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意义重大,目标明确,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虽然英语学习受到空前的关注:幼儿英语、少年英语、成人英语层出不穷,各种培训班、提高班、速成班遍地开花,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英语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依旧存在,最直观的表现是:经过长达十年甚至十多年的集中学校教育后,进入社会的学生不能运用英语实现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考入大学的不能很快适应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成了最头疼和补考率最高的学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几年又为职稱晋升英语考试而犯愁,如此等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比较封闭,缺乏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体验。这里所说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是指学习者周围缺少说外语的人,缺少语言环境,学了外语周围没有与之交流的人,同时也指教学环境只限定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融入社会。英语教学一般是在学习者对英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既不懂英语语言,也很少知道英语文化,缺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英语课堂,依靠英语教师传授。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基本上是想象中的(imaginary),缺乏真实性。想象的东西给人脑的刺激作用远远小于客观存在的实体,所以人们对想象的东西认识不够充分,反映不灵敏,表达自然就非常慢。比如:在教学生“问路、指路”的英语表达时,老师不是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地图,在上面标出几个地方,然后让一个学生问,一个或一组学生答,就是利用教室的走道(课堂上唯一可利用的空间)让一名学生按照另一名学生的指令变换方向。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训练后,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教师感到比较满意。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为社会环境是多变的,不像课堂上教师创设的环境那么单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简单化、模式化甚至是固定化了,而且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非常熟悉(就是同学和外语老师),使用语言的心理障碍比较少。我把学生的这种语言能力称之为“课堂语言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需要对许多相关的现实进行正确认识和做出准确反映之后,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这就是“社会语言能力”。认识、反映需要时间,通过文字和声音表达也需要时间。而对只有“课堂语言能力”的学生来说,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时,这个时间就更长了,有时这些时间的花费是低产出的甚至是无产出的,即出现交际中的羞涩、恐慌、不知所云、甚至干脆来个沉默不语。这恐怕是我们所说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最具体例证。不接触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得不到真正的使用,使用语言的心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障碍也就无法排除。无“触景”的机会,岂能“生情”?
2、教学检测手段单一,教学评价标准陈旧,结果导致了教学目的偏离了教学的最终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开展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外语教学也不例外。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虽然教材改革在不断地由重知识记忆向重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向发展,考试制度也力争在这方面发挥好导向作用。但在高考竞争比较激烈的现实中,考试结果的好坏往往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老师的声誉、职称晋升甚至生活,决定着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是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往往把考试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考试结果当作教学目的的反映。学校从上到下领导喊高考、教师抓高考,学生拼高考。各地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象考试研究中心等机构,各种教学研讨会也离不开怎样应付考试等话题。甚至连冠以学术研讨会的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考试得胜的策略。这些做法加剧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教学就是为了考试。所以,外语老师除了细细地讲解语言知识外,就是让学生死记语法条文,然后进行大量的专项练习,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以求考试得心应手,能得高分足以。所有这些严重削弱了语言的交际目的在师生思想中的地位,使语言教学仅仅停滞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和语言实践紧密结合。
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一劳永逸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1)对外语教学的认识上,大部分老师都把外语教学当成使学生上大学的凭证,没有真正按照语言的要求组织教学。(2)缺乏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语言操练机械呆板,缺乏活力,也谈不上恰当得体。(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按部就班组织实施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课堂上讲过和练过的东西,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同类的问题,更谈不上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加上开设外语课程的时间存在着地区差异,整个基础英语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断层,由于教师方面存在以上差异,导致升入新的年级或学校后,学生又要开始适应新老师的发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出现了一些因适应不了新老师而丧失原有的学习积极性的落伍者。
那么,怎样才能使外语教学达到省时高效呢?
