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评《李三娘》不同剧种的改编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由上海淮剧团创排的新编淮剧《李三娘》在周信芳戏剧空间上演,该剧改编自元杂剧《白兔记》,讲述了刘智远因家贫在李家帮佣,李公见其相貌不凡,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刘为妻。但李公死后,哥嫂不容,刘智远被逼离妻投军。李三娘在磨房产下儿子,因无剪刀,以口咬断脐带,故名咬脐郎。三娘恐幼儿被哥嫂所害,忍痛托窦老送儿寻父,自己独自在磨房苦守16年。16年后,某夜,李三娘梦见白兔。天明后在井边汲水时遇见咬脐郎,虽心有灵犀,却未便相认。咬脐郎回府告知已身为大元帅的刘智远,刘星夜赶回,与三娘相聚,一家团圆。
  《白兔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改编于此的戏曲作品也是剧种繁多,有折子戏也有全本。此番淮剧的改编,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便是该题材适合淮剧这一剧种。
  作为一名编剧,如何改编好经典作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应该保留些什么,改编一些什么,如何以现代的视角来阐述古代经典作品,却又同时必须将作品的精髓得以很好地传承等等,都需要编剧在创作之前斟酌再三、掌握尺度。
  于是我归纳了几个版本的戏曲《李三娘》(需要强调的是剧名并非为《白兔记》而是《李三娘》),一一加以比较分析评议,如此,或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分别是由上海淮剧团、中国评剧院、浙江小百花和安徽南陵黄梅艺术团创排的淮剧、评剧、越剧、黄梅戏《李三娘》。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越剧和评剧均用“白兔”作为贯穿线索,越剧第一场李三娘和刘智远在瓜园中以白兔玉坠为定情之物出现,继而李三娘磨房产子之后,万般无奈将咬脐郎托付窦公千里送子之时将白兔玉坠挂在婴孩颈中,当16年后母子井台相会,咬脐郎因同情李三娘的境遇,又一次让兵士将白兔玉坠交给李三娘,以备不时之需,使得李三娘明了适才相遇的小将军正是自己的儿子。这一“白兔玉坠”的道具使用贯穿全剧,并且成为母子相认的重要凭证,同时又与咬脐郎因追逐白兔与李三娘井台相逢的情节相得益彰,可见全剧结构之严谨。
  评剧《李三娘》的“白兔”运用也很有意思,戏一开幕,便有一群由成人扮演的白兔上场载歌载舞,初一看,还以为是儿童剧,再细细往下看去始知是戏曲。于是,“打猎井会”一场中,咬脐郎射中的白兔自然也是成人扮演的,而巧妙的是,那支射中白兔的箭上刻有“刘智远”的名字,母子二人十分自然且顺理成章地谈及刘智远和尘封往事,这无疑是剧作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讨论用成人扮演白兔这一舞台呈现是否妥当,只说是“白兔”的艺术形象倒也贯穿了下来。而淮剧和黄梅戏中没有强化白兔这一线索,十分常规地将其处理为咬脐郎因打猎追射白兔而与李三娘相遇,仅此而已。
  其次,从情节设置上来说,因为这四部改编的戏曲作品均更多地关注于女性李三娘,所以将男主角刘智远的戏份有所浓缩,比如越剧和淮剧索性略去了“刘智远打更”这一场戏,或者说将刘智远投军及投军之后的线索和情节均作了取舍,剧情始终聚焦在李三娘身上,将哥嫂的恶毒逼婚、三娘的受尽虐待、思儿思夫、坚贞不渝写得淋漓尽致。在这四部改编的戏曲作品中,仅有淮剧一出略去了磨房产子,取而代之的是“磨房光阴”一场,讲述的是李三娘在哥嫂逼婚未果、遭到嫂嫂的毒打之后,万念俱灰,欲轻生自尽,绝望中却在石磨边发现了一颗小小的麦芽,正是这颗麦芽的旺盛生命力让李三娘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这是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但是是否该舍弃“磨房产子”这一传统的经典桥段,于人物塑造于剧情发展于沿袭传承等诸方面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均值得商榷探讨。
