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绣的创新暨游针绣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e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绣是流传于大武汉地区及洪湖一带的地域性工艺绣种,起源于古老的楚绣。作为一个地方绣种,汉绣曾经有过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过去。据《湖北民俗志》载,汉绣可考历史已有2300余年,其中1982年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出土的大批战国时期刺绣品,证明当时楚地已存在成熟的刺绣业。相传东汉建安15年正月,刘备迎娶孙夫人返荆州岐山,诸葛亮令人“挂锦在山,结绣如林”为之庆贺。自秦汉以降,荆楚汉绣历隋、唐、宋、明数朝而不衰,至清末年间,乃至鼎盛,忝列十大名绣之一。
  然而,辉煌的过去未能挽留住汉绣进入20世纪以来日渐式微的步伐,楚风汉绣已然成为太遥远的记忆,成为每一个现代楚人心中永远的痛。近年来,随着汉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朵荆楚艺林的瑰宝重现生机,一批汉绣大师、汉绣老艺人、研究者、从业者、有识之士为之呼号奔走,默默耕耘。如何拯救、传承、发展汉绣这一优秀的地方工艺,再次成为业内外人士争论、探讨的话题。
  自2009年开始,本文作者及其所带领的汉绣精英团队在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汉绣专家杨小婷老师的指导下,对汉绣失传已久的独特针法——游针绣法,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本文拟结合笔者自身近年来的汉绣实践活动,就汉绣针法技艺的传承、发掘、探索、创新谈些粗浅认识。
  一、汉绣的艺术特征
  纵观当今中国刺绣现状,所谓“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以及曾经名噪一时的顾绣、汴绣、闽绣、鲁绣、甑绣……等等,早已风格雷同、千绣一面、名存实亡,其中唯有苏绣一家独大,其它绣种则逐渐失去了自身的工艺、技法特色,同时也失去了自身的市场地位和艺术价值。
  艺术的生命特征取决于它所处的艺术土壤、文化基因、人文环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地方绣种,其艺术特征即是其地域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特征、审美特征、工艺技术特征、图案符号特征等。比如苏绣,千百年来无论在用材、针法、构图、设色方面如何演变,始终不变的是它的精致、细腻、矜持与文人情调,始终透着吴语侬侬的江南情趣,试看东晋二王书法、唐宋江南诗词、明四家山水画、明清苏制红木家具、西泠印社篆刻,莫不如是。艺术风尚的背后是深藏于骨子里的文化记忆,正是吴越文化的精致,孕育出苏绣的精致,同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决定了吴越艺术得之于精、而失之于俗,注重细节而创造性不足,风流甜腻而匠气十足,缺乏高古、苍劲、雄浑、大气的艺术格调。
  从汉绣的起源和发展史可以看出,它深深地根植于楚文化这片沃土。在古代中国的早期文化脉络序列中,楚文化作为南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质而有别于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正如《吕氏春秋》所说“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祀”。楚人崇火尚凤、亲鬼好巫、自由浪漫、神秘诡异、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特征,与楚人原始图腾、宗教、巫术、祭祀、礼乐密不可分,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现实观照形成鲜明对比。楚文化的显性特征深植于各类楚地文化分支之中,如楚国漆器、木器及青铜器,楚国织物、刺绣及工艺品,楚国郢都的宫殿及台榭建筑,楚国帛画、壁画及《离骚》、《九歌》,屈子行吟、庄周飞天,楚国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楚国祭祀膜拜仪式、乡俚民俗等,而所有这些,恰是古代楚绣及现代汉绣的生命源泉。
  不同于追求精致细腻的苏绣,汉绣的至高美学意境是“花无正果,热闹为先”。其实,这种“法无定法、立在其中”的美学原则也正暗合所有民族性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学、中国画、中国书法等所梦寐以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换言之,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审美追求,演绎出汉绣的造型古朴瑰丽、构图大胆夸张、色彩浪漫浓艳、针法粗犷古朴、自由奔放、华丽多彩、金碧辉煌的突出特点,它并不追求纤毫逼真的外在形似,而更注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浓厚的装饰效果。
