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灌注桩在工程建设中普通使用,而地质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灌注桩成孔的难易,但在实际工程中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如遇到杂填土或溶洞等特殊地质情况则施工更为困难。本文结合工程实际论述利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在杂填土区域成孔,并在挤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通过桩机施工过程控制、优选混凝土品种及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等方法,达到预期施工工期、质量要求等目的。
关键词:杂填土;双螺旋挤土灌注桩;成孔
引言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孔情况是灌注桩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杂填土施工区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塌孔、缩孔等问题,造成灌注桩成孔困难。如何在杂填土区域提高灌注桩的一次成孔率,确保桩基施工质量这一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结合某地块桩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介绍杂填土区域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工程概况
某地块,主要施工内容为7幢高层住宅,两层地下车库。1、2、4#住宅楼及地下车库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建议采用反循环泥浆护壁施工工艺,明确了在工程桩施工前,先进行27根设计试桩,需根据设计试桩来核实桩基参数及成桩条件。
二、灌注桩试桩施工情况
试桩钻孔施工采用旋挖钻桩机施工,化学泥浆护壁,在杂填土区域有7根桩成孔出现了塌孔、缩孔等现象,导致工程无法继续开展下去。经研究分析后决定改变施工工艺,尝试采用回旋钻进行施工,仍有3根成孔出现了塌孔现象,至此27根试桩中有10根桩出现了塌孔、缩孔等现象,成孔不达标比例超过了30%。
表1 试桩存在问题汇总表
序号 桩机类型 试桩桩号 存在问题 备注
1 旋挖钻 6 塌孔,采用化学泥浆护臂施工
2 旋挖钻 7 塌孔、缩孔,扫孔、二次清孔
3 旋挖钻 5 塌孔、缩孔、垂直度偏差过大,扫孔、二次清孔
4 旋挖钻 8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缩孔,扫孔、二次清孔
5 旋挖钻 4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二次清孔
6 旋挖钻 3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二次清孔
7 旋挖钻 1 化学泥浆护壁,垂直度偏差过大,成孔深度不足,重新钻孔,成孔后塌孔,二次清孔
8 回旋钻 15 塌孔,二次清孔
9 回旋钻 12 塌孔,二次清孔
10 回旋钻 11 塌孔,二次清孔
三、原因分析
发生此情況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单位对项目周边工程进行考察,认定该项目处于杂填土区域。并对本工程试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过人、机、料、工艺、环境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如下:
1、人
施工不规范,工人未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泥浆配制未严格按照交底进行配置,导致泥浆护壁效果不好。
2、机
场地不平整,致使桩基位置摆放不平整;护筒漏水,泥浆流到钻机四周,杂填土区域地基不稳,导致地面下沉。
3、料
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导致护筒内泥浆流失较多,泥浆护壁不稳,水头高度时高时低,未起到预计护壁效果。
4、工艺
成孔工艺缺陷,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旋挖钻成孔后易塌孔、缩孔,下放钢筋笼时带落泥渣。
6、环境
钻孔过程中因杂填土区域土方不稳定,在其它重型机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扰动,导致土体不稳发生塌孔现象。
四、要因确认
为了验证初步确定的影响因素是否准确,对施工过程管理进行分工,各司其责又相互协调配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对其是否为导致塌孔主要因素进行了评判。
1、工人未按技术交底施工
标准:操作人员均参加过三级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
实测:操作人员均参加过三级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
结论:非要因
2、工人未按技术交底进行配置泥浆
标准:检查泥浆比重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检查泥浆护壁泥浆比重符合要求。
结论:非要因
