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多重角度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昆明的雨》侧重于描写昆明雨季中的见闻与感受,看似未直接描述昆明的雨,实则句句提及。以 “我想念昆明的雨季”一句为依托,细致解读《昆明的雨》中所描述的令人心生愉悦的事物,从美与景物、美与食物、美与人情、美与氛围切入,展示了昆明雨季所呈现的四重“美”。
  关键词:《昆明的雨》 文本细读 多重审美
  朱潜光曾说:“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a而汪曾祺先生则是把饮食作为一种“趣味”融入自己的散文中,并深得其乐。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这篇散文的开篇就把自己品味出的昆明雨季所具有的“仙人掌倒挂”“青头菌牛肝菌美味”的特点借助一幅画、几行字告诉了读者。而“我想念昆明的雨季 ”b这句话,则明确地点出作者对于昆明雨季的思念。从读者角度来看,很容易根据这句话把这篇散文纯粹地当作写景抒情的文章,把“仙人掌倒挂”等特点归纳为昆明雨季独有的景色特征,但并没有透过这些表层的景致,来深入文本仔细阅读,品味出其写景背后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作者对于昆明雨季的思念,不仅停留在感官上,更多的是怀念昆明时期的平淡生活以及昆明雨季所具有的四重“美”。
  一、 “美与景物”共赏
  汪曾祺首先回忆的是昆明雨季的自然景色。在第五段,作者先是发表了对昆明雨季并不讨厌的看法,以此引出昆明雨季的各种景物来呈现昆明雨季的“景物美”。同时,为了表达昆明雨季自然景物的美,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味觉、听觉等身体感官来感受昆明雨季的景物美。
  昆明雨季的“景物美”首先表现为明亮、丰满。在第六段中,作者通过对古诗文的引用和对雨季特征的具体描写,如“草木的枝叶里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c。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看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丰满的。昆明雨季的“景物美”其次表现为浓绿、丰盈。在第七段中,作者写道:“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d从中可以看出,仙人掌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因此,仙人掌被“悬空倒挂”仍然能存活,既体现了昆明的风俗,也表明了昆明雨季中雨水的丰盈,这使得植物能够变得旺盛、浓绿。
  昆明雨季的“景物美”最后表现为静谧、饱满。文中写到了酒店里的鸡把脑袋插在翅膀里,一动不动地站在檐下。本身敏感的鸡,却能够在昆明的雨季中安静地站着,足以体现,昆明雨季的静谧;也写到了爬在架子上的木香有着密实的绿叶和数不清的白花。这以看出,木香经过昆明雨水的浇灌变得茂盛、饱满,但这样茂盛饱满的花骨朵都能被雨水打透,足以看出昆明雨季雨水的旺盛。
  二、“美与食物”共享
  文学家写饮食并不单单是为了吃,更多的是一种享受饮食的乐趣所在。在《故乡的食物》中,汪曾祺先生开篇便写道:“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e而作者不仅仅在这一篇文章中着重描写食物,在《昆明的雨》中,作者也是着重描写食物的滋味。
  昆明雨季的“滋味美”表现为鲜浓、嫩滑。在第八段中,原文说道:“牛肝菌下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f可以看出,昆明雨季中的菌類经过精心的烹饪后变得十分美味,具体表现为滋味鲜浓、嫩滑的特点。同时,原文中的“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将菌类与蟹腿这种人人皆爱的美食进行对比,直观地让读者了解在昆明雨季中生长出来的菌类是何等美味,使读者产生迫不及待想要品尝的冲动。而透过这样的语言,我们可以品味出作者对于干巴菌这种昆明雨季生长的食材的喜爱。而作者离开昆明四十年后,还能对这些菌子了如指掌的原因除了菌类的美味以外,再就是当时艰苦的物质条件,导致师生们常常为食物犯愁食,而昆明雨季最不缺的菌类就自然成为美味佳肴。小小的菌子不仅是作者艰难生存时期的一段深刻记忆,更是中华民族从“大难”中“兴邦”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作者所描写的菌类不仅映衬着昆明的雨季,更是极具深层意蕴的。
  昆明雨季的“滋味美”还表现为甘甜、炽红。文中第九段写到昆明的杨梅有乒乓球那么大,而且颜色呈现黑红色,像烧得炽红的火焰一般。可以看出,昆明的雨季,不光有数量庞大的菌类,而且还有着像红炭一般的杨梅。杨梅外形的大与其滋味的甜而不酸,不仅体现了昆明雨季持续时间长,还从侧面呈现出昆明雨季的滋味多样。昆明雨季的“滋味美”还表现为香甜、淡雅。作者写道:“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g可以看出,昆明的雨季还有着属于雨季的花——缅桂花。缅桂花经过雨季的浇灌,生长得十分旺盛,香气扑鼻,这使得昆明的雨季有着香甜的滋味。作者在描述昆明的雨时,没有用大量的篇幅直接描写昆明雨季的特点,而是选择从景物和食物着手来描述昆明的雨季。菌类、杨梅、缅桂花均体现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有独钟。
