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在面对老街区进行改造的时候,历史城市有不少问题急需要解决。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如何将城市的现代化进行下去,这是在城市化改造当中所面临的重要难点,为此,在借鉴了我国改造一些历史建筑的案例,并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提出棚户区改造和保护建筑之间有机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保留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7-0307-01
引言:
在中国,城市化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高潮期间一般有三大问题:第一点是工业进程的加快,工业废弃物以及农业和生活的废弃物逐渐增多,并且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第二点是对自然景观和资源进行随意的开发,造成了对山川、海洋等自然景观的破坏,第三点是对城镇的传统文化风貌,以及优秀的历史建筑等过度开发,在大量的开发建设中,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丢失。该文通过从国内成功案例结合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在对历史地段保护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并且对相关城市的改造经验进行参考研究,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完整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现代化城市的高效、便捷。
1、城市化进程当中对历史建筑保留问题的经典案例
在研究完善项目的设计时,我们首先参照了国内相关城市历史建筑的的保护与改造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及吸取成功的改造方式与经验。
案例一: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的新叶古村,在南宋嘉定年间开始建设,距离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新叶古村这座古村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被我国建筑专家称赞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院”。玉华叶氏从第一代在这里定居,经历和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甲组。同时,新叶村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叶氏聚居村。八百年来,叶氏家族在新叶村建设了大片住宅,依然完好保存着不少古寺、古塔、古大厅、古祠堂以及两百多幢古民居建筑。新叶村整体群落建筑是以五行九宫布局,其中蕴含着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走入新叶村后,就如同走入了迷宫。村中有上百条街巷,有的近三米宽,有的窄的仅80厘米。
案例二:在国内,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得到肯定。在哈尔滨,靖宇步行街的两侧建筑风格有着“中华巴洛克”之称,经过开发公司的改造,将靖宇街的地面进行了灰色的石板铺装,在路的两旁设置了与巴洛克风格一直的灯饰,同时还增加了充满古朴气息的座椅以及花坛,是游人步行街中无论休息还是漫步都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特色气氛。在老道外的还进行了名俗文化区的建设,将“仁永和”当作突破口,把南二建设成了“民俗文化街”,南三成为了“特色小吃一条街”,并且还将戏曲、茶艺等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是两条街道充分发挥了老字号的作用,是整个老道外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适应了新时代城市的发展。
2、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不少文化名城都面临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尤其是历史建筑较多的江浙地区。江浙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中,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发展,更要重视其文化底蕴,重点保护历史建筑。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全方位普查,建立历史建筑的档案。各个城市在发展中都要对区域内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普遍定点定性保护性建筑。同时要建立历史建筑的档案,依照建筑档案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2)对历史建筑实施整体化保护。在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的背景下,不利于保护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为了借助棚户区改造契机,实现一些人口的疏解,并完善历史建筑周边的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承租国家和单位直管公房的家庭可通过房改购房、承租保障房等不同保障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私有产权人也可通过货币和实物安置政策等落实住房问题,同时完善街区共用设施。
3、从功案例当中分析出对历史建筑保留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文化自觉,要能够理性的面对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冲击,要有文化危机认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对文化遗产的改造必须看清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的本质,否则很难做到在文化遗产改造上能够有文化上的自觉。其实,在进行改造时,面对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有文化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这样在进行改造时,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才能更加理性的进行选择,取出其中的精华部分,与本地文化进行融合。要对自身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身文化的来历,明白自身文化的特色以及他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自主加强文化转型,适应快速发展当中的新形势。在文化载体的建设当中,要积极地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进行融合,从而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城市文化。如:在改造成功的项目当中,通过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对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认证和修复,使其恢复了往日的鲜活,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在保证项目的商业物业都有经营的价值,同时也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且使项目工程不至于成为一个彻彻底底形象工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更大规模的历史遗产保护尊定了基础,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新的功能,尊重了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其次,要充分的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大众文化能够对文化传承起积极的作用。因为在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当中,文化建设必须要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否则将很难获得当地居民的积极地反响。通过设置广场、商铺、停车场等,提高历史建筑的服务性能。通过对古建筑出群的再利用,开发符合居民生活的休闲娱乐产业,可以使其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而使繁荣当地经济,扩展就业空间,并且能够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提高。