  如果说,苏绣是一幅唐寅的工笔仕女图,那么,汉绣就是一幅徐青藤的泼墨枯荷;如果说,苏绣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那么,汉绣就是颜鲁公的《祭侄文稿》;如果说,苏绣是米开朗基诺的《大卫》,那么,汉绣就是罗丹的《巴尔扎克》。貌似蓬头垢面、大刀阔斧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深刻的大美。
  可以说,汉绣最为动人的精神品质就是追求独立,它既不孤芳自赏,也不妖冶媚俗,它只是执着地固守自己的简洁、明了、鲜艳、粗犷的风格,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汉绣唯有坚守自己的独特艺术品质,方能在变幻纷繁的绣林中有一席之地,否则,将难免成为苏绣之滥斛。
  二、汉绣的针法特点
  刺绣艺术可以说是针尖上的舞蹈,无论是尺幅小品,还是长卷巨制,无不出自绣娘手中的一针一线。小小绣花针,便是刺绣艺术的口舌,丝丝绣花线,便是刺绣艺术的语言。汉绣的艺术特征正是通过其独特的黹绣针法来呈现的,针法对于绣品的高下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经数代刺绣艺人的辛勤耕耘和总结,汉绣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针法,既包括常用的基本针法如平针、抢针、套针、掺针、辫子针、缉针、滚针、钉线针、打籽针,也包括独具特色的齐平针、齐针、网针、垫绣、游针绣。针法运用上主要有铺、压、织、锁、扣、盘、套等技艺。
  技术服务于艺术,在刺绣过程中,艺术和技术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绣种之间只有针法运用的侧重差别,并没有针法技艺的高下之分。然而,必须看到,汉绣由于长期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数十年来,所谓从业人员,仅靠寥寥数位老艺人和同样屈指可数的民间爱好者的矢志坚守。汉绣针法的传承挖掘、针法技艺的整理创新早已青黄不接、难以为继,许多优秀的针法和技艺资料已然濒临失传,或者只存在于老一辈汉绣大师口口相传的记忆中。有些在汉绣历史上重要的针法技艺,已如同史传秘宗瓷一样,只闻其名,未知其详了,比如:游针绣。
  挖掘、整理、创新汉绣针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今天传承汉绣的当务之急。
  三、关于游针绣
  游针绣,是传统汉绣的重要针法之一。   据老一代汉绣大师们回忆,游针绣“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如同鸟儿在天上飞”一样自由灵动,它属于汉绣之中的上乘针法,主要用于绣制高端作品。只有掌握了纯熟基础针法技艺的绣娘,才有能力学习灵活运用此类针法。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老师自2003年起,多年来一直向前辈汉绣大师、老艺人虚心请教,并从其它绣种中汲取有益经验,经过自己数年潜心研究、尝试,最终于2007年前后发掘、整理出游针绣法,使这一失传已久的汉绣针法瑰宝得以重现天日。目前,杨小婷老师已和她的弟子们用游针绣法创作出系列汉绣作品赴全国各地参展交流,获得赞同和好评,如《星空》系列、《金丝猴》系列、《人物肖像》系列等获奖作品。
  据杨小婷老师总结,“游针”是指随着绣品所表现物象的顺势转折,以交叉套针弯转叠色,并顺序相互连贯的一种针法。游针绣法是一种根据作品的需要自由发挥的针法,适于绣制山水画、人物肖像等各种油画、水墨画作品,其色彩斑斓多姿,富有光感、色感、动感,表现力强。绣制游针绣作品,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选好绣稿,配线,底料上绷;
  2.用衣纹笔或铅笔将绣稿勾模到底料上,依照原画纹路、形状、笔触描绘清楚;
  3.铺底。用整线将所绣作品的轮廓顺着物象的结构自由勾画出来,阵脚不要太整齐,便于后面的掺色;找出画面物象的前后层次和块面,认准画面的基本色调和大色块,用整线细细地铺上一层底,铺底要顺着所表现物体的纹理盘旋运针,针脚根据画面的需要长短参差,线条交叉根据物象的结构和质感自由运针,没有固定的方向性,丝线光泽不考虑光源角度的变化;
  4.铺色。对照绣稿,较详细地将画面上的各个物象轮廓用比铺底略细的线再次细致勾出,将各物体的明暗、三大面以及物象之间的联系表现清楚,一般后面的物象先绣,前面的物象压在后面的物象上,远处的先绣,近处的物象压在远处的物象上,绣制时每针和下一层的针交叉,但不宜出现垂直交叉和网纹交叉线条。铺色应稀疏运针,每一层的线比上一层的线略细一些,不可一次加密,每一层都不和已经做好的前几层中任何一层重叠,通过绣线在一次又一次的加色中,层层掺合直到将绣底绣密;
  5.刻画。灵活运针,反复进行细部补色刻画,如鱼游水底,真实表现出绣物的形态,让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和动感;
  6.修改。将整个画面立起,结合自然光线放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对照绣稿进行修改;
  7.定稿。
  四、游针绣的艺术特点