3、施工现场场地不平整,桩机摆放不稳定
标准:桩基就位后机身能否调平摆正。
实测:桩机就位由大挖机对操作平台进行修整,并有一台挖机随时处理操作平台平整问题。
结论:非要因
4、钻头使用错误,或桩头发生磨损
标准:钻头直径600mm,没有磨损。
实测:钻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钻头磨损小,对现场施工无影响。
结论:非要因
5、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
标准:泥浆护壁能否达到护壁要求。
实测:检查护壁泥浆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施工过程中泥浆流失较为严重,易发生塌孔现象。
结论:要因
6、桩孔垂直度未检测,或检测后未按照检测要求进行调整桩机
标准:钻孔过程有垂直度检测。
实测:桩机上配有铅锤,可随时监测桩机垂直度,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桩机倾斜。
结论:非要因
7、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
标准:混凝土到场及时,未对连续施工造成影响。
实测:混凝土到场时间需1小时,桩机成孔后需40分钟下钢筋笼和导管,灌注时间不易确定。施工过程中,下放钢筋笼等等待时间较长,出现混凝土到场晚的次数较多。
结论:要因
8、成孔工艺缺陷
标准:旋挖钻施工工艺能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实测:采用旋挖钻工艺在部分区域能成孔,但成孔后易塌孔、缩孔;厚杂填土区域内完全无法成孔,只能采用回旋钻施工,且都需二次清孔。
结论:要因
9、下放钢筋笼时带落泥渣
标准:钢筋笼下放过程未落泥渣,未破坏孔壁。
实测:现场施工人员在下放钢筋笼时按照要求将钢筋笼垂直吊放,并在下放过程中有两名施工人员辅助调整下放方向。
结论:非要因
10、土方作业的机械扰动
标准:钻孔期间,周边其他工程机械施工对桩机成孔扰动致使塌孔、缩孔等现象。
实测:桩机施工范围内有渣土车辆外运土方,离桩机工作面远,扰动远小于桩机施工本身。
结论:非要因
经过要因的确认,明确影响成孔的要因是: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成孔工艺缺陷。
五、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三项要因,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如下对策及措施:
1、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
对策:采用挤土桩钻杆对孔壁进行支撑。
目标: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
措施: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杂填土区域内桩基施工,利用挤土桩钻杆对孔壁进行支撑,达到护壁效果,钻杆边浇筑边上提,不易产生塌孔及缩孔现象。
2、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
对策:更换距离较近的搅拌站,提前预估混凝土浇筑时间。
目标:减短混凝土成桩后等待时间。
措施:更换运距最短的搅拌站提供混凝土;现场旁站人员根据钻孔长度提前要求搅拌站发混凝土,并做好现场钢筋笼加工制作等施工準备工作,减少成孔后等待时间。
3、成孔工艺缺陷
对策:用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
目标:采用新工艺使桩机成孔率提高。
措施: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杂填土区域内桩基施工;由挖机和水准仪配合,将原地面整平;桩机行走路径采用钢板铺设,保证桩机行走条件;与设计联系更改桩长,取消扩大头。
六、对策实施
1、双螺旋挤土灌注桩机组装完成后,开始试钻。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进过程中钻头将土挤入周边土体中,钻杆将土体护住,直至混凝土进场开始灌注时才开始提钻,确保了桩孔不会出现塌孔、缩孔等现象,清理桩边土并下放钢筋笼,提振动杆成桩。
实施效果: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实现目标。
2、将地面标高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1m,由挖机和水准仪配合,将原地面整平。
现场道路采用20mm厚钢板为垫板,临时调用挖机协助施工,并由桩基班组自备大挖一台,随时为铺设工作面服务。
实施效果: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实现目标。
3、与设计联系更改桩长,取消桩机扩大头,同时更改试桩条件,直接用工程桩进行试桩实验。
实施效果:桩机一次成孔率达100%,实现目标。
4、采用距离施工现场最近搅拌站的混凝土,并要求使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减少成孔后等待混凝土的时间。现场旁站人员在桩机钻孔剩余约一小时时要求搅拌站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能提前进场。
实施效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到场时间,减短混凝土成桩后等待时间,实现目标。
七、完成效果
