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庆教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用药经验浅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刘延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刘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关系较密切,并提出 “癌毒”的观点,提倡用扶正抑癌的原则来治疗消化道肿瘤。附验案 1 则以佐证。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057-03
  Abstract:Professor Liu Yanqing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tumors in a long period of clinical work. Professor Liu Yanqing believes that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qi deficiency and pathogen infection between the tumor more closely, and put forward the “cancer” point of view, to promote the use of Fuzheng Yiai principle in treatment of digestive tract tumors. 1 cases of the case of inspection are supported.
  Keywords: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近年来,全球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1],其中以消化道肿瘤尤为突出,我国恶性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2],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
  刘延庆教授躬耕杏林数十年,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对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个人的独到见解。现将刘延庆教授对消化道肿瘤的认识和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正邪和虚实[3]是造成肿瘤发生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宗必读》曰:“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外证医案汇编》云:“正气虚则成岩。”可见正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与防治肿瘤的根本动力。当机体正气不足,难以御邪时,易被邪气所侵,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谓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认为肿瘤辨治的一般规律应为:“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浸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即在采用扶正和(或)祛邪的原则治疗肿瘤时,既要注意在疾病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一般证候,又要注意在不同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证候,权衡机体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刘延庆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关系较密切,并提出了“癌毒[4]”的观点。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既不同于六淫邪气,也不同于一般的内生五邪和气滞、血瘀、痰结等诸邪,而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精、气、血、津液等物质运行失常,从而引起气滞、血瘀、痰结、湿浊、热毒[5]等病理变化,导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邪毒蕴结、正气亏虚,进而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此外,中医学认为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联络,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脾主升清,若升清不能,则气血生化无源。而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毒邪入侵。因此劉师提倡用扶正抑癌的原则来治疗消化道肿瘤。
  2 辨治经验
  2.1 扶正抑癌 在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上,中医药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促进手术恢复,防止或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②减少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③缓解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6]。刘延庆教授在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面常用黄芪、熟地、当归、萸肉、丹参、红景天、墨旱莲、半枝莲等中药扶正,提高人体的正气以抵抗外邪;石上柏、半夏、南星、莪术、三棱、红豆杉、白毛藤、野葡萄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全蝎、乌梢蛇、白花蛇等中药抑癌,直接攻毒以达病所。对不同的肿瘤患者,又按照中医学“三因制宜”的原则,辨证论治,临证加减。刘延庆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发现,胃癌早期多属血瘀热毒,常加用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姜黄、蜂房、地鳖虫、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期多属阴虚有热,常加用蒲公英、夏枯草、重楼、女贞子、旱莲草、玉竹、赤芍以清热滋阴;后期则多属气阴两虚,常加用黄芪、太子参、白参、石斛、玄参、鳖甲、山慈菇以滋阴益气。而大部分肝癌的患者表现为气滞血瘀,早期以气滞为主,随着病情进展,血瘀征象加重,故刘延庆教授在治疗中注重理气兼活血,常应用三棱、莪术、丹参、赤芍、平地木、三七、王不留行以理气活血,祛瘀生新,恢复气血运行。
  2.2 注重兼证 肿瘤患者除重视扶正治疗外,还应当注重兼证的治疗。《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故久病瘀血,舌苔瘀紫者,常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顽痰盛者,常用海蛤壳、瓦楞子化痰消积;气逆上冲者,常用旋覆花、代赫石降气镇逆;热盛津伤者,常用白花蛇舌草、菝葜、半枝莲、山慈菇、白英清热解毒,和胃降逆。食管癌患者因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常有呃逆呕吐、嘈杂反酸等胃气上逆的症状。因此刘师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将“化痰下气”贯穿始终[7],善用陈皮、青皮、木香、厚朴等理气行气的药物,使气机升降和顺,推动水湿运行,则痰无以为生。同时配伍锻牡蛎、海螵蛸、桑螵蛸等制酸止呕。若心烦则加焦山栀、川连;失眠则加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茯神;因化疗药物的使用,纳谷不香则加焦楂曲、炒谷麦芽、鸡内金,皮肤瘙痒则加地肤子、赤芍[8]。   此外,针对血液高凝状态,多用三七、蒲黄、茜草、赤芍、生地等凉血活血;针对白细胞数目减少,给予红景天、当归、熟地、何首乌等补气补血;针对胆红素、转氨酶升高者,酌情加大黄、茵陈、贯众、五味子、鸡骨草等降酶保肝之品。
