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企允丰正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yue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允丰正,发源于清乾嘉时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黄酒品牌,盛极一时,也是当时重庆最大规模的酒类企业。类似今天的茅台、五粮液。其在当时的影响,远超过贵州茅台。陪都时期,大大小小的官僚、地主、资本家、军阀莫不赞赏允丰正黄酒,江浙人士更誉为胜过绍兴土产。国民政府招待外宾也以使用允丰正为荣。苏联驻渝大使潘又新、印度总理尼赫鲁、加拿大和平友好人士文幼章等,均喜爱饮用允丰正黄酒。潘又新大使回国,也要携带几坛。解放后,公私合营,1950年仅上海就调拨11000多坛,不到半月即销售一空。上海是绍兴酒的主要市场,允丰正能够在此迅速打开销路,说明其质量的确上乘,品牌影响力很强。但后来,因国家政策的影响及企业管理不善,允丰正黄酒逐渐消亡。分析这样一个著名品牌的兴衰得失,对于当今的酒企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允丰正的发展历程
  允丰正的创始日期,已不可考。交通银行曾在1944年做过调查,说允丰正创始于乾隆初年(1736年)。
  道光初年(1821年),商人刘海如邀集几个投资者,承接允丰正的经营。他改进了药的配方,增加了中药。口感越来越好,销量大增。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省三等人向刘海如顶承经营,开始实行股份制。从此股份制就得以在允丰正一直实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陈省三退出,王锡珍接手,允丰正落到王氏手里直到1924年。王家是工商业主并在乡间置有田产,在城里除经营允丰正外,还投资较多房地产。其后人还有经营山货和钱庄的。王家掌握企业的七十余年间,允丰正稳步发展,产量稳步提高,最高年产量超过二万余坛,销量节节攀升,成为重庆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但从1921年开始,允丰正曾先后遭到军阀朱召南和杨森的勒索,被罚巨款,元气大伤,生产停顿三年。最后不得不于1925年公开对外增资改股。一些银钱业和盐业资本趁势进入允丰正,企业改名“康记允丰正”。
  允丰正获得新的社会资本后,开始扩大经营。新建老酒工作坊一所,年产量增加到三万余坛(每坛约合今30斤),并且逐年增加。新增的资本又不够用,就以月息一分五厘的高息向外吸收存款。由于允丰正名气大,股东社会关系广,其融资很顺利,一时握有十万巨资。但当时处于四川军阀混战时期,且重庆开始近代化的市政建设,到处都在修房建路,整个城市成了一个大的建筑工地,允丰正黄酒的销量不升反降。
  到了1934年,川军混战接近尾声,政局逐渐稳定。川盐银行决定扩大业务范围,允丰正股东之一卢德敷正是川盐股东,经他游说,川盐董事长吴受彤决定以请会的形式吸收社会游资。他以允丰正的名义设立群益储金会,吸收资金捌万元。在此基础上,允丰正正式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吴受彤任董事长,卢德敷担任总经理。吴采取压缩产量,大力推销存货,降低利息。经过这一番整顿,两年后,允丰正业务大有起色。
  抗战初期,吴受彤病故,王渝生接任董事长。重庆成为陪都,人口骤增,允丰正进入繁荣时期。为了避免敌机轰炸,便在郊区茄子溪新建厂房,扩大生产,年产量达到四万坛以上,且实现了产销平衡。但随着生产的继续扩大,黄酒存放周期又长,很快允丰正资金又周转不灵,1940年股东大会决议增资法币45万元,1942年再次增资法币200万元。此时的董事长潘昌酋一面以存酒保值(通货急剧膨胀),一面靠银行贷款维持生产,业务再次好转。1943年获利丰厚,企业利润除少量分红之外,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1944年再次新增股本200万元,使总资本达到600万元。此时,允丰正发展到了顶峰。
  到了1949年,允丰正仍坚持生产一万五千多坛,销售一万三千多坛。但由于此时通货高度膨胀,入不敷出,允丰正也与同时期其它企业一样,官司缠身,垂死挣扎。直到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
  总结允丰正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1847年以前,是它的创立和技术成长期,1847年至1924年是其稳定发展期,品牌成长期,1925至1934年受时局影响,进入企业转型调整期,1934年至1948年是其繁荣时期,1948年以后走向衰落。一个重庆诞生的黄酒知名品牌,一个在抗战期间影响甚大的名酒企业,其发展过程充满艰辛、改组、突围,充满机遇与挑战。允丰正的发展史,就是旧时中国民族企业的成长史。
