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文明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借鉴或影响关系,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时间最长的“近平行”文明。而在20世纪初,西方世界的年轻帝国——美国孕育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波洛克。他绘画作品表面上看是那么抽象和随意,都是抽象的点线面加色彩的组合。却是完完全全符合真正美国精神的作品,并对后世艺术发展起到了开天辟地的启示作用。中国现在急需创造出符合中国精神的油画作品,通过对波洛克绘画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的探索道路指明一些方向。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油画本土化
波洛克的艺术之花生长在自由初生的美国,本文就通过把影响其绘画的各类因素归约为精神性因素和物质性因素来分析波洛克的绘画特点,研究波洛克绘画技法及作品意义的,达到“互动认知”从而明确中西文化和艺术的特征,并取长补短相互汲养指出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利于发展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一、波洛克绘画的精神性因素
(一)精神性因素受国家文化的影响
波洛克的家族属于东欧到美国的移民,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本土并未搅入战争之中。纵观世界,欧洲被战争拖垮了,日本也被破坏的很厉害,中国更不用说,到处是一片轰炸的狼藉。各国经济都需要大量时间恢复元气。相比之下,美国本土基本没经受什么伤害,反而大发战争财。而且为了躲避战争,世界各地的人携大量资金与技术来到美国,更不乏有才华的人。所以,美国在20世纪中期成了经济强大,政治开明,社会自由的大都会。所以建立在经济基础的艺术中心,也从欧洲辗转到了美国,从巴黎转到了纽约。就像之前的绘画中心巴黎一样,纽约这样的大都会汇聚了全世界的艺术人才,形成“纽约画派”①,这个画派有个具体的名称叫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就是重要代表之一。
抽象画就是抽离了形象的绘画,一种质感或者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德国的画派,用很直接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抽象表现主义就是抛弃再现自然写实描绘客观事物的手法。运用最基本的抽象元素用最直观的方法表现创作元体的情感。抽象表现主,这是一个非常美国的画派。因为美国本土幅员辽阔,文化也非常复杂。正如抽象表现主义的画,画幅巨大,各种滴洒的线条如麻相交扑面而来,复杂层叠到处洋溢着自由奔放的热情。观赏者观赏期间像被巨大的汪洋大海包住,经历一次刺激的视觉冒险。还有美国战后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自由意志,才会出现波洛克这样用桶调大量颜料进行在大幅画布上的肆意挥洒,若换到同时期的中国,画家对颜料珍惜如金生活也艰苦节约,一丁点颜料可以用很久。后面在美的精神性因素之国家影响会详细说明,所以这种情绪性非常强烈的挥霍性的美学只有产生于美国这种没有文化包袱又拥有经济实力的地方。
也許只看到他的作品你会觉得粗俗胡闹而难以理解,而当你真正到了美国就会领会到这种画在这个国家里完全对了。相比在 欧洲街道上弥漫的缓慢古典的味道,纽约却在街头是那么嘈杂,喧嚣。人的感觉和情感是那么强烈,城市的节奏很快而且像摇滚一般是快速的速食文化。所有东西都讲求情绪上的爆炸感,例如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lady gaga就只会出现在美国这种文化环境,美国文化中有一种大胆异类颠覆叛逆的个性。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孤立于他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生存。他的行为的种种无不跟所属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通过在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种种精神格局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就像波洛克之于他所活跃的20世纪中期的美国,在精神性因素美国文化对波洛克绘画的影响表现力为:①美国在二战前后逐渐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其造成的影响条件有经济的强大,物资的丰富(颜料的挥霍美);开放活跃的艺术氛围;新强国对确立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内在需要。②美国文化的性格影响每一个美国人,另类、大胆追求感官刺激③美国本土印第安沙画文化。
