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参照点,广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目前已经较为全面,但还存在着很多盲目性,与企业、行业界缺乏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上各院校之间不当和无序的竞争,使得某些领域的专业质量下滑,供需脱节等等。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当前能够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现状和广东经济产业结构进行简要阐述,并对彼此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此提出一些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设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广东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概况
随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广东高职教育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学校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专业设置与学科大类也在不断增多。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为例,截至2010年广东省有15所,其专业基本覆盖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类别:建筑、机电、化工、艺术设计、电工电子、计算机、国际贸易等,提供学位4660个。到2012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增加到了18所,其专业以理工类为主。据统计分析、归类《招生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在广东高职和中专院校设置的专业中涉及的学科门类在教育部所颁布的学科门类的比例为100%;而招生规模居前三的学科门类分别为文学、工学和管理学,开设的专业超过36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在广东高职和中专院校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优势专业学科或专业群。
2 广东产业结构现状与调整趋势
近几年来,广东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产业结构的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而第一、三产业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新能源汽车、LED、高端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先进制造业中开始发挥领头的作用。这些新兴产业,如: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的税收增速在2012年上半年远远高出全省平均增速幅度8.5~16.3个百分点。在制造业领域,广东主要以玩具、陶瓷、电子为主的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向以装备制造、汽车、医药、LED、飞机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高新产业转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从目前到2020年,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主体产业圈将是珠三角建设的重心所在,以便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发展集聚化以及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体系。
3 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适应性分析
3.1 行政干预不当
广东高职教育的成就显著,然而改革的阻力也很严重,主要表现有:计划性指令依然存在,自主招生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在高职院校落实;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造成公共服务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和发展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服务平台供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使得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疏远,设置新的专业不是以严格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为依据,只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得失。如:不重视社会需求大但需要高投入、经济效益低的专业。以广州为例,对有一定市场需求和居于传统优势的产业,包括造纸、钢铁、造船等,对与其相应的专业设置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忽视市场需求状况而大规模招收投入较低的短线专业。
3.2 专业设置盲目
高职院校盲目设置专业,首先是因为忽视市场化因素,对包括自身条件、产业政策以及劳动力在内的地区性战略经济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力度不够,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较为长远有效的规划,大批培养供过于求的专业人才,却未将某些市场急需的人才纳入计划培养体系内,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人才结构供求失衡的现象。其次,因各高职院校普遍受“小而全”思想的影响,设置专业时只注重扩大规模以获取短期利益,忽视建设特色和品牌专业,导致很多专业重复设置,浪费资源。
4 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改革设想
4.1 增大宏观管理与调控评价的力度,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市场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各专业人才就业的情况和求规模的变化,并依据学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就业率、办学质量等教学教育资源的综合状况,优化与调控专业结构的布局。例如,根据广东省当前产业结构实际的变化情况,各高职院校要调整和限制那些学生就业率和产业需求低的专业;鼓励发展特色专业,扶植第一产业需求大的专业,发展第二产业急需的专业;着重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技能人才,重点投入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强化对其考核,加大发展高端制造类专业的力度,提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的水平。
4.2 以产业合作为建设专业的指导理念,增强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适应性
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育。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目标是满足市场需求,使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紧密联系,使职业分工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更加贴近。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要提高产业结构适应性的最好选择就是产学合作。一方面,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办学机制鼓励企业与社会团体参与教学的活动。另一方面,同行业和企业联盟,积极主动了解和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合作并且长期开展专业调研,在设置专业前充分分析市场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并及时将这种需求与调整专业结构相结合。另外,在企业教育培训和再就业教育中,也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校企合作之间的良性互动。
4.3 建立集群式优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植专业生长点
大大小小不同的产业群形成了某一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因此,要发展区域性经济需要建立集群式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产业集群是布局和调整专业群的目标,对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研究能够明确区域内各行业发展的重点,把握其发展方向,合理预测未来发展的态势。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情况,寻找并确定一些行业,特别是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作为建设和发展专业群的背景和依托,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特点。
5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关注政府在产业结构政策方面的改革,以此在管理制度,尤其是执行层面上来对专业结构进行较为完善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毕业生才有更为畅通的职业道路。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广东省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 王凤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121-123.
[4] 肖军民,李懋,万伟平.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67-69.