  允丰正强盛百年的原因
  前不久看到一组数据,美国、日本和德国占了全球百年企业的80%以上,中国的百年企业才八家。可见中国的百年企业十分稀少,民国时期的百年企业更是稀缺。而从清朝中期走来,能够跌跌撞撞走过近代中国历史、在民国时期创造业绩和品牌巅峰,允丰正创造了中国企业的奇迹。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允丰正的神奇呢?它的发展历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仔细分析起来,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严格保护自己的技术和配方。允丰正从道光初年的刘海如起,就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和配方保密制度。其做法是,将酿酒配方化整为零,分别由三位股东保管,店内设有专柜存放。每届配药制曲时,三个股东同时启封开柜,取出各人保管的部分,分别抄写,分别叫人购买。药材买回以后,又有意混杂堆放,立即加工磨碎,再交由老师傅亲自制曲。这样,制曲的老师傅纵有制曲和酿酒的经验,但不知原料采自哪里,有哪些品种,每个品种的数量多少。资方虽各自掌握配方的一部分,但单个股东无法得到全部配方,也不懂制曲和酿造技术。利用这种互相隔离和控制的办法,不仅杜绝了同业的伪造,也防止了老师傅在生产上的操纵。允丰正采取这种配方保密制度,保持了绍酒独特风味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康记允丰正阶段(1925年)。不过,这时的保管方法虽有所改变,而全部秘方仍集中于卢德敷一人之手。买药时,分别开单叫人去购而已。后来,潘昌酋主持允丰正,卢仍掌握秘方不公开,以保全职位。潘乃不惜买通卢女,私取秘方照抄,从此也就逐渐公开了,但依然只有三五个股东知道,普通员工仍是不晓其中奥妙。现代企业十分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允丰正很早就注意保护自己的核心机密。对于允丰正而言,配方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保护好造曲配方,就是保护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允丰正从创办时起,就确立了产品主销对象是达官贵人、富商豪绅及少数江浙在渝喜饮黄酒的人士。因此,它的生产就投其所好,特别注重质量。用今天的话说,允丰正一开始就定位高端酒,瞄准的是高端消费。不但其价格高于普通黄酒,还特别注意产品质量。因为他们知道,达官贵人的口碑传播远,影响大,一旦产品质量低劣,在目标消费群中造成恶劣影响,整个企业都将毁于一旦。百余年间,允丰正的产品不论老酒、绍酒或者花雕,始终保持其独特风格。首先是选购原料十分认真,所用糯米必须是上熟米,不惜成本高价在泸县定点采购。糯米一老石(重460斤)只酿造27坛酒(每坛30斤),但是其它作坊每石糯米要酿酒30坛以上。酒的质量重在曲药配方。允丰正的老酒曲药是向市场购进的,只要曲药质量好,价再高也在所不惜。其绍酒曲药,按照世传秘方炮制而成,曲药中的蓼子草,因为不好购进,还是自己种植的。其次,酒的酿造过程,也是一丝不苟、极其认真。所酿的酒尽量不让有酸味和甜味,煮沸入坛密封,不让空气渗入,然后进库储存。第三,从不妄称年份酒或者多冒年份。酒是愈久弥香,这是人所共知。允丰正对于各种酒的储存年限的规定是:老酒三年,绍酒五年,花雕起码十年。其绍酒就可以抵竞争对手的花雕,可见质量的确比别家上乘。世人很少知道,黄酒酿成后呈奶油色,经过较长时间的密闭储藏才会逐渐变成黄色。有的酒商贪财,稍加储藏,就用饴糖炒糊作为色素注入酒内,就对外销售。这种酒偏甜、偏酸,色泽不如真正的黄酒清亮,善饮者多能鉴别。允丰正黄酒讲究色香味,老酒色泽光亮,味香而醇,绍酒与花雕则呈金黄色,类似琥珀,色泽透明,开坛香气扑鼻,味略苦微霉,醉饮也不口干,不头晕,一觉醒来,精神如常,不似其它质量差的酒,醉后复原慢,好几天都昏沉沉十分难受。善饮酒者以“苦为上,酸次之,甜斯下矣”为鉴定黄酒的口诀。允丰正深受消费者喜爱,堪称黄酒中的上品。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实行股份制。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允丰正的酒动辄储藏三五年,甚至十年,资金周转慢,更需要外部资金,尤其是在产能扩张之时,资金缺口很大。但允丰正每次都能涉险过关,化险为夷。究其原因,与其不死守、不僵化、不教条,不拘一格多方筹措资金有很大关系。允丰正的融资方式灵活,主要有三种方式:扩股、银行借贷、吸收社会游资。