然后,是要处理好成功案例的复制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也是各不相同,单纯的案例经验和模式复制并非是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应该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地域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具有自身城市本身的改造方案。比如位于杭州西湖吴山景区的清河坊,是建设于南宋时期的历史街区。历史上清河坊两侧林立着不少百年老店,比如天香斋食品店、万隆火腿店、方回春堂药店、胡庆余堂药店等等。在杭州城市化发展中,不少商店都衰落,原本古建筑变成了普通民宅。在保护和修缮清河坊中,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其改造主要涉及:(1)调整历史建筑的功能和平面布局。采取恢复沿街一直采取的下店上宅的建筑使用功能,将不临街建筑变成博览建筑,恢复商业建筑群功能等措施。(2)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的外观,主要是复原门窗、栏杆和雕花,修复建筑瓦片,保留风火墙等措施。(3)加固建筑内部的构件与结构体系。(4)现代化历史建筑的配套设施,比如给排水设施、电器设施等。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科学的分析对文化保护所进行的措施,从而研究出合适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方案,达到更有效的对城市建设改造当进行中文化遗产的改造。在对城市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要明确的强调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协调的基础,要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够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将历史文化遗产价值重现出来 。这一认知对城市改造过程当中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和再利用起指导作用。在这种规范的指导之下,城市文化遗产在改造的过程当中要将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进行创新规划 ,再改造的过程当中它需要包含到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 ,考虑到保护区内居民有关居住、就业、服务和交通等的需求。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不断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完整体系中 ,从而保证通过改造的文化遗产重现活力。
结束语
城市再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过程,它就像我们自身的新陈代谢一样,对一些损坏的、旧的建筑进行更换,焕发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城市的本身就是一项文化遗产,每座城市都会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当中,应该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在这样的观念下,才能在满足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使城市本身的文化傳统有有机的融合到新的城市建设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使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汪佳慧.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留问题的几点思考[J]. 建筑建材装饰,2016(24).
[2]谭为宁.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思考[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6(6).
[3]余新波,徐迪.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建筑保护与发展[J]. 吉林农业c版, 2011(6):311-311.
[4]何彦瑞,吴维.对于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 才智, 2016(35).
[5]苏智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风貌与历史建筑的保护[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1(2):18-23.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历史建筑;保留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7-0307-01
引言:
在中国,城市化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高潮期间一般有三大问题:第一点是工业进程的加快,工业废弃物以及农业和生活的废弃物逐渐增多,并且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第二点是对自然景观和资源进行随意的开发,造成了对山川、海洋等自然景观的破坏,第三点是对城镇的传统文化风貌,以及优秀的历史建筑等过度开发,在大量的开发建设中,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丢失。该文通过从国内成功案例结合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在对历史地段保护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并且对相关城市的改造经验进行参考研究,在保护文化遗产真实、完整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现代化城市的高效、便捷。
1、城市化进程当中对历史建筑保留问题的经典案例
在研究完善项目的设计时,我们首先参照了国内相关城市历史建筑的的保护与改造的成功案例,分析以及吸取成功的改造方式与经验。
案例一: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的新叶古村,在南宋嘉定年间开始建设,距离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新叶古村这座古村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被我国建筑专家称赞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院”。玉华叶氏从第一代在这里定居,经历和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和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甲组。同时,新叶村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叶氏聚居村。八百年来,叶氏家族在新叶村建设了大片住宅,依然完好保存着不少古寺、古塔、古大厅、古祠堂以及两百多幢古民居建筑。新叶村整体群落建筑是以五行九宫布局,其中蕴含着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走入新叶村后,就如同走入了迷宫。村中有上百条街巷,有的近三米宽,有的窄的仅80厘米。
案例二:在国内,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得到肯定。在哈尔滨,靖宇步行街的两侧建筑风格有着“中华巴洛克”之称,经过开发公司的改造,将靖宇街的地面进行了灰色的石板铺装,在路的两旁设置了与巴洛克风格一直的灯饰,同时还增加了充满古朴气息的座椅以及花坛,是游人步行街中无论休息还是漫步都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特色气氛。在老道外的还进行了名俗文化区的建设,将“仁永和”当作突破口,把南二建设成了“民俗文化街”,南三成为了“特色小吃一条街”,并且还将戏曲、茶艺等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是两条街道充分发挥了老字号的作用,是整个老道外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适应了新时代城市的发展。