  无论是越剧、淮剧还是评剧,故事的开局均是从“瓜园分别”开始,仅有黄梅戏是从刘智远流落乞讨、入庙堂偷吃贡品,从而为李父李母收为义子开局,让人不由得想到了《六十种曲》第四出《祭赛》。也许正是因为开局的繁芜,使得黄梅戏后面矛盾冲突的展开略显粗糙,刘智远将咬脐郎交给岳氏后即去打仗,一去13年,才回,父子之间宛如陌生人,之后咬脐郎遇到李三娘也没有带领兵士,只是孤身一人前往,回到府中把母子相逢告知刘智远后,16年后的夫妻团聚一笔带过,大团圆结尾处理得过于草率。
  仅有评剧在“瓜园分别”后,剧情呈李三娘和刘智远的复线讲述,虽以李三娘的线索为主,但并没有偏废了刘的情节发展脉络,16年后,刘已做了后汉皇帝,咬脐郎已是皇子,其他三部改编戏曲作品则均把刘智远处理为大元帅。
  就情节设置和剧作结构而言,我个人认为评剧改编得最为周全和厚实。
  人物塑造方面。“李三娘”的艺术形象给人的印记应是善良坚强、温婉贤淑,而黄梅戏塑造的李三娘较另外三出《李三娘》来说,更为另类,因为她在和刘智远的爱情发展中显得很大胆主动,甚至是主动表白、自配婚姻,这样的李三娘看后让人情不自禁联想到了祝英台,印象颇深。可惜,这一性格并未贯穿全剧。试问,如果是这样性格的李三娘,是否在遭受哥嫂虐待之时仍然是逆来顺受?显然有些不甚合理了。
  评剧中的“刘智远”塑造的也与其他三部戏曲改编作品不同,我认为可以用“品行不端、心术不正”八个字来形容他。自从大元帅之女岳秀英有意于他之后,他贪图荣华富贵便将李三娘抛在了脑后,编剧特地给了他一段内心唱段;当窦公送子给他时,他明确表示不愿接回三娘,更将孩子交给窦公令他暂行离去,住进客栈;直至窦公和孩子被岳秀英撞见,岳氏决意将两人一同收留府中;当岳氏问及前妻李三娘之时,刘智远抢在窦公之前回答岳氏,说李三娘产后身亡,并嘱令窦公不要多事。如此一来,刘智远在未来的漫漫16年中不去探望李三娘有了依据。唯一遗憾的是,这一人物在16年后咬脐郎打猎回府,说及李三娘,并表示接回亲生母亲时,他几乎没有转变就答应了。这样的人物处理显得单薄无力了,那么16年前的刘智远为何与16年后的刘智远判若两人了呢?
  而越剧和淮剧对于李三娘和刘智远的人物塑造上基本沿袭了原著。
  四部改编的戏曲作品中,对李三娘哥哥的塑造也各有千秋。越剧中的“哥哥”是听从嫂嫂的胆小之人,黄梅戏则将其处理成了智力低下、对妹妹呵护有加却又无力保护的“哥哥”。评剧中索性处理成了“恶哥哥”的形象,第一场瓜园,哥哥就戴着面具假扮瓜精,企图打走刘智远,之后又让刘智远休妻,刘智远投军后,又逼李三娘改嫁。淮剧中的哥哥怕老婆,不敢违背老婆,又心疼妹妹,最终又不得不向老婆妥协。哥嫂台词的生活化处理较为接地气,充满了生活韵味和质感,有了淮剧剧种的特点,将哥嫂的恶毒、势利、见钱眼开的性格描绘得活龙活现,在悲催的剧情中糅入一抹诙谐的亮色,令观众发出会心的欢笑,当然这与两位成熟演员的表演功力密不可分。就这一点来说,越剧多以女子扮演男子的剧种特点在人物塑造上多少是有些吃亏的。
  四部改编的戏曲作品对于“嫂嫂”的处理几近一致,就是一个虐待李三娘的艺术形象,当然除了淮剧之外,其他三部戏曲作品在虐待李三娘,逼她改嫁的原因中还有要霸占李家家产的诸多元素。
  再说“窦公”一角,四部改编剧作均将其刻画成忠仆的艺术形象,仅有淮剧给了“窦公送子”一场完整的戏份,只是稍显冗长。
  着重说及主题开掘。原著的《白兔记》歌颂了女性的传统美德——坚贞不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这一点为众多剧种的改编所传承和沿袭,而惩恶扬善似的大团圆结局自然符合大多数戏曲观众的审美观,在我予以比较的这四部改编剧作中均没有改变这一结局。除了黄梅戏的结尾比较草率之外,另外三部改编作品当李三娘看到陪在刘智远身边的岳秀英时,均有强烈的反应,尤其是淮剧,李三娘更是将刘智远、岳秀英和咬脐郎关在了门外,不愿原谅刘智远,最终在咬脐郎的苦苦相劝之下,因母子舔犊之情才打开了房门,就这点较之原著已注入了现代意识,用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去审视李三娘坚守磨房16年之传统故事。这不由让人思及大量改编《寒窑记》的戏曲作品,近些年更有剧作在结尾处改变了原先王宝钏与薛平贵的大团圆结局,而是禁闭窑门,不原谅薛的再娶,不愿意让女人大半生的坚守终究成空。
  在我看来,这样的改编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必须传承原著作品的精髓,保留原著作品的精华之处,做到结构严谨、剧情合理、人物可信。
  从改编于《白兔记》的诸多戏曲作品《李三娘》中不难看出,各个剧种的编导均对原著的结构、情节有了取舍,对原著的人物塑造有了细微改变,对主题立意也有了今人的理解和阐述。略为遗憾的是,艺术水准参差不齐。
