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推进社区精神共构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区治理结构的外化形态不断完善,社区精神共构成为社区共建治理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互动体验心理剧这一文化创意产品入手,解析其在促进社区精神共构方面的作用,进而探索新文创趋势下高质量文创产品促进社区精神共同体建立的要素与前景,主要从社区需求、项目运行、要素分析、效能剖析及未来展望五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新文创;社区精神共构;互动体验心理剧
  一、社区共建治理的内在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家庭(户)为单位、成员异质性较强的新型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结构的基本单元。社区功能也从满足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扩展到促进家庭幸福、融洽邻里关系、温暖社区氛围等精神文化需求,这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区治理动力仍主要来源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作为治理主体的居民自身并不积极,“原子化、碎片化”仍是中国基层社区的普遍状态,“共建冷漠”仍是社区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具有为社区“塑神”功效的社区精神还未真正形成。
  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其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个体的价值判断,熏陶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是新文创趋势下,通过科技赋能,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文创产品多维度、广领域、全覆盖的优势日益凸显,具有极大的传播效应。
  因此,通过富有教育内涵又紧贴个体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个体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个体关注自身成长,关心他人福祉,关照社区发展,可以说既是社区这一基层组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又可成为促进社区精神共构、推进共建治理格局形成的新途径,值得深入探究。
  二、互动体验心理剧的实际运行
  “爱生爱、美生美”互动体验心理剧是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简称“惠迪吉”)原创的先锋艺术形式,其以《道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及“爱生爱、美生美”生命智慧為底蕴,以机构志愿者在家庭相处、子女教育、公益活动、心理咨询及其他社会生活中“流动爱”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原创剧本编排,通过角色扮演、观众上台互动体验,充分呈现各种关系中个体的内在心理冲突和生命渴望,展现不同人际互动模式及其效能;并结合专家点评、剧中角色感受分享,志愿者演绎等,帮助观众、体验者以剧为镜,学习感受人与人、心与心相连的家庭幸福之道、邻里相处之道。“爱生爱、美生美”互动体验心理剧运行已逾四年,其模式主要有落地运行及网络运行两种。
  (一)落地运行
  互动体验心理剧在运行时根据演出环境不同,分为三个版块。
  1.剧场版《小艺的故事》。该剧改编自惠迪吉志愿者2014年关爱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建设的真实案例,并于2015年底搬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兰馨·悦立方剧院的舞台。截至2019年8月已在上海、成都、北京、广州、深圳、无锡、呼和浩特等12座城市各大剧场演出68场,并赴纽约交流演出,现场观众逾2.4万人。更有来自媒体界、演艺界的袁鸣、秦朔、袁岳、田朴珺、夏磊,以及格莱美获奖音乐家梁建生(Dana Leong)、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叶伟伦、惠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瞿峰、资深公益专家托比·尤斯尼克(Toby Usnik)等90余位社会知名人士作为体验嘉宾,在没有彩排、没有剧本的前提下,现场化身志愿者走进《小艺的故事》,成为“小艺的朋友”,合力于爱,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建设,同时促进社会文化心理建设。逾八成的观众表示被小艺的故事所感动。一位妈妈在观剧后分享道:“其实我很爱我的儿子,但是我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对他的一种嫌弃,或者还有一种厌恶、责备,以后可能我更多会去说我爱你,用一种正面的方式表现出来。看完《小艺的故事》志愿者版本后,觉得比起其他文艺作品,这部戏更能让我去自我反思,去沉思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茅玲老师在观看了第51场《小艺的故事》后分享道:“我在观剧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这是一出剧的生命力,我甚至怀疑小艺的演员是不是留守儿童,因为她的表情、动作都太细微到位了,翻看了宣传册才知道是志愿者演员,这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素人演员,太不容易了。”美国拉马马(La MaMa)实验剧院艺术总监米娅·柳(MiaYoo)说:“这与我之前所有的观剧体验都不同,这非常罕见,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
  2.“互动体验心理剧进社区(学校)”项目。项目于2016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启动,截至2019年8月,已在上海市24个社区街镇演出42场,现场观众逾8000人。项目深入社区、走近居民,剧目既“接地气”、贴近居民日常生活,又在无形中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提供了孕育社区精神的土壤,有观众就分享到:“无论事之好坏大小,爱才是良好关系的纽带与成长的源泉,借助我们每个人传递。”部分公益剧目甚至直接促进了居民的公共意识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3.惠迪吉“爱生爱、美生美”互动体验心理剧之百万幸福家庭行动。该版块启动于2015年5月,至今以每月至少两场的频率演出达四年。剧目向所有渴望了解幸福的观众敞开,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舞台上下的设置界限更为模糊,给予了观众零距离感受及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参与者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更深刻地体会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模式,给每个人心中对家庭幸福的渴望带来启迪与触动。
  (二)网络运行
