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放飞学生的想象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701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爱诗、读诗,必定能吟咏性情,陶冶心灵,丰富想象。值得欣喜的是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诗歌占了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感到疏远,而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总会觉得“隔了一层”。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
  1. 借助多媒体创设美的情景
  朱光潜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意象、意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录音、电脑课件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美。如在教学诗歌《小池》时,可以结合生动的导语,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图画,并配上相应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优雅的艺术境界。虽然老师没有强调,学生就已经在强烈的图像色彩冲击力与音乐的优美旋律刺激下,全面调动视觉、听觉器官,“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对美丽的荷花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内心发出对美的渴望。
  2. 以“读”为本,融“赏析、吟唱、想象”于一体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所谓诗无达沽,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
  《出赛》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交流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学生从“明月” “关”词语中,读出了边塞军人对家乡的思念,营造出边关空旷、凄凉景象;更从“人未还”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从“飞将在”的“飞将”读出对良将的渴求;“不叫胡马”的“不叫”读出保卫国家的决心。“涵咏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揣摩、品味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必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体悟到诗歌之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 把握意境,深化理解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出赛》一课的教学伊始,老师出示了两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吟诵由画面想到的诗歌,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紧接着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自主阅读,巧妙、自然地渗透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读通顺词句后,教师适时提出了走进每个字、每个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各自的头脑中将平面的文字符号转变成立体的形象画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逐步清晰地感受边塞生活凄凉的画面,而后又通过配乐诵读激发想象,“认未还”的“还”字,“不叫胡马”的“不叫”让学生体悟到诗中所描绘蕴含的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读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
  在诗歌王国中散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风景。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充分利用来进行教育,就能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树立对生活的崇高目标,进而发展成个性全面、品德高尚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作用就在于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定下来。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习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对化学课的兴趣?  1. 充分利用化学这门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期刊
【摘要】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装。这句话用于作文也未尝不可。我们要给作文添上美丽的外衣,使之迅速吸引人的眼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拟好题,让它真正成为文章的眼睛;写好开头,让它引人入胜;写好结尾,让它余味无穷。  【关键词】作文;开头;结尾;引人入胜;余味无穷  如何让作文独具匠心,迅速吸引人的眼球?除了内容的精巧构思之外,那就是讲究作文的包装技巧了。商品需要包装,作文亦如是。这样作文才能与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观念、角色上的转变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变自身角色。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怎样转变角色呢?  1. 由“师傅”向同伴转变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体现着教师的权威。对教师的“传道、授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
期刊
我们经常所说的后进生,并不都是智商低下,学习能力差,之所以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多种:一是课堂的纪律观念较差,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对学习也就缺乏兴趣;二是不够认真,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够进行深入钻研;三是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四是理解能力不强,这种学生往往自卑心理较强,丧失学习信心;五是来自家庭原因或外界多方面的干扰,心灵受到刺激或打击,从而造成学习成绩偏下。  孔老夫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音乐本身不是我们应该追寻的最终目标,而是人的精神产物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原来的厌学情绪,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它,这就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导入新课时,要突出“新”和“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节课如果开头就达到“片言以
期刊
【摘要】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的实践活动。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中和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操作技能;思维能力  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7个,这么多课堂实验,就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
期刊
【摘要】创设情境与过去的组织教学相比,它倡导的是一种人性化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创设情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