  戏剧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我们的编导在改编经典作品时,须持严谨的态度,不宜随意、胡乱改编,贵在传承原著作品精、气、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艺术特色推陈出新,创作出百花齐放的作品,这样才能符合现代观众的艺术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达到创作者与观赏者的高度共鸣。
其他文献
针对刮板输送机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地紧链而困扰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 ,我们埠村矿开发研制了液压紧链装置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Brook. D and Evans. D. A. (1972), An Approach to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CUSUM Run Length. Biometrika, VOL. 59, Issue 3, 539-549.[2]Feller. W. (1971), An
期刊
傅天虹由于充满创伤的个人经历而让其诗歌成为一种创伤书写。他在诗歌中不仅自我疗伤,而且以诗歌超越个人的伤痕,从个人经验出发见证历史、见证时代,在一定程度上以个人的方
昆曲曲学是个交错综合、扭结捆绑的复杂系统,昆曲剧本在写作时就要接受曲学体系的约束,务必要把曲学系统与戏剧创作同步并行。近来冠以“昆曲(剧)”的各类创作剧目层出不穷,人们对昆曲的认知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昆曲剧目创作中的曲学法则还是比较紊乱,衡量杠杆非常模糊,出现了一些偏离轨道的倾向。  剧本写作时的先天不足  昆曲剧目格局古今差异很大,不可等量齐观,古代曲牌套数理论的运用规则与当代舞台剧目模式的矛盾,
图像分割技术需要结合既定的特征分离图像,将其分割成独立的又相互连通的区域,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视频及图像处理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图像分割已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工作,然而依然面临着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探讨图像分割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具体情况,分析处理器嵌入式平台具体的时间以及空间上如何实现资源优化,实现更好的嵌入式应用.
本文介绍了徐州矿区积极探索并推广应用煤巷锚杆支护方式的经验。
近年来,T9l钢管材才开始投入到我国电站的应用中,所以对其焊接接头与母材的金相结构以及显微硬度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有了加强探索的必要性。本文以热处理方法为依据,对T91钢
在杉树种植的过程中,栽培技术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杉木生长周期比较长,且用途广泛,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很高,种植杉树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将杉树作为重点研究对
南宋一朝,北方大部领土为金人所陷。宋孝宗在位期间“和战呼声”最高,开设于此时的兴元幕府位于宋金对峙前线,是当时政治、军事风向的集中体现。兴元幕府为爱国诗提供了契机和素
华北地区下组煤的开采涉及到带压开采问题,在带压开采过程中,防止底板突水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力学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了带压开采底板突水机制,并多次成功地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