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原因大致包括经济学课程特点使学习基础较差的高职院校学生难以接受,缺乏合适的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高职院校应当对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传授给学生基本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慕课”的出现对传统的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借助于“翻转课堂”这一“慕课”初期实现形式可以为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学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将为其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当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知识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一些非财经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也显得很必要,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经济学这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名称各不相同,如有《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研究的内容却大同小异。对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学而言,如何对庞杂的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而探索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学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慕课这一新兴教学手段日益盛行的今天,给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经济学理论中有些知识显得艰深了一些。所以,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应当有别于本科院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应当加以合理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受限
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自然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学基本理论,这些知识相对抽象,学生接受程度差。经济学课程中包含一些高等数学知识,而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又遇到了拦路虎。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高职院校制订的经济学教学计划给予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大致在60-72课时(15-18周)左右,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要学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知识,更使得学生难以承受。
(二)缺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学教材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学教材都是在传统的本科院校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改而成。有些改动的较少,但其艰深的经济学知识不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些删减过多,又打破了经济学内容的完整体系,使得教学过程缺乏逻辑性。此外,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学教材中的知识大都照搬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化,大量新兴经济现象的出现是传统的经济学教材所包含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的,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惑。
(三)教學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经济学是一门和现实结合紧密的学科,而很多高职院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采取了还是“填鸭式”教学,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是以讲授、提问、作业等方式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传授给学生一些经济理论,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经济学思维方法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经济理念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应当与教育部所提出的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即致力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知识目标方面,对于经济学纯理论部分的内容应当淡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即可,不应当去注重艰深的理论的探求和数理模型的推导等;能力目标方面,要突出其实用性和职业性,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去应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去提升其将来的职业技能;拓展目标方面,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而正因为如此,“慕课”的出现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利用的手段。
三、“慕课”及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s,中文音译“慕课”。近年来,“慕课”因其大规模、精品化、开放性等特点在国内外不断掀起热潮。自2013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一流名校纷纷加入“慕课”这一新兴教育平台。众多教育界人士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将影响到目前整个高校的教育生态体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对高校老师而言,“慕课”的到来既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敦促他们不断充实自己,为其发展带来一个契机。所以我们应当合理利用“慕课”,使其为我们的高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慕课”的优势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第一次掀起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学习的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投放了近2000门课程至“慕课”平台,超过1亿人次点击访问。“慕课”之所以如此火热,与其具有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其一,名师名校名课是吸引众多学生的法宝。名校具有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资金、技术设备、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名师则在专业领域、教学经验等方面更胜普通高校老师一筹;而由名校和名师打造的名课则更是很多普通高校学生所梦寐以求的。以上几点自然成就了“慕课”的火爆局面。其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传统的高校教学大都限定于教室内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而“慕课”的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甚至于跨越了国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模式使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慕课”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挑战
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在线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可知,国外的在线教育是自发革命的结果,且日趋完善,而我国的在线教育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应急措施。在国外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在线教育无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宏观方面,我国其实目前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慕课”,我国的在线教育要么是借助于国外成熟的“慕课”平台来建设课程,要么是部门高校搭建本校内的局域在线学习平台,总体来说,是实践严重滞后于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慕课”以及适合中国学生的“慕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将我国不断推进在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答案。微观方面,首先,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机制受到挑战。在业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众多高校把“学评教”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唯一依据,这迫使诸多教师降低学习要求以迎合学生的口味,以期得到好评。而在线课程特别是“慕课”则可以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数据信息分析来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有效的信息。其次,“慕课”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对教师在运用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慕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做一个“听众”,而应该学会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并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分享,所以说这对学生的提升将是全方位的。
四、以“慕课”的形式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革。而其改革的目标也很明确,主要是淡化一些深奥理论的讲授,提升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希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而这些目标与“慕课”所倡导的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等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以“慕课”的形式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翻转课堂推动经济学课程改革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是“慕课”的初期实现形式,对目前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翻转课堂主要是指教师拍摄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对教学视频完成观看和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和学生交流互动,主要包括完成作业、答疑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而言,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可以如下设计:
1.课下。学生对老师提供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财经时事资料等。这其中,教学视频作用最为重要,也是教师需要事先准备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相关的录频软件制作完成,学生可以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也可以通过电邮或是QQ等获得老师的教学视频,课下事先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老师的PPT课件用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QQ群等网络工具相互交流,或是等到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总之,通过课下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对一些经济学基本原理、概念等有了一定掌握,实现了基本的知识传递过程。