桩基施工完成时,其一次成孔率达到100%,桩位偏差符合设计要求;成孔后桩基检测效果良好,主楼及地库由双向螺旋挤土钻机施工桩基全部为I类合格桩。
结语
本文对在杂填土区域灌注桩成孔易产生塌孔、缩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塌孔、缩孔等各类诱因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因对措施,并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桩成孔施工,成功地解决了杂填土区域内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困难的问题,保证了桩基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的顺利实施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杂填土;双螺旋挤土灌注桩;成孔
引言
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成孔情况是灌注桩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杂填土施工区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塌孔、缩孔等问题,造成灌注桩成孔困难。如何在杂填土区域提高灌注桩的一次成孔率,确保桩基施工质量这一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本文结合某地块桩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介绍杂填土区域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工程概况
某地块,主要施工内容为7幢高层住宅,两层地下车库。1、2、4#住宅楼及地下车库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建议采用反循环泥浆护壁施工工艺,明确了在工程桩施工前,先进行27根设计试桩,需根据设计试桩来核实桩基参数及成桩条件。
二、灌注桩试桩施工情况
试桩钻孔施工采用旋挖钻桩机施工,化学泥浆护壁,在杂填土区域有7根桩成孔出现了塌孔、缩孔等现象,导致工程无法继续开展下去。经研究分析后决定改变施工工艺,尝试采用回旋钻进行施工,仍有3根成孔出现了塌孔现象,至此27根试桩中有10根桩出现了塌孔、缩孔等现象,成孔不达标比例超过了30%。
表1 试桩存在问题汇总表
序号 桩机类型 试桩桩号 存在问题 备注
1 旋挖钻 6 塌孔,采用化学泥浆护臂施工
2 旋挖钻 7 塌孔、缩孔,扫孔、二次清孔
3 旋挖钻 5 塌孔、缩孔、垂直度偏差过大,扫孔、二次清孔
4 旋挖钻 8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缩孔,扫孔、二次清孔
5 旋挖钻 4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二次清孔
6 旋挖钻 3 化学泥浆护壁,塌孔,二次清孔
7 旋挖钻 1 化学泥浆护壁,垂直度偏差过大,成孔深度不足,重新钻孔,成孔后塌孔,二次清孔
8 回旋钻 15 塌孔,二次清孔
9 回旋钻 12 塌孔,二次清孔
10 回旋钻 11 塌孔,二次清孔
三、原因分析
发生此情況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单位对项目周边工程进行考察,认定该项目处于杂填土区域。并对本工程试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过人、机、料、工艺、环境各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如下:
1、人
施工不规范,工人未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泥浆配制未严格按照交底进行配置,导致泥浆护壁效果不好。
2、机
场地不平整,致使桩基位置摆放不平整;护筒漏水,泥浆流到钻机四周,杂填土区域地基不稳,导致地面下沉。
3、料
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导致护筒内泥浆流失较多,泥浆护壁不稳,水头高度时高时低,未起到预计护壁效果。
4、工艺
成孔工艺缺陷,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旋挖钻成孔后易塌孔、缩孔,下放钢筋笼时带落泥渣。
6、环境
钻孔过程中因杂填土区域土方不稳定,在其它重型机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扰动,导致土体不稳发生塌孔现象。
四、要因确认
为了验证初步确定的影响因素是否准确,对施工过程管理进行分工,各司其责又相互协调配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对其是否为导致塌孔主要因素进行了评判。
1、工人未按技术交底施工
标准:操作人员均参加过三级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
实测:操作人员均参加过三级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
结论:非要因
2、工人未按技术交底进行配置泥浆
标准:检查泥浆比重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检查泥浆护壁泥浆比重符合要求。
结论:非要因
3、施工现场场地不平整,桩机摆放不稳定
标准:桩基就位后机身能否调平摆正。
