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评述

来源 :食品与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各项事业的展开始终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而食品营养与安全则是人们健康发展的基础,亦是人类各项事业展开的前提.当前,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尤其是食品种类日益繁多,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食物种类仍在快速更新,这些食品是否满足营养需求,食品质量是否安全卫生面临新的挑战.如此,造成了监督食品安全生产、评估食品营养水平以满足人的健康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出现了巨大空缺,给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赵建春主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一书,以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为中心,通过探讨满足人体需求的营养物质、人体所需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价值、人体健康与食品保健、食品安全及事故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依据等方面,建构起基础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兼具的知识体系,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营养与安全卫生专业学生学习的参考教材.
其他文献
文章对鱼油的提取工艺、多不饱和脂肪酸聚集方法、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保健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鱼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文章对传统益生菌及下一代益生菌基于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目的:建立成品烟丝中梗丝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掺配不同比例梗丝(5%,8%,11%,14%)的成品烟丝为试验对象,分别采集纯梗丝、纯叶丝及掺配不同比例梗丝烟丝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识别上述3类样品近红外光谱信息的整体差异性.利用方差光谱、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特征光谱及全光谱分别建立了不同比例梗丝样品的线性非负性回归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①OPLS-DA模式识别分析表明,3类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整体信息存在较大差异性.②
文章对竹节参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整理,包括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系统的作用,分析了竹节参中的皂苷类、核苷类、多糖类及氨基酸成分的质量控制,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对英国食品每日摄入量指南(GDAs)标签开展案例研究,结果发现,GDAs标签从包装背面标签转为FOP标签,实施已有20年以上.该标签采用特定营养素体系度量法模型,显示每份食品能量、糖、脂肪、饱和脂肪、盐的含量及其每日参考摄入量占比,既没有颜色编码又没有形象的图标显示,且实施效果不如多数FOP标签.对此,中国可考虑将营养成分表信息以食品份量单位直观显示在包装正面,方便消费者关注与理解.
目的:比较基于不同指标的卷烟质量稳定性评价方法.方法:使用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系统分析筛选卷烟烟气成分指标,建立合格产品指纹图谱,采用欧氏距离相似度对某卷烟3年内异地生产产品的烟气稳定性进行评价,并与基于卷烟烟气常规指标的烟气稳定性评价方法作比较.结果:基于烟气常规指标的烟气稳定性评价方法,未能充分体现因口数变化而导致的感官变化;基于逐口烟气成分指标的相似度分析更能够直观地反映卷烟在逐口抽吸时的感官质量波动;将逐口烟气成分指标相似度3倍的标准差作为允许控制上限,1倍的标准差为合理的波动范围,再以感官评吸
目的:探究区块链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的影响因素及食品供应链各参与方的行为问题.方法: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食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同初始值、接入成本、溢价系数、信息真实度等参数变化对于三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系统的稳定状态与初始策略人群占比有关;区块链接入成本对食品企业的策略选择影响较大,过高的接入成本会抑制食品企业信息上链的积极性,不利于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体系的应用推广;因接入区块链导致的溢价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可以提高食品溯源信息的
视觉传达是利用人的视觉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其媒介方式通常包括色彩、文字、造型等.通俗来讲,视觉就是人们看到的一切事物,传达就是这些事物的特点或蕴含的意义通过某种表现形式向外传递出来.基于视觉传达的食品包装就是将食物的味觉等信息通过包装设计向消费者呈现出来,吸引消费者购买.食品包装设计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包装设计的外延和内涵上,所以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存在过度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不
期刊
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绿色种植、馔玉炊金,饮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文人骚客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历史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吃”与“喝”的内容在漫长时间的积累下,逐渐突破了简单的煎炒烹炸与油盐酱醋,进而增添以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自然观和宇宙观.从食材的开发与选择到食品的制作与食用,这中间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科学、技艺、审美、文化、哲学等,都凝汇为中华的“饮食文化”.在“饮食文化”丰富的文化谱系中,老百姓对“吃”与“喝”的讲究,也即“饮食民俗
期刊
林语堂先生在《苏轼传》中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苏轼的形象:他是一个“乐天派”,是诗坛大家,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人对苏轼的形象认知都囿于上述林语堂先生的诠释.实际上,苏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美食家.中国的文人历史习惯将自己比作“君子”,行为举止应当具备君子之风,而君子应当远离“庖厨”,因此历史上喜欢饮食文化的文人并不多.苏轼是个例外,苏轼的生活作风具有“唯美食不可辜负”的特征,像他这样的文学大家,实属少见.在他的诗词中,人们经常能够了解到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弘扬中国独特的地域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