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融”错教学引发的思考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六年级复习阶段,对于“350厘米=______米”这道题,笔者以为学生不应该再出现问题。可事实是,试卷上的这道题还是有好几位同学做错了。讲评试卷时,笔者放慢节奏,请其中一位做错的学生讲述解题思路,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帮助做错的学生正视已犯的错误,强化正确认识。
  【教学实录】
  板书题目:350厘米=______米。
  师:XXX,这道题你做错了,能告诉大家做错的原因吗?
  生1:我不知道要用“350÷100”。
  师: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用“350÷100”吗?
  生1摇头。
  师:谁来解释一下?
  生2:因为“米”到“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350厘米=______米”是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100。
  师:你听懂了吗?
  生1似懂非懂,生2讲得这么清楚了,生1为何还不会呢?
  师:先观察这题两个单位,它们是——
  生1:厘米和米。
  师: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
  生1:100。
  师:这题是把小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大单位的名数,还是把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小单位的名数?
  生1:把小单位的名数改写成大单位的名数。
  师:把小单位改写成大单位,要用350除以进率100,现在懂了吗?
  从表情上看,生1似乎还不太理解,笔者有些力不从心,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3:我觉得做这道题目,难理解的是“为什么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
  生1表示赞同。
  “为什么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这是四年级学习除法时的教学难点。“350厘米=______米”就是看350厘米中最多有多少个100厘米,还余多少厘米。列式:350÷100。
  课后和生1交流,他表示正是因为“包含除”这个基础没打好,因此每次做单位换算都是凭感觉蒙答案。
  【案例分析】
  1.如此简单的题目,为什么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做错?
  从与生1的对话中可看出,学生没有理解单位换算的原理,他们解题的思维过程已被简化为两个程序:一是确定进率(100);二是小单位改写大单位要除以进率。这样解题的优点是能很快得出答案,缺点是它剥夺了学生初次学习时犯错、析错的过程。学生的解题被异化为执行程序、机械套用。当他们对程序“误记”和“遗忘”时,因缺少理解,错误难以自我修复,方法不能重新再生,只能靠“蒙”来解题。
  2.为什么教师自认为讲得很清楚,学生却不能理解?
  笔者以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自己忽略了师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距。教师作为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学人员,无论是学科知识、思维经验,还是对某个题目的事先准备程度都要比学生充足,因此他们的思维与学生相比具有很大的跳跃性,一些问题甚至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以“350厘米= 米”这题为例,学生要透彻理解这个问题,一般要思考三个小问题:①厘米与米间的进率是多少;②厘米与米这两个单位的大小;③求“350厘米= 米”,就是看350厘米中有多少个100厘米,还余多少厘米。这三个问题中,成人对前两个问题要进行思考,但对第3个问题,他们基本是一种直觉性思维,在无意识间一闪而过。而这个问题恰恰是卡住学生思维的“结点”,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环节的忽视正是学生不能理解这道题该怎么解题的根本原因。
  学生对“为什么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的道理”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却在其他两个问题上纠缠。这本是个“头疼揉脚”的小事情,但这种类似的小事情,在平时教学中极为普遍。教学中,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对这种极为普遍的小事情加以重视,迅速找准思维的“打结”之处,努力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这将对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反思】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避免“头疼揉脚”现象的发生?又如何做到在课堂上找准学生思维的“结点”,并在思维的“打结”处采取针对性措施呢?
