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浓缩的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断,一个理想的展翅天空,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从而,实现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在这里我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怀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语文课堂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思考方式、欣赏习惯和人文背景。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和自己的感受、体会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写出自己的心得,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积极地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導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方面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惊喜地发现通过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说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在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主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发展,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同一篇课文,哪怕是经典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教师应该认可并欣赏这种大同之下的小异。对于语文能力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既要考虑到面上的沿袭,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变换角色,成为知识的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过去所说的知识的传授者,更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环境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今天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定目标,自定学法,合作互学,形成浓厚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奖励主动寻找答案;要求老师倾听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其目的不在答案的本身,而是看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迸发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只有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并允许学生尽情表达,并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和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落花生》时,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比较它们谁的用处大,而重点在说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而不像桃子那样挂在枝头上,让人一看就喜欢。”
  生2:“我觉得课文中还是含有对桃子、石榴的批评。因为作者自己的笔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欢花生,所以也喜欢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默默无闻,不喜欢桃子、石榴把果子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生3:“老师,我觉得桃子把果实高挂枝头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华,你能说是炫耀吗?”
  生4:“我就比较喜欢苹果、桃子,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还富有营养。”
  生5:“我就喜欢苹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买东西都喜欢看广告、买牌子,它们外表美,挂在枝头为自己作广告,有什么不好呢?”
  生6:“老师,大人们常说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学生各抒己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讲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提供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体验从而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搏,才能让学生在共鸣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花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和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的情绪又一次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地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其他文章,再一次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把他们的兴趣从书本引向课外,让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只有这些纯洁、质朴、动人的情感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百味、生命的意义,从而认识到做人的快乐与艰辛。语文教学就是要肩负起历史文化情感的承载,使学生在文学里感受到文明的灵动、历史的厚重。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老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其他文献
在介绍大连海事大学新建3万吨载货教学实习船"育鹏"号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轮机工程专业海上实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更新、实习报告撰写、英语听说能力提高、
在教学模式的自身演变中,我们从“教为中心”看到了学生主体的丧失和受动性无止境的延伸;又从“学为中心”看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冷落和学生主动性的放任自流。在几年的教改实验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上到底该如何去做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合作学习是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学生自主交流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一种将传统理论课程转变为以 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新思路,以达到在“减时增质”的前提下
初三政治课的教学有其特殊的地方,一方面,承担着德育教育的功能,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有中考的压力。如果只注重德育功能,中考可能一败涂地;如果只注重中考,单纯习题训练,又与新课程的精神相违背。那么,怎么能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呢?    一、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作为一名初三政治教师,精心备课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是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1.备教材
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一直存在着问题。为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试图通过分析学生解题时的正确率(仅指列式正确,与计算正确与否无关)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此,我在编写去年下学期全区五、六年级数学测查试卷时,分别出了如下的题目:五年级——小明观察蚂蚁,发现它用0.4分钟爬行了0.32米。这只蚂蚁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米?六年级——(1)小明观察蚂蚁,发现它用2/5分爬
介绍了防雷接地的目的和种类,以及防雷接地在仓库防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接地电阻设计中的勘测、计算和测量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军械仓库防雷接地系统的合理设计方法。
在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施工技术管理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变得越来越高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为此,笔者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景观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湖防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近年来备受关注
青岛自然环境试验站(以下简称“青岛站”)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是国防环境试验研究中心海水试验站网的中心站,是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重点试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