  三、“美与人情”并存
  昆明雨季的“人情美”表现为柔和、娇俏。文中写到买杨梅的都是苗族姑娘,这些姑娘都戴着小花帽,穿着绣花鞋,而且叫卖声也是娇滴滴的。作者寥寥几笔便描绘出一个娇俏、文静、可爱的小姑娘在绵绵细雨里,戴着美丽的小花帽,手里拿着大而红的杨梅,娇滴滴地吆喝着的画面。由此看出,昆明的雨中还伴有苗族女孩子的叫卖声。
  昆明雨季的“人情美”还表现为善良、热情。文中写到房东和养女每日搭梯子上房顶摘花,而且还经常给各家送去一篮缅桂花。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但是生活并没有磨平她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她能够仔细地去养花、摘花、卖花、送花。可见,房东的心境是十分美好的。因此,昆明的雨季呈现着善良、热情的人情美。
  四、“美与氛围”相融
  昆明雨季的“氛围美”呈现出闲适、安静。文第十一段中描写“我”沿着莲花池旁僻静的小路走了一会儿,到一家安静的小酒馆,与友人对坐浅酌。而门外雨声滴滴答答,鸡群一动不动,木香花的香味不时地飘散进来,莲花池旁摆放的陈圆圆的雕像,这些景物又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的氛围。   昆明雨季的“氛围美”呈现出平淡、忧伤。作者写道:“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h结合背景可知,当时的中国正在遭受侵略,这体现了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以及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同时,在这一段,作者提及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而这首诗主要是表达思念之情。不论是文中的陈圆圆还是“我”都是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因此,在这种氛围中,作者由于背井离乡来昆明念书,受到环境的熏陶产生了思鄉之情,也就有了些许乡愁。
  汪曾祺先生曾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i从《昆明的雨》平淡的文字中,我们能品读到了昆明浓浓的地方特色、醇美的乡土人情,体会到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以及作者心中那份淡淡的乡愁和隐隐的家国情怀。不论是“滋味”“景物”“人情”中的哪种美,都被作者赋予了深层次的含义。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对这些景物、食物等具体的意象进行细腻的雕琢,虽未正面描述昆明的雨,但是通过这些意象却能够准确地抓住昆明雨季的特点,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a 朱潜光:《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bcdfgh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社2017年版,第84页,第84页,第84页,第85页,第86页,第87页。
  e 汪曾祺:《食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页。
  i 汪曾祺:《汪曾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4页。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散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王宁.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J].语文学习,2018 (1).
  [3]王子瑶.论汪曾祺散文的“三味”[J].名作欣赏,2018 (10).
  [4] 罗爱平.却话巴山夜雨时——《昆明的雨》文本细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0 (29).
  [5] 黄子平.苦心经营的随便——汪曾祺、林斤澜论小说[J].名作欣赏,2019 (31).
  [6] 黄友芹.《昆明的雨》的三个解读维度[J].语文教学通讯,2020 (26).
  [7] 翟业军.“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做郇厨”——“美食家”汪曾祺论[J].文艺争鸣,2017 (12).
  [8] 何庆华.情系昆明雨,人间送小温——从散文叙述主体角度品读《昆明的雨》[J].语文教学通讯,2019 (32).
