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凤翔作为西部工艺美术重镇在国内外工艺美术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草编及秸秆艺术、刺绣布艺品等民间艺术形式琳琅满目,在国内外民间艺术研究界都具有较高的声誉。本文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浅析西府工艺美术重镇凤翔的文化与风土,论证文化风土要素对凤翔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凤翔工艺美术;风土;文化
1.西部工艺美术重镇凤翔简介
陕西凤翔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发祥地,是西部乃至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重镇。凤翔木板年画、凤翔泥塑、凤翔社火马勺脸谱、凤翔秸秆工艺品、凤翔布艺刺绣等十余种传统手工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陕西省甚至国际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都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其中凤翔泥塑及凤翔木板年画可以称得上凤翔民间艺术双绝,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欣赏价值。这些“又土又俗”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作品能够得到艺术界以及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和研究,可以说与当地的文化风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催生一方文化。
2.凤翔与其周边地域的文化影响因素
凤翔古时就是关中西部古“丝绸之路”若干驿站当中的枢纽重镇。夏朝为九州之一雍州之域,历经商、周、秦、汉、三国、北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凤翔历经了十三个朝代的洗礼。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借由此地要道,西通甘青等军事重镇,东可长驱直入关中富甲之地,南接巴蜀要道,北走泾源至广袤边陲塞外。任何文化要发展兴盛,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同样凤翔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其民间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考古资料显示,早起秦都雍城遗址就在凤翔县城之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国在凤翔建都长达294年之久。秦汉之时凤翔关中西重镇的形象就已逐渐形成,唐代在此设凤翔府并称“西京”,唐宋至今,凤翔府一直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凤翔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与陕西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凤翔所属的陕西省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在11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生活于此。这样辉煌的文化印记充分的彰显了凤翔所在的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这样深厚的文化氛围酝酿滋养了这一方水土一方人,从而创造出了绚烂奇美、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这片热土上出生的一代代工艺美术大师则更是继承了这样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尚礼谦恭的态度创造了无数令人震惊的旷世奇作。
3.凤翔的地理风土要素
凤翔是陕西工艺美术文化重镇,这与其地理风貌上的特殊性有着莫大的关系。特征明确的地理要素也是凤翔民间工艺美术发展传承与兴盛至今的重要因素。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县城东西宽40千米,南北长45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0’34~107°38’47,北纬34°20’43~34°45’20。西有千水相滋养,北有峰峦层峻之地势,东、南部连以广阔的渭北台原,古代属周原之域。县境内地势形如簸箕,东北、西北环山,东南、西南两面低敞,中部黄土台原,坦荡无垠,古称“三畤原”。纸坊河、雍水、横水河等大小河流纵横蜿蜒,贯穿全境,土地肥美,适宜居住。从凤翔县的具体地理要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下要素影响其发展。首先,凤翔整体除西北部的平缓丘陵和西南部的千河谷地外,塬面完整开阔,地势起伏不大,属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良好的生态地理环境决定着农耕文明能够很好地在凤翔发展,这是艺术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凤翔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以及艺术发展所选中的福地,周秦汉唐多个朝代都曾在此设立郡县甚至建都。这样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凤翔能够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民间艺术更是如此——源于生活而相对而言又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贴近于人的生活。这样更“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与当地的风土文化就好比依附于土地而生的农作物和土地,也就是说要研究凤翔土地上生长的“作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凤翔这片“土地”的性质。通过文化与风土要素的分析,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凤翔独特的艺术魅力,研究才能够直达艺术产生的“土壤”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健超.陕西地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2](清)周方炯.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凤翔工艺美术;风土;文化
1.西部工艺美术重镇凤翔简介
陕西凤翔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化发祥地,是西部乃至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重镇。凤翔木板年画、凤翔泥塑、凤翔社火马勺脸谱、凤翔秸秆工艺品、凤翔布艺刺绣等十余种传统手工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陕西省甚至国际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都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其中凤翔泥塑及凤翔木板年画可以称得上凤翔民间艺术双绝,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欣赏价值。这些“又土又俗”的民间艺术形式与作品能够得到艺术界以及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和研究,可以说与当地的文化风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催生一方文化。
2.凤翔与其周边地域的文化影响因素
凤翔古时就是关中西部古“丝绸之路”若干驿站当中的枢纽重镇。夏朝为九州之一雍州之域,历经商、周、秦、汉、三国、北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凤翔历经了十三个朝代的洗礼。丰富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借由此地要道,西通甘青等军事重镇,东可长驱直入关中富甲之地,南接巴蜀要道,北走泾源至广袤边陲塞外。任何文化要发展兴盛,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同样凤翔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为其民间艺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考古资料显示,早起秦都雍城遗址就在凤翔县城之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国在凤翔建都长达294年之久。秦汉之时凤翔关中西重镇的形象就已逐渐形成,唐代在此设凤翔府并称“西京”,唐宋至今,凤翔府一直是关中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凤翔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这与陕西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凤翔所属的陕西省是华夏文明发源地,在11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就生活于此。这样辉煌的文化印记充分的彰显了凤翔所在的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这样深厚的文化氛围酝酿滋养了这一方水土一方人,从而创造出了绚烂奇美、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这片热土上出生的一代代工艺美术大师则更是继承了这样悠久而又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尚礼谦恭的态度创造了无数令人震惊的旷世奇作。
3.凤翔的地理风土要素
凤翔是陕西工艺美术文化重镇,这与其地理风貌上的特殊性有着莫大的关系。特征明确的地理要素也是凤翔民间工艺美术发展传承与兴盛至今的重要因素。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县城东西宽40千米,南北长45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0’34~107°38’47,北纬34°20’43~34°45’20。西有千水相滋养,北有峰峦层峻之地势,东、南部连以广阔的渭北台原,古代属周原之域。县境内地势形如簸箕,东北、西北环山,东南、西南两面低敞,中部黄土台原,坦荡无垠,古称“三畤原”。纸坊河、雍水、横水河等大小河流纵横蜿蜒,贯穿全境,土地肥美,适宜居住。从凤翔县的具体地理要素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下要素影响其发展。首先,凤翔整体除西北部的平缓丘陵和西南部的千河谷地外,塬面完整开阔,地势起伏不大,属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季风气候,良好的生态地理环境决定着农耕文明能够很好地在凤翔发展,这是艺术文化发展所必需的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凤翔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以及艺术发展所选中的福地,周秦汉唐多个朝代都曾在此设立郡县甚至建都。这样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凤翔能够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民间艺术更是如此——源于生活而相对而言又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更贴近于人的生活。这样更“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与当地的风土文化就好比依附于土地而生的农作物和土地,也就是说要研究凤翔土地上生长的“作物”那么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凤翔这片“土地”的性质。通过文化与风土要素的分析,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凤翔独特的艺术魅力,研究才能够直达艺术产生的“土壤”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健超.陕西地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2](清)周方炯.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