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学语文教材改用统编教材后的一些问题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tong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20年开始,藏族聚居区所有中小学的教材都要从“五省区协编教材”过渡到全国统编教材,对汉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口语教学,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藏族聚居区
   甘肃省合作市藏族小学是一所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的一所民汉双语学校,使用的教材包括汉语文在内都是“五省区协编教材”。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统一部署,合作市教育局安排下改用统编教材,汉语文采用人教版教材。所有老师都面临着适应新教材的任务,汉语文老师更是首当其冲,改革的深度和难度也相对最大。
   藏族小学汉语老师首先要改变教学习惯,适应新要求,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上。比如改变教材后,课本内容倍增,要求提高,难度加大。但是长期教学习惯的影响,再加上语文老师自身教学能力甚至于是身体条件的限制,一时间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导致了民语类学生学汉语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分析成因,还是课程的量和质都差距太大造成的。再加上部分老师习惯于“五省区协编教材”,对新要求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带有一定的“懒”和“拖”,造成汉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较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
   问题千头万绪,抓住一两个要点就会找到症结所在。笔者长期从事藏族小学汉语文教学,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研究,想从课堂语音训练这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寻求问题答案。从小处可以看到大问题,从细节可以找到改革出路。汉语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小学生,最关键的就是语言教学,学好说好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比如说某天要上一节语文课,老师讲再多的概念,如果学生听不懂汉语,等于白讲。不同于普通类学生,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有时是听不懂汉语的。现在突然要求用统编教材,一个标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听懂汉语,然后要让学生会讲会写汉语,要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但要具备深厚语文功底,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熟悉现代教学技能和先进教学理念。要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政策,还要因地制宜,教好这门课,上好每一堂课。总的看来,教会口语是第一步,这才是小学汉语文教学的基础之基础。学会讲话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发音教学又是语言教学基础的基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风”这个字,汉族学生读起来非常简单,而藏族学生就会把这个字分成两部分音,在原来的音末尾加一个转舌音,不容易改正。
   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是日积月累才能出结果,让枯燥的45分钟时间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不容易。比如在人物描写的那些文章里,我们要把那个人活生生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让那个人有说有笑,又爱又恨,性格鲜明。所以,除了领读之外,还要让孩子体会“情感”,投入情感。你给孩子讲一个英雄人物,牧区来的孩子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你要介绍的这个人是谁。他们也许从小听老人讲故事,知道格萨尔王,知道阿克东巴,也有可能知道孙悟空、猪八戒还有济公活佛,就是不知道你介绍的这个英雄是谁。那么他们的感情从何而来?老师是一节课甚至于是一学期、一年或整个一门课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幼小的孩子们在等着看你的表演,等着你带领他们进入一个“梦幻的世界”。老师是一课堂的最主要的角色。课堂是一场如梦如幻的电影,在演绎一场感人肺腑的“故事”。在这场电影里,老师领着孩子们学汉语,解读文章,理解“故事”,陶冶情操。教藏族小孩学汉语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老师担负着三种角色,老师是“编剧”、“导演”和“演员”。好老师能引导学生深深地迷恋课堂,喜欢课堂,乐于其中。有专家提出:小学生达到应有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认识2、3千个汉字,还要熟读若干的文章,语音标准,情感充沛。从古到今,我国传统教学都注重朗读课文,书读百卷文章自然而成。朗诵是学习的开始,读得多了,自然能解文义,理解得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思考。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尤其是藏族地区小学,面对的学生汉语水平相对很弱,老师更要引导学生开口讲话,养成阅读习惯,课堂上让学生勇于讲话,大声讲话,喜欢讲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越过口语关,同时,文字的功底也是始于口语,又反作用于口语。阅读的书籍越多,就能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从今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始采用统编教材,汉语文采用了人教版最新教材,汉语教研室组织老师研究课文,制定教法,甚至于让老师外出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尤其是低年级,我们安排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朗读,第一个要求是发音标准,普通话要准确。第二个要求是投入感情,让朗读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利用家访等形式向学生家长介绍当前教育的形势,提出学校抓好毕业班教学质量的设想,在取得家长的重视和配合之下,实现家校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提高学生的成绩。
   目前,几乎所有的小学老师都认同阅读的重要性,都认识到口语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石。但是对于如何开展口语教学,我们往往可以做好一两堂课,却教不好一学期一学年的课,可以收集丰富的教学素材,却无法系统化、连续化、科学规范教学资源。兴趣,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老师要敬业,但是敬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师必须真正爱自己的事业,爱学生,爱教学。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教学资源的搜集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要学会让丰富的教学资源本土化,要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本地的文化,口语训练中融入更多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的内容。总之,语文改革是整个藏族聚居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点带面,做好语文教学改革研究,也会推动藏族聚居区中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双语课堂教学模式是藏族地区藏汉双语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其本质上讲,它是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的一种补充,更确切地说是对民族学校教学用语的一种规范和要求。这一模式或者说这种规范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归纳总结,得到了一些认识。有些成绩,但是不一定能代表所有民汉双语教学实际。原因很多,第一就是对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理解还不到位,没有扎实的民族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民族教育实践的普遍调查研究,面对的研究全体非常有限。但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单位,以点带面,在近20年的从教中,尤其是汉语文教学从浅到深,教学能力从低到高,发展至今11年的時间里,本人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仅从一名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的角度,大胆地提出一些改革意见和改进建议,希望抛砖引玉,能促成相关的研究。    “藏汉双语”模式的提出本质上讲是要规范藏族地区各类学校课堂教学用语的问题,不能把它提升到民族教育指导理论的高度。“双语”只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部分,它不能涵盖民族地区所有类型的教育教学形式。