[5] 马晓阳,俞金强,王璇.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特色、机遇与策略[J].职业时空,2012.2:13-1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广东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概况
随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广东高职教育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学校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专业设置与学科大类也在不断增多。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为例,截至2010年广东省有15所,其专业基本覆盖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的类别:建筑、机电、化工、艺术设计、电工电子、计算机、国际贸易等,提供学位4660个。到2012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增加到了18所,其专业以理工类为主。据统计分析、归类《招生专业目录》:截至2011年,在广东高职和中专院校设置的专业中涉及的学科门类在教育部所颁布的学科门类的比例为100%;而招生规模居前三的学科门类分别为文学、工学和管理学,开设的专业超过365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在广东高职和中专院校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优势专业学科或专业群。
2 广东产业结构现状与调整趋势
近几年来,广东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是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产业结构的格局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在逐年增加,而第一、三产业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新能源汽车、LED、高端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先进制造业中开始发挥领头的作用。这些新兴产业,如: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的税收增速在2012年上半年远远高出全省平均增速幅度8.5~16.3个百分点。在制造业领域,广东主要以玩具、陶瓷、电子为主的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向以装备制造、汽车、医药、LED、飞机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高新产业转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从目前到2020年,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主体产业圈将是珠三角建设的重心所在,以便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发展集聚化以及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体系。
3 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适应性分析
3.1 行政干预不当
广东高职教育的成就显著,然而改革的阻力也很严重,主要表现有:计划性指令依然存在,自主招生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在高职院校落实;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造成公共服务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和发展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服务平台供企业和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使得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疏远,设置新的专业不是以严格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为依据,只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得失。如:不重视社会需求大但需要高投入、经济效益低的专业。以广州为例,对有一定市场需求和居于传统优势的产业,包括造纸、钢铁、造船等,对与其相应的专业设置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忽视市场需求状况而大规模招收投入较低的短线专业。
3.2 专业设置盲目
高职院校盲目设置专业,首先是因为忽视市场化因素,对包括自身条件、产业政策以及劳动力在内的地区性战略经济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力度不够,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较为长远有效的规划,大批培养供过于求的专业人才,却未将某些市场急需的人才纳入计划培养体系内,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人才结构供求失衡的现象。其次,因各高职院校普遍受“小而全”思想的影响,设置专业时只注重扩大规模以获取短期利益,忽视建设特色和品牌专业,导致很多专业重复设置,浪费资源。
4 广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改革设想
4.1 增大宏观管理与调控评价的力度,建立与完善职业教育市场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了解各专业人才就业的情况和求规模的变化,并依据学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就业率、办学质量等教学教育资源的综合状况,优化与调控专业结构的布局。例如,根据广东省当前产业结构实际的变化情况,各高职院校要调整和限制那些学生就业率和产业需求低的专业;鼓励发展特色专业,扶植第一产业需求大的专业,发展第二产业急需的专业;着重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高技能人才,重点投入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强化对其考核,加大发展高端制造类专业的力度,提高职院校建设专业的水平。
4.2 以产业合作为建设专业的指导理念,增强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适应性
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教育。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目标是满足市场需求,使专业方向与职业方向紧密联系,使职业分工和社会生产的实际更加贴近。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要提高产业结构适应性的最好选择就是产学合作。一方面,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办学机制鼓励企业与社会团体参与教学的活动。另一方面,同行业和企业联盟,积极主动了解和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合作并且长期开展专业调研,在设置专业前充分分析市场的变化情况,了解其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并及时将这种需求与调整专业结构相结合。另外,在企业教育培训和再就业教育中,也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校企合作之间的良性互动。
4.3 建立集群式优质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植专业生长点
大大小小不同的产业群形成了某一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因此,要发展区域性经济需要建立集群式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产业集群是布局和调整专业群的目标,对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研究能够明确区域内各行业发展的重点,把握其发展方向,合理预测未来发展的态势。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实际情况,寻找并确定一些行业,特别是潜力很大的朝阳产业作为建设和发展专业群的背景和依托,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特点。
5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关注政府在产业结构政策方面的改革,以此在管理制度,尤其是执行层面上来对专业结构进行较为完善合理的优化和调整。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毕业生才有更为畅通的职业道路。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招生办公室.广东省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 王凤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121-123.
[4] 肖军民,李懋,万伟平.广东高等职业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67-69.
[5] 马晓阳,俞金强,王璇.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特色、机遇与策略[J].职业时空,2012.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