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态金属/聚硫橡胶构筑兼具导热与自修复功能可拉伸热界面材料

来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导热自修复复合材料存在的自修复性能-导热性能-力学性能难以平衡的问题,利用液态金属(LM)作为导热填料,通过界面设计使LM与基体之间形成动态可逆配位键,提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同时兼顾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文中通过主链上含有大量二硫键(S-S)且以硫醇为端基(-SH)的液态聚硫橡胶(PSR)与液态金属(LM)共混复合,利用LM赋予复合材料较高热导率,借助PSR分子中的动态二硫键(S-S)及LM与PSR之间形成的金属-巯基、金属-硫自由基可逆配位键赋予材料自修复性能。研究表明,当LM的体积分数为50
其他文献
以2,6-吡啶二羧酸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经过环化反应合成了2,6-双(2-苯并咪唑基)吡啶(2,6-BBP),将其与4,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4,4’-二氟二苯甲酮通过C-N/C-O反应制备出含苯并咪唑基团和吡啶基团的聚芳醚酮(PAEK-BBPs)。随着苯并咪唑基团和吡啶基团含量的增加,PAEK-BBPs从半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变,同时,溶解性能、热学性能和荧光性能均得到改善。聚合物表现出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57~201℃)和良好的热稳定性(Td5%=398~539℃,N2)。此外,所得聚合物表现出良好
华南农业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共建的“211工程”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开展科学研究的良好条件。学校现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为“牛初乳生物转化新型活性肽的发掘及其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2-氨基乙硫醇盐酸盐(AET)为链转移剂,丙烯酰氯为链端转化剂合成了聚(丙烯酰胺-co-N,N-二乙基丙烯酰胺)(Poly(AM-co-DEAM),PADA)温敏大单体,再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AMPS)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以PADA为侧链的温敏增稠共聚物(CGPADA)。采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确定了PADA与CGPADA的分子结构;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温敏增稠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共聚物质量浓度、剪切速率和盐浓度等因素对其温敏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自由基共聚法,以苯乙烯磺酸钠(SS)和2-羟乙基乙烯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大单体(IPEG-PPG)为主要合成原料,并加入自制减缩组分(RS)共聚,制备了低收缩聚羧酸系减水剂(SRPC),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试分析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以及特征官能团。测定了表面张力、对水泥颗粒吸附行为、混凝土自收缩及各项混凝土应用性能(减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并分析其吸附-降低表面张力的减缩机理。结果表明,当侧链接枝密度(EO∶PO)为3∶1,侧链长度为23且摩尔比RS∶SS∶IPEG-PPG=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种新型的微流控材料,其疏水性虽然可以保证油包水微滴生成,却极大降低了芯片的键合强度.采用空气/CF4射频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COC进行表面改性,成功制备了高亲水性到高疏水性的COC表面,并利用接触角测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处理后的表面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通过微滴生成实验与剥离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COC芯片微滴生成、流动行为和键合强度的影响,并监测了改性表面的时效性.结果表明,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后芯片黏接性能与润湿性能显著提高,但此时生成水包油
为研究氮硫硅元素间的协效阻燃作用,以三聚氯氰、氨基乙磺酸、对氨基苯酚和1,3-双(3-氨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氮硫硅的阻燃剂2,2’-(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1,3-二基)双(丙烷-3,1-二基)-双(4-氨基乙磺酸钾-6-(4-(羟基苯基)氨基)-1,3,5-均三嗪)(KTS),并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聚碳酸酯(PC)/KTS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 94)及锥形量热(CONE)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燃烧性能。
文中研究了α-甲基苯乙烯树脂CSR6200与3种不同溶聚丁苯橡胶(SSBR1,SSBR2和SSBR3)的相容性及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树脂使SSBR1产生更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偏移,且Tg测试值与Fox方程计算值的差值最小,即SSBR1与树脂CSR6200有更好的相容性。加入树脂后,3种SSBR的门尼黏度下降,加工性能均得到提高;硫化胶的高温(70℃)和常温(25℃)回弹的差值变大,轮胎胎面胶的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改善,且SSBR1的改善程度最高。
以二氧化钛(TiO2)为光催化剂、聚醚醚酮(PEEK)中空纤维膜为基体,分别采用了溶胶-凝胶法、共混法及化学接枝法3种方法制备PEEK-TiO2膜光催化反应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测试表征方法详细对比了PEEK-TiO2膜的结构与性能;并以柠檬黄为模型染料测定了PEEK-TiO2膜光催化反应器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接枝法制备得到的PEEK-TiO2
针对自修复凝胶中高效自修复功能和优异力学性能难以同步兼顾的关键问题,文中以苯硼酸修饰的透明质酸(PBA-HA)为凝胶基质、聚乙烯醇(PVA)为交联剂,通过硼酯键形成第一重交联,之后通过冻融形成PVA结晶区形成第二重交联,制备了动态硼酯键、氢键协同作用的双重网络水凝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BA-HA/PVA水凝胶不仅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而且展现出优异的室温自修复性能。该凝胶材料创造性地将高效自修复和提高力学强度的2个关键职能协同分配到该材料的不同交联网络上,充分发挥动态共价键和反复冻融形成的微晶区的各自功能
采用3D模拟技术和各项异性旋转扩散-诱导应变闭合(ARD-RSC)等模型以及集成式热电偶传感器温度测量系统和可视化全息示踪技术,对多型腔微注塑成型过程中玻纤增强聚丙烯(GFRPP)熔体在流道中的纤维取向、温度和流动速度偏移现象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低速注射时,GFRPP熔体中纤维取向明显,流道表层区域的纤维取向程度大于芯层区域的纤维取向,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的表层-芯层-表层结构,纤维取向加剧了塑料熔体前沿温度与流动速度的向下偏移。高速注射时,纤维取向仍然存在不对称的表层-芯层-表层结构,但比低速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