1925年以前,主要是通过少量内部熟人朋友圈的扩股维持企业的生产。1925年后的几十年间,增资的规模扩大了,仅依靠朋友圈的融资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于是允丰正与川盐银行、大中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都发生过业务往来。川盐银行经常性地贷款就有10万元。其一次性最高银行贷款,是以存货作抵押,向六家金融机构一次性贷款达1800万元之巨。其在三十年代成立的储金会,社会资金十分踊跃。在储金会中,不仅允丰正拥有优先借款权,而且可以对外放款,已有银行业的初步性质。事实上,允丰正扩大了的股东中有不少人就来自银行业本身,如卢德敷、吴受彤等。吴是川盐银行的董事长,他还想在吸收社会游资的基础上创办允丰正银行,因突然去世而未实施。允丰正这些解决资金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规模越来越大。当时“经营酒业的资本,均不雄厚。最大的只有200万元,如林森路允丰正、正阳街的大川都是。10万元以上的酒家约有10家。小的只有2000元,其中以3000元资本最多。总资本数(民国)三十三年九月据公会统计,只有1070万元。允丰正和大川酒行均各占重庆酒业资本的20%以上,而就实物资产而言,允丰正超过大川许多倍。可见通过多次资本扩张,允丰正已经成为重庆最大规模的酒类企业。
  百多年间,允丰正一直坚持股份制经营,保证了生产规模较小时期经营的正常维持,其在1937年正式成立股份公司,使公司经营进一步走上正轨。观其公司章程和股东会议决议,符合国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是比较正规的股份公司。允丰正的股份制有两大特色。一是防止一股独大。1839年的改组中,资本总额4620两白银,共分十四股,每股330两,股东每人最多三股。股东退股,股权不能自行转让,只能卖给企业,股东会开会招新股。这项制度一直坚持到1925年。由于允丰正经营好,股东分红好,引起社会各界的羡慕。1925年的被迫对外招股,某种程度上乃是军阀的一种计谋,但股本结构仍保持了十四股。1934年成立储金会,设立50脚,每脚1600元,共筹集8万元资金。每人只能注资一脚,且只享有分红权。后来正式成立的股份公司,股东依然不多,没有人能够绝对控股。说明允丰正为了保证各个股东利益,长期坚持了这一原则。二是股东之间权利义务比较明确,股东干涉公司事务少,经营管理层能够放手经营。1839年改组时,就明确规定,股东中只能推选一人担任经理,管理企业事务,其余股东不得在企业任职。后来历次改组,也坚持了总经理负责制,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总经理享有较大的经营权。虽然有几位总经理也出现过经营失策,但总体上他们都能为允丰正的发展壮大尽心尽力,能够为股东利益负责。这两大特色保证了允丰正股东之间没有较大的矛盾,而且遇到企业危机时总能共同协商,努力走出危机。这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企业,十分少见。
  四是坚持自己的特色,保护自己的品牌。允丰正高端定位,服务高端人群,这一点从其创业之初一直到解放时止,都没有动摇过。民国时期,允丰正也曾多次面临困难,尤其是资金周转不开时,也有人建议允丰正以次充好,减少酒体储藏时间,快速回笼资金。允丰正没有为之所动,历任总经理也没有在这方面动过歪脑筋。股东们一致认为,再大的困难,也不能丢掉允丰正的这块金字招牌。同时,库存再大,他们也不降价销售。允丰正的黄酒在重庆销售三分之一,成都销售四分之一,另在万县、泸县也设点销售,但并不大肆招摇,欺骗销售。多年来,他们都是高价销售,决不为同行的低价抛售所动。我们从1940年财政部川康税务局核定的征税价格可见一斑。当年允丰正仿绍酒、老酒征税价格分别是0.193元/斤、0.105元/斤。而同期一般的仿绍酒和老酒的征税价格是0.105元/斤、0.06元/斤,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其它各个时期也差不多。允丰正仿绍酒的价格与郎酒接近而低于茅台,说明允丰正酒的确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正是因为允丰正对于质量和价格的长期坚持,其在市场上的销量并不少。正常年景下,其销量在三四万坛左右,即如动荡之1949年,销量也有13000坛。今天中国的酒类企业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各家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一些高端品牌的酒也不惜放下身段,降低售价,采取与同行相同的手段促销,企图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住市场份额。问题是,这样做,真能保持住市场份额吗?即使保持住市场份额,能保持住自己的特色吗?近段时间,网民对一瓶茅台酒的成本价40元为什么卖价那么高发出了质问,我们是否可从允丰正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一些经验呢?其实,社会不排斥高端商品和奢侈品,但市场在乎产品质量、品牌特色、资源稀缺。而允丰正在这三方面都长期坚持了下来。