  游针绣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固守成规,兼收并蓄各家之长,根据创作作品的需要综合、合理地选择、运用针法,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游针绣更加注重成竹于胸的构思和对整体画面的有序控制。从游针绣的操作步骤,可以看出,游针绣法,一层一层地打底铺色,尤其需要总体控制能力。
  以针迹表现画面肌理,是游针绣的又一特点。在这里,针法不再是图案的装饰,而是塑造物象的手段,如同素描中的排线、油画中的笔触、雕塑中的刀痕线条。针迹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游针绣对于色彩的运用大胆丰富,层层参差套叠的丝线,每一层丝线的颜色并未被下一层丝线所掩盖,都能被恰到好处地透出,呈现出斑斓炫目的色彩效果。而不同于油画,两种颜色的重叠即意味着覆盖。
  游针绣充分利用丝线有别于绘画颜料的反光特性,考虑丝线刺绣作品在不同角度的反光和视觉效果,更好地表现了物象的质感、光感、动感,避免了传统刺绣作品角度变化或光源变化后容易失真的尴尬。
  游针绣的针法走向更加自由灵动,它根据所表现物象的自然纹路,自由而有序地选择针法走向,避免了画面的呆板。
  游针绣注重线条弯转走向的游走龙蛇、随心所欲,最初打底不避讳线条之间的纠结,与其它绣法讲究“邪丝理、顺势走”有本质的差异,最后一层线条的走向甚至可以与最初一层线条的走向完全相反。
  游针绣区别于仿真修、乱针绣,强调粗针大线的运用和运针走向的灵活变幻,使作品更显得大气、厚重、拙朴而不失之于巧俗。
  游针绣运针的灵动变化,增加了刺绣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刺绣过程充满着创作的激情,而非简单的临摹。
  游针绣仍然保留了传统汉绣运针、用线不拘一格、粗犷大胆的特点。
  游针绣法适用范围广,没有明显的局限性,任意题材、刺绣材料都可以游针绣法绣制。
  五、游针绣是对汉绣经典针法的传承和创新
  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的生命在于自由和创新,任何思想上的懒惰、观念上的禁锢、夜郎自大的骄傲或者固步自封的程式化,都将扼杀艺术生命于无形。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通盘否定,而是继往开来,是在尊重艺术规律、延续优秀传统、符合艺术创作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有扬有弃地创造与革新,是艺术之火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丰富和添砖加瓦,是每一个矢志从艺者的历史责任。
  苏绣之所以名满天下,是因为有沈寿、杨守玉、任慧娴、顾雯霞等一批大师和许多才华横溢的绣娘,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对传统苏绣技法进行着一轮又一轮创新,赋予苏绣这一古老国粹崭新的生命活力。
  回顾汉绣发展史,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绣品,针法仅止于锁针法和辫针法,今天汉绣丰富的针法技艺,皆是历代后人在前人基础上创新积淀的结果。实际上,汉绣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不断汲取各派技艺之长,楚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它善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解放以后,在任本荣大师、黄圣辉大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努力下,汉绣曾不断借鉴其它绣种如湘绣、苏绣的优秀技艺,也曾创新出蹦龙针法这样的独创针法,为当年汉绣的辉煌写下了值得记忆的篇章。
  “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精神就是法无定法,就是艺术的自由精神,与齐白石老人晚年所总结的“我师造化,似我者死,异我者生”同出一理。
  游针绣既是对失传汉绣针法的复活,也是对汉绣针法的创新。它是在总结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吸取苏绣乱针绣创新经验,第一次在汉绣中引入现代绘画构图原理、光学反光原理,利用刺绣丝线的粗细变化、角度变化、接针变化,更加接近真实地表现所绣物体的质感、动感、光感、肌理、自然光泽,它丰富了传统汉绣的表现手法和表现题材范围,更符合现代审美情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与时俱进的创新。
  需要说明的是,杨小婷大师和她的弟子们仍在对游针绣法做进一步的完善、总结、创新,她们的探索并未就此止步。
  六、结语
  作为一个传统地方工艺绣种,汉绣针法既需要原滋原味的传承,更需要在保持其独特艺术风格、工艺特点基础上的创新与丰富,唯如此,汉绣方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抛弃。
