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创作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爱诗、读诗,必定能吟咏性情,陶冶心灵,丰富想象。值得欣喜的是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诗歌占了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感到疏远,而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总会觉得“隔了一层”。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
1. 借助多媒体创设美的情景
朱光潜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意象、意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录音、电脑课件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美。如在教学诗歌《小池》时,可以结合生动的导语,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图画,并配上相应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优雅的艺术境界。虽然老师没有强调,学生就已经在强烈的图像色彩冲击力与音乐的优美旋律刺激下,全面调动视觉、听觉器官,“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对美丽的荷花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内心发出对美的渴望。
2. 以“读”为本,融“赏析、吟唱、想象”于一体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所谓诗无达沽,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
《出赛》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交流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学生从“明月” “关”词语中,读出了边塞军人对家乡的思念,营造出边关空旷、凄凉景象;更从“人未还”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从“飞将在”的“飞将”读出对良将的渴求;“不叫胡马”的“不叫”读出保卫国家的决心。“涵咏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揣摩、品味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必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体悟到诗歌之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 把握意境,深化理解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出赛》一课的教学伊始,老师出示了两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吟诵由画面想到的诗歌,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紧接着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自主阅读,巧妙、自然地渗透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读通顺词句后,教师适时提出了走进每个字、每个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各自的头脑中将平面的文字符号转变成立体的形象画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逐步清晰地感受边塞生活凄凉的画面,而后又通过配乐诵读激发想象,“认未还”的“还”字,“不叫胡马”的“不叫”让学生体悟到诗中所描绘蕴含的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读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
在诗歌王国中散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风景。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充分利用来进行教育,就能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树立对生活的崇高目标,进而发展成个性全面、品德高尚的人。
1. 借助多媒体创设美的情景
朱光潜认为:“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在教学诗歌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意象、意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录音、电脑课件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美。如在教学诗歌《小池》时,可以结合生动的导语,用电脑课件动态展示图画,并配上相应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优雅的艺术境界。虽然老师没有强调,学生就已经在强烈的图像色彩冲击力与音乐的优美旋律刺激下,全面调动视觉、听觉器官,“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对美丽的荷花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从内心发出对美的渴望。
2. 以“读”为本,融“赏析、吟唱、想象”于一体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是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要落得太实。所谓诗无达沽,有很多诗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翻成白话,更是把它原有的苍凉感,对宇宙人生,对时空的感悟一下子全破坏了。
《出赛》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交流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学生从“明月” “关”词语中,读出了边塞军人对家乡的思念,营造出边关空旷、凄凉景象;更从“人未还”对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从“飞将在”的“飞将”读出对良将的渴求;“不叫胡马”的“不叫”读出保卫国家的决心。“涵咏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揣摩、品味关键字词的良好习惯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必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体悟到诗歌之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 把握意境,深化理解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往往是点到为止,即所谓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还原诗歌的场景外,还必须适时地点拨和适度地拓展,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将诗歌形象读“丰满”,体会诗歌的内蕴,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出赛》一课的教学伊始,老师出示了两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吟诵由画面想到的诗歌,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紧接着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自主阅读,巧妙、自然地渗透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读通顺词句后,教师适时提出了走进每个字、每个词,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各自的头脑中将平面的文字符号转变成立体的形象画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字词,逐步清晰地感受边塞生活凄凉的画面,而后又通过配乐诵读激发想象,“认未还”的“还”字,“不叫胡马”的“不叫”让学生体悟到诗中所描绘蕴含的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
学生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往往面对诗歌中离散的内容而困惑,他们难以把握诗歌词语的含义,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因此,在读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在语言符号的感染下,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构成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从而由表及里,领会诗歌特有的意境,促进理解的深化。
在诗歌王国中散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风景。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充分利用来进行教育,就能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树立对生活的崇高目标,进而发展成个性全面、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