(二)精神性因素受个人经历影响
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1912年美国怀俄明州科迪镇家庭也并不富裕,少年时期都为求学四处漂泊。波洛克受哥哥的影响学习美术,原来在手工艺高中,到纽约后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这是也一所相对自己开发的学校。可以选择喜欢的导师学习,他跟随本顿在壁画组学习,中途还学习了石雕。波洛克与学习优异的哥哥相比有些天赋平平,他强大的自信心和倔强的性格使其变得孤僻又有些古怪。波洛克青年时期仍处于迷茫期别无它长。只是沿着哥哥美术的成功之路茫然走下去,因为绘画天赋较贫乏,受到他人的歧视和不支持,长大成人却一事无成,学习的绘画也没有起色,更是郁郁寡欢,自卑孤独,可是他这一时期虽是茫然,但并没有放弃艺术,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可就是因为没有别的更好的出路可以选择,直接对他产生影响的是墨西哥壁画和超现实主义绘画,但是深远的是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波洛克帮助他完成一组壁画时对他将来的起稿方式将画布铺在地上,先用小棒从高处泼撒一些颜料勾勒出构思好的形象。波洛克还从另一位墨西哥壁画家奥罗斯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地启发,他的壁画中有一种欧洲艺术中所没有的野性甚至是暴力,具有一种带破坏性的爆发力。再加上超现实主义的那种和谐意识下的非理性状态同样给予他很多启示,使他后来的创作中大胆的倚重内在的体验,而漠视外界的规定。
波洛克在1947年开始探索出“滴画”,当时很少有人看好他,1949年1月,在帕森斯开了第二个个展,“滴畫”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开始更加得心应手的自如泼、甩、滴可以驾驭很大的画面。从1948年秋到1950年秋波洛克一生中最走运的两年,也是他创作最多的两年。1949年画出了40幅画,1950年画出了55幅画。也逐渐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因为情况有所好转,他看到了希望。工作勤奋,而且开始戒掉来因郁郁不得志而养成的酗酒的恶习。可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由于他认为他的“滴画”走到了尽头,自己没有灵感进行突破,不停的画下去是不停的无意义的重复。郁闷暴躁的负面情绪再次将他包围,他开始陷入一种对自身的极端否定和怀疑之中。藏在心里的自身和不安感,加之面对外界的期盼和吹捧。他着急缺无能为力去发现新方向,艺术之路又陷入一片漆黑。妻子科瑞丝娜也并不在乎他真正的感受只是看重他外在的发展。把他当做能成就自己野心的工具。内心的抑郁无法与人沟通排解。他又进入了困兽般的暴怒和自身无助的哭泣中。周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妻子也冷眼观之反而用冷暴力来忽视和制裁他。为了探索出路,1951年他又开始尝试画一种黑白的画,如中国的书法有些类似。自己觉得比较满意,可外界并不十分接受,这将他最后一些转机也破灭了。到1956年他醉酒后开车出事故而意外身亡。 波洛克的个人经历给他们精神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显现于他们的画作之中。T他为摆脱欧洲古典主义在艺术思想的束缚而努力,试图建立本国的民族艺术风格新道路。终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学习经历丰富,从各处吸取灵感,服务于自身的艺术风格。一生较为清苦并未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物质回馈,而是一心钻研自己的艺术。受他人影响走上了艺术之路并义无反顾。
波洛克在艺术道路上容易自疑而无法前进下去。波洛克在美国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创作基本不受限制,艺术上的革新也容易被社会接受,所以当他摧毁艺术上的法度和规矩时遇到较少阻力很快便成功了。家庭情感方面,波洛克显得孤单而可怜。他身边缺少一个真正爱他懂他的人,他的一生都处于绝望和孤苦中。他的灵魂是孤独的,他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怀。但是却没能得到。这导致了他心中有大量孤愤的力量转化到画面上。那些富有张力反叛不安的线条,也是他最终因心灵缺乏美和爱而毁灭。
二、波洛克绘画的物质性因素
(一)物质性因素中材料工具
波洛克的画幅很大,画室的边上放着大听的颜料罐子。作画的时候调一大桶颜料,如油稀释到一定程度像油漆一般,然后用很大的笔像用扫帚一样蘸上颜料往画布上面滴、甩、泼。因为画笔距画面高,颜料滴下来碰到画面会炸开,然后一直不断重复,像一个在玩耍的孩子,他的画是抽象的。这种美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绘画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感。有时他还会在颜料中加入玻璃渣或砂石。创作过程具有行为性和一定的表演性。艺术家大动作的泼、洒、甩、滴本就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再加上颜料在空中激荡飞溅,色与色碰撞融合,颜料和波洛克在创作中进行着有血有肉的交响,作品亦富有音乐感。
