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面颈部鱼刺迁移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来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y05js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面颈部鱼刺迁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鱼刺的面颈部异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40岁、40~80岁、>80岁3组年龄段,比较各组性别、年龄和鱼刺迁移部位的构成比差异。分析超声声像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长度、卡顿时间的相关性。总结超声在面颈部鱼刺迁移中的诊断价值,分析鱼刺迁移部位的超声表现特点。结果:各组性别的构成比差异结果显示,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0~80岁年龄组病例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40岁年龄组中,鱼刺迁移至颈部的比例较高;40~80岁组鱼刺迁移至颌下和颏下部位的比例较高;>80岁组鱼刺迁移至颌下比例较高。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的长度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574,P<0.001;团块的最大直径与鱼刺卡顿时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61,P<0.001。超声诊断面颈部鱼刺的符合率为98.2%,超声声像以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内见条状强回声伴有周边软组织回声增强及周边脏器内条状低回声为特点。结论:超声是面颈部鱼刺迁移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要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检查结果阴性时应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或短期超声随访。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超高压输电线路已成为远距离电能传输的主力军,是实现南北电力调度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输电杆塔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实时监控,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然而,随着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为在线监测设备稳定高效的供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电力线本身取电是解决在线监测设备供电问题的重要方式,但巨大的电势
目的: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是一类具有致癌性的真菌毒素。实验动物模型上已经证实其具有致肺癌性,探讨其致癌机制对于预防肺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团队研究发现AFG1可以诱导肺组织炎症反应进而诱导肺腺癌发生,肿瘤细胞来源于肺泡II型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 II cells,AT-II cells)。在癌前炎症反应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调控细胞色素P45
自然保护地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重要载体,对保护地生态系统进行实时、高频、多尺度的监测是认知其动态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基石。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形成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缺少统一的联网监测指标体系,导致多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组成家底不清、动态不明,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并且在国家尺度上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保护成效评估缺
<正>第八次全国少代会通过的少先队新队章,在"我们队的活动"中增添了"队课""研学""志愿服务"等新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新形式,少先队活动更具时代特点,更能有效发挥少先队的教育职能。
期刊
除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数学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应当是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本文以一道高考数学解析几何题的解题为例,对如何在不断地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
<正>2018年9月25日至10月16日,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美术教师在区属艺术小学、永安街小学和汝河路小学三个教研点同时开展了为期三周的,主题为"玩泥乐陶艺师心承‘非遗’"的美术艺术实践教研活动。教师们在付瑞娥、张艳萍及仓蔓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制作"泥泥狗""青花瓷碗""瓷老虎鞋"。"泥泥狗"体验活动从塑形、晾干到彩绘三个过程,加深了教师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瓷老虎鞋"和"青花瓷碗"手作从塑形、画釉
期刊
自然保护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产品,而且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科教文化、生态调节、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自然保护地服务功能评估比较多,尚未形成代表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依据已经发布的自然生态评价和评估规范及公开的研究成果,探索建立适用黑龙江省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通用的评估路线、指标和技术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评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效是“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关键要求之一,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围绕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近年来的研究多采用单一指标的方式,或者通过多个指标进行权重赋值结合专家打分的方式计算综合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自然保护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贡献也日益得到重视。因此一
植被承载着全球陆地生态系统50%以上的碳储量,成为陆地上的重要碳库,并在全球陆地碳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全球气候暖干化及负面人类活动(对地区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植被退化严重,进而制约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及植被生态服务价值的供给。长期以来,得益于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在物种组成、盖度结构与性状特征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植被恢复
辽西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半湿润向半干旱区域过渡地带,蒙古椴+小花溲疏群落为本区域代表性天然群落种群,通过标准地调查,掌握了本种群植物类型、数量特征,分析了群落建群种、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群落的自然演替、植物与生长环境的相生性等多种生态特性,对自然资源保护、产业经济发展等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