们,感觉手心手背都很舒服,像妈妈在抚摸自己的手一样,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叶子上
期刊
假如把古典文学中的“笑”,汇编成一部《笑典》,那一定是部了不起的煌煌巨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回眸一笑百媚生”“醉卧沙场君莫笑”“桃花依旧笑春风”……唐诗似乎已经把“笑”这种表情写到了极致,然而到了明清时代,小说又盛行起来。于是,“笑”声不断,精彩连连。  悟空的“笑”  美猴王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很多经典台词,更有不少招牌动作。他除了常作出“抓耳挠腮”状以外,最喜欢的恐怕就是“笑”了。在“三打
期刊
说到扬州,能够联想到的美好东西太多啦!风景秀丽的瘦西湖,香气四溢的扬州炒饭,肥而不腻的狮子头……如果你们参观过扬州博物馆,是否留意过那里收藏的一项精美传统工艺——扬州漆器呢?如果没有,这就和我去欣赏一番吧。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主要选择木、玉、石、骨、金、银、贝等千余种优质材料为原料,制成屏风、地屏、桌椅、文房
期刊
“我”的爸爸突然决定去学篆刻,难道是突然“喜欢”上篆刻了吗?  一学期的书法课又要结束了,最后的作业是写一幅作品。老师对我的作品比较满意,美中不足的是落款处没有印章。  有一天爸爸对我说:“要不我来学习篆刻,为你刻章吧?”我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爸爸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可是爸爸却一本正经地开始在电脑上寻找篆刻方面的视频学习。过了一段时间,我问爸爸学得怎么样了,爸爸说:“篆刻看似简单,实际难
期刊
“人人都说家乡好”,让我们跟着高一禾的脚步,来看看“诗城”马鞍山有什么好玩的吧!  说起家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马鞍山市“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秀美风景。诗人李白也沉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选择马鞍山作为他的终老之地,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诗作,也给马鞍山带来了“诗城”的美名。  采石矶是马鞍山最著名的风景区,它的形状好像一只大螺蛳,所以也叫翠螺山,“翠螺出
期刊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好书。推荐给大家看,就是盼望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立志成为友善的人。  1975年的阿富汗,平静祥和,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一起看电影,一起参加斗风筝比赛,形影不离。那时,天空翱翔着无数鲜艳的风筝,孩子们尽情尖叫,开怀大笑。但是,没过几年,他们的家园先被苏联武装入侵,又被塔利班血腥统治。阿富汗成了灾难深重的国家,两位少年的友谊也
期刊
黄山景区的黄山松比比皆是,怎样才能写出黄山松的“奇美”呢?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点写”就是选取黄山松中最典型、最有特点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作为着力刻画的对象。作者在“点写”时妙在什么地方呢?  善用修辞,写得精彩。为了写出三大名松的“奇”,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迎客松“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陪客松“陪同游人观赏美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