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_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那么应该培养学生那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第一,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什么叫做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无病呻吟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缺少的是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记得前不久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目:以“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学生按时上交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中挑选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竟没有一篇如意之作。最终写得最动人的是一位平时被我忽略的学生。这位同学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叙述了父亲教育磨练子女的几件平常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送他上学,让他自己挂吊瓶,鼓励他如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等等。通过这样的几件小事,写出了他对父亲由不理解、埋怨到理解、感激的过程,由衷地道出了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此文看似平淡无奇,却写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因为小作者“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见,文章贵在写真情、写切身感受。要写出打动人的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千万要避免说套话、说空话。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观察、体验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体验、积累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到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比如寒假生活中的素材就很不少:贴春联、年夜饭、放鞭炮、看烟花、走亲访友等等。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很多可取的写作材料,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同学、老师等,他们如何疼爱你、关心你、指导你、教育你,把其中典型的事件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文章吗?观察、体验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如此,对于我们,生活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写作必须热爱生活、积累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积累下来,再经过思考、筛选、加工,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拥有自己的思想,就一定能下笔成文、妙笔生花。
  第三,多阅读、勤动笔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除了要亲自观察体验外,还要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的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的过程,读书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积累思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语言材料丰富了,认识水平提高了,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所以,多读是一条通向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训练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和数量,就很难奏效。写作更需要训练,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不仅如此,写作还是一种创新,只有勤动笔,每天坚持写点东西,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落俗套。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记日记、写随笔,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
  用眼看世界,用手写真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就能够写得扎扎实实,写作水平也就能够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理上真正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 语文课堂注重情感渗透的意义     语文是文学的世界,文学作品原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真正的文学正是通过文字塑造典型,向人们展示生活,启示人们生活的真理,为人们指引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有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美感、情感教育方面是其他学科很难比拟的。小说中的人物美、语言美,诗歌中的意境美、节奏美、情感美,散文中的象征美、风情美,这些优秀之作或以意取胜,或以情动人,或以景悦人,或以理示人……给人们展示出一个五彩斑斓、神奇诱人的美好世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  (一)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评讲作文时要强调立意呢?为什么老师都喜欢立意深刻、新颖的文章呢?  这是因为“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概括和集中体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而立意深刻、新颖是作文获得好评的重要条件之一。立意深刻、新颖主要指的是确立的主题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而是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来自对所写事物的认真观
期刊
一、教师成了讲师,掌握了课堂的话语权,一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地讲解分析,造成课堂  教学重点不突出,无法触及课文的思想内涵,无法把握课文的核心部分。    二、学生成了配角, 少数学生统治课堂,教师忽略了大面积训练。问题的过浅或过深,极大限度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尖子生撑场面,多数人当陪座”的局面。  三、教师提问散而乱,替代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缺少练习的
期刊
不少同学害怕写读后感,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也不知道如何去感,如何下笔。其实,读后感就是读过一篇文章后所得到的感受和想法,感受就是你悟出的道理,想法就是你联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愿望。例如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悟出了“不懂装懂必将现丑”的道理,联想到以前那些不懂装懂的故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产生出这样一个愿望,即以后要诚实做人,虚心学习。把这些内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读后感了
期刊
即使文笔再好的人,如果没有写作素材,也肯定写不出好文章。一篇文章惟有选材成功,才会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读者的青睐。积累材料,以多为佳;选择材料,以精为上。中学生作文材料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材要力求新颖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在选材上出奇制胜,写别人不屑写的,写别人不敢写的,写别人不曾写的。作文人想选
期刊
一、让学生动手动脑,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课文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知识进行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的课前学习。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设,可以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那么如何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充分挖掘网络上的语文资源,达到有效、快捷地查找资料预习,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教材文本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预习。  如:教学《
期刊
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文体,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表达一定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它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练习其他各种体裁文章的基础,它的基本表达方式、写作思路和结构特点等对于别的文体,都有普遍意义。下面就如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记叙文主题,也称主旨,或称中心思想,一般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记叙和描写来
期刊
王聪的《春天》与全班其他60位同学的不一样。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而王聪则在作文中写道:“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的蚊虫都在这时滋生;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作文交到老师那里,王聪遭到了批评,老师不点名地对全班同学说:“有些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
期刊
如何让考生做好备考作文的复习,是教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积累,厚积薄发     写文章要有灵感,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是在信息丰富的贮存的条件下思想非常集中、情绪高涨所突发出来的一种创造能力。也就是说,读和听的输入信息量越大,感性认识积累越多,便越易产生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越,使说和写的输出越有条件,写作就会更有灵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