2.课上。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通过自主学习或是與同学交流所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上对这些知识难点进行集中解答,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对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接下来,就是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测评的环节。测评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基本是以学生分组完成。从基本知识掌握的检测方法来看,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客观题让同学们来作答,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同学而言,他们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是必要的。在基本知识检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检测学生用经济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弹性理论时,老师可以借助“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这两个成语来创设一个和我们现实生活贴近的情境,让同学们利用弹性知识来分析。通过以上检测,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果掌握的不好,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协作,直到最终完全掌握并可以运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
(二)高职院校推进经济学“翻转课堂”过程中各方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中推进“翻转课堂”模式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各方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并共同付诸努力。
1.教师。在推进“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督促者,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课下学习资料,同时还要组织课上活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测评。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制作传统的PPT课件之外,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录屏软件的使用,学会一些视频的拍摄、录制和剪辑等技术,同时对网络知识和相关技术也要有一定的掌握。
2.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学习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此外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也为课下自主学习经济学相关部分内容增添了障碍。所以要在高院校中把经济学“翻转课堂”推行好需要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学生培养起较高的自律性和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校。“翻转课堂”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学校的强大后勤保障,这主要包括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保障。教学时间方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行,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课余时间用来观看视频或是学习其他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学作息时间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尽量把晚自习让给学生,而不要去安排其他活动,尽量减少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尽量不要过多课程安排在某一个学期等等。教学资源方面,由于“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从教师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制作和传递,到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接收,以及课上师生间的互动与协作都需要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网络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之,高职院校推行经济学“翻转课堂”对学校的软环境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须对这样一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正如前文所述,“翻转课堂”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能否适应将决定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当然,“翻转课堂”并不是“慕课”的最终实现形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慕课”,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以经济学这门课程为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尝试打造出精品的“翻转课堂”,而后在各个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起“慕课”学习平台,将经济学这门课程放到在线学习平台上。待全国在线教育体系完善后,可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作者单位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生活经济学》(项目号:2015mooc169)。
作者简介:王伟(1983-),男,安徽繁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经济学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经济学将为其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当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学知识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一些非财经类专业开设经济学课程也显得很必要,近年来很多高校都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经济学这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名称各不相同,如有《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概论》、《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等等,虽然叫法不同,但研究的内容却大同小异。对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教学而言,如何对庞杂的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进而探索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学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慕课这一新兴教学手段日益盛行的今天,给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经济学理论中有些知识显得艰深了一些。所以,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应当有别于本科院校,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应当加以合理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受限
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自然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学基本理论,这些知识相对抽象,学生接受程度差。经济学课程中包含一些高等数学知识,而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差,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上又遇到了拦路虎。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高职院校制订的经济学教学计划给予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大致在60-72课时(15-18周)左右,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要学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全部知识,更使得学生难以承受。
(二)缺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学教材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学教材都是在传统的本科院校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改而成。有些改动的较少,但其艰深的经济学知识不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些删减过多,又打破了经济学内容的完整体系,使得教学过程缺乏逻辑性。此外,由于目前国内经济学教材中的知识大都照搬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化,大量新兴经济现象的出现是传统的经济学教材所包含的经济理论解释不了的,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惑。
(三)教學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经济学是一门和现实结合紧密的学科,而很多高职院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利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采取了还是“填鸭式”教学,未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是以讲授、提问、作业等方式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传授给学生一些经济理论,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经济学思维方法和适应时代发展的经济理念的培养,进而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应当与教育部所提出的高职教育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即致力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知识目标方面,对于经济学纯理论部分的内容应当淡化,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等即可,不应当去注重艰深的理论的探求和数理模型的推导等;能力目标方面,要突出其实用性和职业性,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去应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去提升其将来的职业技能;拓展目标方面,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最高层次的目标。
而正因为如此,“慕课”的出现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利用的手段。
