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根据外交部关于加强经济外交工作意见,以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等战略要求,浙江省外办根据省内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事工作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为目标,以打响浙江外事三大品牌为载体,勤思考、谋大局、办实事,在服务企业“走出去”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对外开放水平最高、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企业有着强烈的“走出去”需求。一是经济实力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3365亿元,由全国省区市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331元增加到27552元,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二是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2005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到1074亿美元,出口768亿美元。随着我省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省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直接涉案金额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左右。截至2005年底,浙江与40个国家共缔结友好关系168对,其中省本级友好关系36对,广泛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大力推进浙江的对外开放。三是民营经济逐年壮大。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经济总量的70%以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是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强外资、做精外贸、做大外经的工作思路,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宽对外投资的区域和领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品牌、企业和研发机构,强化和拓展自己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我省外事部门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交往的桥梁,必须积极参与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打响“浙江创造”这一战略部署。
务实创新,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一)打造“优质外事”品牌,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确保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渠道顺畅、有序。
一是制定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审批规范。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实际,省外办于1999年起草制定了《关于我省新经济组织派遣临时出国(境)人员和邀请国外人员来华审批的试行办法》,在不违反因公出国政策的前提下,为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人员从因公渠道出访提供便利。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省外办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企业人员从因公出国渠道出访的管理工作。
二是在全省经济强县(市)推广因公护照签证直办。自2003年始,为简化因公护照签证办理程序,省外办经认真考核,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经济强县(市),直接到省外办办理相关出国(境)手续,从而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人员出国(境)。
三是利用我与领馆的良好关系,拓展领事业务,为民营企业因私出国人员服务。目前,省外办获得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韩国、埃及、秘鲁等近40个驻华使领馆的因私签证代办许可,因私签证获签率也比较高。
四是树立“外事为民”的服务意识,提供领事保护。省外办在外事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建立浙江籍侨民和驻外人员的领事保护机制,提高对浙江省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
(二)打造“诚信外事”品牌,全面营造良好的出国(境)环境。
省外办在全国外事系统率先提出打造“诚信外事”品牌,以与各国驻沪总领馆共同防范非法移民为核心,树立诚实守信的浙江外事新形象,消除领馆方面在企业人员申办签证问题上对我的误解,为企业人员出国(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团组邀请函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因公出访渠道的良好声誉。
二是规范管理秩序,针对办理领事认证过程中,不合规范材料比较多等情况,设立严格的审核关。
三是建立内外协调机制,今年以来,浙江省外办对内牵头建立省外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共同参与的防范涉外文书作假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要求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综合治理。
四是健全与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磋商机制。通过赴上海举办浙江省情介绍会暨迎春招待会、邀请各国驻沪签证官员考察浙江民营经济活动等创新举措,积极推介浙江,着力提高我省企业人员申请外国签证的获签率。
(三)打造“经济外事”品牌,不断创新服务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高层互访、举办“浙江周”活动、友城交往及外国领馆在浙举办经贸活动等机会,直接为企业参与国际交往搭建舞台。如2005年我省在汉城、东京分别举办“2005中国浙江投资说明会”、“浙江省与日本企业投资恳谈会”,日本、浙江方面代表共约270人参加,双方签订了11个项目,总投资额2.97亿美元,协议外资1.41亿美元。配合瑞典、德国总领馆分别在浙成功举办“瑞典日”和“德国日”活动。今年5月,在美国纽约市、新泽西州成功举办以“合作、交流、联谊”为主题的“’2006美国·中国浙江周”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我省与美国经贸、旅游、金融、文化、教育、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9月,在德国汉堡举办“2006德国·中国浙江周”,签订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30.14亿美元,协议外资11.62亿美元,涉及行业包括纺织、电子、造船、汽配、服务业等,涵盖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主要欧盟国家。
二是积极探索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新途径。2005年10月,我省与外交部在浙江联合举办了“外交为企业海外发展竭诚服务——驻外使节考察浙江经济暨企业家座谈会”活动,安排驻外使节考察我省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并以座谈会、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就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需求、驻外使领馆如何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的海外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今年4月,外交部第十期中高级外交官培训班国情考察团访浙时,专门安排赴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义乌等地考察,增进了对浙江的了解,有助于我驻外官员更好地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推动我省企业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是在日常接待外宾和出访过程中,注意捕捉经济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经济部门、企业公司,促成合资合作等经贸项目。