  截至2019年8月,互动体验心理剧已通过网络运行超三年,从最初的文字宣传到后来的短视频分享、视频直播,从开始的单线传输到现在的多线程互动,形式多样、平台众多,影响力亦逐步提升,基本运行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视频直播。视频直播是网络时代别具特色的传播方式,亦是跨越地域与时间限制开展推广的重要媒介。随着各类直播平台不断涌现,自媒体直播内容也不断延展,从最初生活娱乐休闲内容的发布到关注更广泛人群的精神需求、关心社会发展,等等。“互动体验心理剧”这一文化创意项目也借助各类平台进入直播领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滋养,推动个体学习“爱”的智慧,产生“爱”的行动力。2017年11月,公益教育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小艺的故事》在全国巡演深圳站首次试水网络直播,80万人在线观看网络直播。至2018年底,通过新华社、腾讯、搜狐、百度、新浪、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凤凰网、北京电视台、惠迪吉新浪微博等34个直播平台观看剧目观众逾381万人。仅2018年列入统计的14场直播中,惠迪吉微博平台的推送链接阅读量达1581万次,转发4341次。《30分的故事》《病房的故事》等剧目也同样开启直播。此外,《高考来啦》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及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与心灵相约,与健康相伴,与备考同行”高考前大型公益咨询活动的开幕式展演剧目,在澎湃直播厅等平台开启直播。线上观众的分享也可以从中瞥见剧目的魅力:“无论留守儿童还是我们大家,那种情在很深的地方连接在一起,渴望被看到”“虽然是线上观看,但看完剧心里莫名很安心,还跟爸爸妈妈‘流动爱’了”“我觉得一起看剧可以是很有意义的家庭活动”。   2.短视频。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短视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度过碎片时间的重要方式,其同样影响着个体的价值取向。现阶段,短视频领域中既有趣又深含教育意义的内容并不多见。互动体验心理剧因其良好的体验参与性及深刻的教育内涵在短视频领域也持续推进。现阶段,短视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演出现场精彩片段,二是观剧后观众分享,三是幕后花絮。截至2019年1月,仅惠迪吉微博发布的各类短视频共计153条,观看量31万次,转发3011次。其中,现场精彩片段51条,嘉宾及观众分享67条,幕后花絮32条,宣传片3条。网友通过观看演出片段以及观众的分享会重新看待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幕后故事亦激发了网友的好奇心,让有趣成为互动体验心理剧的标签之一,引发更多关注。
  3.媒体报道。除直播及短视频,传统的报纸及杂志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电视媒体同样可以助力互动体验心理剧的传播。《小艺的故事》及互动体验心理剧进社区各场次演出就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网、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国际在线、今日头条,以及《人民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艺术报》《新闻晨报》《湖北日报》《中国新闻周刊》(NewsChina)等众多媒体跟踪报道。同时,美国中文网《纽约会客室》栏目对剧目总策划进行了专访,东方财经·浦东频道邀请主创人员和体验嘉宾参与“东方财经·623观察”“直面儿童留守之殇,互动体验心理剧在沪上演”专题讨论,主创人员参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城市之音节目“聊聊公益背后的故事”。
  (4)线上线下交互。互动是新媒体最吸引人的部分,互动体验心理剧除在剧目设置中引入互动环节,也在线上线下展开更多融合。现阶段,线上线下交互有两部分:一是“小藝的朋友”,二是网络报名观剧。“小艺的朋友”是互动体验心理剧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于2018年3月正式运营“小艺的朋友”微信群,邀请现场及线上看过或体验过《小艺的故事》的观众通过网络报名成为“小艺的朋友”,鼓励他们在观剧后在微信群内分享日常生活中“流动爱”的故事并参与讨论,祝福更多家庭因为“流动爱”而更幸福,而“流动爱”这一行为本身也成为公益行动的一部分,让公益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促进公益日常化、微型化。截至2019年5月,有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江西、内蒙古、辽宁、四川、福建、云南等22个省市地区的651名观众报名成为“小艺的朋友”,开始了跨地域融合发展的新尝试。网络报名观剧是将线上网友引入线下的举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已有79名观众通过网络报名现场参与百万幸福家庭行动互动体验心理剧单元。
  此外,根据《小艺的故事》改编,在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羊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编著的《童心善本系列丛书》之漫画《陪伴同行流动爱》已于2018年7月对外发行,线上线下多元交互模式正在深入探索与落地中。
  三、新文创推进社区精神共构的要素
  社区“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必须立足每个人的生活实际,着眼于个体的心理诉求,真正影响个体的认知与感受。新文创趋势下的文化创意产品尤其需要扎实的精神内核、有效的实现载体。通过对互动体验心理剧的研究发现,新文创推进社区精神共构的要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底蕴深厚,紧贴居民需求
  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涵是其延续成长的基石,更是促进精神共构的要素。中国历史悠久,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素材,优秀的文创产品不单是“形”,更需要“神”,需要智慧的再创造来贴近当今人民的需求,也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以互动体验心理剧为例,其从社区基本单元“家庭”人手,符合国人心理需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道至简”,心理剧既表现了日常生活的各类事件,引发参与者共鸣,又不被纷繁的现象所阻隔,反而回到每个人的原初情感,通过互动体验形式引发每个人的参与热情,给予大家学习体验的机会,通过简单但触动心灵的《相即》等诗咒(咒是心口与心口相连,是心灵之歌、生命之歌),在人与人之间搭建一个“流动爱”的管道,鼓励每一个人负起爱的责任。而当每个人都把爱流动出去,负起爱的责任时,家庭成员间所营造的场就变得不一样了,家庭就会更加幸福,我们之前所认为的“问题”也因为家庭成员间的合力而找到新的出路。随着爱蔓延到更广阔的社区范围,社区共建治理的合力也变成了“水到渠成”的过程。
  (二)艺术载体精妙,互动参与性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优秀的精神文化需要良好的载体推进。就互动体验心理剧而言,其中有一个独特的环节——互动体验环节,即邀请台下观众上台,作为剧中的一个角色(见表1)来真实呈现自己如何面对剧中的冲突或困境,这也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部分。因为上台的是邻居、同学、亲人甚至是自己,这极大地引发了观者的参与热情与兴趣,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印象深刻,产生更充分的学习效能。
  在实际运行中,孩子、家长乃至爷爷奶奶都会踊跃举手上台体验:有父母说想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是怎么与人相处的,有孩子会举起妈妈爸爸的手渴望自己的父母体验剧中的角色,有孩子要求自己上台体验爸爸妈妈的角色,还有妈妈体验父亲的角色,希望了解父亲的感受……如有一名8岁的孩子上台体验过妈妈的角色后分享说:“我感觉妈妈是很辛苦的,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操心我们的学习,接下来我想对我的父母爷爷奶奶(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小艺的故事》第29场互动体验嘉宾则分享说:“我个人学习到很多。在台上,爷爷、奶奶,还有小艺、小鑫的演员是在用心表演,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爱,也是让我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我刚才我把我的爱也流动给我的女儿,发了个微信给我女儿,她回了我一句:‘爸爸,我也很想你。’我很感动!”