  实践是一切理论之母,正如华山论剑,与其坐而论道,莫如起而舞之;与其陷于形而上的务虚之争,不如抛开流派、门户之见,为传承汉绣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虽然关于游针绣的尝试还很粗浅,也许游针绣还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不应由此而否定它的创新意义。对于汉绣针法的传承创新,可能这仅是一个开端,甚至最终南辕北辙,但笔者在此仍愿不揣拙鲁,向诸位绣界前辈请教、与诸位汉绣同道人分享,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简介:黄红英(1969.06~),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杨小婷大师工作室。研究方向:传统刺绣工艺。
其他文献
单项选择题是中考英语的重要题型之一。其知识覆盖面广,灵活性大,综合性强。考查的内容涉及词汇、语法、习惯用法、交际用语等各个方面。单项选择题对语言知识的考查,通常是将语言知识与语言功能相结合,在语境中考查知识的应用。  近年来,中考英语减少了对纯语法结构的考查,而相应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考查。例如加长题干,形成一定的语境,要求同学们能够活用知识、辨析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根据句中的情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期刊
采用文化分析与文本分析法研究国际象棋文化在《象棋的故事》中的作用,旨在揭示小说创作的文化根源.主要结论:国际象棋文化构成了小说文本的主要内容;影响了小说的结构;作为
摘 要: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物理演示实验已从单一的配合物理课堂的教学,发展成为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和速度已远非昔日可比,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从高效课堂出发,让物理演示实验更具有活力,使其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程度地拓展和提升。因此,本文从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谈起,论述了演示实验对于物理课堂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演示实验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物理;
《东京奇谭集》虽然贵为奇谭,但并不缺乏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然而这一点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该短篇小说集里面每一个故事的分析,揭示了在荒诞表象之
孔德威喜欢走路,常年占据朋友们“微信运动”的封面.一个周六,他和同学从位于昌平的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出发,去了北京大学,沿着中关村大街一直走到国家图书馆,中途去中国人民
期刊
摘要:本文从卢梭的自然美思想入手,着重论述了卢梭自然美思想上的卓越见解,他的自然美思想对当代生活实际、社会发展以及人的自身完善具有的重大的教育价值:回归自然的生活充满诗意美,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体现童真美,尊重自然原生态的生命展示纯朴美;自然美的生活、教育和生命,有利于改善生存环境,教育科学发展,实现人类未来和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卢梭 自然美 诗意美 童真美 纯朴美  中图分类号:N91文
分析目前本科涉外护理的特点,对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见习、实习等方面进行探索,对新世纪本科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涉外护理教育需要
“圣塔利”走了。对中国来说,走的只是一个名气不大、脾气不小的学校,但在国际层面上这桩新闻却被层层发酵。    近几个月来,中国论文剽窃风波、学历造假事件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英美等国的多家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和分析。  不幸的是,前波未平,后浪又起。近日,在中国设点办学的美国圣塔利学院(Centenary College)发表声明说,因为发现大面积的学生剽窃,决定关闭其在中国的教学项目。在读的
通过阐述光缆通信的发展现状以及,现阶段光缆维护及故障情况的分析情况.分析FAMS系统介绍和技术优势,对FAMS系统在光缆线路维护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实例,阐述了FAMS
辽宁朝阳,隋唐时期郡州治所营州所在地。营州是隋唐时期东北边陲重镇,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杂居,是当时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此在朝阳地区墓葬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