2003年以来,先后直接促成日本松下(杭州)家用电器工业园、德国西门子公司全球3G研发中心、浙江加利福尼亚州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日本帝人集团聚碳酸酯有限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泰玛士矿业(湖州)有限公司等近20个项目。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对外开放水平最高、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企业有着强烈的“走出去”需求。一是经济实力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3365亿元,由全国省区市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331元增加到27552元,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二是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2005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到1074亿美元,出口768亿美元。随着我省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省遭遇的各类贸易摩擦、直接涉案金额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左右。截至2005年底,浙江与40个国家共缔结友好关系168对,其中省本级友好关系36对,广泛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大力推进浙江的对外开放。三是民营经济逐年壮大。民营经济的比重占了经济总量的70%以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外事工作为企业“走出去”服务是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强外资、做精外贸、做大外经的工作思路,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宽对外投资的区域和领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品牌、企业和研发机构,强化和拓展自己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我省外事部门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外交往的桥梁,必须积极参与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打响“浙江创造”这一战略部署。
务实创新,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
(一)打造“优质外事”品牌,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支持,确保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渠道顺畅、有序。
一是制定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审批规范。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和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经济发展实际,省外办于1999年起草制定了《关于我省新经济组织派遣临时出国(境)人员和邀请国外人员来华审批的试行办法》,在不违反因公出国政策的前提下,为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人员从因公渠道出访提供便利。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省外办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企业人员从因公出国渠道出访的管理工作。
二是在全省经济强县(市)推广因公护照签证直办。自2003年始,为简化因公护照签证办理程序,省外办经认真考核,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经济强县(市),直接到省外办办理相关出国(境)手续,从而减少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人员出国(境)。
三是利用我与领馆的良好关系,拓展领事业务,为民营企业因私出国人员服务。目前,省外办获得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韩国、埃及、秘鲁等近40个驻华使领馆的因私签证代办许可,因私签证获签率也比较高。
四是树立“外事为民”的服务意识,提供领事保护。省外办在外事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建立浙江籍侨民和驻外人员的领事保护机制,提高对浙江省企业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
(二)打造“诚信外事”品牌,全面营造良好的出国(境)环境。
省外办在全国外事系统率先提出打造“诚信外事”品牌,以与各国驻沪总领馆共同防范非法移民为核心,树立诚实守信的浙江外事新形象,消除领馆方面在企业人员申办签证问题上对我的误解,为企业人员出国(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因公出国团组邀请函管理的通知》等规章,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因公出访渠道的良好声誉。
二是规范管理秩序,针对办理领事认证过程中,不合规范材料比较多等情况,设立严格的审核关。
三是建立内外协调机制,今年以来,浙江省外办对内牵头建立省外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共同参与的防范涉外文书作假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要求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综合治理。
四是健全与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磋商机制。通过赴上海举办浙江省情介绍会暨迎春招待会、邀请各国驻沪签证官员考察浙江民营经济活动等创新举措,积极推介浙江,着力提高我省企业人员申请外国签证的获签率。
(三)打造“经济外事”品牌,不断创新服务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高层互访、举办“浙江周”活动、友城交往及外国领馆在浙举办经贸活动等机会,直接为企业参与国际交往搭建舞台。如2005年我省在汉城、东京分别举办“2005中国浙江投资说明会”、“浙江省与日本企业投资恳谈会”,日本、浙江方面代表共约270人参加,双方签订了11个项目,总投资额2.97亿美元,协议外资1.41亿美元。配合瑞典、德国总领馆分别在浙成功举办“瑞典日”和“德国日”活动。今年5月,在美国纽约市、新泽西州成功举办以“合作、交流、联谊”为主题的“’2006美国·中国浙江周”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我省与美国经贸、旅游、金融、文化、教育、人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9月,在德国汉堡举办“2006德国·中国浙江周”,签订投资项目76个,总投资30.14亿美元,协议外资11.62亿美元,涉及行业包括纺织、电子、造船、汽配、服务业等,涵盖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主要欧盟国家。
二是积极探索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的新途径。2005年10月,我省与外交部在浙江联合举办了“外交为企业海外发展竭诚服务——驻外使节考察浙江经济暨企业家座谈会”活动,安排驻外使节考察我省有代表性的企业集团,并以座谈会、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就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需求、驻外使领馆如何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的海外生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并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今年4月,外交部第十期中高级外交官培训班国情考察团访浙时,专门安排赴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义乌等地考察,增进了对浙江的了解,有助于我驻外官员更好地发挥牵线搭桥作用,推动我省企业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是在日常接待外宾和出访过程中,注意捕捉经济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经济部门、企业公司,促成合资合作等经贸项目。2003年以来,先后直接促成日本松下(杭州)家用电器工业园、德国西门子公司全球3G研发中心、浙江加利福尼亚州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日本帝人集团聚碳酸酯有限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泰玛士矿业(湖州)有限公司等近20个项目。
(本文责任编辑:肖雪晴)
(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