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和快检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对比分析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高效完成小麦中呕吐毒素的精准检测,本文通过多维度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和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种设备检验操作过程中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快检仪适合快速定性筛查,酶标仪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可进行精准检测和定量复核。综合分析得出,在实际应用中,3种设备可以配合使用,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各种设备优势,可高效完成各种检测需求。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快检仪;呕吐毒素;小麦
  呕吐毒素,又名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产生,是一种全球性的污染谷物的霉菌毒素之一,通常在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物及其制品中最为常见。DON超标摄入会导致人畜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组织坏死和内脏出血,甚至死亡[1]。正因为DON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威胁,我国对小麦中的DON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
  当前,我国检测机构针对小麦中的DON检测设备有很多种,但涉及检测原理主要有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胶体金纸层析免疫法等。在DON检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设备和方法来检测,对于检测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3种设备检测小麦中DON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A紫外检测器,岛津;Model-680酶标仪,美国伯乐;ROSA-M快检仪,美国CHARM;TLE204E/02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PHC-11D氮吹仪,月旭科技(上海);HY-4振荡器,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800D离心机,常州普天仪器;DON免疫亲和柱,安谱(CNW);Deoxynivalenol标准品,安谱(ANPEL);DON检测试剂盒,芬德生物(SZ FINDE);ROSA DON快检试剂条,美国CHARM。
  DON质控样-1、DON质控样-2,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甲醇(色谱纯);聚乙二醇(生化试剂);氯化钠(分析纯);磷酸氢二钠(分析纯);磷酸二氢钾(分析纯);氯化钾(分析纯);盐酸(优级纯);去离子水。
  1.2 样品前处理
  1.2.1 高效液相色谱仪
  称取25 g样品于100 mL具塞三角瓶,加5 g聚乙二醇,加水100 mL,混匀,振荡20 min。以玻璃纤维滤纸过滤至澄清,移取滤液2.0 mL,以1滴/s流速过免疫亲和柱,再分别用5 mL PBS缓冲盐溶液和水先后淋洗,弃去流出液,抽干小柱。加2 mL甲醇洗脱亲和柱,下滴速度1滴/s,收集洗脱液,50 ℃下氮气缓缓吹至近干,最后加入1.0 mL初始流动相,涡旋30 s溶解,0.45 μm滤膜过滤,取滤液入进样小瓶待上机检测。
  1.2.2 酶标仪
  称取5.0 g粉碎样品于50 mL离心管,加入20 mL去离子水,振荡5 min,室温4 000 r/min离心10 min;静置分层,取0.1 mL上清液,加入0.9 mL复溶液,混匀,待测。
  1.2.3 DON快速检测仪
  准确称量5.0 g粉碎样品于50 mL的离心管,加入25 mL
  的去离子水,涡旋振荡1 min,静置1 min,取1 000 μL上清液于1号离心管中,放入离心机5 000 r/ min,离心1 min后,从中取100 μL样品提取液和1 000 μL呕吐毒素稀释缓冲液(DONQ)放入2号离心管,涡旋振荡10 s,待測。
  1.3 上机检测
  1.3.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设置紫外检测器,色谱柱:XB-C18(4.6  mm×150 mm,5 μm),其余色谱条件参考GB 5009.111—2016[2]。
  1.3.2 酶标仪
  加标准品和样品50 μL/孔到对应微孔中,然后加抗体工作液50 μL/孔,轻轻震荡5 s混匀,37 ℃避光反应30 min。
  洗板:甩干孔中液体,用工作洗涤液350 μL/孔充分洗涤5次,每次间隔30 s,最后用吸水纸拍干。加酶标记物
  100 μL/孔,37 ℃避光反应30 min。再次洗板(同上)。显色:加底物A 50 μL/孔,再加底物B 50 μL/孔,轻轻振荡5 min混匀,37 ℃避光显色15 min。终止:加入终止液50 μL/孔,
  轻轻振荡混匀,终止反应。酶标仪于450 nm(建议双波长450/630 nm)处上机测定每孔OD值。
  1.3.3 DON快速检测仪
  读数仪调至DON-00档。取呕吐毒素快检试剂条(绿色),将其反面放入孵育器中,胶纸撕开至黑线处,取300 μL待测稀释液,缓慢加入试剂条凹槽中后盖上胶纸,45 ℃下孵育5 min后,插入读数仪测定读数。