2、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不少文化名城都面临历史建筑保护问题,尤其是历史建筑较多的江浙地区。江浙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中,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发展,更要重视其文化底蕴,重点保护历史建筑。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全方位普查,建立历史建筑的档案。各个城市在发展中都要对区域内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普遍定点定性保护性建筑。同时要建立历史建筑的档案,依照建筑档案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2)对历史建筑实施整体化保护。在城市人口密度逐渐增加的背景下,不利于保护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为了借助棚户区改造契机,实现一些人口的疏解,并完善历史建筑周边的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承租国家和单位直管公房的家庭可通过房改购房、承租保障房等不同保障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私有产权人也可通过货币和实物安置政策等落实住房问题,同时完善街区共用设施。
3、从功案例当中分析出对历史建筑保留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文化自觉,要能够理性的面对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冲击,要有文化危机认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对文化遗产的改造必须看清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的本质,否则很难做到在文化遗产改造上能够有文化上的自觉。其实,在进行改造时,面对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有文化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这样在进行改造时,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才能更加理性的进行选择,取出其中的精华部分,与本地文化进行融合。要对自身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自身文化的来历,明白自身文化的特色以及他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够自主加强文化转型,适应快速发展当中的新形势。在文化载体的建设当中,要积极地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进行融合,从而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当代城市文化。如:在改造成功的项目当中,通过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对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认证和修复,使其恢复了往日的鲜活,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更新。在保证项目的商业物业都有经营的价值,同时也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且使项目工程不至于成为一个彻彻底底形象工程,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为更大规模的历史遗产保护尊定了基础,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新的功能,尊重了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其次,要充分的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大众文化能够对文化传承起积极的作用。因为在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当中,文化建设必须要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否则将很难获得当地居民的积极地反响。通过设置广场、商铺、停车场等,提高历史建筑的服务性能。通过对古建筑出群的再利用,开发符合居民生活的休闲娱乐产业,可以使其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从而使繁荣当地经济,扩展就业空间,并且能够使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提高。
然后,是要处理好成功案例的复制和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也是各不相同,单纯的案例经验和模式复制并非是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应该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以及地域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具有自身城市本身的改造方案。比如位于杭州西湖吴山景区的清河坊,是建设于南宋时期的历史街区。历史上清河坊两侧林立着不少百年老店,比如天香斋食品店、万隆火腿店、方回春堂药店、胡庆余堂药店等等。在杭州城市化发展中,不少商店都衰落,原本古建筑变成了普通民宅。在保护和修缮清河坊中,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其改造主要涉及:(1)调整历史建筑的功能和平面布局。采取恢复沿街一直采取的下店上宅的建筑使用功能,将不临街建筑变成博览建筑,恢复商业建筑群功能等措施。(2)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的外观,主要是复原门窗、栏杆和雕花,修复建筑瓦片,保留风火墙等措施。(3)加固建筑内部的构件与结构体系。(4)现代化历史建筑的配套设施,比如给排水设施、电器设施等。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科学的分析对文化保护所进行的措施,从而研究出合适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方案,达到更有效的对城市建设改造当进行中文化遗产的改造。在对城市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要明确的强调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协调的基础,要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够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将历史文化遗产价值重现出来 。这一认知对城市改造过程当中对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和再利用起指导作用。在这种规范的指导之下,城市文化遗产在改造的过程当中要将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进行创新规划 ,再改造的过程当中它需要包含到社会、经济、功能等方面 ,考虑到保护区内居民有关居住、就业、服务和交通等的需求。使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到不断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完整体系中 ,从而保证通过改造的文化遗产重现活力。
结束语
城市再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的过程,它就像我们自身的新陈代谢一样,对一些损坏的、旧的建筑进行更换,焕发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城市的本身就是一项文化遗产,每座城市都会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当中,应该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在这样的观念下,才能在满足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实现对传统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使城市本身的文化傳统有有机的融合到新的城市建设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使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汪佳慧.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留问题的几点思考[J]. 建筑建材装饰,2016(24).
[2]谭为宁.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思考[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6(6).
[3]余新波,徐迪.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建筑保护与发展[J]. 吉林农业c版, 2011(6):311-311.
[4]何彦瑞,吴维.对于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 才智, 2016(35).
[5]苏智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风貌与历史建筑的保护[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1(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