  2.3 调节体质 对于晚期体质较弱的肿瘤患者,在运用地龙、僵蚕、全虫等虫类药时,减轻用量,合理配以扶正药物,做到扶正与抑癌共治之。在癌症的转移防治中,中医学认为要“先安未受邪之地”,即认为癌症最易攻击人体虚弱的部位。因此刘师在治疗原发肿瘤的同时,常会兼顾对转移部位或疑似或可能转移部位的治疗,加强人体对肿瘤的防御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例如食管癌患者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肺转移。故淋巴结转移者为痰湿流注,治当加百部、海藻、地龙,加强化痰祛湿的作用;肝藏血,肝转移者多见血虚,治当加白芍、当归、萸肉,加强补肝血的作用;肺主气,为储痰之器,肺转移者表现为痰湿不化、气阴不足,多用黄芪、百合、麦冬、白英、煅海浮石,加强化痰散结、补气养阴的作用。若患者多脏腑转移,则提示元气大虚,多用十全大补丸以大补元气。刘师在对食管癌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外,对体质较差、气虚乏力的患者常建议患者进食鳝鱼汤[9],调补气血。
  2.4 特殊用药 在治疗肿瘤中,刘延庆教授习惯使用红豆杉、红景天两味药。原菲等[10]通过对红豆杉多糖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姜建伟等[11]研究表明红景天的抗肿瘤机制虽尚不清楚,但对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整个消化道肿瘤在扶正抑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脾胃功能的调治,加陈皮、茯苓、霍香、佩兰、草果、苍术、白术、生苡仁、姜半夏等以健脾益气。
  对于肿瘤患者,刘延庆教授常嘱患者另服三七粉,晨服 3 g。三七中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PNS)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调亡,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2]。可燕等[13]通过裸鼠尾静脉成瘤实验表明,三七根和三七花总皂苷具有抗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血行转移能力。《本草纲目新篇》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獨用亦效,加入于补气补血药中则养神”。王珍等[14]研究表明,三七素可能影响大鼠的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和纤溶系统,以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促进血小板第 I 相和第 II 相的聚集,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的作用。
  2.5 饮食调畅 对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更要注意饮食的调控。刘师认为肠癌的发生也多与肆食油甘肥腻有关,结直肠癌患者在饮食上应当注意清淡,不要摄入过多的高脂饮食,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白菜、萝卜等,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刘延庆教授认为从情志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改善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适量适宜的运动,加上合理的膳食,能够提高机体对疾病和外界环境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3 病案举隅
  患者,男,68岁。2016年3月2日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胃镜病理示:(胃底)腺癌,(距门齿40 cm)腺癌。遂于2016年3月8日在该院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全胃)腺癌,低-中分化,侵及全层,可见脉管内癌栓,上下切缘未见癌累及,第12组淋巴结、胃大弯淋巴结(0/2,0/7),胃小弯淋巴结(10/20)。术后全腹部CT平扫:1、胃癌术后改变,吻合口下方壁稍后;2、肝脏钙化灶;3、左肾上腺稍粗;4、双肾小囊肿;5、肠系膜周围淋巴结增大;6、前列腺增生、钙化;7、盆腔少许积液;8、L2椎体压缩性改变;9、两肺少许陈旧性病灶。2016年4月6日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一周期,后因替吉奥过敏,4月28号改予卡培它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一周期,过程顺利。2016年5月19日复查胸部CT示:1、胃癌术后改变,吻合口下方壁稍后;2、肝脏钙化灶;3、左肾周围渗出;4、双肾小囊肿;5、左肾上腺稍粗;6、肠系膜周围淋巴结增大;7、前列腺增生、钙化;8、盆腔积液;9、L2椎体压缩性改变;10、两肺少许陈旧性病灶;11、肺气肿,肺大疱。较前片左肾周围高密度影为新增,盆腔积液增多,且肌酐偏高考虑为肾功能不全,经肾内科治疗后好转,后停止化疗。癌胚抗原:5.54 ng/mL糖类抗原199:19.9 U/mL。
  患者此时为胃癌术后化疗后,病情稳定,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痰,无胸闷心悸,无腹胀腹痛腹泻,稍乏力,纳谷尚可,二便调,夜寐尚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遵“扶正抑癌”原则,拟健脾益气,化痰利湿为治法,处方:黄芪30 g,熟地15 g,当归10 g,五味子6 g,枸杞10 g,山萸肉10 g,藤梨根30 g,白毛藤30 g,鸡血藤30 g,野葡萄根30 g,黄精15 g,石见穿30 g,制南星15 g,大贝母15 g,菟丝子15 g,淫羊藿15 g,枳壳10 g,苏梗10 g,炙甘草3 g,红景天15 g。14 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2 次温服。患者坚持服用中药至今,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未诉特殊不适。2016年8月11日查胸、腹部CT示:胃癌术后改变,胸、全腹部未见明显转移征象。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CA50正常。患者目前病情稳定,至今已近1年。
  按语:刘延庆教授将 “扶正抑癌”贯穿胃癌治疗的始终,在健脾益气、化痰利湿、解毒散结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不同治疗阶段,按照整体观念以辨证施治。初诊扶正固本为主,兼予解毒抗癌。黄芪、熟地补气健脾,当归、山萸肉扶助正气,枸杞、菟丝子滋补肝肾,枳壳、苏梗顺气化痰;白毛藤、野葡萄根解毒抗癌,藤梨根、石见穿、淫羊藿祛风除湿,五味子养阴固精,鸡血藤活血化瘀,黄精补脾益气,制南星、大贝母散结消肿,枳壳理气宽中,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既能针对疾病的主要病机,又能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患者至今服药已近1年,目前病情稳定,精神尚可。   参考文献
  [1]Leal YA, Fernández-Garrote LM, Mohar-Betancourt A,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registries in cancer control[J]. Salud Publica Mex, 2016, 58(2):309-316.
