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痴迷粤曲中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美玲女士
  一代粤剧名伶,出身於粤剧世家,受家人的熏陶和感染,自小热爱戏曲。其後,她进入专业艺术学院接受名师指导,勤奋和热爱让她终成大家,演出了无数经典作品。舞台就是她人生的重要阵地,她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和事业,戏曲也给了她许多生活的感悟。如今,她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希望粤剧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能夠被发扬光大。
  梨园花开
  中国戏曲,就像一位饱富才情的古典佳人,从历史的煙尘中搴裳而来。她既有《诗经》之古韻,又有明清小说之世风,既有社火之民俗,又有《九歌》《离骚》之雅音。传统文化浸润着她,让她无论是低吟浅诵还是扬声高歌,气宇之间皆成韻味。嬉笑怒骂,爱恨嗔痴,古今多少事,悠悠戏曲中。
  中国的地区性戏曲有三百六十种之多,一个地域的地方性剧种反映着一个地域的特色。粤剧,顾名思义,就是在粤语地区流行的剧种。“有广东人在的地方就有粤剧。”很多广府人自小就在这高叹低吟的旋律中长大,所以地方戏曲的文化基因已经烙进了他们的骨子里。邓美玲女士更是生长於一个粤剧世家,所以粤剧对她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
  小学时期,因为没有系统化训练的学习机会,儘管鍾情於粤剧,她都始终没有进入梨园成为一名真正的梨园子弟,只将粤剧作为了自己平日生活里的精神信仰。中学毕业之後,学业不再佔据她的大部分时间,刚好这时已经有了进入正规粤剧学院学习粤剧的机会,因此她前後进入香港八和粤剧学院和汉风粤剧研究院学习。几年间,她得到了名师们的悉心指导,诸多梨园名宿如梁汉威、文千岁、梁少芯等也传授了他们许多珍贵的经验,所以她的粤剧基础在一开始就根基稳健。儘管是在工作之餘偷取的一点时间学戏,但她丝毫不觉得辛苦,因为对於粤剧的热爱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八十年代初她开始学习粤剧,但是直到1997年之後她才开始全身投入戏曲,开始从事粤剧表演工作。因为在此之前,她一直帮母亲打理家里的生意,未曾想97年的一场金融风暴会让所有的商户一夜之间举步维艰,所以在面对这样一次重创之後,邓美玲女士决定放棄自己在生意场上的一切,全身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戏曲事业中来。
  邓美玲女士曾於1989年自己组建一个“玲珑粤剧团”,在成为正式的粤剧演员之後,她又於2006年加盟了“丽晶粤剧团”。在这个粤剧团中她积极向前辈求教,曾与前辈合作演出传统剧目,也排演过诸多新编粤剧,如《还魂记梦》《李清照》《倩女幽魂》《孔子之周遊列国》《玉簪记》《花中君子》等。她的扮相俏丽清秀,嗓音圆润,所以别人都视她为新一代花旦中的佼佼者。慕名前来看戏的观众,也无不为她的表演所打动。
  戏剧是一台综合艺术,它融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於一身,所以它才具有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果去掉了其他艺术的点缀,要靠单纯的嗓音来打动观众,则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邓美玲女士卻愿意去迎接这样的挑战,这五年来,她每年都坚持在香港文化中心和一班同业做清唱演出。没有古装身段与扮相的配合,单靠唱腔来表达和演绎人物,一点小小的瑕疵在观众面前就会暴露无疑,所以这对於邓美玲女士的唱功是个极大的考验,何况她还要这样在台上唱四个小时。可邓美玲女士不仅做到了,还将这样的活动延续了下来,每年和固定的搭档们相约於此,就像一个汇报演出,告诉观众们他们的坚持和艺术追求。
  邓美玲女士通过粤剧表演每天和各类角色打交道,用自己的形体和嗓音诠释各个唱本中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愈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戏曲演员的幸福,能夠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百样的人生。戏曲丰富了她的生活,她也为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勤奋和热爱,就是最好的导师
  电影《霸王别姬》曾向我们展示了早年的梨园生活,其中有一幕让观众印象十分深刻:师兄弟两人从梨园出逃,路遇名角儿演出,前去欣赏,一边大声叫好,一边悲从中来,感慨而哭,“这得吃多少苦才能成角儿啊?”这並非是电影的扭曲夸大,戏曲行当向来门槛颇高,进入戏曲的大门並非易事,要想学成归来更是难上加难。
  戏曲是一门兼具声色艺的艺术,声作为先决条件,能直接影响观众对於一部戏的体验,所以作为一个粤剧演员,拥有悦耳的嗓音是其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对於嗓音的控制能力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本领,使其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调整自己的唱腔,保证嗓子的状态良好且耐唱,保持音域的宽阔等等。这些都是邓美玲女士从艺以来一直的追求,历年来她到处寻师学艺然未得其要领,不过有幸在十多年前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谢怡配教授,从这里终於得到了顿悟。
  谢教授专注於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已经有50多年,经验丰富,专业精深,善於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並保持他们自身传统的歌唱风格,谢教授将这理念称之为“異口同声”。邓美玲女士经谢教授十多年的悉心指导,在不断的实践中,歌唱技艺得到了很强的提高,现在她嗓音圆润优美,音域开阔,唱腔轻鬆自然,且完全不失粤剧的传统风格,韻味更加淳厚。