(二)物质性因素中创作环境的比较
在影响他创作的物质因素中创作环境也占很大一部分。创作环境的好坏限制着艺术家的发挥,有时甚至会改变画家的创作方式。波洛克一般把巨大的画布直接铺在地上,因為画很大,用得又是油彩不是水墨干得迅速,所以不能踩到画面上,只能围在画布边缘作画,弓着身用力去甩,去泼,去刷不断重复直达上千次,画室各处都蘸着颜料。一开始可就是在玩耍一般,但越到后面越需要思考来控制力度。颜料怎样变化如何重叠,这种解放的绘画模式跟中国的泼墨画如书法的狂草颇有联系,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作画方式。把欧洲传统绘画十分重视的空间打破、压缩。因此,在创作环境方面波洛克有不错的条件。
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波洛克创作影响在绘画上的表现
康定斯基④说:“我们就看到一种‘再现’和抽象艺术之间的差别。对于前者元素的声音“在它自身中”受到捂盖的压制在抽象艺术中则获得全部的自由的声音,我们所掌握的小点可就是不容置疑的证明。”[3]这些点纸面的抽象元素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便于直接的表达艺术家主观情感,每一种元素都有相应的情感表达,如果来自中间的张力,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线的运动感每个角度的线都有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性格。垂直线的暖、水平线的冷,再加曲线所表现出的力量纠葛与竞争。各种角度的性格,直角代表冷静和受压抑,锐角的敏锐和活跃,钝角的孤单细弱和呆钝。再包括各种形状,每个画家心里都有一套元素表达情感的“书面语,”通过潜意识直接而实用地翻译到观者的脑中。都是一种对美的捕捉对自身感情的宣泄,对新的绘画的革新与探索。波洛克的绘画灵感和动力比較单一,除了来源于所接触的其他作品给他带来的启示,绝大部分都源自内心强大力量的发泄比较简单直率。波洛克较偏于纯抽象的主观表现,往往一幅画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完成后才呈现出意义。而是画之前即有充分构思基本一气呵成。波洛克的作品中讲求形式美,线条和点还有色彩的运用都经过了组织与推敲。波洛克的有些作品各种元素也构成了一定的形式感但缺少一些理性控制的元素。他本人的艺术也就像一个高亢雄浑的鼓点在一个时代适当的节点适时的出现成就了他,艺术之路必然短暂。
参考文献:
[1]王瑞芸.从杜尚到波洛克[M].金城出版社,2012
[2]康定斯基.《点线面》
[3]李佳祺.世界名家全集:波洛克[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茜(1992—),女,汉,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关键词】: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油画本土化
波洛克的艺术之花生长在自由初生的美国,本文就通过把影响其绘画的各类因素归约为精神性因素和物质性因素来分析波洛克的绘画特点,研究波洛克绘画技法及作品意义的,达到“互动认知”从而明确中西文化和艺术的特征,并取长补短相互汲养指出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利于发展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一、波洛克绘画的精神性因素
(一)精神性因素受国家文化的影响
波洛克的家族属于东欧到美国的移民,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本土并未搅入战争之中。纵观世界,欧洲被战争拖垮了,日本也被破坏的很厉害,中国更不用说,到处是一片轰炸的狼藉。各国经济都需要大量时间恢复元气。相比之下,美国本土基本没经受什么伤害,反而大发战争财。而且为了躲避战争,世界各地的人携大量资金与技术来到美国,更不乏有才华的人。所以,美国在20世纪中期成了经济强大,政治开明,社会自由的大都会。所以建立在经济基础的艺术中心,也从欧洲辗转到了美国,从巴黎转到了纽约。就像之前的绘画中心巴黎一样,纽约这样的大都会汇聚了全世界的艺术人才,形成“纽约画派”①,这个画派有个具体的名称叫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就是重要代表之一。