三、“慕课”及其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MOOCs,中文音译“慕课”。近年来,“慕课”因其大规模、精品化、开放性等特点在国内外不断掀起热潮。自2013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国一流名校纷纷加入“慕课”这一新兴教育平台。众多教育界人士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大革命。这场革命将影响到目前整个高校的教育生态体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对高校老师而言,“慕课”的到来既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敦促他们不断充实自己,为其发展带来一个契机。所以我们应当合理利用“慕课”,使其为我们的高校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慕课”的优势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第一次掀起了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学习的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投放了近2000门课程至“慕课”平台,超过1亿人次点击访问。“慕课”之所以如此火热,与其具有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其一,名师名校名课是吸引众多学生的法宝。名校具有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资金、技术设备、教学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名师则在专业领域、教学经验等方面更胜普通高校老师一筹;而由名校和名师打造的名课则更是很多普通高校学生所梦寐以求的。以上几点自然成就了“慕课”的火爆局面。其二,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传统的高校教学大都限定于教室内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而“慕课”的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甚至于跨越了国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习模式使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慕课”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挑战
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在线教育发展改革的历程可知,国外的在线教育是自发革命的结果,且日趋完善,而我国的在线教育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的应急措施。在国外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在线教育无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
宏观方面,我国其实目前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慕课”,我国的在线教育要么是借助于国外成熟的“慕课”平台来建设课程,要么是部门高校搭建本校内的局域在线学习平台,总体来说,是实践严重滞后于观念。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慕课”以及适合中国学生的“慕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将我国不断推进在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答案。微观方面,首先,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机制受到挑战。在业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提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众多高校把“学评教”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唯一依据,这迫使诸多教师降低学习要求以迎合学生的口味,以期得到好评。而在线课程特别是“慕课”则可以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数据信息分析来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有效的信息。其次,“慕课”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对教师在运用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慕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做一个“听众”,而应该学会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并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分享,所以说这对学生的提升将是全方位的。
四、以“慕课”的形式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革。而其改革的目标也很明确,主要是淡化一些深奥理论的讲授,提升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希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而这些目标与“慕课”所倡导的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等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以“慕课”的形式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翻转课堂推动经济学课程改革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是“慕课”的初期实现形式,对目前推动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更具有现实意义。翻转课堂主要是指教师拍摄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对教学视频完成观看和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和学生交流互动,主要包括完成作业、答疑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总体而言,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可以如下设计:
1.课下。学生对老师提供的一系列教学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课件、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财经时事资料等。这其中,教学视频作用最为重要,也是教师需要事先准备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主要可以通过相关的录频软件制作完成,学生可以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也可以通过电邮或是QQ等获得老师的教学视频,课下事先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将老师的PPT课件用来辅助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QQ群等网络工具相互交流,或是等到课堂上向老师请教。总之,通过课下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对一些经济学基本原理、概念等有了一定掌握,实现了基本的知识传递过程。
2.课上。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通过自主学习或是與同学交流所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上对这些知识难点进行集中解答,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对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接下来,就是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测评的环节。测评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基本是以学生分组完成。从基本知识掌握的检测方法来看,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客观题让同学们来作答,因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同学而言,他们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是必要的。在基本知识检测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检测学生用经济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弹性理论时,老师可以借助“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这两个成语来创设一个和我们现实生活贴近的情境,让同学们利用弹性知识来分析。通过以上检测,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果掌握的不好,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协作,直到最终完全掌握并可以运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
(二)高职院校推进经济学“翻转课堂”过程中各方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中推进“翻转课堂”模式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各方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并共同付诸努力。
1.教师。在推进“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督促者,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课下学习资料,同时还要组织课上活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测评。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制作传统的PPT课件之外,教师还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录屏软件的使用,学会一些视频的拍摄、录制和剪辑等技术,同时对网络知识和相关技术也要有一定的掌握。
2.学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学习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此外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也为课下自主学习经济学相关部分内容增添了障碍。所以要在高院校中把经济学“翻转课堂”推行好需要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学生培养起较高的自律性和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校。“翻转课堂”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学校的强大后勤保障,这主要包括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方面的保障。教学时间方面,由于“翻转课堂”的推行,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课余时间用来观看视频或是学习其他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学作息时间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尽量把晚自习让给学生,而不要去安排其他活动,尽量减少学生课下的作业负担,尽量不要过多课程安排在某一个学期等等。教学资源方面,由于“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从教师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制作和传递,到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接收,以及课上师生间的互动与协作都需要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网络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之,高职院校推行经济学“翻转课堂”对学校的软环境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高职院校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须对这样一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而“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正如前文所述,“翻转课堂”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等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能否适应将决定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成败。当然,“翻转课堂”并不是“慕课”的最终实现形式,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慕课”,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以经济学这门课程为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尝试打造出精品的“翻转课堂”,而后在各个高职院校内部建立起“慕课”学习平台,将经济学这门课程放到在线学习平台上。待全国在线教育体系完善后,可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作者单位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生活经济学》(项目号:2015mooc169)。
作者简介:王伟(1983-),男,安徽繁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