  作 者: 杨昕璐,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 李商隐的心灵特质是纯中国的,然而他的创造却是通世界的。惊艳的藻采、繁富的意象、深藏的情脉、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朦胧闪烁的艺术境界,是对他充满憾恨的心灵世界的补偿。而他朦胧晦涩的风格,是防止那些强行侵入他的诗的志趣不同者所采取的保护主义。他是晦涩的诗人,但不是复杂的诗人;是感伤的诗人,但不是厌世的诗人;是至爱的诗人,但不是自我的诗人。从本质上讲,他并未违背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摘 要:《海鸥》是俄罗斯杰出剧作家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四幕话剧,是他的戲剧代表作品之一,这个剧本多年来不仅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也曾被几个国家多次翻拍成电影。美国导演迈克尔·梅尔于2018年再次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影片通过以电影叙事调整戏剧时间、以电影镜头语言丰富戏剧内容等方式对原著戏剧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开发,但也因对原著剧本含有关键主题思想内容的删隐不当和对戏剧喜剧内涵的忽略这两方面,造成了
摘 要: 在《文选》第十八卷“音乐下”中,成公绥的《啸赋》可以说是一篇特别的作品。它没有像《琴赋》《笛赋》那样聚焦于一个具体的乐器描写上,反倒另辟蹊径,着眼于“啸”这一带有时代风格的人声音乐活动上,用铺陈排比的方式展现了“啸”独一无二的美,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作为审美活动的“啸”。虽然《啸赋》以“啸”为审美对象进行文学创作,但它的文本之美又被读者发现与接受,进而在文本内外将“啸”、《啸赋》与人联系起来
摘 要:“隐含作者”基于对人物、事件的态度,选择语言材料和故事片断去创造文本。辞象,作为“铺陈文学形象的话语,话语栖身的生活图像”,集中传达着“隐含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读者面对文学文本,可从辞象着手,努力走入“隐含作者”的思想空间。本文尝试以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的短篇小说《小猪》为分析对象,从辞象出发,探析“隐含作者”意图。  关键词:辞象 “隐含作者”意图 斯维特兰娜·瓦西连科 小猪  斯维特兰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张艺谋电影《影》 的光线叙事、色彩对比、古典美学元素的化用等表现手法进行内在分析,挖掘《影》 故事中展现的在权谋游戏里苦苦挣扎的人物心理状态与人性内涵,并通过与张艺谋系列古装电影进行概括性比较,指出《影》 作为张艺谋古装电影新作的创新之处及其对今后国产电影创作的一些启发。  关键词:光线叙事 色彩对比 古典元素 人性内涵  张艺谋新作《影》延续了一贯他自电影《英雄》以来的艺术
1.超市碰到老妈同事,她说:“你女儿真好看,比你年轻那会都好看。”  我妈悠悠地来了一句:“那怎么我有老公,她就没有呢?”  2.爸爸说:“你看别人家长都逼婚,我们不逼婚,我们就是关心下你……你有女朋友了吗?”  3.我妈见我回家的第一反应是:“唉,算命的给我说,你会带着女朋友回来的啊!”  4.以前老妈老说,要学会独立,不要靠父母。现在变成了,你能不能不要那么独立,赶紧找个对象靠靠?  5.最尴
摘 要: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发展变化着,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不免要与当代艺术发生对话和碰撞,书法传统的艺术形态置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艺术创作中,形态和含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本文通过符号学的视角,结合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传承过程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就现今为止当代艺术语境下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和创新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书法艺术 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
摘 要: 《幸福事件》 是黄宗之、朱雪梅夫妇在以往的写作基础上对新移民小说题材的进一步拓展。作者不仅揭示了移民家庭的生之烦恼,还通过三个家庭“海归或海不归”的两难选择深度展示了移民家庭被掩盖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此外小说中关于幸福的探讨更是作者一次有意识的跨越,他们将关注点上升到全人类,表现了对现实更为宽广的关怀。  关键词:美国华文文学 黄宗之 朱雪梅 海归  一 、 “烦恼人生”的日常书写  
摘 要: 土家族婚礼文书又称“七言四句”或者“吉利话”,是土家族在传统婚礼仪式中使用的七言四句诗,该文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在贵州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调研收集的土家婚礼文书资料的基础上,从其韵律、修辞手法及其思想内涵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色。  关键词:土家族婚礼文书 韵律 修辞手法 思想内涵  对土家族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土家族的一门显学。著名的学者说:“一定的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
摘 要: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其形象在诸多方面都已摆脱了侍女身份的限制,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身份错位特征。结合元代的社会背景,笔者认为,除了要满足受众的欣赏口味及文本剧情需要之外,元代文人地位的下降、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导致礼教的松弛与女性地位的提高都是红娘产生身份错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西厢记》 侍女形象 文化交融 身份错位  红娘作为《西厢记》里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