抽象画就是抽离了形象的绘画,一种质感或者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产生于德国的画派,用很直接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么抽象表现主义就是抛弃再现自然写实描绘客观事物的手法。运用最基本的抽象元素用最直观的方法表现创作元体的情感。抽象表现主,这是一个非常美国的画派。因为美国本土幅员辽阔,文化也非常复杂。正如抽象表现主义的画,画幅巨大,各种滴洒的线条如麻相交扑面而来,复杂层叠到处洋溢着自由奔放的热情。观赏者观赏期间像被巨大的汪洋大海包住,经历一次刺激的视觉冒险。还有美国战后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自由意志,才会出现波洛克这样用桶调大量颜料进行在大幅画布上的肆意挥洒,若换到同时期的中国,画家对颜料珍惜如金生活也艰苦节约,一丁点颜料可以用很久。后面在美的精神性因素之国家影响会详细说明,所以这种情绪性非常强烈的挥霍性的美学只有产生于美国这种没有文化包袱又拥有经济实力的地方。
也許只看到他的作品你会觉得粗俗胡闹而难以理解,而当你真正到了美国就会领会到这种画在这个国家里完全对了。相比在 欧洲街道上弥漫的缓慢古典的味道,纽约却在街头是那么嘈杂,喧嚣。人的感觉和情感是那么强烈,城市的节奏很快而且像摇滚一般是快速的速食文化。所有东西都讲求情绪上的爆炸感,例如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lady gaga就只会出现在美国这种文化环境,美国文化中有一种大胆异类颠覆叛逆的个性。一个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孤立于他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生存。他的行为的种种无不跟所属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精神方面,通过在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种种精神格局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就像波洛克之于他所活跃的20世纪中期的美国,在精神性因素美国文化对波洛克绘画的影响表现力为:①美国在二战前后逐渐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其造成的影响条件有经济的强大,物资的丰富(颜料的挥霍美);开放活跃的艺术氛围;新强国对确立本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内在需要。②美国文化的性格影响每一个美国人,另类、大胆追求感官刺激③美国本土印第安沙画文化。
(二)精神性因素受个人经历影响
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1912年美国怀俄明州科迪镇家庭也并不富裕,少年时期都为求学四处漂泊。波洛克受哥哥的影响学习美术,原来在手工艺高中,到纽约后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这是也一所相对自己开发的学校。可以选择喜欢的导师学习,他跟随本顿在壁画组学习,中途还学习了石雕。波洛克与学习优异的哥哥相比有些天赋平平,他强大的自信心和倔强的性格使其变得孤僻又有些古怪。波洛克青年时期仍处于迷茫期别无它长。只是沿着哥哥美术的成功之路茫然走下去,因为绘画天赋较贫乏,受到他人的歧视和不支持,长大成人却一事无成,学习的绘画也没有起色,更是郁郁寡欢,自卑孤独,可是他这一时期虽是茫然,但并没有放弃艺术,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可就是因为没有别的更好的出路可以选择,直接对他产生影响的是墨西哥壁画和超现实主义绘画,但是深远的是墨西哥壁画家西盖·罗斯。波洛克帮助他完成一组壁画时对他将来的起稿方式将画布铺在地上,先用小棒从高处泼撒一些颜料勾勒出构思好的形象。波洛克还从另一位墨西哥壁画家奥罗斯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地启发,他的壁画中有一种欧洲艺术中所没有的野性甚至是暴力,具有一种带破坏性的爆发力。再加上超现实主义的那种和谐意识下的非理性状态同样给予他很多启示,使他后来的创作中大胆的倚重内在的体验,而漠视外界的规定。
波洛克在1947年开始探索出“滴画”,当时很少有人看好他,1949年1月,在帕森斯开了第二个个展,“滴畫”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开始更加得心应手的自如泼、甩、滴可以驾驭很大的画面。从1948年秋到1950年秋波洛克一生中最走运的两年,也是他创作最多的两年。1949年画出了40幅画,1950年画出了55幅画。也逐渐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因为情况有所好转,他看到了希望。工作勤奋,而且开始戒掉来因郁郁不得志而养成的酗酒的恶习。可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由于他认为他的“滴画”走到了尽头,自己没有灵感进行突破,不停的画下去是不停的无意义的重复。郁闷暴躁的负面情绪再次将他包围,他开始陷入一种对自身的极端否定和怀疑之中。藏在心里的自身和不安感,加之面对外界的期盼和吹捧。他着急缺无能为力去发现新方向,艺术之路又陷入一片漆黑。妻子科瑞丝娜也并不在乎他真正的感受只是看重他外在的发展。把他当做能成就自己野心的工具。