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的变化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围术期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变化。

方法:

将30例上腹部手术病人分成硬膜外阻滞(EB)和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BA)两组。

结果:

两组病人血糖于手术60分时均开始明显升高,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比较,EB组:8.29±50,4.80±0.18mmol/L(P<0.01);IPBA组:6.36±0.33,4.55±0.18mmol/L(P<0.01)。红细胞内2,3-DPG浓度无明显改变。但两组PK活性于术毕60分时明显下降。其术后第一天值与基础值分别相比较,EB组:7.59±1.01,11.62±1.06IU/gHb(P<0.05);IPBA组:7.75±0.94,11.84±1.12IU/gHb(P<0.05)。

结论:

在手术创伤后的高血糖反应下,红细胞内PK活性明显下降,2,3-DPG浓度无变化。这可能与红细胞内糖酵解通路受抑制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对10例瓣膜置换术病人全血细胞胰岛素受体和红细胞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全血细胞胰岛素受体密度和亲和力;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ATP含量,同时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转流30分钟,血细胞高亲和胰岛素受体(R1)密度明显增加(P<0.01),亲和力(K1)明显降低(P<0.01),低亲和胰岛素受体(R2)密度也明显增加(P<0.01),但
期刊
期刊
目的:用闭胸式体外循环法建立犬深低温停循环(DHCA)2小时缺血模型,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法与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缺血及再灌后神经细胞内钙与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观察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后的变化。结果:缺血组DHCA2小时后细胞内钙颗粒较CA前明显增加(P<0.05);再灌后增加更明显(P<0.01),EDAX见钙峰显著增高;而治疗组缺血后细胞内钙聚积与脑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细胞化学法与X
目的:观察心脏手术病人围术期组织氧合的变化。方法: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术30例,观察其围术期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分压(P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2)、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ERO2)、动脉血乳酸(ABL)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常规监测指标SaO2无显著变化,但SO2、DO2及VO2显著下降,ERO2及
目的:在离体兔心Langendorff模型研究了异丙酚(浓度10µM~1 000µM)对心脏兴奋、传导性,收缩性和冠脉循环的影响及相应的量效关系。方法:选用离体兔心14只,随机分成:(1)对照组(只数=6);(2)异丙酚组(只数=8),均用改良Krebs-Henseleit氏液作恒流灌注。结果:异丙酚50µM以上时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力最大变化速率(LV±dp/dtmax)呈剂量依赖性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HS)复苏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RBC)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乙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丙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以RBC内ATP和2,3-DPG水平作为RBC能量代谢的指标。结果: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结论:应
目的:了解血浆P物质(SP)在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2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血浆SP浓度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转机前、转机中、转机后、术毕及术后第二天七个时间点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在体外循环期间血浆SP水平非常显著高于麻醉前基础值(P<0.01)。结论:SP参与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目的:研究异氟醚对高血压大鼠(SHR)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和ATP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异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后LVEDP、LVDP、+dp/dt、-dp/dt和CF的影响,并用Luciferin/Luciferase法测定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结果:1.5MAC的异氟醚能显著增加正常血压(NTR)和SHR离体心脏的CF。在缺血期间,异氟醚显著抑制了N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