  在进入这一行当的时候,邓美玲女士的条件並不算最突出的,但如今她卻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之一,这正源自於她的热爱和勤奋。“我学习粤剧不为求名求利,我也不计较得失,只要是我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值得去做的事情,我就会投入。”她对於粤剧纯粹的喜欢以及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让她坚持埋头练功,最後她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都转化成了她对於艺术的独特领悟,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中。   现在,她每年大约要演八十多场戏,一年到头的生活,不是在舞台上表演就是在舞台下準备表演。有时候一个月连着有二十多场的演出,剧院就直接变成了她的家。演出已有劇目会稍显轻鬆,如果是一部新戏,要进入一个新的角色,讲述一个新的故事,就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磨合,因为通过表情、身段等各个细节的支撑,人物形象才会鲜活起来。儘管文艺创作並非体力活动,但这种情感的投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消耗,一场演出下来,早已是身心俱疲。大家都觉得她很辛苦,但她自己卻乐在其中,“因为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一份工作来做我已经很幸运了!”所以对於如今的忙碌生活,她既感恩又享受。这方舞台,已经成为了她人生的重要一角。
  为了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邓美玲女士会特别注意自己专业水平的培养。为了保护自己的嗓子,她平时从不会大声说话,有演出的时候,她甚至很少开口,於她而言,这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专业。除此之外,她的专业修养让她在角色中已经能夠来去自如,上台即入戏,落幕之後她又成为了她自己。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练就的功力。
  在所有同行者中,她並非天赋最高的那一个,但最终,她卻成为了站在舞台中央的一代名伶,因为她对於戏曲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机会只留给有準备的人,行至今日,是她自己成全了自己。
  艺林岁月 追求永恒
  “艺术就是这样,要不断奋斗。”如今,邓美玲女士早已成为一代名伶,但对於艺术的探索,她从未停止。一方面,她有她的理念和坚持,希望自己在艺术领域还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希望粤剧能夠在当今社会取得更多的发展。
  “我们戏曲演员就像是一块染料,你要把故事的这块布染透染深,才有那个味道。”每个故事都有它的灵魂,邓美玲女士不希望自己只是个单纯的讲述者,更希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给角色赋予更多的灵性和内涵,让观众在心中能夠準确树立起一个人物形象,为此她会花很多的时间来完善和丰满自己。邓美玲女士觉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更是必须的,所以对於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她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情感完全交付於角色。但同时,她也强调演戏的分寸感,认为演员在戏中应该适当地隐藏自己,不能跳出角色,所有的情感和表演都是为了角色而服务,不能是为了表现自己和炫技。
  中国戏曲有三百多种,虽然各有其特色,但其内里都是相通的。所以邓美玲女士常常钻研其他种类的戏曲,希望能夠吸纳更多的营养,给粤剧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她曾求教於京昆艺术,先後向京昆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永玲、梁谷音、王芝泉、胡芝风、刘秀荣和邢金沙学艺,从中汲取养分,让粤剧在与京昆的碰撞中生发出了更多意义。
  邓美玲女士认为,粤剧本身十分具有包容性,不单单是梆子,二簧类,中国的很多民乐,流行乐,甚至是西方乐都可以融入进去,只要融入得夠好,它的音乐是十分丰满的。而且粤剧不像京剧那样每个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扮相,它允许有适当的改动和变化,只要这点变化是基於人物本身即可。所以邓美玲女士认为,粤剧在如今並不算一个高门槛的艺术,它也具有许多的流行元素,让青年一代去传承。
  为了将这样一个极富中国特点的艺术被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她还时常去外国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她曾去过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等地,让这样的民族瑰宝在異域闪光。
  邓美玲女士所接触过的角色甚多,她卻独爱聪慧多情的那类女子角色,不管是拥有绝世才情的李清照,还是“人情道情,多是凡尘性”的陈妙常,还是“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的杜丽娘,都让她讚许有加。因为她自己亦是这样的女子,聪慧好学,重信重诺。
  几十平米的舞台,就像一方小天地,各种喜乐悲愁在这里茂盛生长,她在这里既是一个曲中人,又是一个旁观者,她借这一方天地洞悉人生百态,也在这里收获了人生圆满。