  1.4 仪器检测原理对比
  (1)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利用物质在色谱柱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有不同的分配量,进行DON分离,不同浓度的DON在紫外检测器引起不同响应值进而输出不同峰形,最后用外标法定量。
  (2)酶标仪筛查原理。基于抗原抗体间接竞争反应技术,DON和酶标板上的预包被偶联抗原竞争抗呕吐毒素抗体,标记后用TMB底物显色,样本吸光度值与其所含DON量成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后得出具体值。
  (3)DON快检测试仪检测原理。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根据胶体金本身的显色特点来诊断特异性的待测物。   2 结果与分析
  2.1 回收率与精密度、质控样精准度试验
  在空白小麦样品中分别加入3组不同浓度的DON标准溶液,按照正常试验步骤进行前处理和检测,每个加标样品重复测定6次,测定其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3种设备检测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达标[3]。在低浓度检测时高效液相色谱仪回收率略显偏低,可能由于其方法前处理相对复杂,造成一定的DON损失。精密度方面,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度最高,稳定性最好。
  将两个不同浓度DON质控样,按照正常试验步骤进行前处理和检测,每个浓度做4个平行样,测定其准确度,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知高效液相色谱仪准确度最高,其次是酶标仪,快检仪准确度略显不足,尤其是高浓度检测时更明显。由于快检仪检测原理和胶体金纸试剂条制備工艺等原因,快检仪不适合做定量检测。另外经过多次试验得出,酶标仪在高通量样品检测时,由于抗体的交叉反应、稀释倍数及操作污染等因素影响,有出假阳性风险,故阳性试样需进一步验证[4]。
  2.2 3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对比
  对3种设备在单位样品检验时间、费用、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知,3种检测设备各有优劣,检测机构、企业或者检验人员可根据自身不同需求和环境、样品量等因素综合考量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进行检验。尤其是快检仪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合于样品的快速筛查,可满足我国粮食及饲料企业、政府职能监管部门等开展日常现场检验和监管抽查工作[5]。
  3 结论
  本文主要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操作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从操作过程看,高效液相色谱仪前处理最为复杂和关键,直接影响结果准确度,另外消耗试剂较多,易造成污染,主要操作为电脑软件,能自动连续处理样品,可用于科研和高质量检验,对人员能力有一定要求;酶标仪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所需耗材成本也较低,但因其配置试剂较多,操作暴露风险较大,有一定安全隐患,但能同时上机检测96个样品,单批次平均成本低,也可用于现场实验,人员操作易上手;快检仪操作最为简单,所用耗材也较少,检测过程比较安全,检测速度较快,人员水平要求较低。
  从检测结果来看,3种设备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其中高效液相色谱仪精密度和准确度最高;酶标仪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因此在其检测出阳性样品时,可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复检确认;快速检测仪检测速度较快,但其定量检测准确度不高,比较适用于快速定性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3种设备可以相互配合使用,灵活运用各种设备优势来高效率完成工作。粮食企业单位在新粮收购、转运时可运用快速检测仪进行粮食DON指标快速筛查,检测机构在集中进行粮食品质分析时,可运用酶标仪进行高通量检测[6],对以上两个设备筛检出的阳性批次可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精准复核,提升检测效率。日常检验工作中,快检仪和酶标仪可为高效液相色谱仪提供辅助性检测,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为精准高效检验呕吐毒素共同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春娥,刘新保,廖若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麦粉中的呕吐毒素含量[J].粮油食品科技,2018,26(5):53-57.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GB 5009.111—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贾卫昌,朱寅.高效液相色谱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比较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5,22(3):97-100.
