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通常表现为: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地听。这种教学方法只是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和学生观
新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处于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充满着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的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杜郎口教学模式、杨思中学教学模式、尝试教育法,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型。一节课的导入要简洁、明快、巧妙,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这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在正式内容开始后,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优势互补,合作探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要重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组与组之间在交流中,进行有效信息的组合与加工,达成共识,产生共鸣。教师的小结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最后,还要给学生留一些复习巩固的时间。
2.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小结。如适当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短剧,或收集一些名人名言,做一些课前课后的调查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增加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目的。
3.重视思维拓展,大胆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要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时效性。
三、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相反,在压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学中,师生平等双向互动,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不仅有利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而且还能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同时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都能有事做,都能有所进步。对学生在课堂中所犯错误应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能面露不悦,更不能大加指责和批评。要有一定的耐心,不断启发和诱导,使他们最终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出色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该是我问你答,我讲你听的说教者和夸夸其谈的演讲者。因此,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和学生观
新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处于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充满着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的特殊群体。作为一名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潜力,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为实现这一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杜郎口教学模式、杨思中学教学模式、尝试教育法,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型。一节课的导入要简洁、明快、巧妙,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这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在正式内容开始后,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优势互补,合作探究,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要重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组与组之间在交流中,进行有效信息的组合与加工,达成共识,产生共鸣。教师的小结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长。最后,还要给学生留一些复习巩固的时间。
2.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小结。如适当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短剧,或收集一些名人名言,做一些课前课后的调查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给学生增加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提高的目的。
3.重视思维拓展,大胆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要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堂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时效性。
三、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相反,在压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下,很难有所创造。在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教学中,师生平等双向互动,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不仅有利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而且还能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同时应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都能有事做,都能有所进步。对学生在课堂中所犯错误应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能面露不悦,更不能大加指责和批评。要有一定的耐心,不断启发和诱导,使他们最终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出色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该是我问你答,我讲你听的说教者和夸夸其谈的演讲者。因此,教师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