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作为我国新课改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很被动,极少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改正,对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不会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自然对知识也不能进行有效运用。采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法,可将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且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
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任务不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且需要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将深度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进初中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对学习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將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关联起来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深度学习的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在章节体系之间均有非常多的联系,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这个网状知识体系可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系统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轻松,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初中数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可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状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和有条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大大提升解题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判断中是否有关于方程的解。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x的二次项系数是0,且一次项系数不为0,则-2=0且(m+2)≠0,解得。
当时,原方程为,解得,即是方程的解,和不是。
二、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找到学生学习支点
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知识来说更抽象难懂,教师想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记住数学公式,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支点,可以通过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引入具体的数学模型,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知识不是教师对学生教授的内容,而是师生之间用来讨论探究的线索,顺着这条线索往下走,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体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和深入了解,既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可提升学习效率。老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详细介绍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学生了解了证明过程,自然就能记住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内容,此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完成了由抽象到具象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加强。
例如,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工作需要30天,乙队单独工作需要20天,若甲队单独工作10天,剩下的甲、乙两队共同完成,还需要多少天?
设甲、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t天,甲队的工作效率为x,则工作总量为30x,乙队的工作效率为,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可得t=8,则甲、乙两队共同完成剩余工作还需8天。
三、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更重视结果,也就是学生有没有学会本次课堂中所讲的重点知识。虽然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往往会因为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对于数学学习,它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在进行数学推理证明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推理证明出来的结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锻炼,并學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各种问题中去。因此,老师在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将此作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组成内容,将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老师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指导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深度学习的效率。
例如,把若干颗糖分给几名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颗,那么糖果还剩7颗,如果每人分5颗,最后一名小朋友得到的糖果就不足3颗,求糖果的数量和小朋友的人数。
设糖果为y颗,小朋友为x人,则列出方程组为解方程组可得x>4.5,因为人数只能为正整数,则可求得,所以糖果有22颗,小朋友有5名。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深度学习作为新兴教学模式之一,把它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在面对问题时,学生学会了深入思考理解、自主探究,将数学知识变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让课堂学习变得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洪良.让学生生惑、解惑的数学教学设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黄晓学.论思维生惑点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7,(2).doi:10.3969/j.issn.1004-9894.2007.02.005.
[3]崔雪芳,诸宏良,陈丹风."代数式"教学片断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Z2).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 杨娟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课堂
前言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任务不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且需要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将深度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进初中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对学习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將学过的知识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关联起来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深度学习的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在章节体系之间均有非常多的联系,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状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这个网状知识体系可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让学习过程更加有条理。系统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轻松,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初中数学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可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状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更加系统和有条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大大提升解题效率,有效提高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成绩。
例如,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判断中是否有关于方程的解。
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x的二次项系数是0,且一次项系数不为0,则-2=0且(m+2)≠0,解得。
当时,原方程为,解得,即是方程的解,和不是。
二、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找到学生学习支点
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知识来说更抽象难懂,教师想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记住数学公式,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支点,可以通过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或者引入具体的数学模型,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知识不是教师对学生教授的内容,而是师生之间用来讨论探究的线索,顺着这条线索往下走,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体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和深入了解,既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可提升学习效率。老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详细介绍讲解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具体推导过程。学生了解了证明过程,自然就能记住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内容,此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完成了由抽象到具象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加强。
例如,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工作需要30天,乙队单独工作需要20天,若甲队单独工作10天,剩下的甲、乙两队共同完成,还需要多少天?
设甲、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t天,甲队的工作效率为x,则工作总量为30x,乙队的工作效率为,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可得t=8,则甲、乙两队共同完成剩余工作还需8天。
三、初中数学课堂深度学习需评价学生学习过程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更重视结果,也就是学生有没有学会本次课堂中所讲的重点知识。虽然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往往会因为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对于数学学习,它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在进行数学推理证明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推理证明出来的结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锻炼,并學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各种问题中去。因此,老师在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将此作为深度学习课堂的重要组成内容,将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老师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指导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深度学习的效率。
例如,把若干颗糖分给几名小朋友,如果每人分3颗,那么糖果还剩7颗,如果每人分5颗,最后一名小朋友得到的糖果就不足3颗,求糖果的数量和小朋友的人数。
设糖果为y颗,小朋友为x人,则列出方程组为解方程组可得x>4.5,因为人数只能为正整数,则可求得,所以糖果有22颗,小朋友有5名。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而深度学习作为新兴教学模式之一,把它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在面对问题时,学生学会了深入思考理解、自主探究,将数学知识变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让课堂学习变得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洪良.让学生生惑、解惑的数学教学设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黄晓学.论思维生惑点与数学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07,(2).doi:10.3969/j.issn.1004-9894.2007.02.005.
[3]崔雪芳,诸宏良,陈丹风."代数式"教学片断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Z2).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 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