   所谓“双语”,就是一个教学时的语言选择问题。教学用语会因为教学需要而不断变化,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比如说甘南州藏族中小学在60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藏加汉”和“汉加藏”模式,都是一线教学工作者长期摸索出来的教学理论,它经过实践证明,非常适合各藏族学校的课堂教学。再比如说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建校30多年来,先后有了藏语言文学系、藏理科系,这两个系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藏加汉”模式的继续,是这种模式从初等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自然过度和衔接。这两个专业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就是這种教学模式在高校取得成功的最好证明。
   “专业课程汉语化”是“七化”最大的缺陷,因为除了“双语基础达标化”和“民语课程连续化”这两条之外,其他的几条实际上都是在说教学和考核用什么语言的问题,其本质还是“藏加汉”或者“汉加藏”模式的选择。和所有民语学校一样,藏族小学也应该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师资条件和学生语言基础选择其一,或者是二者皆备的混合模式。如果只提出“所有课程汉语化”过于盲目武断,是不科学的,实际上也是对现有双语教学成果的某种否定,过渡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易一刀切。以低年级小学汉语课为例,部分老师在课程教学中长期采用藏汉双语教学,及汉语为主,民语为辅的教学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我们一刀切全部编程纯汉语教学,这不符合教学规律。所以笔者认为遵循教育部提出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可以先把教材转变成统编教材,然后鼓励老师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培训老师提升教学能力。逐步实现教学用语“标准化”,只有这样才比较符合藏族聚居区的实际。“推广国家通用文字”是民族教育教学改革长期面临的问题,要科学规范,深化研究,这符合我国民族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敖俊梅.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丛书:民族教育政策文化分析——以民族预科教育政策为线[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吴明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蒋立松,吴红荣.试析西南民族教育意义阐释的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0(1):14-15
其他文献
Fiber photometry is a recently-developed method that indirectly measures neural activity by monitoring Ca2+signals in genetically-identified neuronal populations.Although fiber photometry is widely used in neuroscience research,the relationship
期刊
建立了一种利用离子色谱仪(I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联用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砷、铬、碘、溴4种元素11种形态的方法。使用IonPac AG 19(4 mm×50 mm)和AS 19(4 mm×250 mm)型离子色谱柱,在流速为1.2 mL/min及(NH4)2CO3/NH4NO3(50 mmol/L/100 mmol/L)混合淋洗液下进行砷甜菜碱(AsB)、二甲基砷(DMA)、亚砷酸根(As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整理治疗COVID-19的经典方、通用方、有效方的临床研究进展,全面结合基于网络药理学、质谱分析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现代研究成果,系统梳理COVID-19治疗方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分析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特点,以期为COVID-19特异性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建立了一种大气中5种水溶阴离子(F-,Cl-,NO2-,NO3-,SO42-)的收集和测定方法。采用冷凝收集的方法,将ZC-Q型便携式大气采样器与定制的半导体冷凝装置联用,收集大气中水溶性阴离子。通过离子色谱法对采集水溶性阴离子的时间、温度和流量3个因素进行优化,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是以Dionex IonPac AS11-HC-4μm作为分析柱,在0~40 min内淋洗液浓度由1 mmol/L随时间线性增加至25 mmol/L,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在最佳的收集条件下,对大气中的5种阴离子进行了收
陕教规范[2020]1号各市(区)教育局,各市(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各市(区)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学校:省教育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陕西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细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采用电渗析技术分离水中总有机卤(TOX)与总无机卤素(TIX),建立了真空紫外(VUV)光解技术将TOX完全转化为TIX后再用离子色谱进行测量的无相变新型TOX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提高TOX的紫外转化效率和简化操作步骤,设计了一种新型VUV脱卤反应器并优化了该操作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新型VUV脱卤反应器在常规条件下可回收93.5%以上氯代和溴代消毒副产物(DBPs)中的氯溴卤素;通过调节溶液至pH 12.4可回收92.9%~95.7%的碘。在加标水样验证实验中,三氯甲烷、三氯乙酸等典型难降解卤代物的卤回收
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亦是星形细胞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经扩大范围切除和传统放化疗辅助治疗后,预后依然不佳。术中放射治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是一种可以在术中直视下对残存肿瘤细胞进行单次近距离精准大剂量照射的技术,可降低辐射毒性同时提高局部控制率。目前,IORT已逐渐应用于GBM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主要对IORT技术的原理和其在GBM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2021年5月28日至30日,由重庆市国学学会、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研究院、重庆市国学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国学学会巴渝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办,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办的“巴渝文献与三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万州召开。来自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大学、西南大学出版社、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北省恩施州博物馆、四川省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市巴南区图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的针刺脑研究方兴未艾。通过以针刺不同选穴为切入点,综述并探讨针刺单穴/组穴治疗中风偏瘫效应的中枢机制差异。结果发现,单穴研究以阳陵泉居多,组穴研究以阳经穴居多,在中枢效应上两者均以激活运动皮层为主,但组穴针刺引起的脑区信号改变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