  [2]董颖, 杨文君.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J]. 醫学综述, 2014, 20(3):429.
  [3]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447.
  [4]刘延庆, 戴小军. “癌毒学说”与中医肿瘤学的突破[C]// 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629-630.
  [5]张贵才, 李艳. 中医学关于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 26(1):72.
  [6]郝希山, 魏于全. 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7]史有阳, 钱亚云. 刘延庆治疗食管癌经验辑要[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1):21.
  [8]杨婷, 钱亚云. 刘延庆治疗胃癌化疗不良反应的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16, 48(10):84-85.
  [9]伟臣. “鳝鱼的保健药膳”补遗[J]. 东方药膳, 2007(3):43.
  [10]原菲, 宋丽艳, 于荣敏. 红豆杉多糖的分离鉴定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1, 32(1):41-43.
  [11]姜建伟, 章红燕, 芦柏震. 藏药红景天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 2010, 41(329):74-75.
  [12]王莹, 禇扬, 李伟, 等.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5, 46(9):1381-1390.
  [13]可燕, 蒋嘉烨, 王现珍, 等. 三七根及花总皂苷抗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研究[J]. 中药材, 2010, 33(1):96-99.
  [14]王珍, 杨靖亚, 宋书杰, 等. 三七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止血机制[J]. 中国新药志, 2014, 23(3):356-359.
  (收稿日期:2018-04-13 编辑:刘 斌)
其他文献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临床中较常见,中医在其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张良英教授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病机为瘀血阻滞,由湿、热、虚、寒所导致。临证治疗用自拟助孕2号方,以行气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肾化痰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性激素、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
【摘 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组42例实施补肾健脑针法+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比两组发育情况、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MAS评分)、功能独立性(WeeFIM评分)、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平衡能力(BBS评分)。结果:①发育情况:治疗12周
本文介绍狗小肠移行性肌电多复合波微机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实验研究资料。该系统用低挡小容量紫金Ⅱ微机进行二十一兆数据量的信号检测与处理。它可精确地进行狗小肠消化间期多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修复上中切牙大面积切角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60颗牙)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仅使用复合树脂修复,B组使用复合树脂加自攻螺纹钉联合修复,于修复后3年以改良美国公共健康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修复方法在修复效果上无显著差异(P>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永久性房颤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永久性房颤伴心功能不全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养阴复律汤口服+足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BNP(B型纳尿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82.4
顽固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病症,李应存教授认为辨证总属本虚标实,为虚实相兼的病变,故主张从脾胃论治,以健脾扶正为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兼清郁热相结合之法,获得满意临
前牙根折最常见的类型是根中1/3折断。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36颗根中1/3折断的年轻恒前牙行保守治疗进行观察及分析,为儿童牙科医师判断根折牙预后和进行正确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6~2008年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X线片确诊为根中1/3折断的年轻恒前牙,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保存完整的36颗外伤恒前牙(男21颗、女15颗)。病
目的:探讨唇裂术后继发口哨唇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在Matsuo's法基础上改进缺损二侧唇粘膜瓣转移矫正红唇部的缺损,同时还可以减缓上唇的张力、加深唇龈沟。结果:采用改良的Mats
痔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痔瘘的主要症状有便血、疼痛、脱出、局部分泌物增多和排便困难等。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风、热、燥、湿之邪,内伤六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