其他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11月5日,备受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本届进博会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超过40万名境内外採购商到会洽谈採购。这再次兑现了“
期刊
贵州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表现的是人與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
期刊
【本刊讯】6月1日晚,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共贺药王先师宝诞暨会员大会联欢晚宴假香港西九龙中心龙庭华宴隆重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协调部陈俊峰处长、九龙总商会袁家乐副理事长等应邀主礼。来自香港药业的业内人士及友好社团,慈善友人等宾主欢聚一堂,共襄盛会。  七时许,香港中成药製造商联合协会举办会员大会,对一年的工作做了总结汇报。接着,协会举行了隆
期刊
黄玮璋先生  在香港建筑材料业中勤勤恳恳打拼多年,並且在承接父亲生意的基础上,对业务进行了优化与延伸。今日,建筑行业市场规范严格,用工成本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分包商团体的利润空间。虽现实状况较之过往困难,不过他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努力团结众多分包商,彼此合作,互為依託,携手解决问题,一起创造了一个人人受惠的从业环境。  做专一个领域 鍾情一个行业  建筑业,作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这座城市走向繁荣
期刊
黄证道先生  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以道教为切入点,乐此不疲地发掘各个民族瑰宝的亮点,藉此提升境界,探讨人生,感悟宇宙间存在的规律和真理。如今,他继续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通过分享,让他人也能感受其中奥妙,进而再续华夏精神,使之得以推广、普及。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源  数千年来在世界各地不知湧现了多少辉煌的文化,它们或用非物质的形式流传至今日,或通过各类实物向现代人证实自己的存在。不过可惜
期刊
2004年7月,日本内阁府编制出版了当年财政经济白书,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Ⅳ),这是沿袭2001年财政经济白书而形成的,2001年白书的副标题为《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I》,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白:书发生的变化之——,另一个变化是将经济白书改为经济财政白书。
期刊
杨荣辉先生  十余年前就投身社会服务,兢兢业业耕耘十余载,在切身参与中,亲历香港社会百态,观察青年人的思想变迁,感悟社会责任的重担。无论时代与思潮如何改变,在他及工联会的角度看来,重要的是为社会基层及青年群体的福祉负责。  因缘巧合中的必然  时间回溯到15年前,那一场数十万人走上街头的大遊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浮躁不安的气氛。杨荣辉先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致力於民建联的议员选举工作。在当年11月
期刊
【本刊讯】10月26日下午,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办的香江论坛於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论坛邀请到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东吴大学法商讲座教授陈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豪门国际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副总会长简廷在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及因应之道”展开交流讨论。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江素惠在论坛上致辞表示,由近期的中美贸易战可以发现,不仅仅是在大陆发展
期刊
【本刊讯】10月15日,香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就职典礼暨十九周年纪念晚会在旺角帝京酒店盛大举行。  潘佩芬会长致开场辞,她表示今年是APAI(香港国际专业美容师协会)成立的第十九周年,非常感谢各界人士及会内成员一直以来对APAI长久的支持。未来两年,我们也会竭尽所能联络会内外的各界人士,为本会及业界爭取应有的权益及专业的地位,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发展,爭取拓宽美容业的发展空间,加强与政府的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澳门闽台总商会赴京考察交流团一行三十五人,日前在该团团长、候任会长许龙川,顾问、中联办台务部长徐莽,名誉团长、现任会长吴金铨的率领下,拜会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领导,並座谈交流。  国台办副主任陈元丰会见访京团时,肯定澳门闽台总商会多年来对两岸关係和平发展以及澳台经贸交流合作中的中贡献。他介绍大陆对台方针政策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