第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探究、合作、自信等情感态度的形成。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采取听、说领先的功能结构,精心设计,语言地道,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生活,难度循序渐进,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得到全面训练和发展,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材。要完全实现教材设计上的要求,教师就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职责,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以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方法,紧紧围绕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活动的变化情况,不断改换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学生一起投身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要重视情感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训斥性、讥讽性的语言,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多用鼓励性话语,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以极大的关注,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中肯地指正,采取宽容的态度,力争把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焦虑”降到最低点,从而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开口,亲身实践,把学到的语言用于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第二、充分利用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语法优势,积极创造环境,及时加强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最终转换成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创造力的基础,因为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预见和妥善解决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职责是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把课堂知识更进一步真实化,生活化,创设一些让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有话可说的情景。这就必须和现实紧密结合。我这里所说的现实一是指“教育本身”,一是指“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所举的例句都要围绕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个中心,这些情景和例句的来源必须是现实生活。只有联系实际,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语法的实用价值,语法为交际服务的目的也就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同时,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新教材中的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学好英语,必须踏踏实实地学好词汇。英语的词汇量越大,阅读起来就越轻松,理解也可能更加准确。另外,应注重新教材中背景知识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现行的英语教科书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如果在讲授课文的同时,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地体验运用语言。这也符合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这里的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组织形式。所谓教学内容开放是指外语教师要能经常开发教材的潜力,不要光局限在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把教材内容通过引伸、扩展、具体等方法使它更贴近生活。所谓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是指英语教学不能光局限在课堂上,而要适时的到生活中去,实现“课堂语言能力”向“社会语言能力”转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学,在社会中用。
第四、新教材的使用,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力求在个人修养、业务素质、讲课艺术上有所提高,去适应新教材教学需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特别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保持与时俱进,彻底转变一辈子“吃老本”的思想。
当然,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受到各方面的条件制约,比如:大班额对进行交际训练的制约,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乃至教學目的、要求的误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也表明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认准方向,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用好新教材,不断改进新教材,使我国的外语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外语教学的社会环境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外语教育会出现省时高效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才仁主编的《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国扬主编的《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甘肃兰州市第五十中学)
虽然英语学习受到空前的关注:幼儿英语、少年英语、成人英语层出不穷,各种培训班、提高班、速成班遍地开花,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英语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依旧存在,最直观的表现是:经过长达十年甚至十多年的集中学校教育后,进入社会的学生不能运用英语实现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考入大学的不能很快适应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成了最头疼和补考率最高的学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几年又为职稱晋升英语考试而犯愁,如此等等。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比较封闭,缺乏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体验。这里所说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是指学习者周围缺少说外语的人,缺少语言环境,学了外语周围没有与之交流的人,同时也指教学环境只限定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融入社会。英语教学一般是在学习者对英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既不懂英语语言,也很少知道英语文化,缺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英语教材、英语课堂,依靠英语教师传授。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基本上是想象中的(imaginary),缺乏真实性。想象的东西给人脑的刺激作用远远小于客观存在的实体,所以人们对想象的东西认识不够充分,反映不灵敏,表达自然就非常慢。比如:在教学生“问路、指路”的英语表达时,老师不是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地图,在上面标出几个地方,然后让一个学生问,一个或一组学生答,就是利用教室的走道(课堂上唯一可利用的空间)让一名学生按照另一名学生的指令变换方向。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训练后,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教师感到比较满意。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为社会环境是多变的,不像课堂上教师创设的环境那么单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往往把学生的思维简单化、模式化甚至是固定化了,而且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非常熟悉(就是同学和外语老师),使用语言的心理障碍比较少。我把学生的这种语言能力称之为“课堂语言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需要对许多相关的现实进行正确认识和做出准确反映之后,才能用语言进行表达,这就是“社会语言能力”。认识、反映需要时间,通过文字和声音表达也需要时间。而对只有“课堂语言能力”的学生来说,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时,这个时间就更长了,有时这些时间的花费是低产出的甚至是无产出的,即出现交际中的羞涩、恐慌、不知所云、甚至干脆来个沉默不语。这恐怕是我们所说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最具体例证。不接触社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得不到真正的使用,使用语言的心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心理障碍也就无法排除。无“触景”的机会,岂能“生情”?