  1.能“容”错——耐心跟随学生。
  有人将教师的课堂站位分为三种状态:第一,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用自己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思维速度在前面拉着学生一路快跑;第二,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的思维,不时帮学生一把,扶学生一程;第三,跟在学生后面,默默关注,虽然言语很少,但对学生在说什么,想什么,想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要鼓励一下,什么时候要放慢速度突出强调,什么时候到了真正该帮助的时候等都十分清楚,并有相应、有效、及时的措施。笔者以为第三种状态值得提倡。小学课堂上组织和管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不应自己在课堂上忙得晕头转向,学生却无所事事。努力做那种看似“游手好闲,什么事都不做”,实则“大脑飞速转动,什么事都很清楚”的教师。把自己从琐碎、繁复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跟随学生、审时度势、顺势点拨,让学生在对话、交流、展示中暴露错误、解决难点。
  2.善“融”错——充分依赖学生。
  如果说“容”错强调的是一种接纳心态,那么“融”错突出的则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对学习“半成品”进一步加工的能力;对“次品”修改焕新的能力;对那些看似毫无道理的“错误”,找出其中有用因子,并用到适宜的地方去的能力。
  当然这种能力要求我们:平时,要坚持重视错误、收集错误、解读错误;备课时,能将思维的着力点从“应该怎样解题”转向“学生可能怎样解题”,聚焦于“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对症下药”;上课时,当教师不能读懂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时,可以倾听其他学生的声音。因为他们年龄相近,思维水平接近,思维角度相似,他们比成人更能了解彼此的语言和想法。学生是一群天生的、值得依赖的“融”错高手,这一点在上面的例子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3.真“荣”错——注重发展学生。
  华应龙老师的“荣”错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容”错和“融”错外,还包括“荣”错。因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数学学习应重视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始终伴随着“直观思维”。以“350厘米= 米”为例,学生在解题时,头脑中想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组“题目画面”:350厘米长的一根线段,用100厘米即1米的线段去比划,最多有3个,还多了50厘米。用数学式子表达就是:350÷100=3(段)……50(厘米),如下图:
  笔者想,如果学生每次思考题目时,头脑中始终伴随着“画面”,那他们在一次次充分的思维操作中,积淀下来的“小单位改写大单位应除以进率”就不再是解题程序和技巧,而是一种数学直觉、一种对数量的感觉。如果学生建立了这样一种数感,那么即便学生不小心犯错,也能借助这种伴随形象的思维过程对错误进行自我修复,对方法进行再生。他们在思维展开中,经历了犯错、析错、纠错、成长的整个过程,从而“悟”到犯了错误后,如果能觉察到错误、找到症结所在、并克服了错误,这是一件光荣且了不得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君莫笑读本》保留了大量方言谚语,反映出民国时期邵阳独特的地域文化。文章阐释了《君莫笑读本》谚语所记录的邵阳的风土人情,邵阳人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文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本文在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鹏润·2007中国服装论坛论坛主题:未来五年,中国服装品牌赢在哪里?主题诠释:未来五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中国服装将要走什么样品牌突破、企业提升的路线图,中国服
期刊
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中去除眶顶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成人尸头标本8例,模拟眶上锁孔入路并去除眶顶,比较去除眶顶前后Willis环周围血管最大显露程度、显露面积及不同深度靶点显
世界上哪座塔最家喻户晓?答案当然是比萨斜塔。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比萨斜塔之所以出名主要在“斜”这个字眼儿上.但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在建筑史上.比萨斜塔无疑是一座
随着国际流行服饰品牌的进入,中国本土品牌的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呈现服装品牌的设计理念及对自身品牌化的追求.在服装品牌年龄风格定位越来越明确的今天,任何一件服装都不再是挂
梦想成为一个歌唱家时,她希望“唱死在舞台”上;当她以歌手的身份做公益时,希望“死在公益的路上”。  从百人援藏、百人援蒙、百人援疆到百人援青,她和她的爱心慈善基金会在西部一路跋山涉水,留下一串串坚实有力的公益足迹。  2014年4月20日,在雅安芦山地震一周年之际,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举行了韩红爱心雅安灾后重建暨龙门乡敬老院奠基仪式。  芦山地震发生后,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立即响应
年底年初,大家乐此不疲的投身于各种社交派对、公司和朋友聚会等夜间活动。虽然积压了一年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但如此纵情的同时,日以继夜的长时间带妆让肌肤经受了巨大考验
从BOBO诞生的那天起,年轻、高薪、时尚、崇尚自由的年轻人们就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定位。BOBO族男士们不用再为古板的西服领带所束缚,时下流行的装扮,也能招揽更多的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