  五是劳资关系处理融洽。1839年的改组中,共有十四股,但规定,公司分红时按十五股分配,多出的一股作为职工红酬,奖励骨干员工。当时每股年度分红在300两左右。而普通职工一年的薪酬不足三两,企业职工加起来才二三十人,每人可以分得十两左右,相当于三年的工资,红利不可不厚。所以,不仅允丰正的股东惹人羡慕,连其普通职工也是逗人眼红的。允丰正的这一分配制度一直坚持到民国时期,1937年组建股份公司时仍然是这样。只不过后来的分红主要是给骨干员工而很少给普通员工了,但普通员工的工资也提高了。当时人回忆说,“允丰正职工的来源,大多非亲即友,而资方一贯采取小恩小惠的手段来模糊职工的阶级界限,因而阶级矛盾并不突出。”从中我们可以品味出允丰正的劳资关系融洽,职工待遇较好。允丰正发展一个半世纪,劳资双方从来没有发生较大的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允丰正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主要是企业领导人思想比较保守,企业规模始终不大,且由于允丰正的产品立足于高端,因此受时局影响较大,尤其是受上层人物的偏好影响较大,但这些又与其成功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允丰正的兴衰就更能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们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的前身)开始承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伟人像的印刷任务。其中,1965年印制毛主席像的过程,尤
初中《几何》第二册P.103给出了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The tangent length theorem of the second
小学生思维具体,活泼爱动,喜欢合群,乐于参加各种政治、科技、文体、社会公益活动。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并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
某服装店送了我一张1000元的抵用券,售货小姐很开心地告诉我:“可以任意挑选店里衣物。”真是大方的回馈!但是,使用抵用券就不可以使用VIP折扣,于是,一件衣服700来元,余下200来元不管买什么,都需要再添些钱。再挑第二件的过程成了考验算术水平的过程,购物的愉悦丧失一半,收到礼物的小快乐也丧失一半。  另一家商店也在做回馈。他们的回馈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券没有什么条款,只是售货小姐笑眯眯地说:“米娜
世上所有人的嘴巴,主要功能就两个:一个是吃饭喝水,一个就是说话。不过人们说的话,种类却很多,而且各不相同。例如,除了平常百姓的俗话、白话、粗话、野话之外,还有一些官场
“China’s chemical fiber industry has witness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2th Five-Year Program,which can be briefly described i
在“资源为王”的时代,加强档案资源征集是档案部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慈溪市档案局以丰富馆藏为工作重点,广泛向社会征集慈溪地方档案文献,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2015年,
实践·感悟·表达──基础语文教学中积淀语感之探讨武绍华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而颁发和编写的全日
隐式设问同其它辞格一样,总是有其自身特点并起着积极的修辞作用的。其特点及修辞作用又是怎样的呢? Implicit questioning, like other figures of speech, always has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