实测:桩机就位由大挖机对操作平台进行修整,并有一台挖机随时处理操作平台平整问题。
结论:非要因
4、钻头使用错误,或桩头发生磨损
标准:钻头直径600mm,没有磨损。
实测:钻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钻头磨损小,对现场施工无影响。
结论:非要因
5、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
标准:泥浆护壁能否达到护壁要求。
实测:检查护壁泥浆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施工过程中泥浆流失较为严重,易发生塌孔现象。
结论:要因
6、桩孔垂直度未检测,或检测后未按照检测要求进行调整桩机
标准:钻孔过程有垂直度检测。
实测:桩机上配有铅锤,可随时监测桩机垂直度,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桩机倾斜。
结论:非要因
7、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
标准:混凝土到场及时,未对连续施工造成影响。
实测:混凝土到场时间需1小时,桩机成孔后需40分钟下钢筋笼和导管,灌注时间不易确定。施工过程中,下放钢筋笼等等待时间较长,出现混凝土到场晚的次数较多。
结论:要因
8、成孔工艺缺陷
标准:旋挖钻施工工艺能否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实测:采用旋挖钻工艺在部分区域能成孔,但成孔后易塌孔、缩孔;厚杂填土区域内完全无法成孔,只能采用回旋钻施工,且都需二次清孔。
结论:要因
9、下放钢筋笼时带落泥渣
标准:钢筋笼下放过程未落泥渣,未破坏孔壁。
实测:现场施工人员在下放钢筋笼时按照要求将钢筋笼垂直吊放,并在下放过程中有两名施工人员辅助调整下放方向。
结论:非要因
10、土方作业的机械扰动
标准:钻孔期间,周边其他工程机械施工对桩机成孔扰动致使塌孔、缩孔等现象。
实测:桩机施工范围内有渣土车辆外运土方,离桩机工作面远,扰动远小于桩机施工本身。
结论:非要因
经过要因的确认,明确影响成孔的要因是: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成孔工艺缺陷。
五、制定对策
针对上述三项要因,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制定如下对策及措施:
1、泥浆法不能稳定孔壁
对策:采用挤土桩钻杆对孔壁进行支撑。
目标: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
措施: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杂填土区域内桩基施工,利用挤土桩钻杆对孔壁进行支撑,达到护壁效果,钻杆边浇筑边上提,不易产生塌孔及缩孔现象。
2、成孔后等待灌注时间过长
对策:更换距离较近的搅拌站,提前预估混凝土浇筑时间。
目标:减短混凝土成桩后等待时间。
措施:更换运距最短的搅拌站提供混凝土;现场旁站人员根据钻孔长度提前要求搅拌站发混凝土,并做好现场钢筋笼加工制作等施工準备工作,减少成孔后等待时间。
3、成孔工艺缺陷
对策:用双向螺旋挤土灌注桩施工。
目标:采用新工艺使桩机成孔率提高。
措施: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杂填土区域内桩基施工;由挖机和水准仪配合,将原地面整平;桩机行走路径采用钢板铺设,保证桩机行走条件;与设计联系更改桩长,取消扩大头。
六、对策实施
1、双螺旋挤土灌注桩机组装完成后,开始试钻。双螺旋挤土灌注桩钻进过程中钻头将土挤入周边土体中,钻杆将土体护住,直至混凝土进场开始灌注时才开始提钻,确保了桩孔不会出现塌孔、缩孔等现象,清理桩边土并下放钢筋笼,提振动杆成桩。
实施效果: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实现目标。
2、将地面标高开挖至桩顶标高以上1m,由挖机和水准仪配合,将原地面整平。
现场道路采用20mm厚钢板为垫板,临时调用挖机协助施工,并由桩基班组自备大挖一台,随时为铺设工作面服务。
实施效果:桩机成孔后不塌孔、缩孔,实现目标。
3、与设计联系更改桩长,取消桩机扩大头,同时更改试桩条件,直接用工程桩进行试桩实验。
实施效果:桩机一次成孔率达100%,实现目标。
4、采用距离施工现场最近搅拌站的混凝土,并要求使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减少成孔后等待混凝土的时间。现场旁站人员在桩机钻孔剩余约一小时时要求搅拌站发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能提前进场。
实施效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到场时间,减短混凝土成桩后等待时间,实现目标。
七、完成效果
桩基施工完成时,其一次成孔率达到100%,桩位偏差符合设计要求;成孔后桩基检测效果良好,主楼及地库由双向螺旋挤土钻机施工桩基全部为I类合格桩。
结语
本文对在杂填土区域灌注桩成孔易产生塌孔、缩孔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塌孔、缩孔等各类诱因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因对措施,并采用双螺旋挤土灌注桩进行桩成孔施工,成功地解决了杂填土区域内混凝土灌注桩成孔困难的问题,保证了桩基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的顺利实施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