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与旅游“亲密接触”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位于洛阳古城,是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的一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PPP项目,园区占地面积7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园区以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填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为主题,尝试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将园区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非遗产业化最为集中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非遗活态传承基地。园区自2017年4月开园以来,经常是游人如织,每逢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目前,园区引入国家、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成为洛阳市乃至河南省文化旅游新亮点。
  关键词:推动文化 旅游融合 发展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
  一、“非遗+旅游”切合国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使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成为必然。以文化内容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以旅游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正成为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消费新趋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如2016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指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指出,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以“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市场运作”为核心指导思路,将“非遗文化”植入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甚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既符合非遗的规律又符合旅游规律的开发,有利于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二、传承与创新满足了市场需求
  (一)非遗元素贯穿整个园区是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最大的特色
  洛阳古城是古丝绸之路、大运河、万里茶路三条文化、经济和交通要道的交会点,在延续“一带一路”新辉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洛阳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历史和现实条件,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依托洛阳古城,以河洛文化为代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包括唐三彩、钧瓷、剪紙、木版年画、汴绣、秦式绢艺、泥塑(浚县泥咕咕)、玉雕、篆刻、汝阳刘毛笔、真不同洛阳水席、河洛大鼓等在内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集于此。这些散落的民间“珍珠”集中“装盘”,呈现给大家,游客随处都可以找到非遗产品,吃、穿、用、玩应有尽有。
  最重要的是,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旅游经营方式,非遗文化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在园区内无论是特色美食,还是传统手工艺制品,每一件非遗产品都是“活态”。游客能观摩它的制作过程,并动手参与制作,在体验中学习,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二)光影秀“点亮”园区,向游客展现不一样的古城魅力
  到过洛阳的游客都知道,到洛阳怎么能错过文峰塔光影秀?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自开园以来,每晚8点都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在文峰塔为游客免费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3D光影秀表演,将古风古韵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透出十足的现代感。园区每晚都是人满为患,到文峰塔看光影秀已成为夜游洛阳的标配。
  园区具备“文化、旅游、传承”三大功能,涵盖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心、中医中药国医堂、非遗手工艺展示交易、非遗项目体验传习、特色非遗饮食等九大功能区域,光影秀结束后,游客便可在园区内玩转非遗,尽情“吃、喝、玩、乐”,在园区的小剧场游客还可免费欣赏到歌舞、古琴演奏、河洛大鼓、豫剧等表演,让游客流连忘返。
  (三)打破“门票经济”壁垒,赢得整个产业的发展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整个园区全天免门票,游客和市民只需要刷身份证便可入内。园区不仅是游客的旅游观光地,还是市民的休闲养生地,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美景能吸引游人,独特的“内涵”能留住游人,巨量的旅游人次转化成更多效益,景区失去的仅仅是门票,整个产业却得到更广的发展空间,这势必推动文化旅游业向高质量发展。
  三、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的精准定位,使其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效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但毕竟是PPP项目,对社会资本而言,相对于前期巨额的资金投入,不可避免地要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从园区目前发展情况看,和国内许多古城镇改造项目一样,存在商业化严重和过度强调产业化的情况。
  每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特性,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宜产业化,我们要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可贵,正是因为其中“非物质”的部分,“物质”的部分可以批量生产,“非物质”的部分却难以规模化复制,这是人类的文化特质决定的。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蕴含着人类独特的精神创造、文化传统、人文理念等,它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所要真正致力保护的东西。过度追求商业利益是导致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类非遗不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体验形式很有可能出于商家迎合顾客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等考虑,将工艺简单化、形式化,从而使传统技艺脱离原来的面貌,失去非遗之美。产业化的只能是外在形式,内在精神却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流失。   四、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掌舵护航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一种由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沟通和多形式融合的产业互动发展新途径。政府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重要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也直接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政府主要发挥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和依法管理的作用,没有旅游,文化就是孤立的。没有文化,旅游就是空洞的。政府要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对接,优化文化和旅旅融合发展的营商环境,打通资源壁垒,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和旅游在融合过程中,要通过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实现协同发展。
  (二)非遗从业人员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遗,留住非遗之美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来做旅游,也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转化为有文化影响力、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非遗工作者要结合非遗项目自身特点和旅游产业规律进行合理开发,挖掘非遗项目的经济潜力,但一定要尊重非遗的文化内涵,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歪曲、损坏和过度开发。留住非遗之美,旅游才能有持续的力量,借助旅游之势,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并不是简单地相加。一方面,依托旅游的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利用旅游渠道为文化的对外传播和繁榮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用文化的养分滋养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让更多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不断拓展旅游的空间,促进文化和旅游在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宁岩鹏,贾周圣.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文化学刊,2019(02).