  [5]李萌,冯才伟,贾芳芳,等.一种快速检测呕吐毒素的胶体金试纸条[J].中国酿造,2013,32(11):91-93.
  [6]庄芸蕾.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卡与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技术比较[J].粮食储藏,2017,46(3):38-41.
其他文献
摘 要:利用QuEChERS法提取,采用GC-MS检测技术,建立10种有机磷农药(对硫磷、乙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三唑磷、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氧乐果、联苯菊酯)的同时检测方法,并分析汕头市白花蛇舌草中OPPs残留水平及其种类。结果表明,10种OPPs在1.0~20.0 mg/mL浓度范围内,各OPPs定量离子峰面积与质量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0.1 mg/kg,
期刊
摘 要:本文参照GB 5009.17—2014,建立了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LC-AFS)测定水产食品中甲基汞的检测方法。实验表明,在0.5~10.0 ng/mL,甲基汞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996 5,方法检出限为0.006 mg/kg,加标回收率为85.7%~98.9%,RSD为2.1%~3.5%,精密度与稳定性良好,可以满足水产食品中甲基汞的分析要求。  关键词:水产食品
期刊
摘 要:采用改进后的NY/T 761—2008方法和QuEChERS方法对蔬菜、水果进行前处理,用GC-MS/MS检测26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改进后的3种前处理方法对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影响不大,重现性均较好。但是采用QUICLEAR针式过滤器改进后的QuEChERS方法,样品量、试剂量使用少,操作简便、快速、安全,适用于大批量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关键词:农药残留;GC-MS/MS
期刊
摘 要:目的:建立氣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以气质联用仪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测定,优化质谱检测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咪鲜胺及2,4,6-三氯苯酚在0.1~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06 6 mg/kg和0.000 4 mg/kg,在低、中、高3个不同添加
期刊
摘 要:酱菜腌渍类是我国常见的蔬菜制品,鲜香可口,制作方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其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检测酱菜食品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亚硝酸盐含量在酱菜食品中的变化,以期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为后续合理食用酱菜食品提供一定借鉴,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关键词:酱菜腌渍;亚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  酱菜腌渍类食品主要通过酱腌或盐腌两种方法对根茎类蔬菜进行制作
期刊
摘 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烹饪方法、不同碳烤时间、不同部位、不同贮藏时间烤鱼中苯并[α]芘含量。结果表明,苯并芘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相关系数R=0.999 6,检出限为0.33 μg/kg。回收率在81.0%~87.1%,相对标准偏差2.42%。测得烤鱼中苯并[α]芘的含量在0~1.11 μg/kg,碳烤烤鱼皮中苯并芘的含量高于油炸烤鱼皮,两种烹饪方式烤鱼肉中苯并[α]芘的含量变化不大,皮中苯
期刊
摘 要:作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两大重要基础,体育运动和营养配餐结合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在运动与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营养配餐相结合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营养配餐  2016年,中央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面简称《纲要》),将健康管理纳入中国高校大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食品质量管理的重点。基于食品安全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性,本文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入手,阐述该手段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风险分析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扰乱了市场秩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可减少食品安
期刊
摘 要:乌龙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会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烘焙作为精制乌龙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对乌龙茶内部挥发性化合物会产生直接的物理化学反应,从根本上对乌龙茶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实践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对乌龙茶焙火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焙火工艺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产生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乌龙茶;焙火工艺;挥发性化合物;茶香  乌龙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一种可行、适用、准确的霉菌检测培养方法,来解决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干裂、环境污染、菌落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方法:对膜包裹法、培养盒法、直接培养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价3种方法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采用直接培养法培养的空白和样品出现较大程度的污染及干裂现象,膜包裹法、培养盒法培养的样品未造成污染,培养基未干裂不影响菌落计数。结论:采用隔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培养基干裂和污染的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