  因为项目的互动特征明显,也让媒体融合推广时有更多话题度与趣味性,引发最广泛人群参与、讨论及交流。
  (三)产品原创性强、成长内生动力大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社会支持网络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核心在于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挖掘和运用。“三失”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为失学、失管、失业。该种状态是由这一群体获得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对“三失”青少年予以关注和帮扶十分必要。文章首先分析“三失”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三失”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的策略
期刊
摘要:自国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以来,新生儿童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国内针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主要聚集在家庭亲子关系、家庭支持政策等方面,很少从社区、社会层面对儿童的早期发展进行研究。本文尝试依托社区儿童发展平台,从政府、社区、市场入手,一方面对目前浙江省近年来针对0~3岁婴幼儿的托育服务政策文件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分析浙江省0~9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以此探讨浙江
期刊
近日,黄树贤对北京市、东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战略定位、宗旨原则和路径策略,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期刊
摘要:本文以济南市LT小区作为城中村回迁安置社区案例地,揭示当前安置社区面临着社区环境两极分化、社区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社区居民缺乏主人翁意识、社区管理人员专业性与责任感不强、拆迁遗留問题仍未解决的困境,并发现在物质层面存在着高层楼房封闭性与平房大院自由性的矛盾、制度层面存在着管理制度制约与居民“小农生活”的矛盾、在社会层面存在社区异质性居民与同质性居民的矛盾。基于此,笔者提出明确社区治理主体与社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老龄化现象也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加,使得我国的民办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些许问题。通过将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民办养老机构实际运营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成效。本文对社会工作方法在民办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办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方法;具
期刊
摘要:生态移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进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对牧民生产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牧民向居民的身份转换同时意味着游牧文化和乡镇文化的交融碰撞。本文从移民群体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冲突对生态移民群体的再社会化影响,并提出几点助力移民社区建设的建议,以更好地给予移民人文关怀。  关键词:生态移民;文化冲突;再社会化  一、研究背景  移民搬迁不只是一种改善生态的重要方式,也是一种改善牧民生活条件和促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中发挥着基础性、示范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作用,但也存在学生志愿者满意度不一、差异较大等情况。本文通过实践调研、政策研究等方法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开展调研;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以了解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满意度现状,并探究其与服务态度、服务品质、服务技能、服务效果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迁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们从一个自己熟悉的圈子来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进入以子女为核心的小家庭,在家庭关系方面难免会遇见很多不适与冲突。如何协助随迁老人家庭正确处理各类复杂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通过对随迁老人家庭关系现状的分析,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探讨随迁老人家庭关系介入策略,希望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关
期刊
2018年3月29日,在繁华的市中心,隐于胡同深处的一个小四合院迎来了贵客——民政部部长黄树贤。  2015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次年,6月23日建国门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揭牌运营。那时起,这里就经常有各种各样的。聚会”。  成立之初,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平台能否获得居民认可,需要通过服务、宣传营造平台氛围。用“大碗茶”拉近老街坊,感受胡同情怀下的京味儿;用。家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患失智症的老人比例越来越高,失智老年照护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失智老人的照护主要依赖于家庭,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照护服务十分匮乏。社会工作作为以助人为己任的工作,在失智老人的照护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失智老人家庭照护的现状,然后分析失智老人社会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社会工作介入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失智老人;照护服务;社会工作介入  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