内心的抑郁无法与人沟通排解。他又进入了困兽般的暴怒和自身无助的哭泣中。周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妻子也冷眼观之反而用冷暴力来忽视和制裁他。为了探索出路,1951年他又开始尝试画一种黑白的画,如中国的书法有些类似。自己觉得比较满意,可外界并不十分接受,这将他最后一些转机也破灭了。到1956年他醉酒后开车出事故而意外身亡。 波洛克的个人经历给他们精神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显现于他们的画作之中。T他为摆脱欧洲古典主义在艺术思想的束缚而努力,试图建立本国的民族艺术风格新道路。终生都在艺术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学习经历丰富,从各处吸取灵感,服务于自身的艺术风格。一生较为清苦并未享受艺术带给他们的物质回馈,而是一心钻研自己的艺术。受他人影响走上了艺术之路并义无反顾。
波洛克在艺术道路上容易自疑而无法前进下去。波洛克在美国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创作基本不受限制,艺术上的革新也容易被社会接受,所以当他摧毁艺术上的法度和规矩时遇到较少阻力很快便成功了。家庭情感方面,波洛克显得孤单而可怜。他身边缺少一个真正爱他懂他的人,他的一生都处于绝望和孤苦中。他的灵魂是孤独的,他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怀。但是却没能得到。这导致了他心中有大量孤愤的力量转化到画面上。那些富有张力反叛不安的线条,也是他最终因心灵缺乏美和爱而毁灭。
二、波洛克绘画的物质性因素
(一)物质性因素中材料工具
波洛克的画幅很大,画室的边上放着大听的颜料罐子。作画的时候调一大桶颜料,如油稀释到一定程度像油漆一般,然后用很大的笔像用扫帚一样蘸上颜料往画布上面滴、甩、泼。因为画笔距画面高,颜料滴下来碰到画面会炸开,然后一直不断重复,像一个在玩耍的孩子,他的画是抽象的。这种美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绘画材料本身的色彩和质感。有时他还会在颜料中加入玻璃渣或砂石。创作过程具有行为性和一定的表演性。艺术家大动作的泼、洒、甩、滴本就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再加上颜料在空中激荡飞溅,色与色碰撞融合,颜料和波洛克在创作中进行着有血有肉的交响,作品亦富有音乐感。
(二)物质性因素中创作环境的比较
在影响他创作的物质因素中创作环境也占很大一部分。创作环境的好坏限制着艺术家的发挥,有时甚至会改变画家的创作方式。波洛克一般把巨大的画布直接铺在地上,因為画很大,用得又是油彩不是水墨干得迅速,所以不能踩到画面上,只能围在画布边缘作画,弓着身用力去甩,去泼,去刷不断重复直达上千次,画室各处都蘸着颜料。一开始可就是在玩耍一般,但越到后面越需要思考来控制力度。颜料怎样变化如何重叠,这种解放的绘画模式跟中国的泼墨画如书法的狂草颇有联系,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作画方式。把欧洲传统绘画十分重视的空间打破、压缩。因此,在创作环境方面波洛克有不错的条件。
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波洛克创作影响在绘画上的表现
康定斯基④说:“我们就看到一种‘再现’和抽象艺术之间的差别。对于前者元素的声音“在它自身中”受到捂盖的压制在抽象艺术中则获得全部的自由的声音,我们所掌握的小点可就是不容置疑的证明。”[3]这些点纸面的抽象元素本身就有很强的表现力。便于直接的表达艺术家主观情感,每一种元素都有相应的情感表达,如果来自中间的张力,像音乐中的休止符,线的运动感每个角度的线都有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性格。垂直线的暖、水平线的冷,再加曲线所表现出的力量纠葛与竞争。各种角度的性格,直角代表冷静和受压抑,锐角的敏锐和活跃,钝角的孤单细弱和呆钝。再包括各种形状,每个画家心里都有一套元素表达情感的“书面语,”通过潜意识直接而实用地翻译到观者的脑中。都是一种对美的捕捉对自身感情的宣泄,对新的绘画的革新与探索。波洛克的绘画灵感和动力比較单一,除了来源于所接触的其他作品给他带来的启示,绝大部分都源自内心强大力量的发泄比较简单直率。波洛克较偏于纯抽象的主观表现,往往一幅画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完成后才呈现出意义。而是画之前即有充分构思基本一气呵成。波洛克的作品中讲求形式美,线条和点还有色彩的运用都经过了组织与推敲。波洛克的有些作品各种元素也构成了一定的形式感但缺少一些理性控制的元素。他本人的艺术也就像一个高亢雄浑的鼓点在一个时代适当的节点适时的出现成就了他,艺术之路必然短暂。
参考文献:
[1]王瑞芸.从杜尚到波洛克[M].金城出版社,2012
[2]康定斯基.《点线面》
[3]李佳祺.世界名家全集:波洛克[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茜(1992—),女,汉,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