  [2]刘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N].中国文化报,2019-02-01.
  [3]池重庆.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N].新疆日报(汉),2019-01-07.
  (作者简介:刘成恩,男,本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摘要:叶浅予先生在艺术海洋里的探求穷其一生,从早年自习绘画到画广告、漫画,然后学习速写,画舞蹈人物画,最终以中国画与舞蹈速写的结合创作出他自己的“民族学”。本文将从叶浅予早期的艺术经历出发,探求其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使其艺术道路产生转折的几个重要事件,以还原叶浅予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叶浅予 “民族学” 艺术  叶浅予先生画速写,是从1933年陪同墨西哥画家珂弗罗皮斯观光上海开始的。從那时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的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强调以歌舞演故事。经过历史的积淀,前辈艺术家呕心沥血总结提炼出了戏曲独有的表现形式: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演。对于舞台上的内心外化表现方式,不同的舞台艺术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本文将分析戏曲表演中内心外化处理方式和手法,以《六尺巷》吴太太的角色为切入点,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去解读内心外化如何在戏曲表演中呈现。  关键词:戏曲 旦角 内心 表演  一、戏曲舞台上人
期刊
摘要: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境况,在全世界拥有众多读者。在卡夫卡创作的众多作品中,孤独与反抗是反复出现和被强化的两个重要主题,这使得卡夫卡的作品总是能引起当时人们的共鸣,也使得《美国》一书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众多解读的可能,对同样身处困境的现当代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卡夫卡 《美国》 孤独 反抗  一、放逐中个体的孤獨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主要针对音乐表演中直觉与想象的意蕴、直觉与想象的特征、直觉与想象的价值与培养这三方面来进行阐释。  关键词:音乐心理 音乐表演 直觉 想象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通过人声的歌唱和各种艺术手段,以特定而明确的声音表达,并传达给观众发挥其社会功能。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再创作,这种重新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解构和重建过程。音乐表演的成功与表演者的心理密切相关。直觉和想象力是音乐
期刊
摘要:豫剧艺术的发展跟传播媒体密不可分,或支撑其前进,或迫使其改变方向,尤其是以《梨园春》为代表的具有河南本土特色的豫剧电视娱乐节目,促进了豫剧艺术在21世纪初又一次蓬勃发展。《梨园春》中擂台的竞技性在满足了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又将传统的豫剧艺术呈现给观众,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奇特景色。  关键词:豫剧 媒体 《梨园春》  一、娱乐化豫剧与多限制化传播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17世纪上半叶),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通过创建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从而培养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将基于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分析,提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逐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思维能力,不断为社会输出更多人才。  关键词:创新 实践教学 高校  一、引
期刊
今年长春的春天一直处于干旱状态,整个春天几乎没有下雨。但是,春风如期而至的日子,并没让树木和花草拒绝春天,万物又如约走进了春天,树顽强地绿起来,花也迎风开放了……  在这春风送暖的美好日子里,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省城长春盛大开幕了。我作为作家协会一名普通代表,有幸亲历了这次大会。  盛大的开幕式。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上午九点,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吉林省作家
期刊
摘要: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学中,灵活应用相关历史影视资源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盘活课堂教学、拓宽思维领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想通过中学历史课堂中影视资源应用的常见现状及问题,谈谈自己对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影视资源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教学课程 影视资源 使用现状 合理慎用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
期刊
梦在天空  小时候  常随父母劳作旱田间  烈日暴晒 总会撒懒  时常呆望着天空  长大后  终于逃脱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囚禁  在繁華的都市逐梦  迷茫时  总会仰望天空  年的味道  年 是甜蜜的糖果  乘着父亲的毛驴车  从集市蹦到家里  年 是厨房的烟火  跟着母亲的红围裙  从清晨飘到日落  年 是丰盛的饭桌  晒着大地的好收成  用汗水换来喜悦  年 是团圆的时刻  携着祖国的小康梦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清晨,一阵阵手机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耳旁传来了我的好兄弟——雷国裕的声音:“一会儿到小区门口。”我穿上衣服推开了楼门,眼前雪花飘飘,寒意顿起,哦,正是晨起开门雪狂舞,天色茫茫日光寒,二○一九年的第一场雪来得不早也不晚,她洗净了尘埃,她洗涤了我的心灵。  我站在了小区门口,遥望着天空中泛着晶莹的白雪,漫天飞舞的雪花如同落入凡间的精灵,随风飘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