2、教学检测手段单一,教学评价标准陈旧,结果导致了教学目的偏离了教学的最终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开展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外语教学也不例外。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虽然教材改革在不断地由重知识记忆向重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向发展,考试制度也力争在这方面发挥好导向作用。但在高考竞争比较激烈的现实中,考试结果的好坏往往决定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老师的声誉、职称晋升甚至生活,决定着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甚至是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师生往往把考试内容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考试结果当作教学目的的反映。学校从上到下领导喊高考、教师抓高考,学生拼高考。各地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象考试研究中心等机构,各种教学研讨会也离不开怎样应付考试等话题。甚至连冠以学术研讨会的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考试得胜的策略。这些做法加剧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教学就是为了考试。所以,外语老师除了细细地讲解语言知识外,就是让学生死记语法条文,然后进行大量的专项练习,使学生熟悉各种题型,以求考试得心应手,能得高分足以。所有这些严重削弱了语言的交际目的在师生思想中的地位,使语言教学仅仅停滞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和语言实践紧密结合。
3、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能与时俱进,一劳永逸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1)对外语教学的认识上,大部分老师都把外语教学当成使学生上大学的凭证,没有真正按照语言的要求组织教学。(2)缺乏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语言操练机械呆板,缺乏活力,也谈不上恰当得体。(3)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学生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科书规定的内容按部就班组织实施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课堂上讲过和练过的东西,不会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同类的问题,更谈不上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加上开设外语课程的时间存在着地区差异,整个基础英语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断层,由于教师方面存在以上差异,导致升入新的年级或学校后,学生又要开始适应新老师的发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出现了一些因适应不了新老师而丧失原有的学习积极性的落伍者。
那么,怎样才能使外语教学达到省时高效呢?
第一、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探究、合作、自信等情感态度的形成。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采取听、说领先的功能结构,精心设计,语言地道,图文并茂,内容贴近生活,难度循序渐进,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得到全面训练和发展,是一套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材。要完全实现教材设计上的要求,教师就要彻底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职责,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彻底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以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方法,紧紧围绕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活动的变化情况,不断改换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学生一起投身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要重视情感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用训斥性、讥讽性的语言,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多用鼓励性话语,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以极大的关注,对他们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中肯地指正,采取宽容的态度,力争把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焦虑”降到最低点,从而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开口,亲身实践,把学到的语言用于交际,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第二、充分利用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语法优势,积极创造环境,及时加强语言的社会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最终转换成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创造力的基础,因为创造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预见和妥善解决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职责是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把课堂知识更进一步真实化,生活化,创设一些让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有话可说的情景。这就必须和现实紧密结合。我这里所说的现实一是指“教育本身”,一是指“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所创设的情景,所举的例句都要围绕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个中心,这些情景和例句的来源必须是现实生活。只有联系实际,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语法的实用价值,语法为交际服务的目的也就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同时,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新教材中的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学好英语,必须踏踏实实地学好词汇。英语的词汇量越大,阅读起来就越轻松,理解也可能更加准确。另外,应注重新教材中背景知识教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现行的英语教科书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如果在讲授课文的同时,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真正地体验运用语言。这也符合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这里的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组织形式。所谓教学内容开放是指外语教师要能经常开发教材的潜力,不要光局限在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要把教材内容通过引伸、扩展、具体等方法使它更贴近生活。所谓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是指英语教学不能光局限在课堂上,而要适时的到生活中去,实现“课堂语言能力”向“社会语言能力”转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学,在社会中用。
第四、新教材的使用,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广大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应力求在个人修养、业务素质、讲课艺术上有所提高,去适应新教材教学需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特别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保持与时俱进,彻底转变一辈子“吃老本”的思想。
当然,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受到各方面的条件制约,比如:大班额对进行交际训练的制约,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乃至教學目的、要求的误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也表明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认准方向,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用好新教材,不断改进新教材,使我国的外语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外语教学的社会环境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外语教育会出现省时高效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才仁主编的《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国扬主编的《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甘肃兰州市第五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